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級上冊語文12課教案如何做
請問是蘇教版還是人教版?
這里有一個例子,你可以借鑒一下。
課文:《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教學目標:
1、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七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
2、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魯濱遜的經歷,理解「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的含義。
4、課文內容,領悟學會生存,學會堅強的人生的道理,培養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魯濱遜的經歷,理解「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的含義。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七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1、同學們最近在讀什麼書?有什麼感受?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日記改編的課文,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讀准字音。
2、再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四、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請同學們讀課文,課文中的「我」是誰?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樣的書?
——這本書是爺爺贈給爸爸,爸爸又贈給了「我」的一本三代相傳的書。
——這是一本扉頁上寫有爺爺給爸爸的贈言「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和爸爸寫給「我」的贈言「學會生存」的書。
——這是一本歷險小說,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有一段長達28年的歷險生活。
——這是一本讓吳緬非常喜歡的書,給了吳緬啟迪和希望的書。
五、重點研討,深入理解。
1、《魯濱遜漂流記》這部歷險小說究竟寫的是什麼內容?讓「我」愛不釋手?
小說描寫了魯濱遜在在一座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有一段長達28年的歷險生活。
2、要能在一座孤島上生活28年需要什麼?這些東西都是現成的嗎?魯濱遜是怎樣獲得這些生活必須品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7——11自然段,畫出體現魯濱遜聰明機智又堅強毅力的詞句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魯濱遜的經歷,理解「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匯報交流,理解魯濱遜的聰明機智和堅強毅力。
(1)一開始魯濱遜靠什麼為生,他做了些什麼?
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島上,搭帳篷,靠剩下的食物生存。
(2)這些食物非常有限,為了維持生活魯濱遜又做了些什麼?
種植大麥和水稻,製作粗糙的麵包,捕捉並馴養山羊作為肉食來源,養鸚鵡做伴,做傢具。
(3)後來生活怎樣?
(4)魯濱遜在島上的生活怎樣?你覺得他的生活幸福嗎?
(體會魯濱遜從一開始的孤獨、艱難到後來充實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聰明機智和堅強毅力。)
(5)讀到這里,你覺得這部小說的內容有吸引力嗎?你還想了解些什麼?
二、體會「我」的感受
1、讀書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吳緬讀《魯濱遜漂流記》後有什麼感受?
——很喜歡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歡魯濱遜這個人物。
——要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傳給兒子。
2、理解「名言」。
(1)你能說說這幾句名言嗎?這些名言給了你什麼啟迪?
(2)吳緬喜歡上了書中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的內容是什麼?我是怎樣理解這句名言的?
——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
(3)我們大家是怎樣理解這句名言的呢?能結合自己經歷或讀過的書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3、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師覺得讀書的時候還要能發揮想像力,想像出人物的形象,吳緬在讀書的過程中慢慢勾畫出魯濱遜的樣子,讓我們來讀讀課文14段。
4、吳緬為什麼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人呢?從這身裝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魯濱遜是「一個探索者,一個發明家,一個善於創造性勞動的人」嗎?
三、理解課題
1、吳緬為什麼要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傳給兒子呢?
2、吳緬爺爺為什麼要把書傳給他的爸爸,他爸爸為什麼又把書傳給吳緬呢?
3、現在我們能不能說說課文為什麼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為題?這本書男孩子能讀嗎?
四、讀寫結合
1、這篇課文不僅是日記,而且是一篇優秀的讀書筆記,學了課文能不能說讀書筆記主要圍繞哪些方面展開的?
(書的來歷,書的主要內容,讀書的感受三方面)
2、我們也選擇一本書,認真閱讀,圍繞這三方面嘗試寫一篇讀書筆記,准備開一個讀書報告會。
五、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11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魯賓遜漂流記》 生活的強者
大無畏精神
Ⅱ 小學語文課本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中第十二課的多音字
著(zhao)迷,也有別的音(zhuo)著陸,(zhao)著急,(zhao)著數,(zhe)朝著
乘(cheng)機,(cheng)乘法
,(sheng)千乘之內國
的
[dí]的確。的
[dì容]目的。的
[de]他的
倒
[dǎo]摔倒,倒
[dào]倒立。
Ⅲ 小學語文六年級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的課文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採用了。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後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2課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為人民服務」是適應時代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道德思想。這句話原本是毛澤東在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上的演講。
張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備團戰士。1933年參加革命,任勞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陝北山中燒炭,炭窯崩塌,因奮力將隊友推出窯外,自己被埋而犧牲。
毛澤東在演講中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
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強調:「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從毛澤東當時所提出的要求來看,應當說,這是對革命軍隊新四軍和八路軍的要求,是對廣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個高標準的要求。
二、主要內容
主要寫了五方面內容:
1、共產黨的宗旨就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黨的宗旨)
2、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死的意義)
3、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利益堅持好處改正錯誤的精神。(是非判斷)
4、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具體做法)
5、用開追悼會的方式使整個人民團結在一起。(形成制度)
Ⅳ 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的課文的主要內容
主要寫了五方復面內容:(1)完全制徹底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2)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3)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4)正確對待困難,對待同志,為人民的利益團結互助;(5)悼念為人民而死的人.
Ⅳ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12課課文,急!!!!!!!!!!!!!!!!!
姥姥的剪紙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裡翻來折去,便要什麼就有什麼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這自然是誇張的說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紙技藝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姥姥撩起藍布圍裙擦擦手:「說吧,派啥用場?往哪兒貼?」看人樂顛顛地走了,她接著幹活兒:洗衣服、納鞋底、擇菜、淘米、喂豬、薅草……
我看慣也記牢了姥姥剪紙時身心入境的神態,那剪刀行在紙上的刷刷聲,悅耳至極。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副「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我手指縫里偷著往外看了!」
「你差點兒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手指頭點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是的,莊稼人都圖個吉利,姥姥對「喜鵲登枝"最熟悉不過了。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
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急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話說你要課文幹啥?
Ⅵ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本第一課到第12課所有的比喻句
什麼版的
Ⅶ 六年級語文課文12課題目為什麼叫橋上冊
題目中的「橋」不僅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橋。這位深愛著自己兒子的父親,這位忠版於職責、舍己權為人的老漢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橋,一座救了群眾的生命橋。
一是在洪水狂奔而來之時村子北邊的窄窄的木橋是人們唯一的求生之路。這座橋也確實起了應有的作用,挽救了村民們的生命。二是橋有著豐富而深刻的象徵意義,在生攸關的時刻,老支書做出重大抉擇。
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用身軀築起了一作用不坍塌的橋梁。這座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與群眾緊密相連的橋,則是課文衣橋為題的深刻內涵。
《橋》是談歌寫的小小說,被入選人教版五年級課文和部編版六年級第12課。以簡潔生動的語言、生動具體的描寫震撼了人心; 贊頌了老漢的精神品格。
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黨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斷地指揮,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村民們築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橋,表現了他無私無畏、無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
Ⅷ 語文六年級下第12課的課文重點難點解析
12為人民服務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於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為人民服務》是一篇演講稿,屬論說文范疇。文章論點鮮明,論述縝密,層層深入。語言通俗、自然、朴實。
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然後結合當前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一是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選編這篇文章,有幾方面的意義:一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議論文,感受議論文的表達方式,為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兒基礎;二是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難點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復雜句子之間的關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文章開篇就點明主題。整段話表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和革命軍隊的根本宗旨,張思德同志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共產黨員努力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典範之一。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革命歷史題材的課文,結合學生所知道的事例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
②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句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後的「資料袋」來理解。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他帶領戰士在陝北安塞縣執行燒炭任務,即將挖成的炭窯突然塌方,他為救戰友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著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為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要重」。
③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上面這段話共有四句話。第一句話是講我們要歡迎批評,第二句話是講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第三、四句話是講我們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再抓住這段話中的關聯詞語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衡量批評正確與否的標准只有一個,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為人民服務。
④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指的是當時的陝甘寧邊區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地。當時這些根據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國的解放。當時為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
⑤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革命斗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為了人民利益,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⑥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因此,不論是幹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2)對詞語的理解。
泰山:山名,在山東省。古人以泰山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價值的事物。
鴻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精兵簡政:縮小機構,精簡人員。
五湖四海:泛指全國各地。聯繫上下文,可理解為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義,有價值。
追悼:指的是懷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Ⅸ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第十二課主要講了什麼
本文通過描述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以及「我」與姥姥左一剪時的回憶與快樂,表現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的濃濃親情,流露出「我」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Ⅹ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2課課文續寫
小木偶的故事續寫
從此,小木偶擁有了人類所有的表情。
一天,小木偶在路上走著,他不知到哪裡去,也沒有人和他說話,臉上露出了孤單的神情,他多麼想要一個朋友啊。 這時,迎面蹦蹦跳跳跑來了只小白兔,小白兔看見了孤單的小木偶說:「小木偶,我們做個朋友吧,我正要去小松鼠家作客呢,咱們一塊去吧。」小木偶高興地一蹦三尺,連連點頭說:「好啊,好啊,咱們現在就去吧。」 一路上這兩個小夥伴說說笑笑、歡歡喜喜地。小鳥在他們的頭頂飛翔、唱歌,花兒在他們的腳下翩翩起舞。小木偶感到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不一會他們就到了小松鼠家,他的房子是建在樹洞里的。好客的小松鼠熱情的讓他們進屋子,拿出了許多菜,有松子、松果、蘿卜、青菜......來招待他們。 這天被小松鼠邀請的還有他的鄰居紅狐狸,他身上背著個背包,小木偶一眼就認出那是自己的紅背包,紅狐狸看到小木偶呆住了,臉騰的一下紅了,小松鼠說:「你們倆認識?」小木偶對他們說了事情的經過。大家一起責怪紅狐狸,小木偶說:「你以後別再騙東西啦,這個背包你要是想要就給你吧,反正以後還是朋友呢。」小狐狸紅著臉說:「謝謝,我以後再也不騙東西啦。」 大家在小松鼠家跳呀、唱呀,整個森林裡都洋溢著他們的歡笑聲。
小木偶的故事續寫
小木偶得到人類的所有表情後來到了大森林,正巧遇見了老木匠。 老木匠正在刻和他一樣的小木偶,只是這次刻的是個女孩。小木偶看見老木匠非常高興,於是小木偶就把小女巫把人類所有的表情都給他的事告訴了老木匠。老木匠一邊說一邊刻,當他刻表情的時候,小木偶說:「等一下,讓我帶她找小女巫吧,請小女巫把人類的所有表情也都給她。」老木匠很高興的同意了,並說:「小木偶,要快去快回呀!」「好啊,不過你應該給我們起個名字呀 !總不能整天小木偶小木偶的叫,多難聽啊。」小木偶說。「是啊,是該有個名字,那麼你叫皮諾,她叫皮荷,你是她的哥哥,要好好待她哦」老木匠說,「你找到小女巫讓她把所有的表情送給皮荷後,你們就一起去闖盪吧!」正說著小女巫出現了,她也把人類的所有表情都送給了皮荷,並對他們說:「如果以後你們有什麼困難就說小巫女,快來幫助我,我就會出現的。不過你要好好待妹妹哦!」話音剛落小巫女就不見了。 「謝謝你,小巫女,你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待妹妹的。」於是他們兄妹拉著手走了。
小木偶的故事續寫
小木偶有了所有的表情,快樂多了。有一天,小木偶想:我應該找一份工作。於是,他就到處打聽。這天,小木偶在馬路邊發現了一個玩具店,他非常喜歡,於是他便走了進去。店裡冷冷清清的,一個顧客也沒有,只有一個看起來長相點凶的女人坐在櫃台後面,看到小木偶進來,女人倒是熱情地問:「你要買什麼玩具?」小木偶搖了搖頭,那女人的臉一下子陰了下來:「不買玩具就快走!我這個店也不是給人隨便看的!」小木偶說:「你這里還需要人嗎?我想在你這兒打工!」女人不耐煩地說:「不要!不要!不要!!」小木偶說:「難怪你這里這么冷清,要是你能對孩子熱情一些,這里的孩子就會多起來,店裡的生意才會好啊!」聽了這話,女人不禁換了臉色,她猶豫了一下,說:「那你就留下來試試吧!還有,以後我也一定尊重孩子們!」小木偶高興極了。從此以後,小木偶就留在店裡開心地工作,他幫那個女人做宣傳,還不時搞些促銷之類的活動,有時還會送一些玩具給那些窮孩子,全城的孩子們都喜歡到這個玩具店來玩,店裡的生意每天都紅紅火火的。小木偶無比的幸福,因為他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