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有哪些
1粵教版必修三試卷
2黃山記 徐遲
3 鞏乃斯的馬 周濤
4 瓦爾登湖
5 說數 沈志遠
6 奇妙的超低溫專世界 葉永烈屬
7 寂靜的春天 雷切爾·卡森
8 這個世界的音樂 劉易斯·托馬斯
9 足不出戶知天下 比爾·蓋茨
10 《祝福》 魯迅
11 項鏈 莫泊桑
12 等待散場 劉心武
13 差別 布魯德·克里斯蒂安斯
14 荷花澱 孫犁
15 春之聲 王蒙
16 山居秋暝 王維
17 從軍行 王昌齡
18 登高 杜甫
19 石頭城 劉禹錫
20 錦瑟 李商隱
21 蜀道難 李白
22 琵琶行 白居易
23 雨霖鈴 柳詠
24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25 聲聲慢 李清照
26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27 虞美人 李煜
28 書憤 陸游
29 揚州慢 姜夔
30 元曲三首
Ⅱ 清水一中高一必修三語文讀本的讀後感
有時候我在想,人的一生究竟怎樣才有意義,有沒有一種形象的事物可以來比喻我們的一生?偶爾,我覺得人生像蠟燭,要燃盡自己的每一束光芒,光明磊落的活著。偶爾,我覺得人的一生像道路,有暢通也有擁堵,有平坦也有坎坷。不過,讀完《最後一片葉子》,我覺得,人生更像一片葉子,正如文章里說的一樣「看呀!經過了漫長一夜的風吹雨打,在磚牆上還掛著一片藤葉。它是長春藤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了。靠近莖部仍然是深綠色,可是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它傲然掛在一根離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貝爾奧是一片博愛的葉子,他用心靈的畫筆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讓瓊西從絕望中看見希望,再次點燃了瓊西生命的火焰,自己卻掉落,枯萎。瓊西是一片堅強的葉子,在貝爾奧的關心下,她也一定會成為那片在風雨中搖曳,但永不屈服的那片葉子。人生是有缺憾的,而不是完美的,一片葉子,哪個不曾有污點。貝爾奧就是一個失敗的畫家,火氣十足,瞧不起別人,但他在自己生命將終的時候,卻用那份深深的愛讓另一個生命獲得了重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人生是主動地,不是被動的,遇到困難何不放手一搏,瓊西就是在這生與死的抗爭中,樹立起信心,作出努力,果然枯萎的生命終於又重新勃發了生機,她完完全全康復了。一片葉子,如果害怕烈日,風雨,怎能遮風擋雨。: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它,克服它。雖然時間是個冷漠的東西,它不會為了某一個人而停留片刻。但它還是很公平,給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定的時間,有些人無法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只是渾渾噩噩地得過且過,才使得時間悄悄地溜走,最後落得虛擲年華的一聲長嘆。浪費時間的人為什麼往往只有等到那時才懂得『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呢!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麼請珍惜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古語有雲:草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還有人曾經說過:「誰能以深刻的內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這幾句話使我受益匪淺,真的很有道理。我覺得,既然上天創造了人,讓人變得有思想,就該把光陰牢牢抓住,不要虛度。利用這么多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更加好嗎?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價值。朋友們,讓我們都來珍惜時間吧,做時間的主人,不要做時間的奴僕。不要等到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若你現在正面臨生死考驗,請你跟時間賽跑,不要學畫家瓊西那樣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吧!
Ⅲ 高一必修三語文讀本的讀後感
1《吶喊》讀後感 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吶喊》是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說集,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可以說它是中國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書中收集了許多我們所熟悉、津津樂道的文章,例如有《故鄉》,《葯》,《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即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所看到和聽到當時一幕幕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為背景,文中較大篇幅敘寫了他的老師藤野先生如何的一絲不苟和對先生的欣賞,只是在魯迅先生看來:學醫只能醫治身體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醫學所能拯救的。文章從一個側面描述了魯迅先生強烈愛國意識的蘇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文中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依舊振聾發聵。《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這篇文章遺留給我們更多的是一個「精神勝利法」的淵源,讀者想必也能理解「自欺欺人」是如何的要不得!《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凄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葯》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凶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裡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群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2《笑面人》讀後感 他的臉笑,她的心不笑。不管他做什麼,希望什麼想什麼,只要他一抬頭,觀眾就會看見他狂笑。《笑面人》的扉頁這樣描寫主人公關伯蘭。關伯蘭的臉被塑造出永恆的微笑,成了宮廷陰謀的犧牲品。掩上書不難想像那張微笑抑或大笑著的臉。心裡掠過一絲悲涼。那是個罪惡的社會,黑暗的社會,它碾碎了一切的純真與善良。讓人感到悲,而且憤。
而細想現在的社會也不難找到相同點。記得在書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職業女性在職場上遇到了的打擊,她到處向朋友哭訴。朋友問,什麼事讓你那麼傷心。她說,有一位乘客的旅行包丟失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幫他聯系幫他找,還任勞任怨的。最後找了一星期終於找到了,我笑臉盈盈地把旅行包歸還失主,失主卻表情僵硬,還埋怨我工作不負責,找了那麼久才找到……
朋友說,那你象那樣笑一下。她微微地把嘴角上翹,臉部肌肉機械的動了一下。朋友問,你就是這樣笑的么?她說,是啊,我一直對乘客笑臉盈盈的,可乘客卻都冷漠地只用眼睛瞟一下我,我這工作真的是沒法做了。朋友打斷她說,你自己對著鏡子再笑一下。她砰砰砰跑到鏡子跟前。半天沒了聲響。朋友說,你知道為什麼乘客都那麼冷漠地對你了吧。
那位職業女性在職場上摸爬滾打,早已練就了一種職業的機械式的笑容,那笑容不會讓乘客感到窩心,只會讓他們感到自己被敷衍,不被尊重。自然也就沒有好臉色。
本人前不久去派出所做身份證,也著實領教了一番職業微笑的「魅力」。這便是所謂的皮笑肉不笑吧!在炎熱的夏天也讓人倍感寒冷。
這個社會一直在高速運轉著,速度快得讓人忘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最主要的。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目的而活著。對外界都是那麼冷酷。
停下腳步吧,在你大步往前走的同時你卻失去了很多。停下腳步吧,路邊的風景可能比終點的要美,要美得多。
在這個沉默的年代,用我們的善良喚醒沉睡的感情。讓我們象奧嫫一樣久久嗷叫。我想奧嫫是在呼喚黎明,呼喚一個溫暖的黎明。 3《奧林匹克精神》讀後感 2008年,是鼠年,也是奧運年。而且這次奧運舉辦地是我們的首都—北京。雖然做為高中學生,但是我們還是非常關心奧運大事。一、勤奮奧運會不僅僅是競技榮譽,更為重要是和諧發展。因為比賽只是一個測試,而更為重要的要是看看四年一次的奧運會,你有什麼進步。看看通過你的勤奮能不能超越四年前的你,只是戰勝自己的一次體驗。我們課文里讀過《敲開世界冠軍的大門》裡面的容國團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他面對著的是匈牙利老將,可是因為他的頑強拼搏精神,他戰勝了敵人,更戰勝了自己!使我們中國的金牌越來越多。可是你們知道嗎?成功者的秘訣除了頑強、搏鬥、進取更重要是來自勤奮。不是有一句哈叫才能來自勤奮,不僅是體育,做什麼事都離不開兩個字—勤奮。二、夢想一百多年前,參加奧運會還只是一個夢想,直到現在奧運會居然會在中國舉行,使我們感慨萬千。我們中國有「歷盡滄桑」的早期屈辱、「重獲尊重」的迂迴抗爭,正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有志氣、有夢想!只有夢想和志氣的人,才會是最後的勝利者!當然別的國家也有夢想,不然怎麼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三、比拼有了勤奮和夢想,剩下的就是比拼了。大家都知道奧運精神就是「更快、更高、更強」,可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就是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變得更強。強中自有強中手,只有不斷地比拼,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也算是比拼的好處。在此,我希望2008的奧運會將是我們全世界人的一片天! 4《我有一個夢想》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語文讀本中的一篇演說稿,題目是《我有一個夢想》讓我感觸非常深。
《我有一個夢想》是1963年8月8日在美國第16屆總統林肯紀念堂前舉行《黑人解放宣言》100周年紀念活動時基督教牧師馬丁路德金作的長篇演說,主要揭露了白人對黑人的殘酷迫害,表達了對自由和幸福的渴望以及正義奮斗到底的決心。
《我有一個夢想》是一篇演講稿,再文中運用了許多的排比句,主要講了黑人以及作者對自由的渴望,也揭示了黑人在白人心中的地位,讀了這篇演講稿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因為別人的膚色、地位、家境就改變對他們的態度、看法,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即使你出生再一個富裕的家庭也不代表你比人家高,因為你現在的富裕不是你的,而是他人努力的成果,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才是自己的,而出生的窮困人,也不用為了自己的身世而自卑,雖然你的家庭是窮困的,但是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我希望以後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不是以人們的膚色、身份、地位,而是以我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我們的國度里生活。
人人生而平等。
5《報任安書》讀後感 是一篇千古名篇,司馬遷在這封信中,把他對世情的感慨,對人生的悲憤,對專制君主的認識,對理想事業的追求,盡情地傾吐出來,如泣如訴。慷慨悲涼,理正而辭嚴,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晚芳曰:「此篇(《報任安書》)與自序,俱原作史之由。《自序》重承先繼聖,此重惜死立名。《自序》悲婉,此則沉鬱、雄健。其操縱起落,俱挾浩氣流行,如怒馬賓士,不可羈勒,與《史記》之雅潔稍異,是史公另一種豪放激宕之文。蓋因救友陷刑,滿肚皮怫鬱不平之氣,藉此發泄。書中『舒憤懣』,三字是此本旨,故篇中處處皆憤懣之辭。縱橫跌宕,慷慨淋漓,轉折提接雖多,卻如一氣呵成。掙眉裂眥而寫之,驟讀無不為之惋惜。」這篇千古名篇回顧了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而受刑的全過程,敘述了忍辱著書的目的、決心、毅力,及其極端痛苦悲憤的心情。文章充滿了作者受刑後的無限痛苦與悲涼,但讓人讀後並不感到,而是感到有一股氣勢,有一股充滿自信的、無堅不摧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力量。盡管此篇是太史公「舒憤懣」之作,但他把帶有消極頹廢色彩的「感憤傷激」情緒就生化出積極向上、富有創造活力的生命激情。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引古人自況,認為只有那些能夠經受得起艱難環境磨煉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在此文中,他寫下了一段名言: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慕義而死,保持名節;忍辱負重,自奮立名,怎樣處理好這二者的界限是很難的。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提出了一個「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的標准。司馬遷認為僅以一死來對黑暗進行抗爭,「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故他在忍辱與生死的痛苦抉擇中選擇堅強地活下來,並以最大毅力完成《史記》。並且在司馬遷看來,自古迄今的聖賢君子和志士仁人之所以要著書立說,就是因為他們在建功立業的奮斗過程中遭受到各種黑暗勢力的打擊和無端的迫害,使他們倍受艱難困苦和壓抑,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折磨;而這種難言的隱衷和哀痛又無法為人所理解,於是只有通過為文論述來抒發他們內心強烈的悲憤,闡明他們的思想主張,並憑借往事的興衰成敗的軌跡,總結歷史的規律,寄希望於來者。這引起了司馬遷的共鳴。所以他以《報任安書》來明志,說明他要發憤著書,效法古人,把自己全部精力傾注在《史記》著作之中,以成就其「一家之言」。載於《全漢文》的《悲士不遇賦》也是司馬遷受刑後悲嘆生不逢時的作品,可與《報任安書》相互補充。在賦中,司馬遷指斥天道微暗,美惡難分,「理不可據,智不可恃」,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痛苦。一方面消極厭世,「委之自然,終歸一矣」,認為人總是要死的,追求功利又有什麼意義,還不如聽之自然;另一方面又堅持理想,「沒世無聞,古人惟恥,朝聞夕死,熟雲其否」,顯然是要追步孔子,死而後已。這正是司馬遷在受刑後於恥辱與名節間掙扎的寫照,而最後司馬遷選擇了隱忍發憤、建立功名之路。故此賦與《報任安書》正好相得益彰。
司馬遷不僅在《報任安書》中提出了「舒其憤」的創作思想,而且以其《史記》的創作實踐具體地體現了自己的理論主張。這種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史記》的創作蘊含著作者極其深沉的感慨,因而具有極其強烈的抒情性。很明顯,《史記》寫的是歷史,但它並不是純客觀的實錄,而是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愛憎與褒貶。司馬遷作《史記》,自比於孔子作《春秋》,在寫作方法上,力圖遵循據傳為孔子所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的原則。《史記》寫作以敘事為主,是非褒貶一般寓於敘事之間。顧炎武認為「古人作史有不待論斷而於序事之中即見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司馬遷寫《史記》正是通過對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的敘述,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和對黑暗現實的憤怒批判,並抒發其悲鬱之情。縱觀《史記》,可以看到太史公的筆下時常涌盪著一種憤嫉之情,一種沉鬱之氣。那種對帝王公侯的貶斥鞭撻,那種對佞儒酷吏的尖刻譏諷,那種對刺客游俠的傾心贊頌,那種對失路英雄及含憤志士的無限同情,都極為鮮明地體現作者的愛憎褒貶。魯迅先生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真是精當之極。
Ⅳ 高一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宋詞學習心得
一、客觀題部分,可以不斷練習積累提高。你可能沒有發現,語文成績穩定在100~120,你覺得很穩定?其實也有20分的差距,這20分基本都是客觀題部分出錯導致的。客觀題部分全對,即使作文45左右,一般總分就不會低了。客觀題要多練習,越多越練習越好,可以自己大量買模擬卷、真題什麼的,每天只做客觀題,然後把錯題分類總結下來,大部分錯的其實只有幾類題……積少成多,會慢慢變好的…… 客觀題比較難的部分就是文言文了,如果文言文最終克服了……就基本沒問題…… 多練多總結是非常必要的。二、作文素材積累。寫作文需要積累材料,肚子里沒有貨,寫出來的作文往往空洞乏味。但是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這是最沒有方向感的了。其實,作文素材不是越多越好……要越熟悉越好!俗話說,熟能生巧。老師也經常告誡我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只要你熟悉,某年江蘇還是江西的高考滿分作為就完全是抄襲下來的……可是改卷組沒發現,就滿分了……當然這個幾率很小。怎樣熟能生巧?我們老師給的方法是,找兩三位著名人物,最好是不同領域的,不能都是一個領域的人物,比如當年我准備了李清照(古詩詞)、梵高(畫家)、切 格拉瓦(革命英雄人物),盡你所能的把他們的生平經歷、代表作品、名言警句、歷史地位、別人對他們的評價……找出來,整理到一起,越詳細越好,不要放著不管,要沒事兒經常看、且慢慢補充。慢慢的,你會發現,每次作文都會能把話題引到你研究的那幾個人身上,這樣作文既快又充實…… 三、作文技巧上,除非特殊規定,盡量用議論文,議論文論點、論證、論據……結構一般比較清晰,主旨也比較突出……只要加強鳳頭:排比句或者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上的訓練;豹尾:精彩的結尾;加上上面提到的素材,高分也許談不上,但45~50是一定有的。作文孰能生巧了,時間就節省了,於是就有更多的時間做前面的題,前面就更不容易失分了……
Ⅳ 高一語文必修三\四文章列表
人教版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三冊
第一單元
1 《詩經》三首
2 離騷(節選)
3 孔雀東南飛(並序)
4 漢魏晉詩三首
其他古詩讀背篇章
第二單元
5 夢游天姥吟留別
6 琵琶行(並序)
7 近體詩六首
8 詞七首
綜合性學習 解意象,品詩歌
其他古詩詞讀背篇章
第三單元
9 記念劉和珍君
10 故都的秋
11 道士塔
12 淚珠和珍珠
中國現當代散文欣賞
第四單元
13 燈下漫筆(節選)
14 漫話清高
15 巴爾扎克葬詞
16 短文兩篇
第五單元
17 六國論
18 游褒禪山記
19 伶官傳序
20 石鍾山記
詞類活用
第六單元
21 項脊軒志
22 五人墓碑記
23 登泰山記
24 病梅館記
綜合性學習 山水與文化
文言常用句式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議論要有理有據
勸說
第二單元 議論要有條有理
討論
第三單元 詩歌
第四單元 散文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中國文學鑒賞
20世紀中國文學概述
必修四
第一單元
1 葯
2 項鏈
3 陳奐生上城
4 守財奴
第二單元
5 林黛玉進府
6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7 失街亭
8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古代小說鑒賞
綜合性學習 感受小說的魅力
第三單元
9 雷雨(節選)
10 茶館(節選)
11 羅密歐與朱麗葉(節選)
12 三塊錢國幣
現當代戲劇鑒賞
第四單元
13 竇娥冤
14 長亭送別
15 閨塾
16 哀江南
古代戲曲鑒賞
綜合性學習 編劇與演劇
第五單元
17 陳情表
18 祭十二郎文
19 愚溪詩序
20 赤壁賦
第六單元
21 逍遙游
22 滕王閣序
23 柳毅傳(節選)
24 促織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作點辯證分析
辯論
第二單元 杞記·隨筆
演講
第三單元 小小說
第四單元 寓言故事與科幻小說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中國古代文學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Ⅵ 高一語文必修三讀書筆記800字
摘要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專按原文准確無屬誤地抄錄下來。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