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中考語文課標

中考語文課標

發布時間:2020-12-23 20:21:53

1. 中考語文總復習(新課標)水平測試四答案

1.《論語十則》中,指出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的句子是:學則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扁鵲見蔡桓公》中,引申出一個成語是:諱疾忌醫;蔡桓公用「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來表達對醫生的反感。
3.《過故人庄》中,描寫鄉村秀麗景色的詩句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表現對朋友、對鄉村的依戀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錢塘湖春行》中,寫出鶯燕報春的句子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寫野花與春草的詩句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5.《書湖陰先生壁》中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們與人的關系的詩句是: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6.《游山西村》中,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的詩句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話是這首詩的詩眼,富有哲理。在《桃花源記》中,與以下兩句詩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世外桃源。
7.《木蘭詩》中描寫木蘭勤勞孝順的詩句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描寫出片前的准備的詩句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描寫北方戰場寒冷,環境艱辛的詩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戰事頻繁持久,戰斗激烈悲壯的詩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側面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詩句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表現木蘭不慕高官厚祿的高尚品質,也反應北朝人民熱愛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詩句是: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木蘭從軍謹慎、機智的詩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本詩,其原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8.《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9.《西江月》中,暢談豐收,歡快之情與自然之景融為一體的詩句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0.李清照《如夢令》中,追憶郊遊地點、時間及由於景色迷人而忘了歸路的詩句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起承上啟下的詩句是:興盡晚回舟。
第二冊
11.《桃花源記》中,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成語「無人問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後遂無問津者。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寫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勸慰友人不要哀傷,表達出詩人豁達、爽朗的胸懷的詩句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的詩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3.《黃鶴樓》中,以寫景出名的詩句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表現遊子的悲苦心情的詩句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與此詩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標是: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移山得到眾人相助的句子是: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跳往助之;表現挖山艱難和決心堅定的句子是: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16.《陋室銘》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寫居室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與人交往的語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以古代名賢自況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17.《愛蓮說》中,點明主旨、最能概括蓮高貴品質、表明作用獨愛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觀書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9.《清平樂•村居》中,寫小兒頑皮淘氣的句子是: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第三冊
20.《使至塞上》中,寫塞外奇特美麗風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1.《論詩》中,常用來贊美人才的出現,人才輩出,也用來表示一代新人過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現,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詩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22.《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現詩人對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23.《五柳先生傳》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環睹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贊揚五柳先生的高潔人格的句子是: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24.《過零丁洋》中,概括寫出詩人被捕前的全部經歷的詩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寫出國家和個人的境遇的詩句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寫出兩次抗元,遭受失敗後的心情的詩句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表現詩人誓死報國,表現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懷與堅貞的民族氣節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中,抒發感慨,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第四冊
26.《核舟記》中,描寫佛印神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矯首昂視。核舟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表現王叔遠精湛技藝的語句是: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7.《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願的句子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來的句子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直接寫明月的詩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富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此事古難全」中的「此事」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8.《醉花陰》中,抒發了離別的極度悲苦的感情的詩句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29.《陳涉世家》中,表現陳勝少時遠大志向的語句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起義的導火線是: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起義的第一步是:並殺兩尉;起義的策略口號是: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展現千古壯士之胸襟的語句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李白曾豪邁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0.《馬說》一文主旨是:其真不知馬也;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寫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千里被埋沒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能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北方邊地風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以春花喻冬雪的詩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送別時依依不捨的心情的詩句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景象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32.《無題》詩中,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寫傷別的詩句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常用來比喻教師的工作。詩中通過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徑,表達了自己情感的詩句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3.《天凈沙•秋思》中,描寫景物的氛圍是蕭條、冷落、凄涼的詩句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道出天涯遊子之悲、卒章顯志的詩句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3.《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的滅亡的詩句是: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說明無論朝代的興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詩句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五冊
34.《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總寫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樂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5.《醉翁亭記》中的主旨是與民同樂,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間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描繪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發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陰,(秋)風霜高潔,(冬)水落而石出。
36.《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表現詩人貧病衰老,但仍想著為國效力思想感的詩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詩人巧借自然界的風雨把現實與夢境自然地聯系起來,以夢述志的句子是: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37.《己亥雜詩》中,寫詩人辭官之後的離愁別緒的詩句是: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寫詩人雖然辭官,但仍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詩句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8.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系的句子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認為「人和」是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
39.《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說明人才經過艱苦磨練的作用是: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認為「國恆亡」的依據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文章的中心論點是: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0.《岳陽樓記》中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文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敘述騰子京政績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文中「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與「退」分別指: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41.《飲酒》中,表明詩人決意擺脫塵世的干擾,過閑適恬靜的生活的詩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中最為出名的詩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2.《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中,抒發征夫憂國思鄉之情的詩句是: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第六冊
43.《魚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44.《出師表》中寫出先漢興隆和後漢傾頹的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親小人,遠賢臣;諸葛亮希望後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當任命一個人來挽救局面,人們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作者向後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聖聽;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
45.《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著重寫今日的感傷的詩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46.《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寫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壯志未酬的感嘆的詩句是: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抒寫主人公願意效法武將魏尚,戎邊抗敵的渴望的詩句是: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抒發主人公殺敵為國,守衛邊疆的坦盪胸懷和豪情壯志的詩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47.《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抒發詞人一生中的事業與抱負,並發盡無盡感嘆的句子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48.《曹劌論戰》中,曹劌請見魯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表現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本文中出現的一個成語是:一鼓作氣。
49.《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表明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的一句話是: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其它
50.抒寫友情的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借月抒懷的詩句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1.含雪的詩句有:雪上空留馬行處;獨釣寒江雪;與長江有關的詩句有:唯見長江天際流。
52.寫出實寫山、花、水、鳥的詩句有:一覽眾山小;禪房花木深;春江水暖鴨先知;千山鳥飛絕。
53.古詩文中有許多表達雄心壯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陸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54.平時能引起人們美感的事物,卻觸發的深受安史之亂之苦的杜甫的與眾不同的審美感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55.文天祥被俘後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達其崇高的生死觀;蘇軾身處逆境,也以「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來表達他積極豁達的人生觀。
56.珍惜時間的警句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熱愛讀書的名言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珍視友誼的格言有: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當以同情視之。

2. 2006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課標推薦背誦篇目閱讀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1. 本文選自《 》,該書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儒家經典著作。孔子是我國___________時期偉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文中的橫線上。
3.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 ①學而時習之 ②傳而不習乎
B.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詣太守,說如此
C.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D.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②孰為汝多知乎
B. ①學而不思則罔 ②罔不因勢象形
C. ①為人謀而不忠乎 ②可以為師矣
D.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②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乎
5.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溫故而知新 ②……故時有物外之趣
B.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日初出滄滄涼涼
C. ①任重而道遠 ②天即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D. ①傳不習乎 ②空谷傳響
6.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
①日不再的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慍:________________
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
③思而不學則殆 殆:_______________
④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凋:_______________
7.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閱讀理解。
①選文中講學習方法的句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講學習樂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講學習態度的句子依次是
④講思想道德修養的句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寫出出自選文的六個成語,並任選其中三個造句或寫話。
答: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或寫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有過不同看法。請你聯系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觀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與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1.本文選自《 》;孟軻是我國___________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_________________,後世並稱_______________。
2.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行拂亂其所為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
B.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曾不吝去留
C. ①舜發於畎畝之中 ②發於聲
D. ①百里奚舉於市 ②見山上人煙市肆
3.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所以動心忍性 ②忍能對面為盜賊
B. ①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②任重而道遠
C. ①人恆過 ②國恆亡
D. ①管夷吾舉於士 ②百里奚舉於市
4.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苦:____________________ 勞:____________________
餓:____________________ 空乏:__________________
②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征:________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後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閱讀理解。
孟子認為造就人才的客觀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這樣,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觀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論證了________________;然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論證了________________,最後歸納出中心論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第一段為什麼要列舉六位歷史人物在艱苦的磨練中被舉用並成就了非凡業績的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請從現實生活中列舉典型事例,談談你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鄙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 本文選自《 》,這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書。
2.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又何間焉 ②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B. ①肉食著鄙 ②不以臣卑鄙
C. ①衣食所安 ②安能求其千里也
D.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即克,公問其故
3.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 ①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
B. ①齊人三鼓 ②一鼓作氣
C. ①遂逐齊師 ②故逐之
D. ①既克 ②彼疲我盈,故克之
4.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惠:__________________ 徧:___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犧牲:___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忠之以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屬:____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轍:___________________ 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譯文成現代漢語: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閱讀理解。
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曾對本文作了精闢的分析:「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准備——取信於民,敘述了利於轉入反攻的陣地——長勺,敘述了利於開始反攻的時機——彼疲我盈之時,敘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雖然是一個不大的戰例,卻同時說的是戰略防禦的原則。」其中「取信於民」是指魯庄公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疲我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之時,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轍亂旗糜」是曹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現的。
7. 曹劌認為弱國怎樣才能戰勝強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曹劌說:「夫戰,勇氣也。」你同意這種觀點嗎?把你的理由說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出自本文的成語是哪一個?請用它的現代常用義寫一句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出師表(節選)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帝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與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忠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1. 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寫在文中的橫線上。
2. 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以光先帝遺德 ②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 ①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②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C. ①引喻失義 ②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D. ①必能裨補闕漏 ②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3. 加點詞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 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臨崩寄臣以大事
B. ①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②顧野有麥場
C. ①此悉忠良死節之臣 ②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D. ①苟全性命於亂世 ②不為苟得
4.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喻失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弩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攘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親賢臣,遠小人,此先帝所以興隆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閱讀理解。
①諸葛亮在第一段中分析當前形勢時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利客觀條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的主觀條件。
②諸葛亮從形勢出發,向後主劉禪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條建議,其中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這些建議是為了實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願望。
③諸葛亮在文中插入對往事的追憶,是為了闡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表達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摯感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決心。
7. 自選話題,用下列成語或名句造句或寫話。
①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顧茅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 本位選自《 》,作者是我國晉代著名的詩人___________,原是《 》的______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寫在文中的橫線上。
3.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 ①夾岸數百步 ②夾岸高山
B. ①漁人甚異之 ②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C. ①復前行,欲窮其林 ②餘人復延至其家
D. ①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②為之怡然稱快
4.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土地平曠 ②心曠神怡
B.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②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C. ①具答之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D. ①尋向所志 ②未果,尋病終
5.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②尋向所志
B. ①問今是何世 ②是謂大同
C. ①便扶向路 ②秋天漠漠向昏黑
D. ①村中聞有此人 ②不求聞達於諸侯
6.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
①阡陌交通 阡陌:_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_______________ 絕境:_________________
③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________________
④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________________
7. 在「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並未寫出漁人的答話,請說說漁人是怎樣回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其中的「如此」指代哪些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誰嘆惋?為什麼嘆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此文中寄託了怎樣的社會理想?這個理想在當時條件下能實現嗎?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世外桃源「是怎樣虛構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摘錄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加橫線的句子<與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些內容表現的思想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寫出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任選其中兩個,各造一句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馬 說
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嗎邪?其真不知馬也。
1. 本文選自《 》的《 》,作者是我國唐代文學家_____________。
2.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千里馬常有 ②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B.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C. ①執策而臨之 ②把酒臨風
D.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執策而臨之
3. 加點詞不同的一項是( )
A.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益慕聖賢之道
B. ①才美不外見 ②何時眼前突見此屋
C. ①駢死於槽櫪之間 ②老驥伏櫪
D. ①才美不外見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4.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
①駢死於槽櫪之間 駢: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以千里稱也 稱: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__________________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嗚呼!其真無嗎邪?其真不知馬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閱讀理解。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把___________比作千里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食馬者,反映了古代統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憤懣之情。
(2)開頭點明千里馬與伯樂的依賴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了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②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4)③段中的食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並揚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動地揭露了統治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當今社會怎樣做才能多出人才、人盡其才?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要用上兩個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 本文選自《 》,作者是我國_______代文學家______________。
2.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無絲竹之亂耳 ②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B. 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
C. ①可以調素琴 ②素湍綠潭
D. ①草色入簾青 ②色愈恭,禮愈至
3.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 ①孔子雲:何陋之有 ②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B. ①苔痕上階綠 ②惟長堤一痕
C. ①無案牘之勞形 ②罔不因勢象形
D. ①閱金經 ②蘇、黃共閱一手卷
4.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
①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___________ 靈:___________
②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
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鴻儒:_______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__
④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譯文成現代漢語。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雲:何陋之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閱讀理解。
本文開頭用類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環境清幽寧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

3. 2019廣東中考語文最新考試考綱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結合我市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考試說明。

一、命題原則

1.命題以《語文課程標准》所規定內容範圍和學習程度的要求為依據。

2.命題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於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3.命題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既要考查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要考查學生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在語文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

4.命題要加強與社會和學生生活的聯系,切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性。

5.試題要體現科學性、時代性、創新性、實踐性、綜合性及適當的選拔性。

二、考試范圍

考查《語文課程標准》「課程目標與內容」中第四學段規定的內容。其中文言詩文的背誦默寫只考查《語文課程標准》「附錄」部分中推薦的7~9年級的背誦篇目。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閱讀材料一部分來自教材上的課文,范圍是《語文課程標准》「附錄」部分推薦的7~9年級的背誦篇目;另一部分來自課外。考查現代文閱讀的閱讀材料一律來自課外。

三、考試內容及要求

(一)積累與運用

1.認識3500個常用漢字。能記准字形、讀准字音、了解字義,能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正確運用漢字;書寫漢字規范,不寫錯別字。

2.能根據具體語言環境理解、辨析詞語的意思,能正確使用詞語;能修改病句,能正確運用句子恰當地表情達意。

3.能根據語言環境恰當地辨析、運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八種修辭方法。

4.掌握《語文課程標准》「附錄」部分中推薦的7~9年級的背誦篇目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語文課程標准》「附錄」部分建議閱讀的課外詩歌散文作品及作者;長篇文學名著及作者。

5.能正確默寫本考試說明規定范圍內的文言詩文,能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二)閱讀

1.現代文閱讀

(1)能根據文章的不同體裁特點進行閱讀,了解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有較快的閱讀速度。

4. 新課標中考考點導學 初中語文 基礎知識+文言文 杭州專版的答案

放棄吧 沒有答案

5. 中考語文文言文考哪些

2009年中考文言文課內閱讀抄篇目
序號 冊數 課目 課文 作者
1 七上 5 童趣
2 七上 10 《論語》十則 孔子 課標篇目
3 七上 25 詠雪
4 七上 25 陳太丘與友期
5 七下 5 傷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誇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課標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銘 劉禹錫 課標篇目
10 八上 22 愛蓮說 周敦頤 課標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峽 酈道元 課標篇目
12 八上 27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6. 人教版中考語文的復習重點

在我看來,學習語文最大的就是要求就是多看多寫

7. 我需要2020新課標版中考語文訓練方案答案

語文是語言文字、語言文章、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是語言文回字。語言包括口頭答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而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語文課之「語文」一詞原系國語(白話文即語體文)與國文(文言文)之合稱。

閱讀全文

與中考語文課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