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語文課本24課所有內容

語文課本24課所有內容

發布時間:2020-12-24 23:09:37

Ⅰ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23、24課原文 各位美女帥哥 幫幫額

人教版第23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4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偏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怡;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譯文: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裡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跑著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於獲得很多教益。
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都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拿被子(給我)蓋上,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在旅館里,主人每天只給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卻穿著破棉祆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他們漂亮的心思。因為我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了。我求學時的勤懇艱辛情況大體如此。
現在這些學生在大學里學習,縣府天天供給膳食,父母年年送來冬服夏裝,(這就)沒有挨凍挨餓的憂慮啦;坐在高大寬敞的房屋之下讀著《詩》《書》,這就)沒有東奔西走的勞累啦;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問而不告訴,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應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這就)不必像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然後才能看到啦。(要是)他們學業(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像我那樣專注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失嗎?
馬生君在大學學習已經兩年了,同輩的人稱贊他賢能。我進京朝見皇帝,他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做見面禮,言辭很流暢通達。同他辯論,(他)語言委婉、神色和悅。自稱小時候學慣用功、刻苦,是可以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他將要回家鄉探視他的雙親,我特意講自己求學時的艱難來勉勵他。
蘇教版23課送東陽馬生序 24課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我是長在黃河岸邊的一棵樹;
我是長在長城腳下的一棵樹;
我能講許許多多的故事,
我能唱許多許多支歌。
山教育我昂首屹立,
我便矢志堅強不仆;
海教育我坦盪磅礴,
我便永遠正直地生活;
條條光線,顆顆露珠,
賦予我美的心靈;
熊熊炎陽,茫茫風雪,
鑄就了我斗爭的品格;
我擁抱著——
自由的大氣和自由的風,
在我身上,意志、力量和理想,
緊緊的,緊緊的融合。
我是廣闊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和美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
我屬於人民,屬於歷史,
我渴盼整個世界
都作為我們共同的祖國。
無論是紅色的、黃色的、黑色的土壤,
我都將頑強地、熱情地生活。
哪裡有孩子的哭聲,我便走去,
用柔嫩的枝條擁抱他們,
給他們一隻只紅艷艷的蘋果;
哪裡有老人在呻吟,我便走去,
拉著他們黃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繭的手,
給他們溫暖,使他們歡樂。
我願摘下耀眼的星星,
給新婚的嫁娘,
作她們閃光的耳環;
我要挽住輕輕的雲霞,
給辛勤的母親,
作她們擦汗的手帕。
雨雪紛飛——
我伸展開手臂覆蓋他們的小屋,
作他們的傘,
使每個人都有寧靜的夢;
月光如水——
我便彈響無弦琴,
撫慰他們勞動回來的疲倦的身子,
為他們唱歌。
我為他們抗擊風沙,
我為他們抵禦雷火。
我歡迎那樣多的小蟲——
小蜜蜂、小螳螂,小蝴蝶,
和我一起玩耍;
我擁抱那樣多的小鳥——
長嘴的,長尾巴的,花羽毛的小鳥,
在我的肩頭作窠。
假如有一天,我死去,我便平靜的倒在大地上,
我的年輪里有我的記憶,我的懊悔,
我經受的隆隆的暴風雪的聲音,
我腳下的小溪淙淙流響的歌;
甚至可以發現熄滅的光、熄滅的燈火,
和我引為驕傲的幸福和歡樂……
那是我對泥土的禮贊,
那是我對大地的感謝;
如果你俯下身去,會聽見,
我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輕輕地說:
讓我盡快地變成煤炭
——沉積在地下的烏黑的煤炭,
為的是將來獻給人間
純潔的光,
熾烈的熱!

Ⅱ 人教版6年級上冊語文24課主要類容

《金色的腳印》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文章以生動細內膩,充滿感情的容筆觸描寫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小男孩兒正太郎家的傭人從山裡捉來一隻小狐狸,兩只老狐狸想盡辦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們,就偷偷給老狐狸餵食。因此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系。後來,小狐狸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懸崖,兩只老狐狸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後,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裡,狐狸一家終於團聚並回到了樹林中。

Ⅲ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4課麥哨課文主要講什麼內容

麥哨課文主要講什麼內容?

《麥哨》一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
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
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
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朴、可愛的形象
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

Ⅳ 語文書五年級下冊24課主要內容

是講一個叫托德的人,和一個裁縫店的老闆在看見"我"的支票前後的表情和語言的變化(這是最簡單明了的了,如果你要那些長長一大堆的,對不起,我做不到).

Ⅳ 初一語文書下冊人教版第24課河中石獸書下注

1.滄州:滄州市臨:靠近。河:指黃河。干:岸邊。
2.山門:寺廟的大門。圮:倒塌。
3.閱:經歷。歲:年。余:多。
4.棹:船槳。這里作動詞用,劃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沒。
7.顛(一本「傎」):顛倒、錯亂。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嚙:本意是"咬".這里是沖刷,沖擊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斷:主觀判斷。
11已:停止。
12是非:這不是 是: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15.竟:最終。
16.並:一起。
17.臨:岸邊。
18.圮:倒塌。
19.曳:牽引,拖著。
20.鈀:通「耙」,整地的農具。
21.但:只。
22.倒擲:傾倒。
23.蓋:原來(是)發語詞放在句首。
24.暴漲:兇猛的河水。
25.爾輩:你們。
26.干:岸邊。
27.臨:面對。
28.並:一起
29.焉:相當於「於之」,在那裡。
30.求:尋找。
31.以為:認為。
32.蓋:因為。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義:事物的原理。 今義:一種學科。
寓意:
《河中石獸》是紀昀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容是河裡掉了石獸,因為水的沖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體考慮問題,不能想當然。

Ⅵ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24課的資料

24* 最後一分鍾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鍾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後一分鍾的風雨歸程」。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是教學的難點。

2.詞句解析。

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

脊樑: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炸葯爆炸後產生的煙霧。

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建議

1.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結合本組訓練重點,課前要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可通過師生交談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後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也可分小組合作搜集資料,每人或每個小組依自身情況搜集其中的一類資料。如果有條件,教師可准備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等相關資料的課件。

2.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如,「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 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後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透過這些詩句,人們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等溢於言表。

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第三節作者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多年來的恥辱終於被雪洗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願望終於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彷彿能使大海沸騰似的。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身份可由學生自主設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麼?教師可扮演記者「現場采訪」。

3.「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節與節之間以及每小節之內詩句的停頓;有的詩句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有的要讀得親切舒緩,等等。為了激發學生朗誦興趣,還可當堂分組排練集體詩朗誦,進行即興表演與點評;必要的時候,教師或者請班上朗誦能力強的同學進行示範朗誦。

4.本課要求認識5個生字,要注意區分「髓」是平舌音,「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

四、相關鏈接

香港的歷史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中國人民一直反對上述三個不平等條約。

香港的回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祖國統一和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三大任務而奮斗。鄧小平提出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解決台灣和香港問題的構想。同時,隨著1997年的日益臨近,英國方面不斷試探中國關於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在這種情況下,解決香港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根據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香港於1997年7月1日歸還給中國,開設了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保持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內不變。

1997年7月1日這一天,已作為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日子載入史冊。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標志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了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香港回歸後,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務和防務,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執行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香港特區政府和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國人民的全面支持下,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等困難,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榮與快速發展,繼續發揮著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作用。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先生,並競選連任第二屆行政長官,2005年3月辭去行政長官職務,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紫 荊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子略呈圓形,表面有光澤,花紫紅色,莢果扁平。供觀賞,木材和樹皮都入葯。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區政府贈送的禮品《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噸,用青銅鑄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長,座落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的海邊,已成為香港的標志之一。

六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文24課《馬來的雨》劃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

1.作者要寫馬來的雨,為什麼要先從江南的雨寫起?

作者用江南的雨來想像馬來的雨,一方面表現了對馬來雨的渴望和嚮往,另一方面也將馬來雨與江南雨作對照,說明馬來雨獨具特色。

2.聯系全文,說說江南的雨和馬來的雨各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江南的雨纏綿、飄灑、溫柔;馬來的雨爽快、乾脆、利落,不煩人。

3.第⑷段劃線句子「噼噼啪啪打過來,鋪天蓋地掃過去」,語言精緻工整。請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些句子形式整齊,韻律和諧,充滿美感,非常形象地表現了馬來雨乾脆利落爽快的特點。

⑸此時還是雨季,可不知為何卻少雨。烈日下的叢林看上去呈現焦慮的枯色。於是,睡時夢雨,醒時求雨,一個「盼」字將旅途拉得好長。終於,在不抱希望的時候雨卻把希望澆成了果實。在高腳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準何時來看不清怎麼來的馬來雨令遊客過了幾把癮。

4.第⑸段劃直線的句子突出了作者期盼下雨的心情。

5.第⑸段畫曲線的句子如果改成「在不抱希望的時候雨卻不期而至」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原文由「雨」而想到「澆」,並因此把希望的實現比成果實的成熟,運用了「拈連」的修辭手法,比改動後的句子更形象生動。

6.這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談談你的理解。

從內容看,這段話描寫了對馬來雨的期盼,從側面表現馬來的雨的魅力,為下文蓄勢;在結構上,是下文三個方面寫馬來雨的總起段落。

⑹在高腳屋,那雨時給你「聽」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撐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高腳屋之所以在東南亞流行,就因為它有不會被雨水浸著的好處。屋頂多蓋鐵皮鋅板,那雨點敲在上面,極富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味。雨驟時,沿鐵皮凹槽瀉下的水簾聲響從四壁迫來,金戈鐵馬聲盈屋;雨稀時,偶有大雨點擊在鐵皮上,碎碎的細樂聲中有了重音節。高腳屋往往掩在綠陰叢中,那雨打在寬寬的芭蕉葉上,聲音變得很圓潤,和那屋頂上的聲響構成剛柔兩個聲部,交響成曲。據說有錢的馬來人要麼遷居城裡,要麼蓋起高樓瓦屋,舒適時肯定的,但這聽雨的享受也沒有了。

⑺高腳屋的雨聲,是平民的音樂。

7.第⑹段從聽覺角度描寫馬來的雨,寫出馬來雨聲音動聽(富有韻味)的特點。

8.第⑹段畫線的句子「那雨點敲在上面」和「偶有大雨點擊在鐵皮上」,句中的動詞「敲」和「擊」都是表示雨滴落下來的意思。那麼這兩個詞能否交換使用呢?為什麼?

不能。「敲」字照應下文「韻味」二字,寫出雨點很有節奏。「擊」和「大雨點」相對應,顯示出雨點落下來時的力量。

9.文中說:「那雨點敲在上面,極富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味。」「韻味」二字作者是怎樣具體表現的?

雨驟時,是「金戈鐵馬」的急迫;雨稀時,細細的碎樂里夾雜著重音節;屋頂鐵皮鋅板上的雨聲和雨打芭蕉的聲音構成了剛柔兩個聲部。

10.這段描寫化用了很多詩句,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金戈鐵馬聲盈屋」。說說這些詩句在表達效果上有什麼作用。

這些詩句,一方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水聲音的清脆和急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11.作者為什麼說「高腳屋的雨聲,是平民的音樂」?

因為有錢的馬來人要麼遷居城裡,要麼蓋起高樓瓦屋,沒有了高腳屋和屋頂上的鐵皮鋅板,這聽雨的享受也沒有了。

⑻在街道上,那雨是讓你淋的。馬來西亞的城鎮,街道兩邊大多是騎樓,是給行人遮陽或避雨的。這里四季如夏,遮陽是必須的,但擋雨未必需要,燠熱時分沖沖涼是何等的快意。路上行人幾乎未有見帶雨傘的。旱季雨是奢侈品;雨季當然要盡情享受一下的。

⑼馬來的雨很勁。在檳城街頭,突來的驟雨如幕,望過去似是風也吹不破的。路上水不及排走,雨點上去__出碩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並不痛,滑滑的淌到地里去了。雨不涼,可暑氣不再有,心裡溫溫的有了點春的感覺。馬來西亞的車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車幾乎都能見到,這里的車價與其他物價相比似乎不貴,因此私車並不罕見。車在雨中竄來竄去,很霸氣的__出整排整排的雨水來。駕車乘車的人在空調里沒有暑苦,當然也體會不了那雨的清涼,現代文明有時離大自然是遠了些的。

12.第⑻段劃線句「雨季當然要盡情享受一下的」中「當然」一詞不能刪去,是因為「當然」在這里起強調語氣的作用,用在這里能夠更好的表現出人們享受雨水的欣喜之情。

13.選擇恰當地動詞填入空格內:飛、濺、打、甩、拉、拋

①路上水不及排走,雨點上去濺出碩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②車在雨中竄來竄去,很霸氣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來。

14.第⑼段從觸覺角度寫了馬來的雨。文章說「馬來的雨很勁」,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的?

①驟雨如幕,望過去似是風也吹不破的;

②雨急,水滴重,雨點濺出碩大的水花;

③雨水一淋,暑氣不再有;

④車在雨中竄來竄去,很霸氣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來。

15.對第⑼段畫線的句子「現代文明有時離大自然是遠了些的」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用80字談談你的看法。



⑽在海上,那雨是讓你「觀」的。素有「海上公園」之譽的馬來西亞,其美景離不開海的襯托。海是馬來雨的源泉和舞台,那裡的雨景格外壯觀。密密的雨千針萬線似的,欲將海與天縫在一起。即使烈日當空,雨依舊會揚揚灑灑,將海和天攪成咸濕的一團。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體會雨的律動,快艇箭似的飛,那雨被拉成斜斜的線條。遠處的島時隱時現,像是五線譜中的「蝌蚪」,雨中濤聲里變成了可視的音符。細雨適宜湖泊,驟雨才適合海洋。想起有首歌的名字叫「用馬來西亞的方式愛你」,不知歌詞如何,但可以想像那韻味會是馬來雨的方式:海天一體,波瀾壯闊;爽快透徹,驚心動魄。

16.從第⑽段中段找出和下面詞語結構對應的詞語:

海天一體:波瀾壯闊 格外壯觀:雨的律動

千針萬線:驚心動魄 縫在一起:攪成一團

17. 第⑽段從視覺角度描寫馬來的雨,表現了馬來雨的壯觀特點。

18.第⑽段作者觀雨時,對雨的描寫富有表現力,請選擇一句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摘錄下來,說說其好處。

句子:密密的雨千針萬線似的,欲將海與天縫在一起。

好處: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雨的細密和壯觀。

句子:遠處的島時隱時現,像是五線譜中的「蝌蚪」,雨中濤聲里變成了可視的音符。

好處:比喻,把海島比做「蝌蚪」、音符,把雨水比成五線譜。化宏大的景象為細小,顯示了作者奇麗的想像。

⑾雨拉開的是幕,是風景,也是風情。

⑿馬來西亞的魅力,在雨季。

19.「風景」的意思是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或景物。「風情」在這里是指風土人情。

20.作者說:「雨拉開的是幕,是風景,也是風情。」對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因為馬來的雨不僅形成了當地獨特的景色,而且滲透、影響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日積月累便構成了別具一格的當地文化。

21.文章的結尾與開頭類似,你認為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在結構上首尾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在內容上,結尾比開頭少了一個「應」字,顯示出更為肯定的語氣,說明作者被馬來雨的魅力所陶醉。

Ⅷ 八下語文20課24課25課26課27課28課29課文

20俗世奇人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鹹土鹼,風習強悍。近百餘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沖,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余聞者甚夥,久記於心;爾後雖多用於《神鞭》、《三寸金蓮》等書,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閑置一旁,未被採納。這些奇人妙事,聞所未聞,倘若廢置,豈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筆錄下來,供後世賞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眾生相耶?故而隨想隨記,始作於今;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冠之總名《俗世奇人》耳。
刷子李
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自來唱大戲的,都講究闖天津碼頭。天津人迷戲也懂戲,眼刁耳尖,褒貶分明。戲唱得好,下邊叫好捧場,像見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紅唱紫、大紅大紫;可要是稀鬆平常,要哪沒哪,戲唱砸了,下邊一準起鬨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搖籃上去;茶葉末子沾滿戲袍和胡須上。天下看戲,哪兒也沒天津倒好叫得厲害。您別說不好,這一來也就練出不少能人來。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當當和當當響。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營造廠的師傅。專乾粉刷一行,別的不幹。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裡任嘛甭放,單坐著,就賽升天一般美。最別不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倘若沒這一本事,他不早餓成干兒了?
但這是傳說。人信也不會全信。行外的沒見過的不信,行內的生氣愣說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個徒弟叫曹小三。當徒弟的開頭都是端茶、點煙、跟在屁股後邊提東西。曹小三當然早就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瞧瞧。
那天,頭一次跟隨師傅出去幹活,到英租界鎮南道給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漿。到了那兒,刷子李跟隨管事的人一談,才知道師傅派頭十足。照他的規矩一天只刷一間屋子。這洋樓大小九間屋,得刷九天。幹活前,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布鞋。穿上這身黑,就賽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
一間屋子,一個屋頂四面牆,先刷屋頂後刷牆。頂子尤其難刷,蘸了稀溜溜粉漿的板刷往上一舉,誰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賽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說這蘸漿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的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關心的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
刷子李幹活還有個規矩,每刷完一面牆,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會兒,抽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牆。此刻,曹小三借著給師傅倒水點煙的機會,拿目光仔細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牆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可是,當刷子李刷完最後一面牆,坐下來,曹小三給他點煙時,竟然瞧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一個白點,黃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師傅露餡了,他不是神仙,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但他怕師父難堪,不敢說,也不敢看,可妨不住還要掃一眼。
這時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說話:「小三,你瞧見我褲子上的白點了吧。你以為師傅的能耐有假,名氣有詐,是吧。傻小子,你再細瞧瞧吧——」
說著,刷子李手指捏著褲子輕輕往上一提,那白點即刻沒了,再一鬆手,白點又出現,奇了!他湊上臉用神再瞧,那白點原是一個小洞!剛才抽煙時不小心燒的。里邊的白襯褲打小洞透出來,看上去就跟粉漿落上去的白點一模一樣!
刷子李看著曹小三發怔發傻的模樣,笑道:「你以為人家的名氣全是虛的?那你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
曹小三學徒頭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未准明白呢!
泥人張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咸豐年間常去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東北城角的戲院大觀樓,一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坐在那兒,為了瞧各樣的人,也為捏各樣的人。去大觀樓要看戲台上的各種角色,去天慶館要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這後一種的樣兒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個人坐在天慶館里飲酒,一邊留神四下里吃客們的模樣。這當兒,打外邊進來三個人。中間一位穿得闊綽,大腦袋,中溜個子,挺著肚子,架式挺牛,橫沖直撞往裡走。站在迎門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趕緊吆喝著:「益照臨的張五爺可是稀客,貴客,張五爺這兒總共三位——里邊請!」
一聽這喊話,吃飯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這位大名鼎鼎的張五爺。當下,城裡城外氣最沖的要算這位靠著販鹽賺下金山的張錦文。他當年由於為盛京將軍海仁賣過命,被海大人收為義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張五」一稱。但人家當面叫他張五爺,背後叫他海張五。天津衛是做買賣的地界兒,誰有錢誰橫,官兒也怵三分。
可是手藝人除外,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故此,泥人張只管飲酒,吃菜,西瞧東看,全然沒有把海張五當個人物。
但是不會兒,就聽海張五那邊議論起他來。有個細嗓門的說:「人家台下一邊看戲一邊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來一瞧,台上的嘛樣,他捏的嘛樣。」跟著就是海張五的大粗嗓門說:「在哪兒捏?在袖子里捏?在褲襠里捏吧!」隨後一陣笑,拿泥人張找樂子。
這些話天慶館里的人全都聽見了。人們等著瞧藝高膽大的泥人張怎麼「回報」海張五。一個泥團兒砍過去?
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左手伸到桌子下邊,打鞋底摳下一塊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飲酒,眼睛也只瞅著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劉禿子還靈巧。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那些話在他手裡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隨後手一停,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櫃台結賬。
吃飯的人伸脖一瞧,這泥人張真捏絕了!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張五在那邊,隔著兩丈遠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著正走出門的泥人張的背影叫道:「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賣都沒人要。」
泥人張頭都沒回,撐開傘走了。但天津衛的事沒有這樣完的——
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擺出來一排排海張五這個泥像,還加了個身子,大模大樣坐在那裡。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足有一二百個。攤上還都貼著個白紙條,上邊使墨筆寫著:
*賣海張五
估衣街上來來往往的人,誰看誰樂。樂完找熟人來看,再一塊樂。
三天後,海張五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據說連泥模子也買走了。泥人是沒了,可「*賣海張五」這事卻傳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兒個。24送東陽馬生序
25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6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環 一作: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 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7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9滿井游記
燕地寒,花朝節後,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Ⅸ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4課(人教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游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朴,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美麗景色的贊美,對愉快鄉村生活的嚮往之情。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本24課所有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