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的語文研究報告應該怎麼寫
是格式還是文體呢?你可以在論文類的網上找這類的報告就可以了!
B. 跪求語文研究性學習報告
《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及案例》 課 題 實 驗 報 告 連雲港師專第一附屬小學
郭 楠
222006
一、研究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術界已經對研究性學習作了有益的探索。許多國家和地區展開了對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在課程界定、目標內容、設計實施、評價等方面提供了文本資料。我校「九五」省級課題《小學生自主發展教育模式的研究》已圓滿結題。學校在教科研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學校省級「十五」課題「培養小學生研究型學習能力的實驗研究」已確定。而在占學生在校所有課時25%以上的語文學科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研究意識,使他們敢於並善於獨立學習,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研究型思維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於是我於2002年8月確定了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及案例」,2002年9月該課題被列入學校「十五」規劃課題。 二、研究過程 在研究過程中,本課題遵循實踐—總結—再實踐的原則,先在語文教學中扎扎實實搞研究性學習實踐,再歸納實踐的策略,再投入實踐,收集例案。 1、激發動機,使學生願學 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 2、指導學法,使學生會學 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在教學中要以思維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依據教材去探究、發現,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積累知識和學習方法。 (1)課前指導學生預習 預習有利於獲得對新知識的初步感性認識,做好學習的思想准備,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在新課的教學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達到進行研究性學習目的。 (2)課中引導學生參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切,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 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討,獨立地獲取知識,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設問質疑,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態度,形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外實踐,提高學生能力 語文學習的全過程應包括兩個方面,即課內與課外,局限在小課堂里的語文學習是不完備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充實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深入實際生活,引進最新信息,到寬廣天地里去吮吸,探究、發現、創造。 三、案例舉隅 以《莫高窟》一課(第二課時)為例,學習這一課,學生採用了分組學習、討論、匯報等形式。 1、激趣導入: 我有一個朋友要去敦煌莫高窟游覽,他聽說我們要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想請同學們給他做個導游,行不行? 2、學習課文 (1)第二節(出示彩塑多媒體)欣賞 自輕聲讀第二節,想想哪些詞用的好?為什麼? 指導朗讀 (2)第三節壁畫,找一找這一節哪些地方寫的美? 用「有……有……有……還有」指圖說話。 (3)第四節 自學、談一談學會了什麼?有何體會? 3、導游介紹 (1)小組交流搜集的資料 (2)選擇圖作介紹,互相質疑,提高導游質量。 四、評價 這一課時的教學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結合,學習和活動結合,老師和學生相協作。 五、結論 通過研究,課文課堂學習形式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互動、平等,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的研讀中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既理解體悟到語言文字蘊涵的美,又能創造性地理解。學習興趣和能力都有提高,學習空間由課內到課外,由小課堂到大語文良性發展。 六、存在問題 課題的實施,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激發了教師不斷學習,提高科研水平的願望。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教師的不斷調整授課年級,使實驗不能較連貫進行,沒能取得較佳效果。
C. 如何寫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報告中的
《語文課程標准來》中明確自指出:七到九年級學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初中生學習語文對字詞的需求量大,學生平時閱讀量小,知識面窄,課堂教學字詞時間相對較少,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培養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學生對字詞的學習和掌握,中考對字詞的考察所佔比重極小,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將字詞教學一帶而過,故出現學生積累的詞彙量少,輕視對字詞的學習掌握,對已掌握的字詞記憶不牢固的現象。
D. 生活處處有語文研究報告400字
語文,它無處不在:躲藏在人山人海的街頭;游戲在廣闊無邊的大海里;隱身在豐富多彩的影視中.生活的每個角落都留有語文的足跡,不必苦苦尋覓,便可以輕而易舉的發現.
大
家都看過廣告吧!一些保護環境的廣告,例如:清除污染靚城市,從我做起強素質;人面天天洗,市容日日新;垃圾帶走,美麗存留等.在宣傳保護環境的同時,還
使我們學到了語文,因為這些廣告詞語言精煉、優美,從整體看,比較流暢、押韻.增加我們的詞彙量,有助於作文水平的提高.
在21世紀的今天,學好
語文更是重要,語文是堅實的基礎.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源泉,體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作為一個中國人,應把漢字寫的熟練,美觀,這
樣還可以表現一個人的道德文化,何況練字可以培養的人的興趣,陶冶人的情操.學好語文,不僅是要學好漢字,練一手好字,還要加深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
處世方法.學好語文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工作.
生活離不開語文:語言是交流的橋梁,溝通的工具.生活處處有語文:在廣告中,不少的修辭手法和好詞佳
句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生活中的語文不僅體現在影視上,更體現在繁華的街市裡—現在的商店名也講究語言的優美:賣春季服裝的商店,就叫「春之韻」,以此吸
引了顧客,這就是語言的體現.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都等著你去發現它,等著你去學習它……
E. 高中語文課題研究報告
這個應該問你們老師吧..我記得我們高一時候老師是歷史老師,選的都是一些歷史人物的課題。比如:三國謀略研究。探究中學生金錢觀等
F. 語文研究報告的格式
一、問題的提出
書上有一篇關於李姓的研究報告,讓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種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調查王姓歷史的題目。
二、調查方法
查閱有關書籍、報紙,上網瀏覽,問家長,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上網
歷史、現代的名人
戰國時「鬼谷先生」王詡、書法家王羲之及王獻之,文學家王維、王勃、王昌齡,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網
王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王姓人口數量為9288.1萬人,有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上網、問家長
王姓的歷史由來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 2.源於太子晉的王氏 3.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4.出自媯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賜姓7.少數民族改姓王氏
四、結論
1. 王姓歷史久遠,加之支系眾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西漢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實甫,所著《西廂記》堪稱經典。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論》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學家王國維。現代的名人有:科學家王選、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王亞南、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國上將軍銜王震……我們為王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2. 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陝西西安一帶,其後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根據考證,福州王氏發源於山東琅琊王氏,以王審之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 據2007年最新統計,王姓是當代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數量達9288.1萬人。
通過這次研究,我還知道如今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廣,可以上網瀏覽、可以查閱書籍、查閱報紙,問家長、問老師都是獲取信息的好方法。不過,有一些信息不一定準確,大家要篩選後再用。
G. 教學中如何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的課題研究報告
《義務教育語文抄課程標准》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培養對學生健全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還能藉助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情感態度以及思想道德品質等,這些都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H. 語文研究性學習小報告
在中華五千年的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朝代,它憑借著優越的政治形式,繁榮的工商業經濟,開明的外交政策,以及平等的民族觀念;將我國古代的文化推向了頂峰。這個朝代,便是文化的黃金時期——唐朝。如今,以唐朝所命名的唐裝更是做為中華的民族精神,登上世界舞台,開始融入世界。
唐裝是由清代常服演變而來,清代康熙年間產生的對襟馬褂,以其穿著簡易快捷而備受官員與百姓歡迎,成為古裝流傳至今傳統服裝的基本元素,具有中國民族傳統特色的服飾,服飾的歷史、藝術、文化!一粒盤扣,一截袖口,一段滾邊,一抹印花為服飾增添華貴的氣質,稱自為「衣冠王國」!
早在以前,易書上就這樣寫:「黃帝堯舜垂衣裳治天下,蓋取乾坤」!中國人非常重視自己的服裝形式,從商代開始,漢人的服裝形式就確定了:大襟、右衽、上襦下裳;到周代出現了「深衣」,就是後來我們稱為「長衫的那種形式的衣服」。這兩種衣服形式在幾千年中並存。中國的服裝以絲綢、麻及棉為主,唐裝是中國人充滿文化的自信的審美,他們欲借自己的身體和內在民族語言講述了自身文化的魅力!身著唐裝,神彩飄逸、氣度非凡、一派儒雅;旗袍加身,雍容華貴、端莊典雅、嬌媚玲瓏,更顯現了溫婉含蓄的東方神韻!
I. 如何寫語文的探究報告
1.1要求學生撰寫研究報告之目的
可能有人會開玩笑的說,寫報告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交報告」!其實,大多數的老師要求學生寫報告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學生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能在一般上課時單向式的學習方式之外,讓學生透過數據搜集、組織的過程,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在學校所學還是有限,如果你同意終身學習的理念,那在人生的過程當中,擁有一支釣竿,總比一直等別人給你魚吃要來的實際和長遠。更何況每個人進入社會之後,撰寫報告也應是必備的工作技能之一。
1.2研究報告之撰寫原則
1.2.1慎選題目
如果授課老師未指定題目,建議各位在挑選題目時,范圍不要太大,題意要明確,以免超過自己的能力,而造成吃力不討好的情況。若無法找到適當的題目,不妨多和老師討論。
1.2.2具有說服力
1.3研究報告之簡單分類
1.3.1文獻回顧、整理型
針對某一個主題,從報章、雜志、期刊、學術報告、網路等搜集以往相關的文獻,將之做「有系統」的整理。數據整理的重點,在於緊扣著主題,並客觀地呈現對主題正反兩面的意見或看法,最後可以提出你個人的建議,但是需注意推論的邏輯。
1.3.2理論推演型
在適當的假設下,用圖形、數學、或其它科學方法建立模型,並將之推演而得到某些結論。其重點在於假設是否合理、推演過程是否正確、以及所得結論是否和現實生活的觀察相符。
1.3.3實證研究型
此類型的的報告,通常是依據別人建立的理論模型,找到實際的數據用統計方法來驗證。
2 研究報告架構
2.1一般通用架構
2.1.1前言 (緒論、導論、緒言)
此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導引報告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該報告想要討論的問題,以及報告的目的。
此一部份至少應包含: 1.問題的背景綠起、2. 研究的動機、3. 過去其它相關研究的簡述 [注]、4. 研究范圍的界定、5. 為何你採取某種研究方法的原因及其步驟。在本節末最好可將整個報告之架構簡述一次,以收提綱切領之效。
2.1.2研究方法
2.1.2.1文獻回顧、整理型
有系統地歸納整理文獻,並加以利弊之分析。
2.1.2.2理論推演型
應詳細說明所采研究方法之假設、模型之意義、符號定義、並進行模型之推演等。
2.1.2.3實證研究型
應詳細說明所依據之理論模型所含之前提假設、並依模型所得之推演建立用以檢驗之統計假說 (hypothesis),進行驗證之數量、統計量、或計量回歸模型,並說明所用資料數據之來源。
2.1.3結果分析
2.1.3.1文獻回顧、整理型
將所整理文獻,歸納成具體結論,並分別討論其中之涵意。
2.1.3.2理論推演型
以科學方法證明模型推演之結果、並整理成具體的結論,並解釋其意義,最好能舉實際之例子以支持所得結果之合理性。
2.1.3.3實證研究型
將實證分析之結果以易懂的方式呈現 (圖、表為最常見之方式)。並分別討論所得出之數據其背後可能隱含之意義。若有與理論不符,應嘗試分析其可能原因為何。
2.1.4結論
此部分至少應包含: 1. 再次簡要說明報告研究之目的、方法。2. 對所得出之結果做摘要、較一般化的說明。3. 根據結果分析其政策涵意,並提出可能之建議。5. 說明本報告推論應用之所可能限制,並對研究之缺失進行檢討,最後,可對未來後續之研究方向或改進方法提出建議。
2.1.5參考文獻
以中文部分在前、英文部分在後的方式,對所引用過的文獻,逐一條列其作者、文獻篇名、出處、出版年月、頁數等。有引用的一定要列,未引用之文獻「不必」列在其中。參考文獻目前並無統一之格式,重點在於採用格式之「一致性」。同學可以參考下節所附之格式說明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