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夢見小學的體育老師上語文課
如果有教師資格證的話,考語文和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教學法規。通過後再說課。
②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也在風起雲涌,作為教師,怎樣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為學生的語文綜合課備好每一節課的內容,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反思的問題,同時也是每一位渴望事業成功的教師夢寐以求的事。筆者結合教學實際經驗,淺淡一下在新形勢下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一、激發興趣,滲透情感
首先,學生課前入情。作為教師,要想讓孩子們對新課的學習有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那麼這就要求教師要准備一個好的導語。好的導語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有了一個好的導語,就為以後課堂的學習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值得一提的是,好的導語不僅要符合課上內容,最重要的是將情蘊含在其中,如果在第一節課的開始就能夠將學生的情感引入其中,那麼學生在今後的課程中就會步步深入。
其次,課上把握興趣,激發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滿堂灌輸,激發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師生互動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善於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環境,「以境動人」同時注意教學內容的內在影響力,做到以景動人、以情感人,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領其情,從而創設課堂互動的合作點。
1、質疑情境: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創設質疑情境,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喚醒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迎接創新的挑戰,教師提出問題,生生互動,共同在問題中思考。
2、表演情境: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時必須面向全體,課堂上做到人人參與,不要只限於優生,在師生互答時,應考慮後進生的感受,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只作為引導,其他權利應該交給學生,大膽的放手,讓他們試著追求。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課時,教師可以准備好狼和小羊的頭飾,然後把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分工協作,走上講台表演,學生們不但增加了積極性,同時也會感到特別有成功感。於是,自然的學生由被動到主動,抓住了狼和小羊的言行,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表演力,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師輕松學生開心。
三、情境教學,激發興趣
情境教學,對於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並且能夠幫助學生要好地理解課文,如果教師能夠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不錯。
四、走下講台,充當學生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就越好。根據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當思考哪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位學生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教師可以走下講台,讓學生充當老師,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鼓勵學生上台,識字,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學生們也會感到有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認識到,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老師。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我們肯研究嘗試,就一定能總結出更多令語文課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讓每一節語文都讓學生在幸福快樂的時光中度過。
感想:語文,顧名思義是語言的藝術,人生何處不需要語言呢?所以,學好語文就要從生活入手。
③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恆的研究課題。身為一名從事小版學語文教育工作已近權20年的教師,筆者一直孜孜不倦地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回望新課改之初,語文教學研究者們紛紛對之前傳統的語文教學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批判。在這股潮流與風氣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育界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各教學流派競相輩出,語文教學界呈現異彩紛呈的景象。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五彩斑斕的教學流派、教學風格面前,一些語文教師開始眼花繚亂,他們來不及分析這些新穎的教學方法是否對自身教學具有適用性,也不去分析他們的本質和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就爭相模仿,只學皮毛而忽略本質,課堂教學刻意追求詩意化、個性化,最終矯枉過正,導致語文課已經不像語文課,反而更像是綉花枕頭,失去了最初的語文味。那麼,什麼樣的小學語文課才算是好的語文課,因為本文研究的主體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所以,對他們而言,好的語文課應該能充分挖掘、訓練和提高他們自我思考、自我表達的能力,使他們切身體會到語文的價值和魅力。
④ 怎麼上小學語文的公開課
首先要選好課文,課文內容最好是描寫家長與子女之間發生的事,這類課文容易引回起家長的興趣答和共鳴.有利於互動.其次是備課時要備家長,適當地安排家長參與到課本中來,讓家長也當一把課堂的主人.比如分角色朗讀時一定要安排家長參與其中.,涉及到家長心裡活動的問題就選擇一些家長來回答,必要時也可以給家長留一兩個家庭作業.有條件的可讓家長參與演出課本劇.
⑤ 怎樣才能上好小學語文課
語文教材的主體是課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師難當,語文課難教,這第一難,就在要靠教師鑽研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讀什麼」、「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
具體地說,教師先要作為一般讀者閱讀教材,「鑽進去」「潛心會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樂,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是第一讀.
接下來要從個人閱讀中「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再來閱讀文章,把文本中能夠發展學生語言的訓練點圈畫出來,比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
第三步,我們再回歸到教師的角色,依據課程標准確定本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進一步從我們剛才發現的眾多點中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來一番篩選,明確本課教學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即找准語言訓練的重點.
1、閱讀方法(1讀 讀通句子、讀懂文章,2讀 圈畫問題 3讀 讀出感情等)
2、段意概括、分段(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語言訓練(比較語句,體會運詞的准確等)
4、掌握文章的結構(寫景物的,怎樣寫,寫人物的方法等在學課文的結束時,總結歸納,讓孩子學會方法,為作文鋪墊)
⑥ 新教師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首先,提高教師個人語文素養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中外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創作知識、文學批評知識等。教師文學素養高,文學知識深厚,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應有的教育。一節上得好的課不是因為處理教學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師的學識、思想、境界決定的。你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決於老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過人的理解能力,沒有博覽群書的「厚積薄發」,是教不出精美絕倫的語文課的。
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博覽群書,涉獵到各個領域,讀文學大家的文學作品,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古代的文學經典,讀教育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實自我、教好語文。其次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即語言應用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語言學的理論、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臨下,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其次,充分備好課是上好語文課的保障。
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充分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猶如枕木之如鐵軌,基石之於高樓,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有一種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體安排,這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保障。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這就要求教師肯花時間去鑽研。
首先教師要備好教材。文本教學,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教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教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尤其是我們務工子弟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而言就不高,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分組、才藝比拼等,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作了好的鋪墊。
再次,靈活駕馭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無論是平時的積累,還是課前的准備,一切都將服務於課堂這一重要的教學活動。首先,找准一堂課的切入點。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要講求藝術,根據不同類型體裁的課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內涵,藝術特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目的要求的基礎上,立足開課的形式新穎,做到在開課的過程中創設激情,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望,啟點給學生思維求異的方法,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或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住學生,緩緩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如我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時,開課時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關昆蟲的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發言積極,為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感悟。課文中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師層次清晰、條理明了的引導下,反復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重點詞語和句子,深入作者情感地變化和語言的音韻變化中,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地內涵,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通過朗讀,學生能體味到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課文描寫的場面、人物語言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在讀中既培養了讀書能力,也為語言表達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⑦ 小學語文課究竟怎麼上
以課本為核心,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
1.你自己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回故事;
2.多提答問,讓小朋友自己將一些他所知道的與課文有關的故事;
3.可以適當、適時、適量地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投影、磁帶;
如此,可以達到有聲有色、行神兼具的教學效果,你的人氣會超高的哦,學生們會愛上你的!
⑧ 小學語文課應該怎樣上
那就來分享一個慧讀慧寫原創的課堂管控法吧:
一、有序課控
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小學時期的孩子比較好動,缺乏自我管束的能力,需要老師幫助。
怎樣進行有效的課控,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呢?
鄭老師提出了課堂8步管控法:
01
學生的課前准備
即學生上課前狀態的准備,每堂課要求學生提前幾分鍾來到教室,准備好要用的學習工具。
02
確定學生人數
班長點名,確保全班同學到課,遲到是很影響課堂紀律的。
[ 鄭老師認為:選舉班長,我們要學習西方國家的做法,不能只讓學習表現好的同學來做班長,也要給其他孩子一個機會。學習成績不是唯一的衡量標准,只要有閃光點,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輪流做班長。]
03
上課前的課堂整理
老師帶領孩子進行一段簡短的閱讀,讓孩子靜下心來。
04
調動學生的上課情緒
針對上一環節的閱讀提幾個有意思的問題,調動學生情緒進入上課狀態。
05
上節課內容的簡單回顧
簡潔回顧上堂課內容,對寫得好的同學給予肯定,使學生受到鼓勵;
對於上節課中出現的問題,選擇一個典型進行仔細分析和糾錯,一課一得,糾錯不宜太多,反而把學生弄糊塗了。
06
有技術的教授新課
此點即第二個有序,將在「有序教學」細說;
07
隨堂寫作的布置
布置隨堂作文,讓學生理清思路,把自己的觀察和情感表達在紙上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孩子所學所得的直接表現;
寫作過程中,優秀的孩子寫得快些,老師需要引導優秀的孩子去幫助其他同學完成作文,比如幫助同桌找錯別字、找病句,培養孩子互幫互助的意識;
要注意不能讓先寫完的學生影響還沒寫好的學生的思路。
08
有序放學
寫完作文後,讓學生自己整理書包、桌椅,和老師道別,有序離開教室,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公共意識。
今天分享了鄭老師提出的課堂8步管控法以幫助老師更快更好的做學生作文教育。後續文章中,我們將繼續分享鄭老師提出的7步有序教學法,幫助老師更好的學習和進步。
本文課堂8步管控法為慧讀慧寫鄭琨老師原創,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
⑨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練習課
親:語文學習,除了用心聽老師講課以外,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學苦練!
有句名言說得好有回道理哦!這句話就是答: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就是勤讀書之理呀!
第二個勤就是:勤動嘴皮子,多朗讀、多說話!
最後一個勤就是:多動手、多寫寫東西唄!
只要做到了這些,那就不難學好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