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節課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節課

發布時間:2020-12-27 00:13:04

❶ 人教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

新聞兩則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並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
准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准備
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資料。
學生每人准備一份當天的報紙。
教學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的勝利戰況。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盪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學習這兩則新聞不僅要抓住戰爭的主題,也要抓住新聞的特點)
教學設計
導入 (導入 課文的方式可根據需要設定)
(教師配樂朗誦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詩,聲情並茂地導入 課文)這首詩是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經過長期革命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毛澤東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親自撰寫的一篇新聞,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或讓學生拿出當天的報紙瀏覽新聞版,簡要介紹幾則新聞,由新聞的標題導入 )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布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了什麼內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指出記敘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說說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麼順
序報道,為什麼?
學生讀課文後,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 、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
看導語 。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只要把記敘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注
意這六點,養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布置思考題:
閱讀這則新聞後,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後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 、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准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了解新聞內容。再
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並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並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後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
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准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生活中去,用心體
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布置作業
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並整理在練習本上。
《新聞兩則》教學設計1

❷ 初二上冊語文第一課中六要素分別是什麼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❸ 急需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第一課的預習(段意,中心思想)

題材:戰爭主題。

體裁:以敘事用品為主。

閱讀教學:

1、要求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體會情景,品味語言(用心感受、體驗、理解、比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讀的速度(注重技巧,經常自測)。

綜合性學習:

1、主題:「界何時鑄劍為犁」

2、活動:古今戰爭知多少

記住歷史,珍惜和平

文藝作品與戰爭

鑄劍為犁應有日

教學計劃用時:22課時

第一課 新聞兩則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掌握新聞常識。 2、了解解放戰爭概況。

(二)、能力培養點

1、能寫作簡單的新聞。 2、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三)、情感體驗點

感受解放戰爭中我軍的英勇氣勢。

二、教學設想

重點:掌握新聞知識。

難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教學思路:既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又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

三、媒體平台

教具學具准備:掛圖、投影儀、DVD機;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三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本課目標

1、 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2、 掌握新聞常識,感受解放戰爭中我軍的英勇氣勢,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二、教學過程

1、導入:以介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的背境導入。

2、課前熱身:

a、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

潰退( ) 要塞( ) 阻遏( ) 銳不可當( )

b、解釋下列詞語

業已: 銳不可當

3、合作探究:

a、整體感知:介紹本課內容梗概。

b、四邊互動:

互動1:閱讀新聞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確閱讀新聞要的「三五六」(即三個特點,結構的五個部分,記敘的六個要素)。

互動2:朗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動3:再讀課文,劃分結構層次並概括主要內容。

互動4:導語前面的電頭起什麼作用?

互動5:導語從哪幾個方面總領了全文?

互動6:主體部分是按什麼順序來安排材料的?為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來敘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起進攻作戰的,為什麼先說東路軍,再說路軍?

互動7:文中寫西路軍所遇到的敵情時說「和中所遇敵情一樣」,請你用課文中的話說說中路軍所遇的敵情。

互動8:作者對西路軍的渡江情況作了哪兩面方面的評論?詳略是如何安排的,兩方面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

互動9:本文語言有什麼特點?請找出文中的詞加以說明。

4達標反饋:討論課後練習三。

5、學習小結:內容總結;方法歸納。

(三)、延伸拓展

到圖書館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閱當年報道解放戰爭的新聞史料,摘錄其中的導語部分,並註明出

❹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好段好句。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一個「撞專」字形象地寫出屬了作者的意外喜悅之情,而「滿懷」,更是表明了自己的舒暢愉悅。在風中,有「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使人心脾滋潤,又有甜蜜香氣,令人心曠神怡。這一句雖只提到微風含香撲面而來,卻能讓人感受到作者出門的好心情,為全文定下了基調。)

❺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 新聞的六大要素 是什麼

新聞的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新聞作為一種以敘事為主的文體,它的基本要素為「5W+1H」,即: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為何(Why)、過程如何(How),換一種說法就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發生過程。如果把這六要素串起來,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時在某地由於某種原因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

一篇新聞報道,無論是消息,還是通訊、特寫,一般都包含這些因素。

通過對這六要素的把握,我們面對一篇新聞,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內容。這對於每天接觸大量信息的現代人,快速篩選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無疑是有幫助的。

(5)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節課擴展閱讀

新聞要求簡潔、凝練,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賬似地報道所有的新聞要素,而是強調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內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結構」: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介紹,後邊的內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遞減的順序排列。

明確:「倒金字塔」結構的新聞,最重要、最新鮮的信息放在開頭,後邊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遞減的順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從尾部刪起,逐段去掉後邊的段落,並不會影響新聞主要事實的傳達。

❻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哪篇課文適合上公開課呢

第三課
適合上公開課

❼ 八年級語文老師怎樣上好第一節課

1。自我介紹
2。讓同學門自我介紹
3。講些幽默的話,逗逗小朋友們,現在的孩子們可不單純,哥們小心啊
4。給完甜棗給一棒子,也是下馬威了
初中就OVER了

❽ 八年級第一節語文起始課怎麼上

每個老師都不一樣的

❾ 初二上冊語文第一課主要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版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權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
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佔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佔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❿ 如何上好開學第一節語文課(八年級語文版)

不要急於上課,利用第一節課和學生聊聊假期里發生的事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節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