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任意選擇一個語文教學的課例,談談怎樣掌握語文課堂的教學節奏
以朱自清的《匆來匆》為例 ,說說語文教源學 。教學節奏應以教材與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三位一體的互動 關系達到和諧有趣味性,讀講結合,品與思索有序,這樣教學節奏就很好了 。匆匆是散文,適合於朗讀,從朗讀之中來理解重點句子和段落,減少老師無味地講解。板書以少而精為原則。教學的成功不在於老師該說多少話語,而是看老師對上下段落銜接問題的設置有無趣味性和啟發性,怎麼能夠啟發學生踴躍回答你所提出的問題才是你成功的根本 。
很樂意為你解答,不知是否解決你的問題 。如有異議,可以進一步磋商 。
2. 如何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節奏
悅耳動聽的音樂講究節奏美,優化的課堂教學也同樣需要節奏美。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因此也要講究節奏美。教師的講解、提問的設置、學生的活動、內容的安排、進程的快慢等都要把握好節奏。適度的課堂節奏能自始至終的牽動學生的注意力,維系學生的熱情。使課堂教學跌宕起伏,張弛有度,錯落有致,給學生以美的藝術享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將學習的效率提到最高,從而輕松愉快的實現教學目的,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那麼如何才能較好的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控語言節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講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緻的鑰匙。它不僅開發情緒的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可見美的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在這方面,語文教學比其他任何學科都表現得更為突出。教師教學語言的美,一方面來自語言表達的准確、恰當和生動,另一方面則來自教學語言中速度的快慢、節拍的強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換,以及句子長短、語調升降的有規律變化。這種抑揚頓挫、富有韻律感的教學語言使教學具有鮮明的節奏。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直接影響。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種單調的聲音刺激下,大腦皮層會很快進入抑制狀態,而抑揚頓挫、具有節奏感的教學語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腦的抑制狀態。所以,必須加強語言調控,講究對教學語言的巧妙編排與合理組裝。
語文教師語文教學時聲音的輕重緩急,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因此要做到聲情並茂,抑揚頓挫,聲神融會,相得益彰。語調有變,應做到隨境而遷,高低起伏。運用比喻、擬人、摹狀、誇張等,充分發揮語言的功能,給學生以直觀,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覺思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闡述成功時,語氣應莊重嚴肅,生動,鏗鏘有力;解剖失敗時,語調應沉穩,誠然有理。聲調不能太高,也不能嘶啞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勵,也有輕聲細雨的推動。一堂課有時像「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有時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結合、輕重交替、聲情並茂的教學語言,這毫無疑問會將知識的甘露和諧地注入學生的心田。
二、變換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交替變換,有助於消除學生疲勞,保持注意力。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巧於設計和安排教學方式,講究教學方式的間隔變換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使教學活動在動靜交替中有節奏地進行。如學習《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講授式,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及對小說中人物、情節、環境理解和把握的導讀提示。第二步運用練習式。一是填表對比分析孔乙己兩次出場的肖像、語言、動作等方面的變化,引導學生把握孔乙己這個形象的特徵及意義;二是完成課後練習,體味該文語言精煉、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運用討論式,思考討論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把握小說的主題。這樣安排,整堂課講練結合,動靜相生,表現出一種與學生心理相容的節奏變化。
三、巧妙安排內容
教學活動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構成教學節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響學生心理感受的變化,疏給人舒緩、輕松的感覺,密則使人感到急促和緊張。密而不疏,會給人以堆積感,學生長時間緊張,容易疲勞;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則會使人產生空疏感,學生情緒過於鬆弛,注意力就難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間,才會給學生帶來有張有弛的心理節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區分詳略並進行合理組合與布局,講究信息的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一般說來,重點難點要重錘敲,要學生精力高度集中,積極思考,以體現一個「張」字。學生易懂的非重點內容,則可在「張」中體現一個「弛」字。張而不弛和弛而不張,都是不講究節奏美的表現。只有在緊張之中見鬆弛,激越之中見舒緩,學生才能在張弛相濟、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節奏變化中輕松愉快地獲得更多的知識。
四、詳略安排得當
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傳授的多與少,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完整地構建知識的精華,教師講得「面面俱到」詳中又詳,不分主次輕重「眉毛鬍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過,無波濤起伏,怎麼能收到強烈感人的節奏效果。如有的語文教師,不分文章的體裁,都是從作者介紹,文章字詞講起,然後段落結構分析,總結中心,最後歸納寫作特點等,千篇一律。因此說,教師應從文章的體裁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傳授知識時必須做到突出重點,克服難點。重點內容要「濃墨重彩」,次要內容「輕描淡寫」。找准文章難點,減少坡度,難易相間,精心點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詳有略,詳略安排得當。只有這樣,才能夠把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富有節奏感。
語文課堂在教學內容上應該是有「密」有「疏」疏密結合。有的教師往往會擔心學生不會,在課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單位時間的教學量,「馬不停蹄」地跑,這個問題還未解決好,那個問題又拋出了,學生也只能「上氣不接下氣」地趕,時間一長,造成腦力勞動超負荷,產生抑制,效果會適得其反。也有的課堂教學「疏」而不「密」,教師慢條斯理,像溫開水,一步一踱,一堂課能解決的問題非要拉長的兩節或兩節以上的課。由於刺激集中大腦皮層中的一個區域,就會使大腦進入無興奮狀態,思維停滯。所以,當語文教學進入最佳狀態時,要讓學生有較重的負擔,較大的容量,讓學生精神抖擻,或講或辯,或練或議,或觀察或參與,使興趣達到高潮。大密之後,定要導之以小疏,讓每一個學生有回味再三的空間。
五、關注學生反應
教學作為信息的傳導與輸入過程,教師必須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依據課堂動向進行節奏調控。如發現學生疲備緊張,則以舒緩的節奏加強調節;如學生情緒鬆懈,則應加快節奏,讓其情緒高漲。同樣,構成教學節奏的疏與密,將影響學生心理感受的變化。疏,給人以徐緩、輕松的感覺;密,給人以急速、緊張的感覺。疏密相間,會給學生帶來有張有弛的心理節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有時,節奏控制藝術的快慢,預設的方案再好,也不及課堂教學瞬息萬變。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中突發的學情,是節奏控制彌足珍貴的調控資源,教師務必要靈活調整。措手不及的新難點,一定要放慢速度,循循善誘,逐步突破;出乎意料的解讀順利處,要言簡意賅,加速推進;學習情緒低落時,要妙語連珠,激情飛揚,慷慨激昂。
有位老師在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要學生結合事例來談談如何面對磨難的看法。有好多學生都提到霍金,有一個男生站起來發言,但只對霍金殘疾熟悉,對其成就卻講不出具體的內容,課堂陷入尷尬局面。此時這位老師就及時點撥,簡單闡述了霍金的經歷:他是被推崇為繼愛因斯坦以來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並以暢銷一千萬冊的巨著《時間簡史》把他的觀念帶入了千家萬戶,現任劍橋大學。寥寥數語就介紹了他的成就、著作和工作。然後馬上展示霍金殘疾的圖片與「身體無力地蜷縮在輪椅里,思想卻在宇宙最深處飛揚」的文字,藉助感性認識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悟。就這樣就很好地調控了課堂的節奏,避免了長時間的無效的消耗。
六、追求整體和諧
語文教學的節奏藝術追求整體之美。它不能僅關注某些環節,而應綜合考慮,全面安排,使構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體,銜接自然,融洽統一,以構成整體節奏的和諧美。優秀的語文教師都十分重視用整體和諧的教學節奏來增強教學藝術的魅力。特級教師於漪就特別強調「要和諧統一,形成一個整體」。如她講《雨中登泰山》一文,一開始滿懷激情地導入課文,先聲奪人,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形成一個波峰。接著,改用導游式的語言,放慢語速,提出問題。學生靜思,快速閱讀課文,尋求問題答案,這樣形成第一個波谷。之後學生紛紛舉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第一幅奇景,出現第二個波峰。接著往前推進,在學生對七真祠作了簡要介紹後,立即巧妙過渡:「一路行來,從一天門到二天門,沿途見到哪些奇景?」兩個環節銜接自然緊湊。於老師充分注意到學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緒,恰當地加以語言引導,加快了節奏。學生經過短時思考,爭著介紹一天門和二天門的景色,課堂上出現第三個波峰。接下來,她小結上文,對學生給以肯定,有意放慢節奏。然後,於老師用富有鼓動性的語言,激勵學生進一步「游覽」勝景,要他們邊「攀登」邊談感受。此後再次加快節奏,又推進一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絕頂又是怎樣的風光呢?讓我們帶著勝利的喜悅,來欣賞這仙境般的美景,請同學們抓住特徵,介紹二三美景。」馬上就有學生搶先回答,引起全班學生的歡聲笑語,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之後又依次提出三個問題,既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又把學生的情感和思路引向縱深。整個教學,真可說是波瀾起伏,環環相扣,快慢相間,疏密有致。學生在整體和諧的教學節奏中得到知識,同時也體驗到審美情趣,獲得審美享受。
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是一門學之不盡的藝術,也是教師教學造詣的體現。我們應積極調控課堂教學的節奏,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 "龍笙罷奏鳳弦停"(猜語文名詞二)
"龍笙罷奏鳳弦停"(猜語文名詞二)
謎底:二聲音節。
釋謎:龍笙罷奏鳳弦停,會意笙和回琴兩種樂器不奏了答,得底:二聲音 節。
拓展資料:
第二聲(第二聲)指普通話陰平、陽平、上、去四類字調中的陽平聲。
音節是由音素(包含輔音和母音)組合發音的語音單位,拼音語言的音節是由輔音和母音組合發音,漢語的音節是由聲母和韻母組合發音,能單獨發音的母音也是一個音節。
4. 如何控制語文課堂的教學節奏
課堂節奏的把握、課堂氣氛的調控、學生學習進度的掌握都是有教師來掌握回的,也就是教師在課堂答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課堂主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牢固的專業知識、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以及較高的教學水平,這樣才能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宏觀組織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教師與文本、學生的對話,讓課堂活躍起來。
5. 我們語文老師的手機鈴聲超級好聽像那種木魚敲打很清脆的聲音好像是和桑老師是情侶鈴聲整個節奏都平緩
便於接電話
6. 語文,求解
讀《水滸傳之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一)
好詞:紫府瓊漿 瑤池玉液 玉蕊 象板鸞簫 龍笙鳳管
好句:
香焚寶鼎,花插金瓶。仙音院競奏新聲,教坊司頻逞妙藝。水晶壺內,盡都是紫府瓊漿;琥珀杯中,滿泛著瑤池玉液。玳瑁盤堆仙桃異果,玻璃碗供熊掌駝蹄。鱗鱗膾切銀絲,細細茶烹玉蕊。紅裙舞女,盡隨著象板鸞簫;翠袖歌姬,簇捧定龍笙鳳管。兩行珠翠立階前,一派笙歌臨座上。
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王教頭謂王進。由於王進患病在身,在家調養休息,他無妻無子,只有一位老母親。誰知,剛上任的太尉竟是浪盪子弟——高俅,高俅在一次比武中被王進的父親用棍棒打倒在地,所以懷恨在心,高俅逼著王進帶病進見。無奈,王進只得來見高俅,又被高俅痛斥一頓,早已算出高俅要將他至於死地。王進的老母親讓兒子自己逃走,王進不肯,硬要母親一起走。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母子乘著夜色逃走了。不久,被高俅的人發現,高俅立馬押下文書,行開諸州各府,捉拿逃軍王進。
我覺得,在古代,小人當道,王進是個志士,但英雄無用武之地,真令人惋惜。今天,我們中國繁榮昌盛,只要你有才華,就不用愁報國無門。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努力爭做國家的棟梁之才。
讀《水滸傳之史大華夜走華陰縣》有感(二)
好詞:喘息方定 灑淚而別 崎嶇山嶺 飢食渴飲 夜住曉行
好句:
史進道:「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了?你勸我落草,再也休題。」史進住了幾日,定要去,朱武等苦留不住。史進帶去的莊客都留在山寨;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銀兩,打拴一個包裹,余者多的盡數寄留在山寨。史進頭戴白范陽氈大帽,上撒一撮紅纓,帽兒下裹一頂渾青抓角軟頭巾,項上明黃縷帶,身穿一領白?絲兩上領戰袍,腰系一條揸五指梅紅攢線?膊,青白間道行纏絞腳,襯著踏山透土多耳麻鞋,跨一口銅鈸磬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朴刀,辭別朱武等三人。眾多小嘍羅都送下山來,朱武等灑淚而別,自回山寨去了。
崎嶇山嶺,寂寞孤村。披雲霧夜宿荒林,帶曉月朝登險道。落日趲行聞犬吠,嚴霜早促聽雞鳴。
讀後感:
史進是一個講義氣的人,只要是朋友有困難,都會幫朋友一把,但是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不分好壞,看見弱者就幫助,就要交朋友,致使自己父親辛辛苦苦才得到的庄園毀於一旦,我覺得,交朋友是好的,但不可盲目的交朋友,送給你一句話:有一個憎恨你的朋友,比遇到一群可惡的強盜要糟糕地多。
讀《水滸傳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三)
好詞:
飢不擇食 寒不擇衣 慌不擇路 貧不擇妻 市井鬧熱
人煙輳集
好句:
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獨自貼天飛;漏網的活魚,乘水勢翻身沖浪躍。不分遠近,豈顧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腳快有如臨陣馬。
讀後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發現,水滸傳里的所有人物都很講義氣,在一起的時候非常團結,但如果誰惹惱他們了,他們就把他殺掉,就這點不好,動不動就殺人,我們也經常鬧矛盾,但最終都是握手言和,都會互相道歉,人,也要學會忍,更要學會吃虧,但如果真的侮辱了你,你就不能吃虧,俗話說得好: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多麼希望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文明有禮、和諧的社會呀!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學會謙讓!只有這樣,那個創造文明有禮、和諧有序的社會的夢想才能成真!
7. 如何「奏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序曲」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它既是人們的思維工具,又是人們進行交際的工具.語文教學亟宜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教學語言是指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它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是一種專門待業的工作語言.教學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其中導語是指常用於一節譚的起始和一個問題開頭的教學語言.一節課的開場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說在上課的五秒鍾之內,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很有道理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導語的基本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興趣,使他們對將要學的內容產生好奇感,引導他們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揭示本節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可以看出,設計出成功的導語,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成功的導語,如同拉開的大幕,讓學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也有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又像是打開了殿堂的大門,此導學生竟相登堂入室.用詼諧幽默、機巧睿智的個性化語言做導語,不但能激發興趣、活躍氣氛,而且能形成進攻型學習狀態.事實上,許多聰明的教者就是抓住了課前導語這環節,潛心設計,使得他的課能先聲奪人,一開課就能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課文學習中,自覺地接受文章的感染.那怎樣才能設計出好的導語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過不斷實踐,總結,把它分為四類:一是利用教參、課本上現有知識,加以改造,或是介紹或是設置懸念;二是利用與課文關系密切的課外知識,把它們同課本聯系起來導入新課;三是利用聯想、想像的方法對教材進行發揮;四是以創新思維設計問題.但是不管哪一類型的導語設計,都要結合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遵循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則.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然而,長期以來,在教學中存在與生活脫節的弊端,使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變得枯燥無味.聯系生活進行基本訓練,既導流,又開源,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學人做人.不關心廣大的社會生活就很難學好語文. 一、深入思考生活聯系生活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上深入思考生活,實際體驗生活.對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關於社會人生問題,可以是自己身邊的瑣事,也可以是對人生哲理的領悟.例如我教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要求學生拿自己的光明生活與海倫的雙目失明、兩耳失聰的生活相對照,學生深有感觸,從而激發學生珍惜生命,在光明的世界裡努力拚搏,學習海倫執著的精神、頑強的毅力,最後有所作為.這樣聯系生活,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變難為易,而且便於抓住機會進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二、構建師生互動模式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素質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 習理論的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和資源的支持下,教與學環境中各要素之間穩定的關系和活動進程結構形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為中 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課堂、教材和教師為中心,排斥一切課外活動,以傳授課本知識為惟一目的,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生體地位,忽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為學習過程創建必要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實現意義學習(即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機械記憶).顯然,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完全是認知的主體,學習強調的不再是對知識的記憶, 而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以及從教師處聯系社會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比如在《背影》一文中,《背影》的內容是寫父親.兒子寫父親,可以入文的自然很多,但作者寫的卻是使作者非常感動的那一個背影;父子在南京耽擱了一天多時間,其間定有許多經歷,但文章只寫了一個瞬間的父親的背影.可見這里選材的標準是:凡是和父親的背影沒有關系的事情都不用寫;凡是要寫出來的事情都和父親的背影有關系.此其一.使作者非常感動的那一個背影在文章中有兩處敘述,皆是作者目睹:一回在父親去買桔子,爬上那邊月台的時候;一回在父親下車走去,混入來往的人群里頭的時候.前一回,作者把父親的背影描寫得很仔細,是依照當時眼見的寫出來的;後一回,作者卻只寫了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一句.這里選材的原則是:能突出以直觀描繪父親的背影的地方,就應該不厭其詳、細致入微地寫;不能以直觀描繪(父親的背影已經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的地方,就絕不妄加虛構.此其二. 全文記父親說的話只有五處,都十分簡單.按理說,在家中光景很是慘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難分難舍的離情中,交談、告誡、囑咐,自是不少,為何作者只記了這極普通極簡短的幾句呢?仔細審析,可以看出文章在這里選材的標準是:只記敘可以表現里頭含蓄著多少憐惜、體貼、依依不捨的深情的話語,使讀者讀到這幾句話,不但感到了這些意思,還彷彿聽見了那位父親當時的聲音.此其三.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為撫育子女成人、成才,歷盡艱辛,可謂嘔心瀝血;而學生身受父母慈愛,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學中,應針對學生實際,運用教材的示範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並適時給予點撥,使學生對父母形成正確的認識. 此時應緊扣父親疼愛兒子這個中心,重點剖析望父買橘的背影這一情節,充分體會父親的用心和艱辛;並通過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的分析,體味父親對兒子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深切的愛子之心. 三,開展多種課外活動學以致用,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興趣,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語文課外活動應該成為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語文課外活動,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進行有計劃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寫字活動、朗讀比賽、歌詠比賽、書法比賽、智力比賽、即席發言、參觀訪問、旅遊采風、故事會、討論會、演講會、辯論會、文學作品欣賞會、改編排練課本劇等等. 四,講述課本之外的故事講述課本之外的故事在於使學生更加了解課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學生對課文本身的理解,不會產生時間上的代溝.香港教材中範文介紹與預習兩項是最具特色的.範文介紹部分說:本篇《背影》是我國白話文學上一篇十分著名的作品.許多人都認為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它所敘的只是一位老父親送兒子上火車的情形.可是,那永難磨滅的父親的背影,卻使中國人的父子親情,感動了全世界的讀者.本文先述祖母逝世後的家庭狀況,次述他隨父親到南京的原因.再又述說他父親如何囑托茶房照料他,如何越過鐵道,到另一邊月台去買桔子;如何買了桔子回來,再三叮嚀的情景,寫得細膩極了.最後,描寫作者接到他父親的來信,再而聯憶起父親的背影時的哀傷.讀者們讀了本文,多會產生共鳴,並想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親情和作者的父親並沒有兩樣.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列強勢力明爭暗鬥,混戰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艱難.作者的家庭,因社會的黑暗也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在這一背景下,課文通過臨別前父親背影的描寫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題,從家庭的境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不景氣;父親的關切使作者感激,父親的艱難掙扎令作者感動,這一切都顯示出父子親情的純摯與可貴. 經過此番介紹後可讓學生更加容易融入課文,為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產生實際感,讓學生不至於有不著邊際的感覺,對於讓學生聯系實際有著良性的輔助效果. 總之,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我們可以使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使教育質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8. 初中的語文課本每一節課能不能點開,老師讀課文同學可以跟上節奏讀
怎麼不可以了,他讀的時候你在看啊,所以可以的。
9. (語文)奏這個字底下是天空的天還是妖的夭(是撇還是橫) 請回答是撇或橫,因為天和夭看不清
橫
10. 語文高手《離騷》的朗讀節奏劃分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長太息以專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屬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