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課堂教學資源有哪些
語文教材與課外豐富的文本資源互通聲息,互相呼應,是花與葉,枝與根一般的親密。把豐富的課外文本資源引入課堂教學,能使語文課堂更具語文味道,在情感上更動人心弦,對教材的理解上更深入透徹。
一、描寫空白處的填充
小語教材中有許多文本是節選的,如《少年閏土》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最後一頭戰象》選自沈石溪的小說《最後一頭戰象》,《懷念母親》選自同題散文《懷念母親》等。在進行此類課文的教學時,適當引入與本文相關的一些課外文本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中的關鍵詞句,體會文中蘊含的深情。
如《懷念母親》一文,如果單單從課文中去閱讀,學生很難理解季老「我痛哭了幾天,
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這樣的情感,更無法真切觸摸到作者當時極度的悲痛。如何有效突破這個難點,在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說說自己的理解後,我適時地出現了兩段文字資料:
(一)
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裡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裡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
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二)
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簡短的一句話裡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這是存留在作者腦海中的關於母親最深刻的記憶和最深切的悔恨了,當母親突然離 世,作者內心深處又怎能接受?讓我們有感情地再來讀讀這句話。」
應當說這兩段文字描寫使一個含辛茹苦、慈祥溫暖的母親形象更為豐滿與動人,很恰當地彌補了課文中描寫的不足。而季老朴實的語言中所蘊含的對母親的深情也能深深打動孩子的心,課文學習的難點便迎刃而解。
二、情感基調的鋪墊
「語文課堂首先是情感的課堂。」這樣的定位是因了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情感因素。除卻少數說明文、議論文外,新課程的小學語文編排體系中多選用文筆優美、情感豐富的文本作為教材。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不僅是一次字詞句篇章的知識積累,更是一次生動而豐盈的感情體驗。而課外文本資源的引入,能很好地為這種情感的產生做好鋪墊。
如教學《伯牙絕弦》一文時,教師先用大屏幕逐一出示了四句詩詞: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華而實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明·馮夢龍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南宋·岳飛
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北宋·王安石
在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教師領著學生逐句追問:人生最難覓的是什麼?朋友易得,而知音難求;愁腸百結,瑤琴弦斷,卻無人能懂,該是多麼叫人悵惘。這知音讓人從千年前追尋到千年後,他到底又去了哪裡?今天我們就要循著知音的蹤跡,去感受其中的知音情懷。
的確,正因為自古知音難覓,才有伯牙、子期知己相投,靈犀相通的極度欣喜愉悅;才有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的悲愴絕決。教師從豐富的古詩詞資料中引入四句寓意深刻、情感深沉的句子,通過動聲動情的朗誦,讓學生初步感知知音的難求,知己的可貴以及失去知音的孤獨與凄涼,為課文的有效學習埋好情感的伏筆。
三、情感高潮處的升華
一字一句總關情。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性是語文學習最富魅力之所在。我們行走在語文這條花香四溢的通渠中,能撲面迎來「昔我往兮,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的惆悵,能觸摸到「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的深情,能采擷到
《月光曲》中月籠平洋般的清幽,能感受草蟲村落里無憂無慮的快樂。語文的豐富不僅僅在於文筆的變化多端,更在於每一段文字里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感受以及跌宕起伏的情感波瀾。而在語文課堂上,在師生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感情趨向熱烈的時候,一段優美的文字,更能把整堂課點燃,點亮,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
如教學《老人與海鷗》一文。文中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年年冬天來到翠湖邊上餵食海鷗,與海鷗結下了親人般的情誼。老人逝世後,一大群海鷗圍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成兩行靜靜為老人守靈……人與動物間純潔深厚的情感足以打動每個讀者的心。在課文學習行將結束時,老師動情地說:「老人雖然離去了,但在海鷗的心裡一定牢牢記住了這位老人,我們心裡也牢牢記住了一位老人和這一群懂得感恩的海鷗,最後讓我們用一首小詩來結束今天的學習:
永遠在一起
怎能忘,那隻為了海鷗的每一個冬日;
怎能忘,那天地間有聲有色的樂章。
肅立不動的守護,卻留不住往日的歡樂,
翻飛盤旋的旋渦,卻挽不回親人的腳步。
我們對老人說:您放心吧,一路走好;
我們對海鷗說:別太悲傷,親人在含笑望著你們;
我們對圍觀的人說:讓我們的心永遠銘刻這動人的一幕:
我們對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動物說:我們就像親人一樣,讓我們永遠在一起,在一起……
在背景音樂中,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著這首小詩,不少孩子的眼裡閃出了淚花。
這淚花,是孩子內心情感達到高潮處的真實渲瀉,是因人與動物之間純美情感的最真切感動。一首引入的小詩濃縮了課文的精華,也點燃了孩子心頭情感的導線,使課堂結束在情感最高潮處,心靈最震撼處。
四、文本內涵的延伸
在博大浩渺的語文天地里,常常有著同工異曲的奇妙。就如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與好友秦觀不同的字謎可以暗指同一個漢字一般,在豐富的課外語文寶庫中同樣也有許多優秀的文章可以與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優美課文相互應和,發出同一個聲音。我們把這些或文字優美,或觀點鮮明的閱讀資源引入課堂,可以有效地延伸文本,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在學生聆聽閏土講的希奇事,了解「我」從心底里產生的對閏土的欽佩與羨慕後,問學生:「如果讓你和閏土交換童年,你願意嗎?」在學生自由發表觀點後,教師出示了周國平的《童年的價值》一文,讓學生兩文對照,說說自己的想法: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們都在做正經事,孩子們卻只是在玩耍,
在夢想,彷彿在無所事事中揮霍著寶貴的光陰。可是,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節。粗心的大人看不見,在每一個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個靈魂在朝著某種形態生成。
對聰明的大人說的話: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當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時,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經事去打擾他。當孩子編織美麗的夢想時,不要用你眼中的現實去糾正他。如同紀伯倫所說:孩子雖是借你而來,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愛,卻不可給他想法,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執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軌道,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奪走他的童年。
在文本中,魯迅與少年閏土的對話,表面上是羨慕閏土心中裝滿無限希奇的事,實質上,是在向那個時代討還這他少年應有的故事與夢想。而周國平用哲學家的睿智,簡明扼要地表達了這種想法,說出了孩子心中最想說的話。這一課外閱讀資料的引入,不僅延伸了課文的內涵,更拉近了與孩子心靈的距離,讓孩子對課文的理解也更上層樓。
五、閱讀視野的拓展
「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葉聖陶老先生的話深刻地提示了教材與課外閱讀材料之間的淵源關系,我們既要指導學生在語文教材中如何學習語文,更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運用,以提高閱讀與理解能力。而教師在課堂內巧妙地呈現相關文本,恰可起到橋梁與紐帶的作用。
再如《少年閏土》一文,魯迅與閏土後來真的沒再見過面嗎?並不是,三十多年後,魯迅重回故鄉,又看到了閏土。當學生讀到這一段文字里,腦里必定會有許多的疑惑出現:閏土為什麼變成了現在這個樣
子?這三十年來的生活,他怎麼過來的?他叫魯迅老爺,為什麼?」
蔡元培先生說過:「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
字一字地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讓學生讀而有疑,進而引起進一步閱讀了解的願望,這便是教師引入這段文本,誘導學生急於去閱讀小說《故鄉》的全部用意了。
Ⅱ 中學語文教材里有這么一句「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出自哪篇課文
出自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俄國詩人普希金於1825年流放南版俄敖德薩同當地總督發權生沖突後,被押送到其父親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間創作的一首詩歌。
2、詩歌全文表述了一種積極樂觀而堅強的人生態度,並且因它親切和藹的口氣讓許多人把它記於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了激勵自己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座右銘。
Ⅲ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堂作業本懷念母親的答案
樓主你好,我也是六年級的,這一刻我們老師上完了,也把作業本的答案講過了,你就放心吧。我有99.999%的希望全對,因為我們老師改我的時候我就是全對的。
1 .看拼音,寫詞語。
zhen ai mu meng long qi liang
( 真摯 ) ( 愛慕 ) ( 朦朧 ) ( 凄涼 )
si chao qi fu ke jian yi ban
( 思潮起伏 )( 可見一斑 )
2.給帶點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1)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 去世 ),只活了四十多歲。
(2)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徹夜難眠 )。
(3)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抱恨終天 )。
3.摘抄課文中的四字詞語,選擇其中一個造句。
摘抄:思潮起伏 寢不安席 心潮騰涌
可見一斑 頻來入夢 終天之恨
造句 最近一段時間,他精神緊張,寢不安席。
4.給下列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1)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裡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
(2)看到她的神情,想起自已長眠與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
(3)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4)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
5.按要求,摘抄句子。
摘抄文中描寫作者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感情。
(1)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2)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里的朋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3)我仰在沙發上,聽風聲在窗外過路。風里夾著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裡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6.默讀課文,並填空。
作者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他的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他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作者在異國他鄉,對於這兩位母親的懷念,從來也沒有(斷過),一直(伴隨)他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7.品讀句子,完成練習。
(1),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在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的日子裡,作者的腦海里彷彿出現了 母親走到哪裡,我就跟到哪裡母親站在村口,邊望著我離去的背影,邊黯然神傷的情景。
(2)看到她的神情,想起自已長眠與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一樣的此慈祥,一樣的善良,一樣的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
(3)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的意思是 屢次在夢中出現 。祖國母親頻來入夢,是因為 「我」第一次離開祖國母親 。從中我體會到了「我」對祖國母親的思念和熱愛 。
(4)然而這凄涼並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的糊在心頭。我想到故鄉,想到故鄉的老朋友,感到凄涼,這是因為「我」遠離親人和祖國,心中有說不出的憂愁和思念;同時又感到甜蜜是因為一想到自己在故鄉的生活情境和在祖國的親朋好友,彷彿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一直陪伴著孤寂的「我」。
Ⅳ 我是96年上的小學 好懷念以前用的語文課本 誰要有的話 給傳上來課本封面的圖片 最好是人民版十二冊全啊
我和樓主一樣,也是96年上的小學,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懷念那時的語文課文,文字雖然並不華麗,但卻給我一種很溫馨的感覺,要是哪裡有賣的,真想買來一套好好回味一番。
Ⅳ 一篇語文課文,關鍵詞有象牙塔。。。有沒有未名湖忘了!!!突然是如此的懷念。所以高分求見!我是1990年出生
我是92年 你一說真勾起我的回憶了 第一次在心中種下象牙塔的夢是因一篇文章版《十三歲的際遇權》,田曉菲用她最真摯的文字寫下了與北大的情緣。北大的湖光塔影,北大的知識瀚海,北大人的犀利睿智,這些風景都莫名地使我自己內心的渴望悄悄升騰……那時的自己還只是個懵懂幼稚的小學生,但卻第一次有了追夢的渴望。那時的自己篤定地相信:大學是讀書的天堂,浩瀚的知識足以將自己改變得滿腹經綸、儒雅淡定。不知道是不是,這篇文章的確影響很深
Ⅵ 有六八,六九年的一年級語文課本嗎我非常懷念上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
不用買,直接在網上看就可以。人教版的地址是:.cn/xiaoyu/jiaoshi/tbjxzy/px1s/
Ⅶ 求:2000年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懷念…
著名作品 《我與地壇》 《秋天的懷念》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插隊的故事》 《務虛筆記》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記》 《奶奶的星星》 《來到人間》 《合歡樹》 《病隙碎筆》 《毒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鍾聲》 《午餐半小時》 《我的丁一之旅》 《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猜法》 作品總目 (截止至2004年) 1. 插隊的故事(小說) 《午餐半小時》4000 —《花溪》80年9期 《沒有太陽的角落》—《小說季刊》80年4期 (註:此《小說季刊》即後來的《青年文學》《沒有太陽的角落》初發於《未名湖》和《今天》,《小說季刊》發表時名《就是這個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3000《青年文學》83年1期 《插隊的故事》83000————《鍾山》86年1期 《老屋小記》13000—————《東海》96年4期 附錄:《幾回回夢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學》83年 《季節的律令》—《黑明攝影集:走過青春》 2.來到人間(小說)(約136000字)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5500 ——《當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註:此篇曾名《牆》,初發表於《今天》4期) 《綿綿的秋雨》7500 ———《中國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鴨》83年4期 《在一個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鴨》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學》84年5期 《來到人間》14000 ————《三月風》85年9期 《車神》5500 ———————《三月風》87年1期 《禮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宿命的寫作(散文隨筆)(約140000字) 《隨想與反省》6300 ———《人民文學》86年?期 《答自己問》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語》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運設計》15000 ———――《天涯》90年9期 《隨筆十三》15000 —————《收獲》92年6期 《游戲 平等 墓地》6300 —《當代作家評論》92年 《給楊曉敏的信》3800 —————? 《謝幕》1000 —————《小說月報》92年?期 《沒有生活》1600 ———————? 《愛情問題》10000 —————《鍾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讀書》94年6期 《記憶迷宮》3000 ————————《今天》 《無答之問或無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學》94年11期 《熟練與陌生》2000 《宿命的寫作》1800 《文學的位置或語言的勝利》3500 ――――― 《作家》97年7期 《給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內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無病之病》2000———《學術思想評論》第2輯 4.散文 隨筆(約127000字) 《秋天的懷念》1000 ——廣州《南風報》81年?期 《合歡樹》2000 —————《文匯月刊》85年6期 《我的夢想》2000 ———《中國殘疾人》89年1期 《文革記愧》4000 ————《東方紀事》89年1期 《我21歲那年》10000 ———《三月風》91年?期 《我與地壇》15000 ———《上海文學》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種》92年?期 《牆下短記》4000 ――――――《今日先鋒》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誠》2000 ———————《北京日報》96年 《外國及其它》7000 —《華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說死說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關廟的回憶》6000 —《人民文學》99年10期 《
Ⅷ 誰有1991年左右上學時使用的小學課本,好懷念
我還留著呢,藏得可深了,不過我是96版的
巨大的裝訂線,封面畫也很內和諧!沒記錯是一容個小朋友放風箏,二年級的是小朋友在北海滑冰。。
不過如今的頁面都泛黃了,還有很多頁被我當時啃著玩兒了。
我留著的都是語文課本,一年級的第一課記得是什麼「我愛祖國,我愛天安門。。」一類的
二十年前教育還不完全是「產業」。現在不比從前了,誰都想在這裡面撈一桶金!亂了
再也不會回來了,過去的都過去了
不敢在哥哥姐姐們面前賣老,不過我確實感覺現在的孩子壓力比我那時候大多了!從教材的厚度也能看出來(不過北京的實驗教材很薄,大都是課堂教師的擴展內容)。我一個鄰居,他家小孩兒剛三歲!幼兒園老師告訴他媽媽您的孩子可以跳到三年級了(小學!)
跑題了跑題了,感嘆而已!
Ⅸ 關於初一語文課文《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散文自選集》,體裁是短篇散文,作者史鐵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散文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