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八年級上冊語文21課

八年級上冊語文21課

發布時間:2020-12-23 15:44:23

❶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21課【桃花源記】全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xián)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前進,忘記了路程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緊靠著溪流兩岸生長,長達幾百步(這兒的步在古代是一個計算單位,並非是現代的一步),中間沒有其他的樹,野花野草鮮艷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於是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的樣子,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這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互相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裡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便很驚奇,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一一地回答。他們就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裡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問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出去過,最終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漁人一個一個地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這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在這里停留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請不要把這里的情況對桃花源以外的人說。」
漁人出了桃花源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到處作了標記。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路了,再也找不到漁人留下的標記。

❷ 初二語文上冊21課夢回繁華的詞語解釋

車水馬龍、熙來攘往、川流不息、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等。
1、車水馬龍
【解釋內】: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容。形容熱鬧繁華的景象
【出處】:李煜·唐《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譯文】:有多少遺憾,昨夜夢魂中。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遊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2、熙來攘往
【解釋】: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出自】:司馬遷·西漢《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譯文】: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3、川流不息
【解釋】:川:河流。形容行人、車馬等象水流一樣連續不斷。
【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譯文】:延及子孫,像大河川流不息,影響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4、絡繹不絕
【解釋】: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出自】:《後漢書·南匈奴傳》:「竄逃入塞者絡繹不絕。」
【譯文】:逃入塞的人絡繹不絕。
5、熱鬧非凡
【拼音】: rè nào fēi fán
【解釋】:形容熱鬧的場面或景象。「非凡」是出色的或突出的,不同於一般的意思。

❸ 八年級語文下冊21課文言文翻譯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翻譯:
煙霧都散凈了,天空和遠山是一樣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飄盪,任意往東或往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波浪好像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茂密碧綠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冷冷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見到陽光.

❹ 八年級上冊語文21課課文,要分好段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忽然看見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長在溪流兩岸,長達幾百步。(桃花林)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感到十分詫異。又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下了船,從洞口進去。剛開始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的,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到處都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各個都安閑快樂。
(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於是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殺了雞做食物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了,於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來往。(村人)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告辭離去。村裡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都做記號。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述說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隱士,聽說了這樣,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問路訪求(桃花源的人)。

❺ 八年級語文21課與朱元思書翻譯

10.
(1)傍晚的林中霧氣
(2)一個接一個
(3)精細的絲織品。這里指富貴人家的裝束內。
(4)夕陽
11.
答:朝容陽;黃昏;春雪;桃花、杏花盛開。
12.
答:遊客指懂得欣賞美景的人;俗士指的是追名逐利、庸俗的人;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風雅,有閑情雅緻的情趣。
13.
答:對美妙風景的贊賞,表達了作者在美景中覺得十分舒適;
對世俗社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官場,追名逐利之人的厭惡。

希望能幫到忙

❻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21課《桃花源記》翻譯

一、《桃花源記》的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

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

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

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說,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二、《桃花源記》的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三、《桃花源記》的作者出處

【作者】陶淵明【朝代】魏晉

(6)八年級上冊語文21課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二、作品賞析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朴自然化的世界。這個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

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

❼ 八年級上冊語文21課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裡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裡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竟然很驚奇,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裡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於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這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驚訝。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住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記。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病死了。後來就沒有探訪的人了。

❽ 語文八年級上 每課必練 第21課桃花源記答案

一、
(1)《桃花源詩並序》 膾炙人口 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 自己的政治理想 廣大人民 (2)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 時間先後
二、(一)略
(二)(1) 尋找; 隨即、不久 (2)做標志; 標志
(三)(1)(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朝
(2)(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與鄉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與外人斷絕了來往。
(3)這里邊的人告訴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4)(這里的)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的,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沼、桑樹、竹子之類。
(5)老人和小孩個個都安閑快樂。
(6)這個人一一向(他們)詳細地說出他所聽到的(事情),(他們)都(感到)感嘆驚訝。
(四)D
(五)世外桃源、怡然自樂、豁然開朗、無人問津
(六)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恰然自樂。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4、為桃花源外現實黑暗、戰亂頻繁、生靈塗炭而嘆惋。
5、因為他們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這個地方,擾亂、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生活。
6、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這個社會理想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美好。
7、說明這是一個虛構的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這樣寫的目的是用以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

❾ 求八年級下冊語文21課原文

是人教版的嗎

❿ 八年級上語文書21課22課23課24課全文解釋。和加點詞

21.桃花源記

117頁

①選自《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②〔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6)。③〔武陵〕郡名,現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帶。④〔落英〕墜落的花瓣。⑤〔繽紛〕繁多交雜的樣子。⑥〔異之〕對此感到詫異。

118頁

①〔林盡水源〕(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②〔才通人〕僅容一個人通過。③〔儼然〕整齊的樣子。④〔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遇。阡陌,田間小路。⑤〔雞犬相聞〕(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⑥〔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⑦〔黃發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黃發,舊說是長壽的特徵,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來的頭發,用以指小孩。⑧〔要(yāo)〕邀請。⑨〔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⑩〔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為具言〕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說出。〔為〕對,向。〔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扶,沿、順著。〔郡下〕郡里,指武陵。〔尋向所志〕尋找原先做的標記。〔劉子驥〕名驎之,《晉書》有傳,說他「好游山澤」。〔規〕計劃。

119頁

①〔未果〕沒有實現。②〔尋〕不久。③〔問津〕問路,這里的意思是探訪、訪求。津,渡口。

22.口技

121頁

①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虞初新志》是清朝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說。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進士。②〔會〕適逢,正趕上。③〔廳事〕大廳,客廳。④〔施〕設置,安放。⑤〔屏障〕指屏風、圍帳一類用來隔斷視線的東西。⑥〔撫尺〕藝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⑦〔團坐〕圍繞而坐。⑧〔少頃〕一會兒。⑨〔聞〕聽見。

122頁

①〔滿坐寂然〕全場靜悄悄的。坐,同「座」。②〔欠伸〕打呵欠,伸懶腰。③〔囈(yì)語〕說夢話。④〔既而〕不久。⑤〔撫〕撫摸,安慰。⑥〔乳〕餵奶。⑦〔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⑧〔絮絮〕連續不斷的說話。⑨〔一時〕同一時候。⑩〔眾妙畢備〕各種妙處都具備,意思是各種聲音都摹仿得極像。畢,全、都。〔側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默嘆〕默默地贊嘆。〔未幾〕不多久。〔齁(hōu)〕打鼾。〔作作索索〕老鼠活動的聲音。〔傾側〕翻倒傾斜。〔意少舒〕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少,稍微。舒,伸展、鬆弛。〔俄而〕一會兒。〔間(jiàn)〕夾雜。〔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擬聲詞。〔曳(yè)屋許許(hǔhù)聲〕(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曳,拉。許許,擬聲詞。

123頁

①〔凡所應有〕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②〔雖〕即使。③〔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形容口技摹擬的各種聲響同時發出,交織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識。一端,一頭,這里是「一種」的意思。④〔名〕說出。⑤〔奮袖出臂〕揚起袖子,露出手臂。奮,揚起、舉起。⑥〔股〕大腿。⑦〔戰戰〕哆嗦的樣子。⑧〔幾(jī)幾乎,差點兒。

23.孫權勸學

125頁

①選自《資治通鑒》卷六十六(中華書局1957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山西省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現在浙江省富陽縣)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②〔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③〔卿〕古代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以及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的愛稱。④〔當塗〕當道,當權。

126頁

①〔辭〕推辭。②〔孤〕古時王侯的自稱。③〔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詩》《書》《禮》《春秋》一類書。④〔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⑤〔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⑥〔見〕知道。⑦〔及〕到了……的時候。⑧〔過〕到。⑨〔尋陽〕縣名,在現在湖北省黃梅縣西南。⑩〔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於和謀略。〔非復〕不再是。〔吳下〕指吳縣,在現在江蘇省蘇州市。〔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親昵的意味。〔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眼。〔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見事〕認清事情,識別事勢。

24.傷仲永

127頁

①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傷,哀傷。②〔金溪〕地名,現在江西省金溪縣。③〔世隸耕〕世代耕田為業。隸,屬於。④〔嘗〕曾經。⑤〔書具〕書寫工具,指筆、墨、紙、硯等。⑥〔旁近〕附近,這里指鄰居。⑦〔自為其名〕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⑧〔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⑨〔自是〕從此。⑩〔立就〕立刻。〔文理〕文采和道理。

128頁

①〔邑人〕同縣的人。②〔稍稍〕漸漸。③〔賓客其父〕請他父親去做客。賓客,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以賓客之禮相待。④〔乞〕求取,意思是花錢求仲永題詩。⑤〔利其然〕就是「以其然為利」,把這種情況看作有利(可圖)。⑥〔扳(pān)〕同「攀」,牽,引。⑦〔環謁(yè)〕四處拜訪。⑧〔明道〕宋仁宗年號(1032—1033)。⑨〔先人〕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親。⑩〔稱(chèn)〕相當。〔泯(mín)然〕消失,這里是毫無特色的意思。〔王子〕王安石的自稱。〔通悟〕通達聰慧。〔受之天〕「受之於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賢於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勝過、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受於人〕指後天學習所得。天、人對舉,一指先天稟賦,一指後天學習。〔不至〕沒有達到(要求)。〔彼其〕他。〔得為眾人而已耶〕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25.詩五首

130頁

送村少府之任蜀州

①選自《王子安集》(《四部叢刊》本)。少府,官名,即縣尉。之任,去上任。蜀州(一作蜀川),現在四川省崇州市。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現在山西省河津市)人。唐代初年的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傑」。②〔城闕輔三秦〕三秦護衛著京城。城闕,這里指京城,當時的京城是長安。闕,原意是城樓。輔,輔佐、護衛。三秦,指關中(陝西省潼關以西)地區。項羽滅秦以後,把關中分為三區,因此關中也稱「三秦。③〔五津〕四川省泯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

131頁

①〔宦遊〕出外做宮。②〔海內〕四海之內,天下。③〔無為〕無須,不要。④〔岐路〕岔路,指分手的路口。⑤〔沾巾〕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黃鶴樓

⑥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崔顥(?~754),汴州(現在河南省開封市)人,唐代詩人。顥,念hào。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鵠磯頭。⑦〔昔人〕古人,從前的人。傳說仙人曾騎鶴到這里,「黃鶴樓」之稱即由此而來。⑧〔悠悠〕浮盪的樣子。⑨〔睛川歷歷漢陽樹〕陽光照耀著漢水平原,(對岸)漢陽鎮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川,平原。歷歷,分明的樣子。漢陽,地名,現在湖北省武漢市的漢陽區。⑩〔芳草萋萋鸚鵡洲〕鸚鵡洲上,芳草長得極其茂盛。萋萋,草茂盛的樣子。鸚鵡洲,長江中游的小洲,在黃鶴樓東北。〔鄉關〕故鄉。〔煙波江上〕江上的霧氣波濤。

132頁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①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現在河南省洛陽市)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滴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②〔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③〔二十三年棄置身〕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身。④〔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稽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於是寫了《思舊賦》。⑤〔翻〕反而。⑥〔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載:王質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⑦〔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133頁

泊秦淮

①選自《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現在陝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詩人。秦淮,河名,發源於江蘇省深水縣東北,橫貫金陵(現在江蘇省南京市)流入長江。相傳秦時鑿鍾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秦淮河兩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華地區。②〔籠〕籠罩。③〔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樂妓。④〔江〕指秦淮河。古時江南稱河為江。⑤〔後庭花〕又名《玉樹後庭花》,是南北朝時陳朝最後的國君陳後主(陳叔寶)所作的舞曲,詞調淫靡凄傷,被稱為亡國之音。

夜雨寄北

⑥選自《李義山詩集》(《四部叢刊》本)。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現在河南省沁陽市)人,唐代詩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⑦〔巴山〕這里指作者居留的巴蜀山地。⑧〔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兩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設想回歸長安,與友人剪燭夜談的情景。何當,什麼時候。「剪燭」,剪去燒焦的燈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卻話,回敘。

26.愚公移山

136頁

①選自《列子·湯問》(中華書局1979年版)。②〔太行、王屋二山〕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向北平原之間。王屋山在山西省陽城縣西南。③〔方〕見方。古代計算面積,用截長補短的辦法,把不規則的邊長變成正方形,再計算它的面積。④〔高萬仞〕形容極高。⑤〔冀(jì)州〕古地名,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豐河以西的地區。⑥〔河陽〕古地名,在現在河南省孟縣西部,南臨黃河。

137頁

①〔且〕將近。②〔面山而居〕向著山住著。面,向著、對著。③〔懲(chéng)〕這里是"苦於"的意思。④〔塞(sè)〕阻塞。⑤〔迂(yG)〕曲折,繞遠。⑥〔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⑦〔汝〕你,這里是「你們」的意思。⑧〔畢力平險〕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⑨〔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現在河南省黃河以南。⑩〔漢陰〕漢水南岸。〔雜然相許〕紛紛地表示贊成。雜然,紛紛地。許,贊同。〔獻疑〕提出疑問。〔曾(zēng)不能損魁父之丘〕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曾,用來加強語氣,常與「不」連用,可譯為「連……都……」。損,削減。魁父,小山名。丘,土堆。〔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麼樣呢?「如……何」,「把……怎麼樣」。〔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且,況且。焉,哪裡。置,安放。〔投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諸,就是「之於」。〔隱土〕古代傳說中的地名。〔荷(hè)擔者三夫〕(能)挑擔子的三個人。荷,負荷、挑。〔箕畚(jīběn)〕簸長春,一種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器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京城〕姓。〔孀(shuāng)妻〕寡婦。〔遺男〕遺孤,孤兒。〔始齔(chèn)〕剛剛換牙,指七八歲。此,換牙。〔寒暑易節〕冬夏換季,指一年的時間。易,交換。節,季節。〔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同「返。焉,用於句末,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138頁

①〔叟(suǒ)〕老頭。②〔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裝句,先說「甚矣」,有強調的意味。甚矣,太過分了。惠,通「慧」,聰明。③〔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毀壞。這是誇張的說法。毛,指地面上生長的植物。④〔其〕加在「如……何」前,有加強反問語氣的作用。⑤〔長息〕長嘆。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⑦〔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雖,即使。⑧〔窮匱(kuì)〕窮盡。⑨〔苦〕。⑩〔亡(wú)以應〕沒有話來回答。亡,同「無」。〔操蛇之神〕神話中的山神,拿著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拿。〔懼真不已〕怕他不停地幹下去。〔帝〕神話中的天帝。〔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誇娥氏〕神話中力氣很大的神。〔負〕背。〔一庴(cuò)朔東〕一座放在朔東。厝,同「措」,放置。朔東,朔方東部,現在山西省北部一帶。〔雍〕雍州,現在陝西省、甘肅省一帶。〔隴斷〕即壟斷,高而不相連的山丘。

27.短文兩篇

141頁

①選自《全唐文》(中華書局1983年版)。陋室,室名,意思是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②〔有仙則名〕有了仙人就著名了。古代傳說,仙人多住在山上。③〔有龍則靈〕有了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龍,古代傳說中能興雲致雨的一種神奇的動物。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斯,這。惟,這里是「只」的意思。吾,我,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⑤〔苔(tái)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⑥鴻儒(rú)〕博學的人。鴻,大。儒,有學問的人。⑦〔白丁〕原意是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⑧〔調素琴〕這里指彈琴。調,調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⑨〔金經〕指佛經。⑩〔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案牘(dú)〕月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句話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南陽,現在湖北省襄陽縣一帶。諸葛,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三國時蜀國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現在的四川省。揚雄,一作楊雄,字子雲,西漢時的文學家。〔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語出《論語·子罕》。

142頁

①選自《周元公集》(《叢書集成》本)。周敦頤(1017~1073),道州(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濂溪先生。②〔蕃(fán)〕多。③〔李唐〕指唐代。唐代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④〔淤(yū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⑤〔染〕沾染(污穢)。⑥〔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披,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重。⑦〔不蔓不枝〕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⑧〔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樹立。⑨〔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⑩〔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因為牡丹看起來十分濃艷,所以這樣說。〔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yī)〕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直乎眾矣〕人該是很多了。宜,應當。

28黔之驢

144頁

①選自《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有刪節。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現在山西省運城縣解州鎮)人,唐代文學家。黔(qián),地名,包括現在四川、貴州等省的部分地區。②〔好(hào)事者〕喜歡多事的人。③〔船載以入〕用船裝運(驢)進入(黔)。船,這里是用船的意思。以,而。④〔則〕卻。⑤〔龐然〕巨大的樣子。⑥〔以為神〕把(它)當作神奇的東西。「以」後邊省去「之」字。⑦〔蔽〕隱藏。⑧〔窺(kuī)〕偷看。

145頁

①〔稍〕漸漸。②〔怒愁(yìnyin)然〕小心謹慎的樣子。③〔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④〔駭(hài)〕驚懼。⑤〔遁(dùn)〕逃走。⑤〔以為且噬(shì)己〕認為將咬自己。且,將。噬,咬。⑦〔然〕然而,但是。⑧〔覺無異能者〕覺得(驢)沒有什麼特殊本領似的。者,這里相當於「H·H·似的」。⑨〔搏〕撲,擊。⑩〔猾(á)〕親近而不莊重。〔盪倚沖冒〕形容虎對驢輕侮戲弄的樣子。盪,碰撞。倚,倚靠。沖,沖擊。冒,冒犯。〔不勝怒〕非常惱怒。不勝,不禁、不能承受。〔蹄〕踢。〔計之〕盤算這件事。之,這,指上文所說驢生了氣只能踢的情況。〔技止此耳〕本領不過這樣罷了?止,只、不過。耳,相當於「罷了」。〔跳踉(láng)〕跳躍。〔口闡(hǎn)〕虎怒吼。〔去〕離開。

29.工之僑獻琴

147頁

①選自《誠意伯文集·郁離子》(《四部叢刊》本),題目是編者加的。工之僑,虛構的人名。劉基(1311~1375),字伯溫,元末明初青田(現在浙江省文成縣)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任御史中萃,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②〔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③〔斫(zhuó)〕砍削。④〔弦〕琴弦,這里是「裝上弦」的意思。⑤〔鼓〕彈。古代多說「鼓琴」。⑥〔金聲而玉應〕發聲與應和聲如金玉之聲,形容琴聲清亮優美。⑦〔天下之美〕天下最美好的(琴)。⑧〔太常〕太常寺,掌管祭祀禮樂的宮署。⑨〔國工〕最優秀的工匠,這里指樂師。⑩〔弗吉〕不古老。

148頁

①〔以歸〕即「以琴歸」,帶琴回家。②〔斷紋〕斷裂的紋理。漆面年久就會裂出小縫。③〔篆(zhuàn)工〕刻字工作。④〔古窾(kuǎn)〕古代的款識。⑤〔〔匣〕裝在匣子里。⑥〔期(jī)年〕周年。⑦〔適〕往。⑧〔貴人〕大官。⑨〔易〕交換,買。⑩〔朝〕朝廷。〔樂(yuè)官〕掌管音樂的官吏。〔傳視〕大家傳遞著看。〔希世〕世上少有。〔悲哉世也〕可悲啊,這個社會。〔獨〕只。〔莫不然〕無不如此。

30.詩詞五首

149頁

龜雖壽:①選自《樂府詩集訓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的最後一章。壽,長壽。②〔神龜〕傳說中的一種長壽龜。③〔竟時〕終了的時候。

150頁

①〔騰蛇〕傳說中的一種能興雲駕霧的蛇。②〔驥(jì)〕良馬,千里馬。③〔櫪(lì)〕馬槽。④〔烈士〕這里指有雄心壯志的人。⑤〔暮年〕晚年。⑥〔盈縮之期,不但在天〕意思是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只決定於天。盈,滿,這里是「長」的意思。縮,虧,這里是「短」的意思。但,只。⑦〔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只要能調養身心使之和樂,就能長壽。養怡,調養身心使之和樂。永,長、久。

石壕吏

⑧選自《杜工部集》(《四部叢刊》本)。758年,唐將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平息安(祿山)史(思明)之亂。第二年,郭子儀等退守河陽(現在河南省孟縣西),並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回華州,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根據自己目睹的事實,寫了一組詩,《石壕吏》是其中的一篇。石壕,也叫石壕鎮,在現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吏,小官,這里指差役。⑨〔投〕投宿。⑩〔逾(yú)〕越過。〔一何〕多麼。

151頁

①〔前致詞〕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②〔戍(shù)〕防守。③〔附書至〕捎信回來。④〔新〕最近。⑤〔偷生〕苟且活著。⑥〔己〕停止,這里是「完結」的意思。⑦〔更無人〕再沒有別的(男)人了。⑧〔乳下孫〕還在吃奶的孫子。⑨〔有孫母未去〕(因為)有孫子在,(所以)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⑩〔無完裙〕沒有完整的衣服。裙,這里泛指衣服。〔老軀(yù)〕老婦。〔請從吏夜歸〕請讓我今晚跟你一起回營去。請,請讓我。〔急應河陽役〕趕快到河陽去服役。應,應征。〔猶得〕還能夠。⑩〔夜久語聲絕〕到了深夜,說話的聲音沒有了。〔泣幽咽(yè)〕(有人)隱隱約約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詩人)天亮登程趕路的時候,只同那個老頭兒告別(老婦已經被抓去服役)。

152頁

相見歡

①選自《南唐二主詞》(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李煜(937~978),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975年亡國降宋,後被毒死。煜,念yù。相見歡,詞牌名,又作「烏夜啼」。這首詞是李煜降宋之後寫的,藉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②〔一般〕一種。

觀書有感

③選自《朱文公文集》(《四部叢刊》本)。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現在屬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學家。④〔方塘〕方形的水塘。⑤〔一鑒開〕像一面鏡子被打開。古時候,鏡子用鏡袱蓋上,用時打開。鑒,鏡子。

153頁

①〔天光雲影共徘徊〕天光和雲影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②〔渠〕它,指水搪。③〔那〕同「哪」怎麼。④〔如許〕如此,這樣。⑤〔為〕因為。

清平樂

⑥選自《稼軒長短句》(中華書局1959年版)。清平樂,詞牌名。⑦〔茅檐〕指茅屋。⑧〔溪上〕溪邊。⑨〔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ǎo)〕不知道是誰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帶著醉意,說著柔媚的吳語互相打趣。吳音,吳地的方音,當時辛棄疾居住的信州(現在江西省上饒市)是春秋時吳國的地方,故稱。媚好,悅耳動聽。媼,老婦人。⑩〔亡賴〕無賴,這里是頑皮、淘氣的意思。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語文21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