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二語文《觀潮》的所有詞語,字,的翻譯
又是一年觀潮的時候,猶記得當年,也是在這個時候,我隻身來到杭州,和成千上萬的人們一起,觀看到了錢塘江那宏大壯觀的起潮美景!那擁擠的人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江潮,還有那技藝高超的弄潮兒舞起的紅絲帶,在我眼前偏偏起舞,越舞越近,越舞越近,慢慢的,我彷彿又看見了那一片讓我至今難忘的潮......
那潮水蠢蠢欲動,聲音越來越大,彷彿正在召集所有的人們都來觀看它那壯觀的破繭成蝶!杭州城一片喧鬧,等候多時的人們,早已經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邊江,只見那擁擠的人潮,黑壓壓的一片,放眼望去,早已看不到盡頭,人們爭著,搶著向江面上望,惟恐看不見那壯觀的一幕!人潮聲蓋過了江潮的聲音。
突然 ,一排巨浪轟隆隆的從遠處涌來,那捲起的浪潮,高過天際,與那皚皚白雲連成一線,彷彿整個天地海成為一體,分不清哪片是天,哪片是海!浪潮越來越近,那潮水捲起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彷彿雷電交加般巨響轟鳴!還來不及去欣賞這一浪的宏偉,只見,在天際的那頭,一浪一浪的潮水蜂擁而來,推動著,推動著,那一浪高過一浪的卷廉,彷彿掏空了整片江海似的,萬鼓齊鳴,震撼天地!
潮水起舞,勇敢的弄潮兒也來伴舞,只見他們一個個紮起頭發,身著漢巾麻布衣,手裡拿著母親親手縫制的象徵吉祥如意的大紅旗,逆著這洶涌翻騰的潮水,在萬丈巨浪前揮舞著,舞動著,紅旗被風吹出各種姿勢,而英勇的弄潮兒們也騰躍著身子,變化著種種姿態,彷彿是在向人們和兇猛的潮水展示著自己卓越的技巧和毫不畏懼的勇敢!瞧那片片紅旗,竟然絲毫未濕,被潮水引來的風,也彷彿在奏樂般為他們驕傲的呼嘯!人們歡呼著,鼓掌著,為大自然賜給人們的這美麗的潮水,也為這些勇敢征服洶涌潮水的弄潮兒!!誰說人類征服不了大自然,瞧這一群生機昂然的弄潮少年!
我也忍不住跳入了那洶涌的浪潮中,跟隨著弄潮兒舞動著,跳躍著,突然一個巨浪向我襲來,我一聲呼喊,睜開眼睛,看看周圍,原來是一場夢!汗水浸濕了我的衣裳,那轟隆的潮水彷彿耳鳴般猶響於耳!那蓋過天際的浪潮,雖已醒來,卻仍然讓我心驚膽顫,難以平復!
啊!我雖早已離開杭州,距離那錢江觀潮已是十年之久,但那排山倒海的壯觀景象,那萬頭攢動,爭看起潮的洶涌人潮,那搏擊風浪,履險如夷的英勇弄潮兒,都是那麼的讓我難以忘懷,幾時能再次領略那潮水的風姿,那勇敢的舞蹈?也許,現在也只能在夢中回憶得見了!
『貳』 初二語文28課 《觀潮》第三段的翻譯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宇宙,滌盪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啊。
每年(陰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披散著頭發,渾身刺著花綉,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沉,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叄』 求初二上冊觀潮的第二課時的導入語, 急需!!! 謝!!!!!!!!!
第二課時的導入語一般是總結上一節課引入這節課的內容。由於不知道你第一課時的內容,所以發個教案和說課稿,你自己找找靈感哈。
一、導入
農歷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二、引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一)請大家自由朗讀課,熟悉課文內容,注意以下問題:
1、 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的方法掌握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
2、 用筆畫出你在查閱了工具書後還不能理解的字、詞和不懂的語句。
(二)結合課文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1、 解決學生自學中的難字、生詞和較難的語句。
2、 強調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剛剛,開始。 既而:一會兒。 出:來到。 倏爾:一會兒。
皆:都。 略無:毫無;略,大概,大致。 誇能:誇耀才能。
3、 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研讀課文,掌握課文脈絡
(一)請學生示範朗讀文章,其他學生思考:
1、寫錢塘江潮的語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2、出具體寫潮水的語句,讀一讀。
3、 說說自己讀後對錢塘江潮的認識。
(二)默讀課文其他段落,引導學生拓寬對「潮」的界定:
1、 課文其他段落是寫什麼的?
明確:
1) 水軍在潮里演習;
2) 吳中健兒溯迎弄潮;
3) 江邊喧鬧的看客。
2、也可用帶「潮」的詞概括形容這三段文字的內容:人潮
四、兩相比較,體味觀潮以外的內容
(一)我們分別請同學來讀寫水潮和寫人潮的語句,你來品味這兩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寫這兩種潮特點的詞語,用見簡潔的語言概括兩中潮的特點。
1、水潮:
遠 近
色 聲 形
小 大
2、人潮:
數百、四起、山崩、無跡 宏大
數百、溯迎、鯨波萬仞、百變、略不沾濕 能
溢目、塞途、百物、倍穹、不容閑 榮
(二)人因所賞景之美愈多,景因所到人之多而更美。
請大家帶著對文章的理解,再一次來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帶給我們的錢塘江潮美景。
五、課外延伸
請賞析文中楊誠齋(楊萬里)的詩句: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六、結束語
我們國家的文學寶庫里,還有許許多多描繪祖國美麗可愛、宏偉壯觀的山水風景佳篇,讓我們開啟起閱讀的航船,向著那一座座寶庫進發。
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行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觀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鬥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後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
1、 准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 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二、 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文言文,要引導學生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然後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採用誦讀、討論、比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因此,我設計了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探討主題、拓展延伸當堂檢測幾個教學環節。在本課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採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的教法有:
1、誦讀教學法,以「讀——講——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本課中,它包含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完成目標時所需的學習方法和時間,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
3、 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題時通過注釋、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准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5、比較拓展法。推薦潘閬的《酒泉子》,與本文比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 對教學程序的安排
(一)、導入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2、導語: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錢江涌潮。
多媒體顯示:錢江涌潮
教師作簡要講解。
(二)、背景簡介
(三)、確定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以前學習文言文的舊知和經驗,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商議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達成一致後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在大屏幕上。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朗讀課文,對照注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3、 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4、 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一步: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完成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 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讀准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
2、 學生初讀,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並結合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
3、 讀給同桌聽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4、 將實在不能解決的讀音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
5、 隨機抽查學生以檢查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作為標准。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1、 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 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准確把握的地方。(教師巡視)
3、 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若無人會,則由教師解答。
4、 選同學翻譯課文,其餘同學補充訂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讀課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學目標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1、 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齊讀課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之盛。)
第四步:賞析文章。完成教學目標4: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1、 根據文章內容,展開想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二段,賞析其精彩的場面描寫。
選兩位同學描述第一段,其餘同學補充。教師作適當點撥。
(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多媒體顯示:
遠 僅如銀線——形 比
玉城雪嶺——色
聲如雷霆——聲 喻
近 吞天沃日——勢——誇張
學生齊讀第一段,感受畫面的壯闊。
學生描述第二段。教師作適當點撥。
學生齊讀第二段,感受水軍演習場面的壯觀。
2、 賞析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提問:浙江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宏大,觀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試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
學生討論,合作探究。
(明確: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四幅圖畫各具情態,組成連軸畫卷,而且以前三幅為主,正面描寫,第四幅寫觀潮之盛側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學生齊讀課文,體會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五步:課堂小結。
第六步: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把下面這一首宋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酒泉子(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教師作改寫指導。
(本題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聯想,參照課文中的有關描寫進行改寫。詞的上闋寫觀潮,寫人群涌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涌的氣勢;詞的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應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學生構思,寫作。如時間不允許,可放在課下完成。
第七步:作業
翻譯下列句子:
1、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2、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 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4、 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板書:
潮來之狀
觀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肆』 八年級上冊語文觀潮翻譯
《觀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 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 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 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翻譯:
江洶涌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於海底。
浙江一帶善於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伍』 初二上學期《觀潮》原文 急急急!!!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
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
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
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
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
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
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陸』 八年級上冊文言文《觀潮》全文拼音
guān chá
觀 潮
sòng cháo zhōu mì
宋 朝 周 密
zhè jiāng zhī cháo , tiān xià zhī wěi guān yě 。 zì jì wàng
浙 江 之 潮 , 天 下 之 偉 觀 也 。 自 既 望
yǐ zhì shí bā rì wéi zuì shèng 。 fāng qí yuǎn chū hǎi
以 至 十 八 日 為 最 盛 。 方 其 遠 出 海
mén , jǐn rú yín xiàn ; jì ér jiàn jìn , zé yù chéng xuě
門 , 僅 如 銀 線 ; 既 而 漸 近 , 則 玉 城 雪
lǐng , jì tiān ér lái , dà shēng rú léi tíng , zhèn hàn jī
嶺 , 際 天 而 來 , 大 聲 如 雷 霆 , 震 撼 激
shè , chūn tiān pai rì , shì jí xióng háo 。 yáng chéng zhāi shī
射 , 春 天 派 日 , 勢 極 雄 豪 。 楊 誠 齋 詩
yún " hǎi yǒng yín wéi guō ,jiāng héng yù xì yāo " zhě shì
雲 " 海 涌 銀 為 郭 , 江 橫 玉 系 腰 " 者 是
yě 。
也 。
měi suì jīng jūn chū zhè jiāng tíng jiào yuè shuǐ jūn , méng
每 歲 京 君 出 浙 江 亭 教 閱 水 軍 , 艨
chōng shù bǎi , fēn liè liǎng àn ; jì ér jìn bēn téng fēn
艟 數 百 , 分 列 兩 岸 ; 既 而 盡 奔 騰 分
hé sān zhèn zhī shì , bìng yǒu chéng qí nòng qí biāo qiāng
合 三 陣 之 勢 , 並 有 乘 騎 弄 旗 標 槍
wǔ dāo yú shuǐ miàn zhě , rú lǚ píng dì 。 shū ěr huáng
舞 刀 於 水 面 者 , 如 履 平 地 。 倏 爾 黃
yān sì qǐ rén wù lüè bù xiāng dǔ , shuǐ bào hōng zhèn,
煙 四 起 人 物 略 不 相 睹 , 水 爆 轟 震 ,
shēng rú bēng shān 。 yān xiāo bō jìng , zé yī gě wú jì ,
聲 如 崩 山 。 煙 消 波 靜 , 則 一 舸 無 跡 ,
jǐn yǒu dí chuán wéi dà suǒ fén , suí bō ér shì 。
僅 有 敵 船 為 大 所 焚 , 隨 波 而 逝 。
wú dì shàn qiú zhě shù bǎi , jiē pī fā wén shēn , shǒu
吳 地 善 泅 者 數 百 , 皆 披 發 文 身 , 手
chí shí fú dà cǎi qí ,zhēng xiān gǔ yǒng , sù yíng ér
持 十 幅 大 彩 旗 , 爭 先 鼓 勇 , 溯 迎 而
shàng , chū mò yú jīng bō wàn cūn zhōng , téng shēn bǎi biàn ,
上 , 出 沒 於 鯨 波 萬 村 中 , 騰 身 百 變,
ér qí wěi lüè bù zhān shī , yǐ cǐ kuā néng 。
而 旗 尾 略 不 沾 濕 , 以 此 誇 能 。
jiāng gàn shàng xià shí yú lǐ jiān , zhū cuì luó qǐ yì
江 干 上 下 十 余 里 間 , 珠 翠 羅 綺 溢
mù , chē mǎ sāi tú , yǐn shí bǎi wù jiē bèi qióng cháng
目 , 車 馬 塞 途 , 飲 食 百 物 皆 倍 穹 常
shí , ér jiù lìn kàn mù , suī xí dì bù róng xián yě。
時 , 而 僦 賃 看 幕 , 雖 席 地 不 容 閑 也 。
『柒』 初二上學期語文《觀潮》的翻譯
第一段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為盛。方其遠出海門④,僅如銀線⑤;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釋:
①節選自《武林舊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刪改。周密(1232—1298),字公謹,宋代湖州(今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也就是錢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遠出海門〕當潮從入海口湧起的時候。方,當……時。其,代詞,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裡兩邊的山對峙著。
⑤〔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
⑥〔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牆和大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
⑦〔吞天沃日〕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沃,用水淋洗。日,指太陽。
[1]
⑧〔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楊萬里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大潮澎湃
第二段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①,艨艟②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④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⑤,水爆⑥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⑦,僅有「敵船⑧」為火所焚,隨波而逝⑨。
注釋:
①〔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京尹,京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
②〔艨艟(méngchōng)〕戰船。
③〔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意思是,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
④〔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
⑤〔略不相睹〕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
⑥〔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
[1]⑦〔一舸無跡〕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
⑧〔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
⑨〔逝〕去,往。
第三段
吳兒善泅者數百①,皆披發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沒於鯨波萬仞④中,騰身百變⑤,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波濤洶涌
注釋:
①〔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
②〔披發文(wén)身〕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花紋。文,動詞,畫著文彩。
③〔溯(sù)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
④〔鯨波萬仞(rèn)〕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涌,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
⑤〔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第四段
江干①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②,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④。
注釋:
①〔江干(gàn〕江岸。
②〔珠翠羅綺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遊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
③〔倍穹〕(價錢)加倍的高。穹,動詞,高過,比…高;倍,形容詞,指很多倍。
④〔僦(jiù)賃(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容,許,使。雖,即使。
潮
譯文
錢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偉的景觀。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壯觀的。當潮水遠遠地從錢塘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看)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不久(潮水)越來越近,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射 ,吞沒天空,沖盪太陽,氣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幾百艘戰船分列兩岸;不久水軍的戰船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安穩。忽然黃色的煙霧從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只聽得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像山崩塌一樣。(等到)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一條船的蹤影,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水波越漂越遠。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文彩,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先恐後,鼓足勇氣,逆流迎著潮水而上,在萬仞高的巨浪中忽隱忽現,翻騰著身子變換各種姿態,但是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滿眼都是穿著華麗的服飾的觀眾,車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種物品(的價錢)比平時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2]
望採納,謝謝~~O(∩_∩)O
『捌』 八年級上冊古詩詞原文
人教版8年級語文上冊共有古詩詞27首(含課外),你打的古詩17首,夠全的了。另外,還缺的是詞內10首,分別是《桃花源容記》,《陋室銘》,《愛蓮說》,《核舟記》,《大道之行也》,《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觀潮》,《湖心亭看雪》
『玖』 誰能把,初二語文書上的 觀潮,記承天寺夜遊,答謝中書書,這三篇文言文,注釋照下來發給我。。。。。。
觀潮 譯文
錢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於海底。
浙江一帶善於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記承天寺夜遊 游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准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於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答謝中書書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拾』 八年級《觀潮》改寫
江洶涌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於海底。
浙江一帶善於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2、
《觀潮》改寫
錢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壯觀的時候。當潮水遠遠的從錢塘江入海口湧起來時,僅僅像一條銀白色的線;不久漸漸移近,就像玉成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一般,震動搖撼,奔騰洶涌,四處噴射,好想要吞下天空,沖盪太陽,氣勢極其宏偉壯觀。楊誠齋的詩中說:「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指的就是這種景象。
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訓練水兵,幾百艘軍船,分別排列在大江兩岸。不久,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並且有在水中乘馬、舉槍、舞刀的,如同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四處冒起黃煙,人和物一點也看不見了,水爆聲轟鳴震天,聲音就像山崩地裂。待煙霧消散,波平浪靜,卻一條船的蹤影也不見了,只有假設的敵船被火燒毀,隨著波浪飄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都披頭散發,身上畫著文彩,手裡擎著十面大彩旗,爭先恐後鼓起勇氣,逆流迎潮而上,出沒在萬仞高的巨浪之中,騰躍著身子,變換著種種姿態,可是旗尾一點也沒被沾濕,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來誇耀自己的才能。
江岸上下十幾里間,婦女的首飾,遊人華麗的衣服到處都是,車馬堵塞了道路,飲食和各種物品的價格都高於平時的幾倍,租用看棚的人多了,即使一席之地也不會空閑。
觀錢塘江的潮湧,是人們最喜愛的娛樂項目。它也確實夠震撼了。
評語:
改寫,對原作的思想內容,基本上不做改變,大都是側重於改變原作的形式,例如改變文體,詩歌改成記敘文,記敘文改成說明文。改變預提,文言改成白話。改變結構,順序改成倒敘,重新組織材料。改變人稱,第一人稱改成第三人稱,第三人稱改成第一人稱。
本文語句通順,內容豐富,條理清晰,第一自然段描寫錢塘江潮的雄偉的景象;第二自然段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第三自然段寫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本領;第四自然段寫人們觀潮的盛況;而最後一段則發表自己的議論。實為一篇改寫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