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五年級上冊語文書各單元單元導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書各單元單元導讀

發布時間:2020-12-27 04:31:39

A.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目錄

人教版新課程小學語文五年級上下冊課文目錄
五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1 竊讀記 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3 走遍天下書為侶 4 我的「長生果」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單元
5 古詩詞三首 6 梅花魂 7 桂花雨 8 小橋流水人家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單元
9 鯨 10 松鼠 11 新型玻璃 12 假如沒有灰塵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二
第四單元
13 釣魚的啟示 14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15 落花生 16 珍珠鳥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單元
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 有趣的漢字
第六單元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18 慈母情懷 19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20 學會看病 口語交際·習作六 回顧·拓展六
第七單元
21 圓明園的毀滅 22 狼牙山五壯士 23 難忘的一課 24 最後一分鍾 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第八單元
25 七律?長征 26 開國大典 27 青山處處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語交際·習作八 回顧·拓展八
選讀課文
1 黃果樹聽瀑 2 斗笠 3 太空「清潔工」 4 鞋匠的兒子 5 剝豆 6 你一定會聽見 7 木笛
8 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B.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單元主題各是什麼

八個單元:
走進西部、永遠的童年
、語言的藝術、
他們讓我感動、中國古典名著之旅、
走進信息世界、作家筆下的人、異域風情

C.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

漢字的來歷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歇後語:
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戲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戲台上的鞭子 -- 加碼(假馬)
觀音堂里著火 -- 妙哉(廟災)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里跑馬 -- 題(蹄)難出
扯鬍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扯鈴扯到半空中 -- 空想(響)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恥(刺)
護國寺買駱駝 -- 沒那個事(市)
花椒掉進大米里 -- 麻煩(飯)了
蒼蠅飛進牛眼裡 -- 找累(淚)吃
豆渣貼門神 -- 不沾(粘)
豆箕柴著火 -- 著急(箕)
豆腐乾煮肉 -- 有份數(葷素)
豆腐乳做菜 -- 哪還用言(鹽)
兩口子鋤地 -- 不顧(雇)人
兩百錢的花生 -- 有得駁(剝)
兩手捧壽桃 -- 有理(禮)
兩把號吹成一個調 -- 想(響)到一塊來了
旱魅拜夜叉 -- 盡(精)見鬼
園外竹筍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氣(夫妻)
秀才做詩 -- 有兩手(首)
禿子脫帽子 -- 頭名(明)
何家姑娘給鄭家 -- 正合適(鄭何氏)
肚子里撐船 -- 內行(航)
龜蓋量米 -- 什麼聲(升)
飯鍋里冒煙 -- 迷(米)糊了
床底下點蚊香 -- 沒下文(蚊)
凍豆腐 -- 難辦(拌)
謎語:
一月又一月,兩月共半邊,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兩口不團圓。 用
四個山字山靠山, 四個川字川套川, 四個口字口對口, 四個十字顛倒顛。 田
頭是一,腰是一, 尾是一,其實不是一。 三 說起舊社會,兩眼淚淋淋, 我家十口人,只有草蓋身。 苦
一個大,一個小, 一個跑,一個跳, 一個吸血,一個吃草。 騷 千字不象千,八字排兩邊, 有個風流女,卻被鬼來纏。 魏
守徐州失去大半, 戰呂布打掉巾冠, 罵候成盜去花馬, 恨董卓有心無肝。 德 說它小,能代表一國, 說它大,填不滿麻雀肚皮。 米
一點一橫長,一甩去南陽, 南陽兩棵樹,長在石頭上。 磨 遇水立成河,同伴就稱哥, 頭頂大得奇,傍人又如何。 可
某字生來橫,老是躺著困, 若要問本事,樣樣是頭名。 一 一堵大圍牆,牆外水汪汪, 水從左邊來,沖走右邊牆。 匯
中字加橫不加點,莫做申字猜; 若做申字猜,不是真肚才。 神 去頭是字,去尾是字, 去頭去尾還是字。 申
上八是倒八,下八是正八, 十字當中架,人人需要它。 米 兩個動物並排站, 一個游泳,一個吃草。 鮮
上頭在水裡,下頭在天空, 要問家在哪,老家在山東。 魯 一座石灰山,出產各種炭, 石墨、金鋼石,也是它生產。 碳
十個哥哥,體重真輕, 重一千倍,才一公斤。 克 有耳能聽到,有口能請教, 有手能摸索,有心就煩惱。 門
外面會說話,裡面飄雪花, 里外合起來,大家愛著它。 圖 木字加一筆,猜對是稀奇, 本未木術禾,一個也不是。 札

D.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書中的第五單元日積月累的意思

第一單元----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1、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
----讀書要持之以恆,一日不可間斷。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大量閱讀,寫作時就會如有神助。 3、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書如同良葯,善於讀書可以醫治愚鈍。 4、黑發不如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在少年時代不知道發奮讀書,等到老了再想讀書就遲了。應該珍
惜時光。
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口惟心誦,才能有所得。
第二單元----關於表達詩人思鄉、思友之情的詩句

1、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
----在空曠的天宇之下,我思鄉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2、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杜甫)
----浮雲整日飄來飄去,遠去的朋友已好久沒有相見了。 3、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
----他鄉的樹已經落葉了,夜裡,在寒冷的燈光下,也是漂泊他鄉的
孤獨的人啊。
4、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袁牧)
----如果明月有情的話,它應該認識我啊,因為每年我們都能在他鄉
相見。
5、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盧綸)
----家鄉只在我的夢里,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
來來往往的人,有幾個是回鄉的呢?
6、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
----記不清江南的梅花開了有多少次,離開家鄉的我已是雙鬢斑白了。

E. 人教版語文書五年級上冊1-8單元日積月累

五年級
(上)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杜甫)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想見在他鄉。(袁枚)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盧綸)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

四時之風
春風能解凍,和煦催耕種。
裙裾微動搖,花氣時相送。
夏風草木熏,生機自欣欣。
小立池塘側,花香隔岸聞。
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
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
冬風似虎狂,書齋皆掩窗。
整日呼呼響,鳥雀盡潛藏。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同仇敵愾臨危不懼
勇往直前前仆後繼
力挽狂瀾中流砥柱
大義凜然豪情壯志
不屈不撓披荊斬棘
奮發圖強勵精圖治
眾志成城捨生取義
任重道遠再接再厲

卜運算元•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F. 五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一單元中選一篇課文的感受,急

我喜歡「竊讀記」這篇課文,小主人公竊讀的情景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從中我也體會到讀書時艱辛的,更是其樂無窮的

G. 我要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到第八單元的課文導讀.(可以在小學教材全解上找哦!) 謝謝各位!

單元導讀 本組教材以「走近毛澤東」為專題進行編排,安排了二篇精讀課文,二篇略讀課文。《長征》是一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革命樂觀主義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現了毛澤東的藝術風格和高昂氣概。《開國大典》通過對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盛況的描寫,展現了人民領袖、一代偉人的風貌。《青山處處埋忠骨》情感細膩、真摯,把毛澤東的那種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寬闊胸懷躍然紙上。《毛主席在花山》,記敘了毛澤東在花山村的幾件事,深刻地表現出毛澤東既是偉人,也是普通群眾。 本組教材將「走近毛澤東」作為一個專題,目的一是要盡可能地組織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材料,以幫助學生讀懂課文;二是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運用已獲的知識和方法自讀課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標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 配合本組專題,在課後面安排了「綜合性學習」「閱讀鏈接」,在「語文園地」里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台」「日積月累」「展示台」等多項訓練內容,即引導學生開展搜集革命領袖的故事,交流毛澤東等偉人的影片內容;讀毛澤東的一些詩詞作品;並緊密結合本組閱讀和綜合性學習進行習作練習。 學習這組關於毛澤東的課文,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偉人的人格魅力和作為凡人的情懷。「走近毛澤東」這個專題進行綜合性學習,加強教材的整合和課內外的融合,努力把讀與悟、讀與寫、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通過本組學習,力爭讓學生對領袖有進一步的了解,結合課文學會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喜歡閱讀相關的書籍,積累豐富的語言。

H.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上第七單元日積月累分類要詳細的。

日積月累意思為: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斷積累。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日積月累版出自宋·朱熹《權答周南仲書》:「隨時體究,隨時討論,但使一日之間整頓得三五次,理會得三五事,則日積月累,自然純熟,自然光明矣。」 日積月累的近義詞有:成年累月: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時間長久。銖積寸累:銖是我國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漢代以一百黍的重量為一銖。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日久年深:指日子長,時間久。積少成多: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日積月累的反義詞有:揮霍無度:揮霍為搖手稱揮,反手稱攉,意即動作敏捷,引伸為用錢沒有節制;無度:沒有限度。指濫用金錢,沒有節制。一暴十寒: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上冊語文書各單元單元導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