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初二上冊語文課本的25課課下注釋

初二上冊語文課本的25課課下注釋

發布時間:2020-12-26 17:37:33

『壹』 語文七年級上冊25課書上的注釋(是語文書上的所有注釋)

誇父逐日
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四部叢刊》本)。誇父,古代神話人專物逐日,追趕太屬陽。
【逐走】競跑,賽跑
【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黃河、渭水
【大澤】大湖。傳說其大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鄧林】地名,現在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即「桃林」。

共工怒觸不周山
選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領袖,炎帝的後裔。觸,碰、撞。不周山,地名,傳說在昆侖西北,《山海經·大荒西經》載:「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從前
【顓頊(zhuānxū)】: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後裔
【天柱折,地維絕】: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掛地的繩子斷了。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系掛。維,繩子。絕,斷。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積水。
【塵埃】:塵土,沙子,這里指泥沙。

『貳』 7年級上冊語文25課書下注釋是什麼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 太丘,地名;長,長官。
與:和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是陳寔的長子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會,約定時間。行,出行。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過中:過了正午。
至:到。
捨去:不再等候而離開了。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時年:這年(那時)。
戲:玩耍,游戲。
尊君在不(fǒu):您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丟下別人而離開。相委,丟下別人;相,副詞,表示動作偏向一方;委,放棄,拋棄。
君:古代尊稱對方,現可譯為「您」。
家君:家父。
慚:慚愧。
引:拉,這里指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信:誠信,信用。
禮:禮貌。
引之:拉住。
不:同「否」。
註:曰:說!
詠雪
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史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大致,差不多 )(擬:相比 )
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借 )(「因」在這里有特殊含義)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講:講解 )(論:討論 )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會兒 )(驟;迅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女:這兒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
內集:家庭聚會。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給分哦!

『叄』 八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25課的注釋!!

童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語。
2.熟讀並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掌握基本的解詞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培養閱讀和翻譯能力。
2.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品味作者在敘寫中表現出的童年生活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思維。
德育目標
學會觀察、體味人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並分析是怎樣得來的。
教學方法
1.讀議結合法。本為較為淺顯,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從劃分停頓入手指導學生誦讀,正確劃分朗讀停頓,以理清句意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在反復誦讀中疏通文理,體會童稚時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處。然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說說課文中哪些描寫富於童趣,自己最喜歡哪些句子。
2.譯述法。文章以生動的筆觸,記述了兒時「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指導學生疏通文字,領會課文大意,然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評點。
教具准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感知課文,梳理、積累語言材料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背景音樂:歌曲《童年》)
同學們,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著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陽光般燦爛。那時,一切都是那麼輕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無忌,憶起時總是醇香醉人,有誰來講講記憶中象「過家家」「斗蛐蛐」這樣的樂事,讓我們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學生講述)清代文學家沈復也有過快樂的童年,《閑情記趣》中就記敘了他兒時一些趣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品味這清新率真的文字。(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贊其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今天我們要學的沈復的《童趣》就是一篇用簡約生動的白描語言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1.沈復(1763~?)
字三白,號梅逸。清代乾隆年間人,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2.《浮生六記》,清代小說。系沈復在嘉慶年間所寫的一部回憶錄。「浮生」取一生浮盪不定之義,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園序》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慨嘆。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全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清?王韜)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主要有兩大內容:(1)參與社會生活的艱辛,家庭生活,尤其是與妻子愛情生活的苦與樂。(2)記敘了游賞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種種藝術生活的樂趣。俞平伯稱贊此書:「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圖畫,卻彷彿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
三、譯讀梳理、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標注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
結合注釋和字詞典,掌握字音。
投影:
正音:
童稚(zhì) 鶴唳(lì) 怡然稱快(yí) 土礫(lì)
丘壑(hè) 癩蝦蟆(há má) 藐小(miǎo) 項為之強(wèi) (jiāng)
2.教師作朗讀指導,劃分朗讀停頓,分清句讀。
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和現代漢語同源異流,簡潔、典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指反復誦讀,文意會愈加清晰,學習文言文更是如此。朗讀時要特別注意停頓、語氣、語調等。
朗讀時常在句子前後和中間作或長或短的停頓,一方面出於換氣的需要或使層次分明,另一方面為了充分表情達意。
文言文同樣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如疑問語氣要讀出升調,感嘆語氣讀降調。
本文應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淡、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來讀。首段中前三個分句是作者對遠逝往事的遐思,宜緩緩來讀,聲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說那時的行為和收獲,可以略快,聲音略高,並注意正確停頓,以表達對結構的理解:「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以下三段,分用三個四字詞於段末小結,語氣要輕鬆些。朗讀「……則……果然……」和「……作……果如……」兩個判斷句時,語調略微歡快。
投影:
(1)能/張目?對日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3)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4)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5)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
(例句中,「/」表示明顯的停頓,「‖」表較短的停頓,「? 」表示極短的停頓)
3.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的情感和語調。
4.學生再讀,邊讀邊體味,並結合注釋,疏通文句。
投影:
(1)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自己)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白的,沒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打)
以蟲蚊為獸(把……當作……)
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興正濃(興趣)
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以叢草為林(樹林)
方出神(正)
驅之別院(趕、驅逐)
則或千或百(有時)
(2)指出加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細察其紋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觀之(代夏蚊)
③使之沖煙而飛鳴(代蚊子)
④蹲其身(代自己)
⑤觀之,興正濃(代二蟲)
⑥驅之別院(代蝦蟆)
(3)聯系語境,揣摩、翻譯難句。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變成了白鶴)
②蹲其身,使與台齊。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
③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滿足)
④見二蟲鬥草間
(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
⑤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看清極細微的事物)
5.學生聽讀?朗讀課文,識記文章的精彩情節,分小組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點評。
(1)假如這些事是你親身經歷,你在譯述時需加進你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夥伴」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3)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父母親、老師),請以「兒子(學生)的傻事」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四、理讀積累,品析意趣
1.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有趣的地方,並說明「趣」在哪裡。
學生討論、交流,指名發言。教師歸納一些代表性的發言: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有趣,趣在仔細觀察,充滿稚趣,也充滿樂趣。
「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有趣,趣在想像豐富,稚態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間,趣在憨態,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學生邊讀邊梳理、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2)找出文中義同字不同的字。
(3)找出文中字同義不同的字。
(4)找出文中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找出文中的成語並解釋。
(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學生分類尋找、整理,整理內容大致如下。
(1)音同形不同的字:
礫—唳 鶴—壑 向—項
(2)義同字不同的字:
察—觀—視—見 唳—鳴 素—白
(3)字同義不同的字:
昂首觀之(看)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觀 察
作青雲白鶴觀(景象、景觀)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余憶童稚時(時候)
神 時
神遊其中(感受、想像)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徐噴以煙(用) 項為之強(因為)
以 為 以叢草為林(當作)
以叢草為林(把)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故時有物外之趣(的)
之 項為之強(代指「昂首視之」)
(4)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藐小之物—龐然大物 凹—凸
(5)成語:
明察秋毫:比喻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夏蚊成雷:夏夜裡蚊群嗡嗡的叫聲像悶雷。
(6)通假字: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
(7)省略句:「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
「使與台齊」應是「余使目與台齊」
3.熟讀文章,嘗試背誦。
五、課堂小結
《童趣》是作者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辭簡約,韻味雋永。恰如俞平伯先生評論《浮生六記》說:「無酸語,贅語,道學語。」「奇文共欣賞」這類小品文猶如香茗、佳釀,是宜悠然中讀美文,品人生的。
六、布置作業
沈復觀昆蟲而寫成此文,你在童年時也有這樣回想起來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嗎?請參照本文,從記憶的倉庫中采擷一兩朵童年生活的亮麗花瓣,寫一個表現童心童趣的片斷。

『肆』 鄂教版七年級上冊第25課《世說新語》三則(詠雪、道旁李樹、復褌)的課下注釋不是翻譯

閣下的問題太過於籠統,不可能給出一個准確的答案。
我是專門研究《世說新語》的,你可以參考我的博客或者網路知道里我回答過的問題。
如果能將問題更具體些,可以通過追問讓我追答。

『伍』 誰幫我一下,我忘記拿語文書了,幫我找到初一上冊語文25課河中石獸的通假字,還有下面的注釋有拼音的。求

通假字有兩個一個是「耳」通「而」,一個是「顛」通「癲」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ān),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

注釋:1.滄州:滄州市臨:靠近。河:指黃河。干:岸邊。

2.山門:寺廟的大門。圮:倒塌。

3.閱:經歷。歲:年。余:多。

4.棹:船槳。這里作動詞用,劃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沒。

7.顛(一本「傎」):顛倒、錯亂。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嚙:本意是"咬".這里是沖刷,沖擊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斷:主觀判斷。

11已:停止。

12是非:這不是 是: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15.竟:最終。

16.並:一起。

17.臨:岸邊。

18.圮:倒塌。

19.曳:牽引,拖著。

20.鈀:通「耙」,整地的農具。

21.但:只。

22.倒擲:傾倒。

23.蓋:原來(是)發語詞放在句首。

24.暴漲:兇猛的河水。

25.爾輩:你們。

26.干:岸邊。

27.臨:面對。

28.並:一起

29.焉:相當於「於之」,在那裡。

30.求:尋找。

31.以為:認為。

32.蓋:因為。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義:事物的原理。 今義:一種學科

滿意請及時採納 謝謝!

『陸』 初一語文書的25課《河中石獸》課下注釋(拍成照片!) 第一必採納!

『柒』 初中一年級語文課本第25課《世說新語》(①詠雪 ②陳太丘與友期)只要課下注釋{人教版}

1)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史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2)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大致,差不多 )(擬:相比 ) (3)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借 )(「因」在這里有特殊含義) (4)講論文義(講解詩文)(講:講解 )(論:討論 ) (5)俄而雪驟,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會兒 )(驟;急速,大 )(欣然:高興的樣子) (6)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女:這兒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 (7)內集:家庭聚會。 (8)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9)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10)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11)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12)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13)古今異義 兒女 古義:子侄輩的年輕一代 今義:自己親生的兒子與女兒 因 古義:趁,乘 今義:因為

閱讀全文

與初二上冊語文課本的25課課下注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