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71導學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答案...各位幫下忙啊
(一) 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下列練習
1. 請你用圈點勾畫法標出生字詞,掌握字音字形.
詮釋( ) 裨益( )憧憬( ) 廣袤( )
qián移默化( ) wēi言聳聽( )
(二) 結合注釋掌握詞義,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語境義
⒈為你打開一扇門。( )
⒉世界上有無數關閉的門。( )
⒊每一扇門里,都有一個你不了解的世界。( )
⒈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詮釋( ) 瀏覽( ) 憧憬( ) 跌宕( )
⒉選出下面詞語中書寫錯誤的一項,並訂正。
①潛移墨化 ②崇山峻嶺 ③危言聳聽 ④千姿百態
⒊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符合語境的一項上: ( )
①⒈為你打開一扇門。(比喻某一領域的入口)
②每一扇門里,都有一個你不了解的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事物的總和)
③而對那些把你當做追名逐利的敲門磚的人,你會把門關得很緊。(比喻藉以求得名利的手段,達到目的後就可拋棄)
④你是一個真誠而神奇的大門。(文學)
4、同步導學:基礎訓練
延伸拓展
1.為你熟悉的某一部文學作品中的某一文學形象寫一段簡介,字數80到100字之間。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吐字清楚,讀音準確。
2、了解文學的內容和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
3、體會課文豐富的情感和優美的語言。
學習重點:
1、了解文學的內容和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
2、品味本文優美豐富的語言。
3、擬人手法和對話方式的運用。
學法指導:
中學語文和小學語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為了讓大家進一步的學好中學語文,特在此介紹一些學習語文的便捷的方法。
4、 如何制訂語文學習計劃。
5、 如何預習。
6、 如何做課堂筆記。
幾種學習語文的方法介紹:圈點勾畫法、批註法、質疑發問法。
教學方法:賞讀法
預習導學
一.背誦「文學是人類感情……燦爛的智慧」。
二.熟讀第四段,然後完成下列問題:
⒈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⒉文中兩個「這」分別指代什麼?
⒊請你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並概括層次大意。
⒋據文中所述,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重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學習與探究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合作探究,
⒈美點尋蹤:
文學的殿堂處處充滿瑰麗的色彩,每一件文學珍品都閃耀著迷人的光環,請大家再一次瀏覽課文,劃出你認為最精彩、最能表達感情的句子。並說明你喜歡的理由。
(學生精讀課文,為精彩片段或句子做批註,然後在全班交流)
⒉結合自己閱讀過的文學作品,具體欣賞文章第四段。
教師小結:
文學的魅力無處不在,願在座的每個同學都能深深地愛上文學,打開這扇神奇的大門,在文學的世界裡盡情地遨遊。
訓練鞏固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列問題。
文學是人類感情的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是人類歷史的最形象的詮釋。一個民族的文學,是這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是這個時代的心聲,是這個時代千姿百態的社會風俗畫和人文風景線,是這個時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結晶。優秀的文學作品,傳達著人類的憧憬和理想,凝聚著人類美好的感情和燦爛的智慧。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了解歷史,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義,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閱讀文學作品,是一種文化的積累,一中知識的積累,一中智慧的積累,一中感情的積累。大量地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增長人的知識,也能豐富人的感情。如果對文學一無所知,而想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說,一個從不讀文學作品的人,縱然他有「碩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學位,他也只能是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著並不是危言聳聽。親近文學,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增長知識、提高修養、反復感情的極為重要的途徑。這已經成為很多人共識。
1、 體會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並仿造課文另造一句。
(1)心聲:
(2)修養:
(3)潛移默化:
(4)風景線:
2、 理解文句。
(1)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是這個時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結晶。對畫線處有兩種理解,你認為哪一項更符合文意?
A.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既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又是那個時代情感的結晶。
B.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是那個時代的精神的結晶和情感的結晶。
(2)優秀的文學作品凝聚著人類美好的感情和燦爛的智慧。
「燦爛」一詞應理解為
(3)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
「這」具體指
3、 請你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並概括各層次大意。
4、據文中所述,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三、拓展延伸:
1、從你以前讀過的童話、寓言或看過的影視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角色,並做簡要評價。
2、結合你平時閱讀文學作品的感受,自己試著給文學下個定義。
在下面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話,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1)我想叩開文學之門,因為它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叩開_____之門,因為它可以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訂本學期的閱讀計劃:推薦《湯姆•索亞歷險記》《安徒生童話選集》《朱自清散文選集》以及古代詩歌。
制訂本學期的語文小計劃
3、同步導學: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板書設計:議論大門-----初識大門-----打開大門
二、繁 星
巴 金
姓名 班級
【學習目標】
1、學會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星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並運用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3、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三、學法指導:
1. 掌握閱讀技巧,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時應注意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2. 學會收集、整理消息,並判斷其有效消息。
藉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感知課文內容,培養自主意識。
學習過程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
預習作業
一二、 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下列「沖關」練習
1用圈點勾畫法標出生字詞,掌握字音字形.
霎眼( ) 半明半昧( ) 搖搖欲zhuì( ) yíng火蟲( )
⒉填空。
①《繁星》選自《 》,作者是巴金,他原名李堯棠。
②課文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 」「 」「 」「 」四個片段,表達了作者酷愛繁星的深切感受。
③第三段是全文重點,請你用三個詞概括它的思路,並歸納出此段的中心意思。
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反復誦讀文章的第三節。
學習與探究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合作探究,欣賞課文
1、比較一下,你看繁星的感受與巴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這樣的不同?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2、文中找出最能表現作者望星空感受的句子,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從文中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賞析。
訓練鞏固
一、如果你看過大海、長江、田野等,面對它們,你會產生哪些聯想和想像呢?請你以「 ,你象……」為題,寫一段抒情性文字,字數150字左右。
(寫好後,先小組交流,然後小組推薦代表朗讀作品。)
二、請分別以」鄉村的夜」和」城市的夜」為話題,依照例句的格式各造一句.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靜的,是夢幻的。
鄉村的夜是 。
城市的夜是 。
1、第一段文字是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過程來構思的,下列對該段層次分析正確一項是:
A.(1)(2) / (3)(4)(5)(6)(7) / (8)(9)(10)
B. (1)(2)(3)(4) / (5)(6)(7)(8) / (9)(10)
C. (1)(2) / (3)(4)(5)(6)(7)(8) / (9)(10)
D. (1)(2)(3)(4) / (5)(6)(7) / (8)(9)(10)
2、文中加點的「模糊」一詞換上「閉上」,好不好?為什麼?
3、請分析文中畫線的句子的修辭手法和它在句中的作用。
修辭手法是 作用是
4、下面是對文中畫浪線的句子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把「星的懷抱」比作「母親的懷抱里」,形象地寫出了星天的美妙親切,甜美溫馨。
B、「我」完全陶醉於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記了一切」。
C、「我」長年漂泊在海上,每當看到像朋友一樣的繁星,就會思念遠方的母親。
D、星天童話一般的天地,把「我」凈化成一個純真的孩童。
5、問答題。
(1)「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在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如何寫「愛星天」的?「愛星天」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同步導學:基礎訓練
延伸拓展
1、 在夏天的夜晚,你觀察過天上的星星嗎?畫一幅畫,並配上適當的文字進行說明。
2、文章結尾看起來似乎不太完整,根據首尾照應原則,請你給文章續寫一個結尾(字數在20字左右)。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下列的「沖關」練習。
1、用圈點勾畫法標出生字詞,掌握字音字形.
驚羨()浸透()嫩綠()疊著()巢()
2、常識填空。
冰心,原名,現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課文中的四首詩分別出自她的詩集《》、《》。
3、意象指詩中滲透著作者情感的「物」,請你預習課文,找出四首詩各自的意象。
4、請同學們用「/」為《紙船》一詩劃分節奏,用「•」標出需重讀的字。
5、閱讀《母親》一詩,思考:兩個「躲」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第二個「躲」前為什麼要加一個「只」字?
6、《成功的花》一詩中「成功的花」的特點是什麼?成功的花是怎麼得來的?
7、《嫩綠的芽兒》中用「嫩綠」「淡白」「深紅」來分別描寫「芽」「花」「果」的色彩,這樣的色彩分別體現了芽、花、果什麼樣的特徵?
學習•研討
(一) 導入。
(二) 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導學」1~7。
(三) 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1、品讀《嫩綠的芽兒》,回答下列問題:
(1)「芽」「花」「果」這三個意象次序能否調換?
(2)芽兒、花兒、果兒各自的願望是什麼?從中你能否領悟出這首詩的寓意?
(3)詩中「芽兒」、「花兒」和「果兒」的話能顛倒一下嗎?為什麼?
(4)這首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舉例說明。
2、賞析《紙船》一詩,回答以下問題來檢測一下你的能力吧。
(1)下邊句子中的「/」和「.」分別表示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當?
A.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B.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D.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2)下面對《紙船》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開篇入題,詩人從自己充滿天真童心的行為——折紙船寫起,為抒發對母親的深情作鋪墊。
B、第二節四句,詩人直接點明了紙船應去的方向,表達了詩人強烈的誠摯的心願。
C、結尾「卒章顯志」,點明了她祈求想像中進入母親的夢中的紙船能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了的悲哀情懷到母親的身邊。
D、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運用托物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發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詩人要「紙船」到什麼地方去?
(4)「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詩人為什麼「含著淚」?
(5)全詩的抒情線索是
(6)揭示全詩主題的詩句是
(7)作者用疊紙船、漂紙船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寄託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假如詩人的母親在夢中見到了這只小船,她會想些什麼?試以「母親」的口吻把它寫出來。
(8)詩人常常用寫夢境的方式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如冰心明知紙船無法漂到母親的身邊,卻希望它能進入母親的夢中。回憶你讀過的古詩,寫出一句類似這種寫法的詩句。
3、綜合能力測試。
(1)《母親》和《紙船》都是冰心寫母愛的代表作,請你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感情有沒有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什麼?
(2)前兩首詩和後兩首詩在主題表達和創作風格有什麼異同?
(四)冰心的哲理詩很有特色。請參照例句,根據提示,寫一句含有哲理的話。
例:牆角的小花,不計較所處的位置,它只是為裝點春色而開放。
石縫間的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1、冰心的詩富含哲理,請找出下邊這首詩中含哲理的詩句,並說說你對詩句意思的理解。
風雨後——
花兒的芬芳過去了,
花兒的顏色過去了,
果兒沉默的在枝上懸著。
花的價值,
要因著果兒而定了。
(1) 富含哲理的詩句是:
(2)該句的含義是:
2、同步導學: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古代寓言二則
一、 學習目標:
1、理解兩則寓言所蘊含的道理及其現實意義。
2、掌握重要的詞句:履、度、操、反、遂、寧、涉、遽、契、是、惑。「寧信度,無自信也。」「是吾劍之所從墜。」「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本文。
二、學習重點:
目標1、2
三、學法指導:
1、本篇課文是我們進入中學所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應先從正確、流利地朗讀入手。在學習本文之前,請先藉助書下注釋中出現的注音練習朗讀和正確地斷句。
2、初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主要是能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含義,掌握關鍵詞的意義。書下注釋把一些關鍵的字詞解釋出來,在老師上本文之前,你一定要把書下注釋好好看看,做好預習工作。平時可以自備一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幫助學習。
四、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同學們,小時候,你們一定聽過許多寓言故事吧。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往往在短小的故事裡寓寄較深的道理,以進行勸喻或諷刺;常用比喻、象徵、誇張、擬人等手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兩則古代寓言,探討一下它們都寓寄著哪些道理?這些道理在今天又有什麼現實意義?
請在課前搜集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寫在下列的橫線上,並選擇一兩個講給本學習小組的同學們聽聽。
正確朗讀是學好文言文的前提,讓我們來一起來正確地朗讀課文吧。在朗讀課文之前,請你先認真做以下練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鄭人買履( ) (2)遂( )不得履
(3)寧( )信度 ( ) (4)遽( )契( )其舟
(5)先自度()其足(6)所從墜()
2、用「/」為下列句子正確斷句。
(1)楚人有涉江者
(2)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3)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舉行朗讀比賽,看一看誰讀得最准確、最流利。
在正確朗誦課文之後,我們結合書下注釋,學一學本文的許多重點字詞及文言常識。
4、填空。
《鄭人買履》選自________,作者韓非,________時期哲學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劍》選自________________,這部作品是戰國末秦相________組織編寫的論文集。
5、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而忘操之 (2)及返
(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試之以足 (6)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而置之其坐。同,意思是。
(2)及反。 同,意思是。
7、區別下列加點詞的不同意義。
①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② 先自度其足()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③ 至之市()
而忘操之()
而置之其坐()
何不試之以足()
是吾劍之所從墜()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反歸取之()
○4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
遽契其舟( )
8、翻譯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2)寧信度,無自信也。
(3)是吾劍之所從墜。
(4)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9,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
學習•研討
(四) 導入。
(五) 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導學」1~8。
(六) 合作探究。
1、《鄭人買履》中「操」 「持」 「取」都是「拿」 的意思,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意義和用法有什麼區別嗎?
2、《刻舟求劍》的故事為什麼要詳寫「刻記號」這一細節?
3、這兩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麼道理?
4、這兩則寓言中的「鄭人」和「楚人」有什麼共同點?你認為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
5、這兩則寓言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延伸拓展
1、填上合適的字組成成語。
()人摸象()人憂天()人尋味
()人之危()人相輕()人師表
()人君子 ()人買履()人深省
()人頭地()人心弦()人唯親
()人善任()人窒息()人而異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北人①生不識菱②者,仕於南方。席上啖③菱,並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注釋】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溫暖和充足陽光,盛產於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仕於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須去殼。」( )
④欲以清熱( )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3)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3、同步導學: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安恩和奶牛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作品,了解主人公關懷動物,重視它們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體會小說主題。
2. 復述故事,體會小說構思的精巧,了解懸念手法的作用。
3. 學習小說的描寫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寫與小說情節和主題的關系。
學習重點難點:
1.小說主題的多角度分析。
2.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的把握。
學習課時:
教法設計:朗讀感悟
學法指導:合作討論
2. 木瀆實驗中學語文自主學習導學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親近文學第三課冰心詩四首答案
,
3. 關於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荷葉·母親》的導學案里的題目和答案是什麼
題目
1.文中第二、三兩抄段從記敘的順序來看是 ,其作用是 。(3分)
2.說說第四段開頭關於天氣的描寫的語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3.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別稱,此處的含義是 。(2分)
4.為什麼「我不敢下階去」?(1分)
5.怎樣理解「心中的雨點」?(2分)
6.最後一段在表達方式上看是 和 ,其作用是 。(3分)
參考答案:
1.文中第二、三兩段從記敘的順序來看是插敘 ,其作用是說明「我家」與荷花有很深感情,大家喜愛荷花,為後文寫惦記雨中荷花埋下伏筆(鋪墊)。
2.(2分)為寫大雨埋下伏筆, 烘托心情,渲染氣氛。
3.此處的含義是 含苞欲放。2分)
4.(1分)我十分掛念雨中的紅蓮,怕它被那密密的雨點打壞。
5.(2分)指讓自己煩惱、痛苦、失意等等的思緒。
6.最後一段在表達方式上看是 議論 和 抒情 ,其作用是表達了對自己無微不至關懷,愛護對母親的贊美之情,點明、深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