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語文九年級上冊的第25課《詞五首》和課外古詩詞十首原文嗎
25課《詞五首》
《望江南》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又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破陣子》
【宋】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語文九年級上冊課後十首古詩
《觀刈(yi)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lǒng)黃。 婦姑荷(hè)簞(dan)食(shí),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xiǎng)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zhuo)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ing)遺穗(suì),左臂懸敝(bì) 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kui),盡日不能忘。
《月夜》 劉芳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ó),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hú)葉落山路,枳(zhǐ)花明驛(yì)牆。 因思杜陵夢,鳧(fú)雁滿回塘。
《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
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 破陣子》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下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sao)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mou),
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山坡羊 · 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pan)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那裡去辯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② 九年級上冊25課《論語十則》語文版原文和翻譯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兒嗎?我有才學,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並不惱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嗎?」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什麼都學不到。」
孔子說:「由(子路)!教給你什麼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被人們謚為『文』呢?」孔子說:「孔文子聰敏好學,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羞恥,因此謚他為『文』啊!」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哪一點是我所具備的呢?」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來思考,卻沒有長進,不如去學習。」
③ 九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詞五首》的翻譯嗎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譯文】
【注釋】
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人的生活內容。
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隻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
皆:副詞,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歸來之船)。
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默默含情達意的樣子,這里是擬人手法。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蘋;一種開白花的水草,蕨類植物。
洲:水邊陸地。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
過完了上千隻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余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鑒賞】
詞中痴情女子對愛人的思念,真摯感人。望江樓上悄然獨立,只為能找尋心上人的歸蹤。夕陽西下,萬舟駛過,仍沒有愛人的身影。中人那悠悠流水,緩緩東流。心中的愛與恨,相思與失望交織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傷!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
2002/12/03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漁家傲》全
2002/12/19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賓士,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破陣子》全
2002/04/13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全
2002/12/03
④ 人教版初三上冊語文25課《詩五首》翻譯
【1】《望江南•梳洗罷》(溫庭筠)
原文: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蒴洲。
譯文: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過完了上千隻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余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2】《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4】《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
原文: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譯文: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原文: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賓士,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⑤ 九年級上冊語文25課的翻譯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的翻譯
25 詞五首
一、《望江南•梳洗罷》
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譯文: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
過完了上千隻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余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二、《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三、《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四、《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譯文: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五、《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賓士,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⑥ 9年級下冊語文書25課課古詩
《望江南·梳洗罷》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其內容為:「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此詞表現了一位因心上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的內心感情。 注釋 ①斜暉:偏西的陽光.
②脈脈(mîmî):含情凝視、情意綿綿的樣子。這里形容陽光微弱; ③白蘋(pín):一種水中浮草。 【譯文】 梳洗完,獨自在望江樓上倚欄遠眺。過去成百上千的船兒卻不見心上人的那一隻。斜陽余暉,含情脈脈,江水悠悠遠逝,怎麼令人愁腸寸斷在有白蘋的那片水中陸地上。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由范仲淹創作,是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市)時寫的一首抒懷詞。這是當時第一首描寫邊塞題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現軍旅生活的詞作。這首詞開啟了蘇辛豪放派的先聲。 作品注釋 ①漁家傲: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仄韻,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②塞下: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③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指大雁離開這里飛往衡陽。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的衡陽為止。 ④邊聲:指各種帶有邊境特色的聲響,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⑤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 ⑥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⑦長煙:荒漠上的煙。 ⑧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⑨羌(qiāng)管: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1] 作品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北宋詩人蘇軾於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寧八年)冬季在密州任知州時創作的一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的作品。在詞中,作者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全詞「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充滿陽剛之美。
注釋 (1)江城子:詞牌名。 (2)老夫:作者自稱,時年四十。 (3)聊:姑且,暫且。
(4)狂:豪情。 (5)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托起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黃:黃犬。蒼:蒼鷹。 (6)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7)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千騎(jì):形容從騎之多。平岡:指山脊平坦處。 (8)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為了酬答滿城人都隨同去看打獵的盛意,我親自射虎,請你們看看孫郎當年的射虎的英姿。 親射虎,看孫郎:為「看孫郎,親射虎」的倒裝句。 孫郎:孫權,這里作者自喻。《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里以孫權喻太守。 (9)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尚:更。 (10)霜:白。 (11)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是說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雲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太守。他愛惜士卒,優待軍吏,匈奴遠避。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甚眾。後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馮唐代為辨白後,認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帶著傳達聖旨的符節)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雲中郡太守。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節:兵符,帶著傳達命令的符節。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雲中:漢時郡名,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12)會挽雕弓如滿月:會:會當,將要。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滿月:圓月。 (13)天狼:星名,一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引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晉書·天文志》雲:「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 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1-2] 譯文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時打獵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隨從將士們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眾多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那樣威猛。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什麼關系呢?手持符節到雲中,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極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極;下片則進一步表現其悲愁之深重,並以舴艋舟載不動愁
的新穎藝術手法來表達悲愁之多。全詞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對故國故人的憂思,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貼切,絲毫無矯柔造作之嫌,饒有特色。 作品注釋 ⑴此詞在《詩詞雜俎本·漱玉詞》、《類編草堂詩余》、《匯選歷代名賢詞府全集》、《文體明辨》、《古今名媛匯詩》、《詞的》、《嘯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歷城縣志》、《花鏡雋聲》、《見山亭古今詞選》、《詩余神髓》、《古今圖書集成》、《同情詞集選》題作「春晚」,《彤管遺編》、《彤管摘奇》、《名媛璣雋》題作「暮春」,《詞學筌蹄》題作「春暮」,《詞彙》題作「春曉」,《詞鵠》調作「武陵春第二體」。趙萬里輯《漱玉詞》雲:「至正本《草堂詩余》前集上如夢令後接引此闋,不注撰人。玩意境頗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荊聚本、陳鍾秀本、楊金本《草堂詩余》前集卷上,此首俱無撰人,與至正本同),《古今斷腸詞選》卷二又誤以此首為馬洪所作。 ⑵「塵香」,落花觸地,塵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氣。「花已盡」,《詞譜》、清萬樹《詞律》作「春已盡」。 ⑶「日晚」,《花草粹編》作「日落」,《詞譜》、《詞彙》、清萬樹《詞律》作「日曉」。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舊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國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宋賀鑄《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鸞腸易斷,寶勒空回。」 ⑸「淚先」,《彤管遺編》、《彤管摘奇》作「淚珠」,沈際飛《本草堂詩余》註:「一作珠,誤」。《崇禎歷城縣志》作「欲淚先流」,誤刪「語」字。 ⑹「聞說」,清葉申薌輯《天籟軒詞選》作「聞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輯《嘯余譜》作「春向好」。「雙溪」,水名,在浙江金華,是唐宋時有名的風光佳麗的游覽勝地。有東港、南港兩水匯於金華城南,故曰「雙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勝志》:「雙溪,在(金華)城南,一曰東港,一曰南港。東港源出東陽縣大盆山,經義烏西行入縣境,又匯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經石碕岩下,與南港會。南港源出縉雲黃碧山,經永康、義烏入縣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繞屏山西北行,與東港會與城下,故名。」 ⑺「擬」,准備、打算。「也擬」,也想、也打算。宋姜夔《點絳唇》:「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辛棄疾《摸魚兒》:「長門事,擬准佳期又誤。」「輕舟」,《匯選歷代名賢詞府》、清陸昶《歷朝名媛詩詞》作「扁舟」。 ⑻「舴艋」,小舟也,見《玉篇》及《廣韻》。「舴艋舟」,小船,兩頭尖如蚱蜢。《藝文類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餘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麗過常。」唐張志和《漁夫》詞:「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又「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宋《金奩集·黃鍾宮·漁夫詞(十五首)》:「舴艋為家無姓名,胡蘆中有瓮頭青。」元吳鎮《漁夫》詞:「舴艋為舟力幾多。江頭雲雨半相和。」 ⑼「載」,清萬樹《詞律》:「《詞統》、《詞彙》俱注『載』字是襯,誤也。詞之前後結,多寡一字者頗多,何以見其為襯乎?查坦庵作,尾句亦雲『流不盡許多愁』可證。沈選有首句三句,後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雲『忽然又起新愁』者,「愁從酒畔生」者,奇絕!案:『流不盡』句,見趙師俠《武陵春·信豐揖翠閣》詞。趙師俠,又名師使,有《坦庵長短 句》。」「載不動」句,宋鄭文寶《楊柳詞》:「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4-6] 作品譯文
惱人的風雨停歇了,枝頭的花朵落盡了,只有沾花的塵土猶自散發出微微的香氣。抬頭看看,日已高,卻仍無心梳洗打扮。春去夏來,花開花謝,亘古如斯,唯有傷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腸百結,一想到這些,還沒有開口我就淚如雨下。 聽人說雙溪的春色還不錯,那我就去那裡劃劃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擔心啊,雙溪那葉單薄的小船,怕是載不動我內心沉重的憂愁啊!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宋辛棄疾詞作寫給他的朋友陳同甫的。這首詞閃爍著愛國主義的光輝,情調激昂,描繪生動,形象鮮明,用詞精煉,藝術造詣很高。 作品注釋 ⑴《破陣子》: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出自《破陣樂》,後用為詞調。 ⑵陳同甫:陳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縣)人。為人才氣豪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曾被誣下獄。終生未仕。孝宗隆興初,以布衣身分五次向朝廷上書《中興五論》.建議遷都建康,設行宮於武昌,以圖進取中原。對於隆興和議表示反對,始終堅持抗戰.反對屈膝投降。與詞人志同道合.結為摯友。其風格與辛詞相同。 ⑶挑燈:把燈芯挑亮。看劍:抽出寶劍來細看。 ⑷夢回:夢中。吹角連營: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角:軍中樂器,長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銅製成,外加彩繪.名目畫角。始僅直吹,後用以橫吹。其聲哀厲高亢,聞之使人振奮。 ⑸八百里:牛名。《世俗新語·汰侈》載,晉代王愷有一頭珍貴的牛,叫八百里駁。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麾下:部下。麾:旌旗。炙:指烤熟的牛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處泛指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指悲壯粗獷的戰歌。 ⑺沙場:戰場。秋:古代點兵用武,多在秋天。點兵:檢閱軍隊。 ⑻馬作的盧飛快: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的飛快。作:像„„一樣。的盧:良馬名,一種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在荊州遇險,前臨檀溪,後有追兵,幸虧騎的盧馬,一躍三丈,而脫離險境。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⑼霹靂:本是疾雷聲,此處比喻弓弦響聲之大。 ⑽了卻:了結,把事情做完。天下事:指恢復中原事。 ⑾贏得:得到,獲得。 ⑿可憐:可惜。[1] 作品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響徹號角聲的軍營。軍營將士都能分到犒勞的烤牛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搏得天下生前死後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⑦ 九年級上冊語文25課的古詩是什麼啊
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mò)水悠悠。
腸斷白蘋(pín)洲。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武陵春武陵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zé měng)舟 ,載不動許多愁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⑧ 初三上學期語文25課論語的翻譯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教,傳授。
乎的意思:語音助詞。
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