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八年級上冊語文一單元測試

八年級上冊語文一單元測試

發布時間:2020-12-27 05:55:41

㈠ 高分裝備八年級語文(上)第一單元測試卷答案

沒有試卷啊
採納我的吧。。

㈡ 初二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試卷

初二語文上冊第一單元
最可寶貴的就是今天,最易喪失的也是今天,在網上是問不到答案的哈
多花時間思考問題,直接抄襲答案會讓自己損失很寶貴的思考時間的
滿意採納

㈢ 2014年八年級上冊語文學練優第一單元檢測卷參考答案

自己租啊!

㈣ 八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第一單元總結

1、 文學常識――新聞、消息和通訊
(1)新聞
新聞,是指報紙、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經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表於報刊、廣播、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於新聞之列,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的事實。
(2)消息
指報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講述詳細的經過和細節,以簡要的語言文字迅速傳播新近事實的新聞體裁,也是最廣泛、最經常採用的新聞基本體裁。
(3)通訊
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台、通訊社常用的文體。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准確地報道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內容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
(4)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准確性、時效性
2、 以《蘆花盪》為例,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人物描寫①肖像描寫: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形傳神,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②行動描寫: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體現人物性格。
③語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徵,折射出人物所處時代的特點。
④心理描寫: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
(2)環境描寫
①烘托、刻畫人物的精神風貌;
②深刻地表現文章主題。
(3)《蘆花盪》中的環境描寫,烘託了人物故事的傳奇色彩
3、以《蠟燭》一文為例,探究文中母親的心理活動,根據她的舉動(動作描寫)感知、體會她的內心世界
4、以《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為例,體味作者充滿諷刺意味的語言和豐富的思想
5、詞語積累
一、新聞兩則
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阻遏:阻止。
二、蘆花盪
陰森:陰沉可怕
月明風清:月光明亮,清風微動。形容美好的夜晚。
悠閑:閑適自在。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陰慘:陰森凄慘。
颯颯:形容風雨聲。
悶熱:天氣很熱,氣壓低,濕度大,使人感到呼吸不暢快。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三、蠟燭
瓦礫:破碎的磚頭瓦塊。
匍匐:爬行。
僵硬:肢體不能活動。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東西。
肅穆:嚴肅而恭敬。
永垂不朽:永遠流傳不磨滅。
四、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贊譽:稱贊。
典範:可以作為學習、仿效標準的人或事物。
恍若:彷彿。
驚駭:驚慌害怕。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晨曦:早晨的陽光。
瞥見:一眼看見。
盪然無存:空盪盪的什麼東西都不存在了。
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
五、親愛的爸爸媽媽
發泄:(把情緒或情慾)發泄出來。
殺戮:殺害(多指大量的);屠殺。
苦雨:連綿不停地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比喻境遇悲慘凄涼。
蜿蜒: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
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
肅穆:嚴肅而恭敬。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荒謬:極端錯誤,非常不合理。
憧憬:嚮往。

㈤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概括

第一單元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取得勝利後,毛澤東主席親自寫的一篇新聞稿。它真實地報道了我軍渡江情況,宣告了解放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國民黨反動派政府已面臨徹底崩潰。報道強調了我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這一戰役勝利的重大意義,揭示了「沖破敵陣,橫渡長江」的深刻含義。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以主力一部挺進中原,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滅國民黨軍;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內線作戰,收復失地。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戰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城市,為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遼沈戰役勝利結束之後,淮海戰役的前夜。

蘆花盪

這是一篇詩情畫意扣人心弦的小說。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老英雄,還讓我們看到英雄少年的風貌,還讓我們想到葦塘里堅持抗戰的隊伍。從葦塘的歌聲可以想見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鬥志昂揚。讀這篇小說,可以感受到,在敵後抗日根據地,男女老少都發動起來了。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抗日戰爭必勝。

蠟燭

本文講述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冒著生命危險向母親一樣埋葬一位紅軍戰士,並把自己珍藏45年的結婚喜燭點在戰士的墳頭的故事,歌頌了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結尾兩句話謳歌了南斯拉夫母親對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他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是以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為背景的文章,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但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代表了人類的良知,在這封信中強烈的譴責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雨果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他的立場不是狹隘民族主義,而是人類的立場,他公開斥責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在於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他指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這種見解,是非常透徹的。他盛贊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親愛的爸爸媽媽

本文寫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庫耶伐次參加的悼念活動,再現了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強烈控訴了法西斯屠殺無辜平民的罪行,歌頌了塞爾維亞民族的英勇,表達了世界各國人民嚮往和平的共同願望。...

㈥ 金牌導學案.配人教版 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1.D 2.B 3.成語:草木皆兵、馬革裹屍 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D 5.A 6.C 7.(1)中國人連鋼筆都生產不出來。(2)派克筆是戰利品,證明美國只不過是中國人民的手下敗將。 二、(一)8.佔領 控制 封鎖 切斷 9.「東面防線」指的是「南京江陰防線」 「同日同時」指的是「21日下午五時」 10.我軍的所向披靡的氣勢,並且透露出了喜悅之情。 11.「南京江陰段防線很鞏固的」12.我各路軍渡江戰役取得了勝。 13.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 (二)14.老頭子機智地懲罰了鬼子,替女孩子報了仇。 15.「慌慌張張,不知怎麼辦才好」。這里是老頭子為了誘惑敵人上當故意裝害怕的樣子,表現出老頭子的機智。 16.動作、神態描寫 突出老頭子機智勇敢的性格。 17.「找」字用了擬人手法,好像它們也懂得復仇似的,突出了老頭子設計陷阱的巧妙。 18.比喻 把鬼子比作老玉米。 (三)19.B 20.抗戰大後方 21.排比 例:寄託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渴望,我們的漫漫長路的目的。 反問 例:我們不還是在敵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嗎? 或者:誰還會顧慮到道路的艱難呢? 比喻 例:擺脫了野獸的追蹤。 22.嚮往光明和自由 戰煙和陰霧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敵戰區人們被蹂躪,被殘害的內心感受 23.經常被奴役的痛苦,才覺得這歌聲感人。 24.呼應開頭;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的人們獲得自由時的歡快心情。 三、25略。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語文一單元測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