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構建靈動的語文課堂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怎樣發揮語文這門特殊學科的優勢,讓學生愛上它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關鍵在於構建充滿靈性的語文課堂.而這一切離不開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源源不斷的旁徵博引、體察入微的創設情境、多角度的立體呈現.若想有所收獲,還得進行深入的思考.
我從教小學語文20多年來,我深深體會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更是一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從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著、感動著、快樂著、收獲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飛思想、張揚個性、形成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如何構建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呢?下面就我執教的小學六年級《詹天佑》一課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對一個老師來說,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還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是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的基礎,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之一。
我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為了弄清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我鼓勵學生在查找資料的基礎上,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3自然段:可以默讀,可以大聲讀,可以和小組同學一起讀,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還可以站起來讀……學生讀書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很快弄清了清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並且領悟到了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在交流匯報時,我又提問:誰想來說說?教師里舉起了幾十隻小手,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課堂如此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學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呢?
二、重情境教學,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作為一名教師,你對於學生的關注,必然會有積極的回報。就我剛剛接手的這個班孩子而言,學生素質一般,每次考試成績都在全鄉末位。通過多方調查了解和我上課的留心觀察,發現學生的語文基礎極差,學習習慣也不好,大部分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決定走進學生集體。課下,我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晚上注意經常詢問寄宿學生冷暖,經常用贊美和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熱情,避免說傷害孩子們的語言。課堂上,自己又總是首先進入角色,將無聲的文字,通過豐富、激情,繪聲繪色的語言和朗讀,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面,再現那動人的故事和場境,以此吸引學生,啟發學生的想像,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使他們獲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睹其事的感受。
例如我在上《詹天佑》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從兩端向中間鑿進法」和「中部鑿進法」,我引導學生採用繪圖的方法,並用大屏幕呈現兩種開鑿方法,讓學生不僅了解到隧道的開鑿的方法,更加領悟到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在讓學生領悟「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方面,我採用大屏幕呈現火車走人字形路線的動畫情境,既節約了時間,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超人的智慧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有效的投入,這正是高效課堂追求的體現。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如何設計提問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選准時機,巧設疑難。在教學《詹天佑》一課後,當我在問學生:如今,當你乘火車經過青龍橋附近,看到詹天佑的塑像是,你最想說點什麼?有的說:詹天佑,你是京張鐵路的主持者,在當時帝國主義者的百般阻撓下,能提前量兩年竣工,你真了不起!有的說:詹天佑,你是中國人的驕傲,你是民族的驕傲,我敬佩你!還有的說:詹天佑,你那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感染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長大後為祖國做貢獻!……言語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思維與思維產生了真實的碰撞,從而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四、注重朗讀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朗讀是閱讀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學生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獲得更豐富的感性經驗,使學生的思維有一個准確,得心應手的工具。他們可以用這些工具將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與人交流,並通過不斷的交流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朗讀可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增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詹天佑接受任務的背景這一部分,我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了解到了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了解到了帝國主義者的張狂,更加體會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務的勇氣和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理解更為深刻,達到了知識教育與情感教育同步的目的。
以上幾點是本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也是努力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一點嘗試。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它體現了以人為本,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還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持之以恆地去探索,去實踐,才能真正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㈡ 在小學語文靈動課堂中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必要的心理條件保障,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安全感。安全感在小組合作中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它能夠在道德上和精神上給組員以安慰,培養組員之間的密切關系,促進組內民主氛圍的建立和維持,使小組合作成為可能。有時候,組員不積極投入,不是他不感興趣,而是他們感到不安全,不願意當眾暴露自己的思想。要創設安全感,首先可以讓小組成員自己參與制定小組合作規則,使其產生主人翁感,願意主動執行自己所承諾過的規定。其次鼓勵各成員盡可能多地發言,增強自信心。小組合作學習成功與否還取決於各成員間正相互依賴關系的建立和維護。每個成員同舟共濟、榮辱與共的關系,使每個人都要為小組和其他組員的學習負責。
1、建立固定合作小組。 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小組成員一般控制在 4 人左右。經過長期的 合作學習之後,使之感覺到我們是一個學習小組,我是這個小組的一員,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進行學習方式培訓,向學生介紹各種先進的學習方式 如:介紹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優點、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學生產 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慾望。
3、舉行小組合作學習競賽活動,定期不定期的進行評優,激發 學生合作的積極性,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
讓學生敢問、會問、 善問,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勇氣和 精神。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更新觀念,把」你今天學到可 什麼知識?」轉變為」你今天向老師提出了 幾個問題?」明確提問不僅使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 其次,把課堂變成學生交流學習問題的 地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提出問題。課結束前,根據學生 的表現,評選出」最佳提問人」和」最佳問 題」,以調動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多 思多問」的問題意識」。
㈢ 小學語文211靈動課堂怎樣提高學生預習
預習是搞好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前預習是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前提,聽課的效果與預習的質量常常是成正比的。九年義務教育小語教材將「預習」編入課例,使「預習」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預習」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中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不失為一個良策。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並在課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這是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預習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學生經常預習訓練,就會加快閱讀速度,提高思維的敏捷性能提前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並能及時查缺補漏。那麼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預習?首先我們要先明確預習的目的和意義。其次跟學生做預習的要求,再次要講究預習的方式,最後是預習的方法。一、讓明確預習的目的、意義課前預習的目的在於能了解教材各知識點,並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難問題,以便能在課內注意聽講有利於達到學得快、理解透徹的目的。同時,有利於教師在課堂上精講,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預習過程不僅是學生理解活動的開始,而且是閱讀教學的發端。因此,應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做記號劃重點,記要點,多思索,提疑問,使學生達到學得活,記得牢,初步嘗到閱讀教材的甜頭,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讓學生明確預習的要求明確了預習的重要性後,應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有的放矢。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文體,不同的課文,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學生對他們的預習要求主要是掃除文字障礙,查閱工具書,注音、釋義,要求他們理清文章的結構,分析文章的寫法,深入領會關鍵語句的含義,並能提出問題,質疑問題。不同文體的課文應從不同方面提出預習要求,記敘文,如果是寫人的,重點搞清文章選取哪些事例來表現人物性格,適用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如果是記事類的,應明確事件所揭示的含義以及記敘的詳略,記敘的方法;說明文,主要從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事物的特徵、說明的語言等方面進行預習;議論文,應從論點、論據、論證方法以及文章的結構等方面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做一些簡略的預習筆記,然後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認真聽講,看看老師是怎麼分析的,從中悟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子,不斷提高分析能力。 三、指導預習的方式多年實踐我覺得學生最喜歡的預習方式有以下兩種:1.教師布置好預習題。這主要有利於調動差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有東西好學,就要布置預習題目讓他們進行預習。比如預習《晏子使楚》,可設計以下題目讓學生進行預習:①給生字注音;②晏子使楚的起因是什麼?③楚王三次怎樣侮辱晏子,燕子又分別反駁的。④故事的結果怎樣?⑤晏子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如果能夠根據這些題目認真預習;也就基本上能夠理清全文的主要內容,聽起課來也就有的放矢,效果也會更好。2.學生自由質疑。這一做法能促使學生鑽研課文,充分調動其原有的知識、經驗、觀念等去進行理解,其疑難之處又又及時獲得解決,它為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部置教學提供了適宜的手段,它對於培養學生自讀理解能力無疑是極有益處的。如,五年級第二冊一篇課文《駱駝.童年.駱駝隊》在預習前我設計一個主問題,圍繞駱駝隊寫了哪些事?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質疑,我為什麼那麼喜歡駱駝隊,?於是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這樣調動了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各自課前理解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理解。四、預習方法根據低段學生的年段特點,根據學習語文的特點,可以循序漸進地指導,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具體來說在低年段,教師完全可以先嘗試挪出部分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預習,重視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方法一般讓學生先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把生字讀准音。低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要指導學生在預習時有意識地把要學的字和以前學過的字進行比較,找找它的好朋友(與哪些字相似),爭取自己想辦法把它記住,這樣學生會感到原來漢字這么有趣,這樣就會比較專心地預習。低年段要特別重視學生預習的興趣培養,要讓學生喜歡預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為學生持續預習和提高自學能力提供內因條件。教低年級的老師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孩子看到老師教新課,會興奮地告訴老師,這課我會讀了,這個生字認識了。(他自己預先去讀了)到了課上,見別的小朋友不會自己會,他就特別起勁。老師表揚了就更開心,以後課前預習就更主動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會效仿他。這種預習的熱情低年段的老師要特別注意呵護,久而久之就能培養他們預習的習慣和能力。中高年級的預習方法可以這樣:(一) 自讀批註法 這就要求學生要「讀進去」------細讀,深思,發現問題,提出疑點。有了細讀才有了深思,才能發現問題,並手腦並用,閱讀與劃、批、寫、注相結合。劃---劃出層次,找出重點,批---眉批,把自己的體會,看法寫在旁邊,寫----將自己不懂的地方(無法解決的難點,疑點)整理出來,注----在教材上將疑難處(造成閱讀,理解障礙的地方),用明顯的記號來。在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預習課文。如學生在預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課文為什麼一「金色的魚鉤」為題)再讀,在閱讀中,他們就進一步明確了預習的目標。學生按接受任務、護送病號、壯烈犧牲、永遠懷念劃分層次。對課文中的一些句子,如,當「我」看到老班長吃魚骨,嚼草根是有什麼感受,自己作批註,對課文的好詞好句或各種問題,我鼓勵學生用筆畫下來,或用不同的記號標出來。讓學生逐步養成讀、畫、寫的習慣。學生有了這樣的預習就等於先學了,在上課過程中,學生也就有的放(二)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推敲咀嚼。如《一夜的工作》中有一組貫穿全文的詞語「勞苦」和「簡朴」。這兩個關鍵詞從思想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思路和結構上起著承下啟上的作用,是全篇文眼和核心點。抓住這兩個點,就是抓住了這篇文章的文眼,可以獲得綱舉目張的效果。預習時,要求學生緊緊扣住這兩個詞,摸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哪些地方是寫周總理工作勞苦的,哪些地方是寫總理生活勞苦的。學生有了這樣的預習對課文的理解就事半功倍了。五、掌握預習的步驟預習的步驟包括一下幾個環節:包括朗讀,默讀,先閱讀全文,了解全貌,再次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劃,劃出難懂的字、詞、句以及段落層次,查,查字典及各種參考資料,思,思考各種問題,有不明白之處需要研讀,寫,寫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還可以以別人討論。例如在預習《白楊》一課,學生可以先讀全文,了解本篇課文講了什麼,在閱讀全文思考爸爸為什麼要吧我們帶到新疆去,劃出字、詞、重點句,給文章劃分段落。六、教師要設計合理的預習作業,進行預習檢查預習也是要檢查的,檢測的,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才能檢測出學生預習的水平。例如我在設計《白楊》這課的預習作業是這樣的1、先是讀拼音寫漢字或者是聽寫檢測學生對生字的預習情況,再是給文章劃分層次理清文章的脈絡,再是文章主要講了什麼,檢測學生是否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等等,總之布置合理的預習作業不但讓學生有事做,還可以讓學生目標明確,進行預習檢查也是同等重要,教師輔導檢查學生預習的方法很多,可分成這樣幾種:一、教師參予式,教師參加其中一個小組的預習討論,並給予正確的引道;二、教師檢查式:教師可以抽查部分學生的預習記錄,對於重點預習的課文也可以檢查全班學生的預習記錄;三、小組匯報式,由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向教師匯報預習情況。(課前或課上匯報)四、考查式,就是學完同一類知識以後,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出一篇文章編排出考查題,在語文學科活動中讓學生分析答題,以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什麼水平。一是對預習情況摸底,二是促進。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學科。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新的知識,就會竭力地運用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聯和融匯就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一則有利於對舊知識的回顧和復習,乃至運用;二則有利於培養自覺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預習只需粗略的閱讀,了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地去聽講,或者說帶著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准備程度和現在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積極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預習的開始,布置的問題簡單些,隨著預習的熟練,知識底子加厚,提出的問題難度不斷加大,學生對各類課文和知識就學習的更深刻,掌握的也更全面,速度也會加快,這樣學生就能通過預習逐步掌握各類文章的規律,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向自學過渡。 其次,認真輔導和檢查學生預習。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布置預習任務,還必須認真輔導檢查,否則學生疑難增多不解,會使學生自學積極性減退,因而要積極對學生進行輔導,啟發他們的思路,使他們先扶著老師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學之路。
㈣ 如何創建靈動的語文課
耍些游戲:做比賽男生女生或左邊右邊,成語接龍、詩詞比賽、你說我猜成語、互相提問等等。別一天只背課文。
最好還能看看課文相關電影
㈤ 如何打造機智靈動的語文課堂
語言機智
創新機智
板書機智
生成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