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2016屆單元卷語文05

2016屆單元卷語文05

發布時間:2020-12-25 12:51:16

❶ 2016屆高三大聯考語文五 新課標卷答案圖片

第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標志性、概括性意義,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意義。不過文明起源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體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過程中的一個結晶。在文明形成過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體的表層結構,是文明的結果與呈現。支持表層結構進步與改變的,是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技術因素的發展——特別是導致集約化生產出現的關鍵性技術因素的突變,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礎社會結構的變遷和建立在其上的社會文化形態的形成。因此,技術因素在文明起源過程中,提供了原生動力,是文明起源的內因。技術因素、基礎社會結構與文化變遷,可以理解成驅動文明這輛馬車前行的兩輪,相互支持,互為表裡。從世界文明史發展的視野看,決定不同區域文明特質的常常是那些文明體的表層結構,而驅動文明馬車前行的技術因素在不同文明體中通過交流存在明顯互動性,存在著趨同現象。
和其他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成熟一樣,夏文明體的出現並非偶然,是外因和內因交互作用的結果。公元前3千紀下半葉開始以來,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區匯集的步伐加快,使這里演變成文化的接觸與交融的漩渦地帶。整個公元前3千紀的下半葉數百年間,中原文明已經孕育了深層的變革,至2千紀初前後,夏文明誕生。
公元前3千紀下半葉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頻繁匯集,更多學者不斷舉出南方以水稻種植文化的北傳和對黃河流域農業文化產生的深刻的影響來進行說明:源於中國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這一時期傳至中原,對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實際上,這些外來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區的社會變化更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來有學者立足於青銅技術的西東向傳播的史實,用「青銅革命」來概括這一時期社會的變化。
青銅技術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之一,這是因為每一件青銅器都需要找礦、開礦、選礦、熔煉、設計、鍛造和鑄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銅器的產生就需要更復雜的程序,這無疑需要嚴密有效的基礎社會組織才能實現。其次是小麥,小麥是一種高產農作物,中原地區夏代或略早突然開始普遍種植的小麥,對當時社會經濟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由於小麥是需要灌溉的農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積種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統對水源進行分配與調節。國際學術界曾站在水利資源分配的角度,探究過西亞兩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現的動因。可以推測相應的水利灌溉與水源管理知識體系的應用,與中原夏代文明機制的不斷成熟必然存在內在關系。牛羊類動物牲畜傳入中原內地對中原早期文明發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養傳入中原內地後,大大改變了當地傳統的以豬肉為主的肉食結構,豐富了人類的營養,增強了人類體質。
(摘編自劉學堂、李文瑛《史前「青銅之路」與中原文明》)
1.下列關於「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盡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標志性、概括性意義,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過程中的一個結晶,文明起源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體系T程。
B.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技術因素的發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礎社會結構的變遷和建立在其上的社會文化形態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層結構進步與改變的因素。
C.技術因素、基礎社會結構與文化變遷,是驅動文明這輛馬車前行的兩輪,相互支持,互為表裡,技術因素在文明起源過程中,提供了原生動力。
D.從世界文明史發展看,文明體的表層結構常常決定不同區域文明的特質,驅動文明車馬前行的技術因素在不同文明體中,從各不相同逐漸趨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中原文在幾百年間孕育了深層的變革,2千紀初前後,夏文明誕生,夏文明體的出現並非偶然,是外因和內因交互作用的結果。
B.西方文明因素從公元前3千紀下半葉開始向中原地區匯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區演變成文化的接觸與交融的中心地帶。
C.源於中國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千紀下半葉傳至中原,對中原文明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學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銅革命」來概括的,以為青銅技術的西東向傳播為主要表現之一的外來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區社會革命性的變化。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每一件青銅器都需要找礦、開礦、選礦、熔煉、設計、鍛造和鑄造等系列T序,如果是合金,T序更為復雜,這需要嚴密有效的基礎社會組織才能實現。
B.中原地區夏代或略早突然開始普遍種植高產農作物小麥,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之一。小麥的大面積種植使公共管理系統對水源進行分配與調節。
C.從水利資源的分配與西亞兩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現的關系,可以推測水利灌溉與水源管理知識體系的應用,與中原夏代文明機制的不斷成熟有關系。
D.牛羊人工畜養傳人中原內地後,大大改變了當地的肉食結構,豐富了人類的營養,增強了人類體質,對中原早期文明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 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張學顏,字子愚,肥鄉人。登嘉靖三十二年進士。遼撫李秋免,大學士高拱欲用學顏,或疑之,拱日:「張生卓犖倜儻,人未之識也,置諸盤錯,利器當見。」侍郎魏學曾後至,拱迎問日:「遼撫誰可者?」學曾思良久,曰:「張學顏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進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
遼鎮邊長二千餘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鄰敵。官軍七萬二千,月給米一石,折銀二錢五分,馬則冬春給料,月折銀一錢八分,即歲稔不足支數日。自嘉靖戊午大飢,士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撫王之誥、魏學曾相繼綏輯,未復全盛之半。繼以荒旱,餓莩枕籍。學顏首請振恤,實軍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戰馬,信賞罰。黜懦將數人,創平陽堡以通兩河,移游擊於正安堡以衛鎮城,戰守具悉就經畫。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撫順,守將賈汝翼詰責之。果益憾,約諸部為寇,副總兵趙完責汝翼啟釁,學顏奏曰:「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苟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趙完懼,饋金貂,學顏發之,詔逮完,而宣諭王杲如學顏策。諸部聞大兵且出,悉竄匿山谷。果懼,十二月約海西王台送俘獲就款,學顏因而撫之。
時張居正當國,以學顏精心計,深倚任之。學顏撰會計錄以勾稽出納。又奏列清丈條例,厘兩京、山東、陝西勛戚莊田,清溢額、脫漏、詭借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餘萬頃。民困賠累②者,以其賦抵之。自正、嘉虛耗之後,至萬曆十年間,最稱富庶,學顏有力焉。學顏八疏乞休,許致仕去。卒於家。

❷ 2016年超級中學名師名題原創預測卷語文第五模擬答案

古詩文閱讀
(一)古詩閱讀。10.
古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渲回染了一種悲涼答的氣氛,表達了天涯淪落人凄苦的心情。
(二)文言文閱讀。
11.本節選自《禮記•學禮》,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12.解釋詞語。
(1)餚:帶骨頭的肉。 (2)旨:
甘美。 (3)困:不通,理解不了。 (4)自反:反省自己。
13. (1) (C) (2) (A)
14.翻譯句子。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
(2)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
15.相關內容鏈接。
(1)子曰:「德 之 不 修,學 之 不 講,聞 義 不 能 從,不 善 不 能 改,是 吾 憂也。」
(2)略。

❸ 2016年全國高考沖刺押題卷語文5

摘抄部分答案:(1)本詩前兩聯從三個方面照應詩題中的「籠」字:從動回作方面描寫黃鶯被迫答在籠中棲息、從心理方面寫黃鶯在籠中焦躁不安、從聲音方面寫黃鶯在籠中感受不到春的溫馨而悲啼的情狀。(答出一點得1分,兩點得2分,三點得4分。)(2)作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懷,借黃鶯表達了雖處在金衣翠幕之中,雖長有一樣的翅膀,縱然在同樣的季節,卻受到雕籠的束縛不能展翅高飛,寄託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滿,懷才不遇(或「白白浪費青春年華」)的怨恨。(手法2分,情感2分。)

❹ 五年語文答案正確包含作文第五單元測試卷答辯2015至2016

1

六年級(上)語文第五單元測試卷

一、請你填寫魯迅的相關資料。

魯迅原名
周樹人
,字
豫才

浙江紹興
人。
1918

5
月,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表中國現
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
》。魯迅一生創作和翻譯的作品很多,如小說集《
吶喊


彷徨
》《
故事新編
》,散文詩集《
野草
》,散文集《
朝花夕拾
》,雜文集《

》《
熱風
》《

蓋集
》。魯迅以

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
民族魂
」。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
文學家


想家

革命家
,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二、根據拼音提示,寫出正確的詞語。

畜生

深奧

殷勤

致敬

咳嗽

刺蝟

逝世

囫圇吞棗

三、根據積累補充下列詞語並選填到句子中。

一望無(



無(

)無盡

失聲(

)哭

張(

)李戴

北風(

)號

飽(

)風霜

精神抖(



不(

)其數

1
、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
飽經風霜
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

2
、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
精神抖擻
地直豎著。

3
、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就
張冠李戴
地亂說一氣。

四、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
..
也好。

家裡的一切情況



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彷彿
..
年紀。
一樣



我們日里
..
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

白天



我„„只是無端
..
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沒有根據



我素

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

向來,一直



海邊有如許
..
五色的貝殼。

如此

像這樣

2

五、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恰當的標點符號。

1
、我們沙地里

潮汛要來的時候

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

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

2
、那天臨走的時候

伯父送我兩本書

一本是《表》

一本是《小約翰》


3


碰壁
?」
我說
,「
您怎麼會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4


先生
,」
他那灰白的抽動著的嘴唇里發出低微的聲音
,「
沒留心

踩在碎玻璃上

玻璃片插
進腳

底了

疼得厲害

回不了家啦
!」

六、請寫出下面句子中破折號的用法。

1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裡只剩一塊多錢。

表示話題轉換

2
、「哦!您,您就是——」

表示話沒說完

3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
表示補充說明

4
、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

表示解釋說明

七、指出下列語句是對人物哪個方面的描寫。

1.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

外貌、動作描寫


2.
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外貌描寫


3.
我想,
這么冷的天,
那個拉車的怎麼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


心理活動描寫


4.
「哦!」我恍然大悟,

「牆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語言描寫


八、把下列名句補充完整。

1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
、我好像一隻牛,
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

3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
如蜜蜂一樣

采過許多


,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九、寫出你從下列語句中體會到了什麼。

1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

農村人的朴實和善良。

2
、送輓聯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魯迅先生受到各界人士的愛戴。

3
、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3

魯迅先生對現實社會的無奈和對我的期盼。

4
、我費力地從里衫的袋裡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裡。

「我」的錢來之不易,很珍惜。

5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要珍惜時間。

十、補充語句並回答問題。

1

A.
有的人活著,他
已經死了

B.
有的人死了,他
還活著



1

A
句中的「人」是指
損害人民利益,破壞人民幸福
的人。


2

B
句中的「人」是指
為國為民作出貢獻
的人。

這樣的人你知道的有
焦裕祿、雷鋒、魯迅
等。

2
、橫眉冷對
千夫指

俯首甘為
孺子牛。

詩句不僅表達了作者
對損害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人的憎惡
的感情,還表達了作者
願全心全

意為國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
的高尚品質。

十一、按照課文內容填空,再回答問題。

1
、(
深藍色
)的天空中掛著一輪(
金黃
)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
一望無際
)的


碧綠
)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
,
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

假如這段話描述的是一幅畫,請你給這幅畫擬一個題目
《看瓜刺猹》
,這段話最能突出少

年閏土
活潑可愛、機智勇敢
的特點。

2
、你想,四周(
黑洞洞
)的,還不容易(
碰壁
)嗎?


1
)畫線部分比喻
當時的社會一片黑暗
,
看不到一點光明
,
人民連一點民主和自由都沒有


從這句話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
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
的精神和
革命的樂觀主義


態度。


2
)這句是
反問
句,改為陳述句
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3
、他們把那個拉車的(

)上車子,一個(

)著,一個(
半跪
)著,爸爸拿鑷子(

)出碎玻

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

)干凈。他們又給他(

)上葯,(

)好綳帶。


1
)從所填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爸爸和伯父對窮苦人民的關心和照顧。


2
)如果那個拉車的人來向魯迅先生最後告別,他會說些什麼?

魯迅先生,謝謝你曾經對我的幫助,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你的。

先生
,
多謝您在那個夜晚幫助我
,
您就是我們的恩

❺ 2016全國卷高考語文默寫篇目范圍

關於2016屆高考全國卷語文必備篇目64篇
全國新課標高考語文高考大綱要求必背古詩詞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
1.《論語》
2.《魚我所欲也》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前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三峽》酈道元
9.《馬說》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17、《關睢》詩經
18《蒹葭》詩經
19.《觀滄海》曹操
20.《飲酒》陶淵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灣
23.《使至塞上》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難》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32.《觀刈麥》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李賀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隱
38.《無題》李商隱
39.《相間歡》李虞
40.《漁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飛來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蘇軾
44.《水調歌頭》蘇軾
45.《游山西村》陸游
46.《破陣子》辛棄疾
47.《過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50.《己亥雜詩》龔自珍
二高考古詩文背誦篇目(高中14篇)
1.《勸學》荀子
2.《逍遙游》莊子
3.《師說》韓愈
4.<阿房宮賦》杜牧
5.《赤壁賦》蘇軾
6.《氓》詩經
7.《離騷》屈原
8.《蜀道難》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錦瑟》李商隱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14.《永遇.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閱讀全文

與2016屆單元卷語文05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