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安撫一個中年男人失去母親的痛散文
花開花落年年來有,此時不自與往日同。花開如火,花落如圖,大自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對四季時光詮釋著最完美的表達。人生何曾不是如此,人生如一場花開的夢,先是醞釀了冬天的的等待,然後逢到一場春雨便屠蘇了內心久違的安寧和嚮往,瘋一般演繹著色彩的迷離和憂愁,把千年的美麗一剎那間綻放,把內心最脆弱的情感低吟成情話,向世人宣讀著一個夢中沒有答案的回首。
2. 配樂散文一個男人中年時的發現,任志宏
原文奉上,請你參考:
【一個男人中年時的發現】
作者:佟雪春
在從前許多許多的日子裡,我都太毛躁太粗心太漫不經意。每當在節假日里和你上街時,我的手臂總是僵硬地拒絕你攙挽的沖動,總是忽略你向時裝店的櫥窗里,投去的渴望的目光;每當你一穿上稍微艷麗的衣服,我便在一旁冷冰冰地提醒你的年齡;每當你做了一種新的發型,我便用嘲諷的目光沖去你臉上喜悅的潮紅;每當你在外面受了委屈,我都不知道應該把你輕輕地擁攬在懷里,溫柔地拂去你紛涌的淚珠;每當你坐在梳妝台前望著眼角上的魚尾紋輕輕地嘆氣,我都不知道這時應該對你說些什麼;每當你拉著我央求我陪你去跳舞時,我總是拒絕說我寧可睡覺或者看電視里的動畫片......那時,我怎麼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明白呢?
有時,你會停下手裡的針線活望著窗外深秋的落葉發怔,有時,你的眼睛裡會驀地閃現出隱隱的淚花,有時,你會翻出我們戀愛時的照片看個不停,每每此時,我總是干搓著兩手無奈地搖著頭,於是我總是埋怨著你說:你已經不年輕了眼窩怎麼還這么淺?究竟到什麼時候才能脫掉女學生氣?於是我總是懷疑你的更年期怎麼來得這么早?於是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地說:都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了,卻還是捉摸不透你真拿你沒轍兒!於是我總是振振有詞地說:你有勤勉能乾的丈夫你應該覺得榮光;你有聰明美麗的女兒你應該感到驕傲;你用寬敞的住房殷實的家你應該感到體面;這樣的日子你該感到滿足該感到欣慰你到底還奢求什麼呢?
然而,聽我這樣說你的眼睛裡的淚水更多了,不住洶涌地流淌都流成了雨季的河了......那時,我怎麼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明白呢?沒留意你的眼波里向我傳遞的某種信息;沒留意你的嘆息中所蘊含的特殊的含義;沒留意你會莫名其妙地皺眉頭大發脾氣;沒留意你有時竟會心不在焉地把飯燒糊。這些我都沒留意,沒留意啊!
頭發已經漸漸禿去的時候,我才真正徹悟了什麼是愛!懂得了怎樣於平淡的日子裡創造出溫馨的氛圍。盡管,這中年時的發現顯得有些為時已晚,然而,因了這份遲到的懊悔與痛惜,我畢竟懂得了怎樣以我真摯的言行來予以補償。
於是——我會在出差時為你買幾包你喜歡吃的杏脯;我會品味你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我會揣摩你說出的話的弦外之音;我會在節假日里不斷的向你暗示:戶外陽光怎樣的燦爛天空怎樣的蔚藍,植物園里的康乃馨開放得怎樣的絢爛;我會穿上你為我買的西服攬著你走進公園,我會擠婦女用品商店的櫃台為你買一瓶抗皺美容霜;我會省下煙錢為你買一副你十分喜歡的燙發器;這時,我什麼都懂了什麼都明白了!
這時,你說我一點也不傻氣一點也不憨訥;這時,你說我是合格的丈夫稱職的父親夠味的男人;這時,你說當年在大學里你力挫群芳嫁給我眼力沒有錯;這時,你說我最了解女人的心最懂得女人的感情;這時,你說要加倍地愛我疼我來世還做我的女人;這時,你已經顯現衰老痕跡的雙頰會泛起少女般的潮紅;這時,你會避開兒女酥倒在我的懷里像初戀時那樣吻我;這時,你也流淚,你說那是因為此刻你感到太滿足太幸福;這時,你會撫摸著我脫去四分之三頭發的額頭不無傷感地說:呵!我老了,這么快就老了!
你說:我是你的太陽只屬於你的太陽;我說:你是我的月亮只屬於我的月亮。你說:你就是藤蔓我是籬杖,任你攀援只任你攀援;我說:你是港灣我就是船,供我停泊只供我停泊。
我在你深情的眸光里陶醉,你在我寬闊的胸膛里痴迷。呵!你知道嗎?我的摯愛與眷戀的玫瑰園,惟只座落於你的心之沃野。孕育的花蕾是為你!綻放的花蕊是為你!凋落的花瓣也是為你!
我終於在中年時才品味出愛情之酒的醇香;我終於在中年時才學會了怎樣去愛我的女人;我終於在中年時才知道了怎樣獲得女人的愛;我終於在中年時才徹悟唇齒不能分離,必須相依;我終於在中年時才體會到了為什麼總有人說,人生從四十歲開始......
呵!我的已經不再年輕的妻子喲,就讓我們相依相偎著走近漸近的喋血黃昏。
3. 描寫一個中年男人的美文感動他的美文
朋友就像是水中的魚,深水層和淺水層的魚永遠也不會走在一起;窮和富,官和民,草根和顯貴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因為各自對人生的感悟不同,最關鍵是他們對待世界和自然的心不同。
4. 名家散文精選
1、《背影》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2、《春》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3、《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4、《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雲時海上日出的幾種不同景象,展現了日出這一偉大奇觀。文章的語言文字優美、易懂,易於學習。
5、《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該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斗爭的痕跡。
故都的「秋」,其實是郁達夫的「秋」,是表現了他主觀感情、審美取向、文學氣質和人生態度的「秋」。本文的悲涼美感,跟傳統的悲秋情結有關,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關,跟作品的創作背景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