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文明校園的短篇小品
文明禮儀小品台詞
(甲、已二人同時從兩邊上台)
甲:嗨,(Yan/Chris),好久不見了!
已:是啊!好久不見了!
甲:最近好嗎?
已:好什麼呀?好?
甲:怎麼了?
已:生氣著呢!
甲:為什麼呀?
已:今天啊,咱們鄰居趙老頭說我沒禮貌,不會說話。
甲:哦?你說的是趙爺爺吧?為什麼?
已:我也不知道。中午我去他家借書,他就這樣說我。
甲:哦,明白了。你是不是說錯什麼話了?
已:哼,沒有啊!
甲:那你把中午的情景表演給我看看。
已:好啊!
甲:那我來當趙爺爺。
已:恩,好!
甲:開始吧。
已:喂 ------ ,老趙,在家嗎?
甲:哎,你這人怎麼這樣說話呢?
已:怎麼了?
甲:難怪趙爺爺生氣,你剛才把他叫什麼來著?
已:老趙啊,別人都這樣叫!
甲:看,你這就不對了!你和別人不同,你是晚輩,他是長輩,對待長輩要尊敬!你應該叫人家趙爺爺啊!
已:哦!我明白了。那咱再試一次?
甲:好的,開始!
已:趙爺爺 --- ,在家嗎?
甲:哎,你又不對了!
已:我怎麼了?
甲:到別人家,你應該先敲門,經別人的允許然後再進入。
已:哦,還要敲門?那我怎麼敲?
甲:要輕聲敲,不能用力,響聲以別人聽到為宜。
已:哦,那再來吧!
甲:好的。
(已做敲門狀,咚咚咚)
甲:誰呀?
已:是我,鄰居家小胖子。
甲:請進!
已:趙爺爺,把你那本《十萬個為什麼》借我看一下!
甲:哎,停!停!停!
已:怎麼?我又錯了?
甲:你看你,真是不會說話!
已:那我應該怎麼說呢?
甲:對待長輩要稱呼您,這樣才表示對別人的尊敬,說話呢,要「請」字開頭!
已:哎呀!太麻煩了!怎麼說來著?
甲:你應該說:趙爺爺,請問您可以把那本《十萬個為什麼》借我看一下嗎?
已:哦,學會了,學會了!還有什麼嗎?
甲:當然還有,借到了書,你要說謝謝!還有,離開的時候要向趙爺爺告別。
已:哦,知道了。那咱們再來一次?
甲:好,開始!
(已 做敲門狀,咚咚咚)
甲:誰呀?
已:是我,鄰居家小胖子。
甲:哦,請進!請進!
已:趙爺爺,您好!
甲:哎,你好!
已:請問您可以把那本《十萬個為什麼》借我看一下嗎?
甲:當然可以啦!拿去吧!
已:謝謝趙爺爺!再見!(做揮手狀)
甲:再見!
看,多有禮貌的一個孩子啊!
已:哎呀,真不知道,這做人啊,還有這么多的禮節!
甲:是啊!現在明白趙爺爺為什麼生氣了吧?
已:哦!你不說我倒忘了,趕快給趙爺爺賠罪去啊!
甲:走吧!
⑵ 老舍的寫作風格
老舍的寫作風格是朴實、 幽默, 俗而能雅,清淺中有韻味,從而表現出作家獨具的個性色彩。
1、語言風格,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老舍說:「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也沒有一位這樣的大師是記錄人民語言,而不給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語言是加提煉過的北京白話。其作品語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細的思考與研究的基礎上。
2、創作題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3、文學思想,老舍沒有堅定單純的文學立場,他的文藝思想是搖擺不定的,但是他傾向於從感情角度看文學,認為「使人欣喜是藝術的目的」,「文學是認識生命的,解釋生命的」。同時老舍認為「文以氣為主」強調表達自我為主,不使文學變成傳道的教科書。
4、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來自狄更斯等英國文學家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內蘊的「京味」。
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他認為:「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假荇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說、戲劇,散文等也都充滿了幽默風趣色彩。
(2)最後一節語文課小品擴展閱讀:
老舍的文學思想成分復雜,現代文學史中無產階級文學和資產階級文學的斗爭里,他的派別色彩不明顯,雖然他對左派的革命領導文學的藝術指導方式及其他藝術和思想上的主張頗有微詞。同時老舍也未曾加入蘇汶和梁實秋等人的第三派----不認為文學至死都是自由的。
他的文學思想的基調是強調文學的自由表達,同時認為文學對社會的作用是不期然而然的和遠期的。
但是由於受到時代的影響,老舍也曾一度向文學的實用性靠近,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發展,藝術家的他又感到不適,於是又重新呼喚並實踐文學的自由表達和藝術性,在此期間其文學思想也出現了反復和震盪。
因此而言老舍沒有堅定單純的文學立場,他的文藝思想是搖擺不定的,但是他傾向於從感情角度看文學,認為「使人欣喜是藝術的目的」,「文學是認識生命的,解釋生命的」。同時老舍認為「文以氣為主」強調表達自我為主,不使文學變成傳道的教科書。
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1966年8月24日,中國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暴力批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1978年初,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