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測試題
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1 下列各組詞語中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痴zhì痛 讕 làn語 轡pèi 頭 濁 zhuó流
B郝hǎo叟 氣氛fēn 默契qì 鎧kǎi甲
C亘héng古 田壟lóng 污穢huì 啾啾quī
D哽gèng咽 鎬gǎo頭 宛轉zhuàn 意蘊yùn
2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宛轉 操煉 祈禱 雄健 B 懲罰 肅靜 泛爛 山巔
C 纏繞 蚱蜢 體魄 戎機 D 視查 懊悔 澎湃 哺育
3 下列各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 這篇作文真難寫,我用了整整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寫好交卷。
B 我們應當認真研究和解決同學們的倡議。
C 張老師的一席話把我先前的顧慮全趕跑了。
D 幾個學校的中層幹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發表了很好的意見。
4 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的大陸之行被視為兩岸關系的破冰之旅,對於兩岸連根,和平統一,將發揮積極作用,請問:句子中的「破冰之旅」運用的是什麼修辭方法?你能說說是什麼意思嗎?
5 《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麼新的認識?
6仿寫句子
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對我們的厚愛,我們沒有捕魚種樹,卻能品嘗到美味佳餚, , 。心存感激,是一種明朗的心情,一種人性的光輝,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貪婪與抱怨, , 。
7 綜合性學習與探究
「一把黃土塑成了千萬個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孕育出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在開展《黃河,母親河》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資料,請展示:
你知道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了哪些都城嗎?(至少說出兩個)
請列舉出兩句有關黃河的詩詞。
「黃河,既是一條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人們為什麼這么親切地稱黃河為母親河呢?請談談你的認識。
面對如今黃河河床繼續抬高、黃河水資源惡化、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你在「拯救黃河」的行動中,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議?請寫出一兩點來。
現代文閱讀理解與探究
年 輕 的 國 旗
(1)這是由陳九先生講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2)小鎮只有一所大學,不大,但哪個國家的學生都有。中國來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實五朵金花。珍妮是她們的頭兒。五朵金花同吃住同進出,像一家子出來的。其實就是一家子。
(3)學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國際街坊節。在小鎮主要街道、廣場上,讓各國來的師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當街展示自己國家的食品和工藝品。到那天,各界名流與方圓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會來湊熱鬧,在此歡歌笑語,盡情玩樂。
(4)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頭天就跑上街看街坊節的准備情況。她們要挑選有利地形,來個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筆字,夠中國的吧?幾個姑娘這兒走走那兒看看,嘻嘻哈哈,躊躇滿志。突然一個姑娘說,好像,我好像沒有看到中國國旗。廣場上空飄滿各色國旗,赤橙黃綠青藍紫,她們一面面數過,就沒中國的,咋回事?
(5)姑娘們一下子懵了,她們此刻感到國旗對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臉漲得通紅,跟國旗那麼紅。現在只有一個辦法,找校長當面問清楚。找校長?對。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們一塊去。姑娘們捆成一捆兒,碧草藍天,斜陽映著她們匆匆的背影。
(6)白發蒼蒼的校長先生面對為何別的國旗都有,卻偏沒中國國旗的提問,很顯窘迫。是嗎?讓我了解一下,保證盡快答復你們。好,珍妮說,明天是街坊節,我們就在這兒等。五朵金花走出辦公室,在門前的草坪上坐下來。天角漸漸泛紅。
(7)春日黃昏那麼短暫,像臉盆里的水,灑灑就沒了。當校長走出辦公室,夕陽已在天邊閃爍。校長對姑娘們說,校董們大都同意懸掛中國國旗,並為這個疏忽像中國同學道歉。明天一早,你們會在廣場上看到中國國旗的。真的嗎?真的。
(8)那本該是個安詳的夜晚,人在心願滿足後睡得最甜。萬萬沒想到,珍妮她們突然接到校長秘書的電話。秘書說,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國國旗——我只是說,我找不到中國國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會掛嗎?珍妮問。你有?對,我有。當然,當然掛。好,一言為定,明天一早廣場上等我。
(9)你有國旗?姑娘們把珍妮圍起來。咋不早說?害我們緊張了半天,死多少細胞!珍妮紅著臉低下頭,憋了好一會兒才說,對不起,我沒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國旗!姑娘們立刻打電話到北京,到紐約,到所有可能有國旗的地方,最後終於聯繫上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哈佛大學中國同學會。怎麼給你們?電話里的人問珍妮。麻煩你把國旗放在你家門前的信箱里,我這就去取。珍妮,你瘋了?珍妮笑笑,開車單程五小時,爭取九小時趕回來。你們明兒一早直接在廣場上等我,別忘了幫我帶上旗袍和化妝盒兒,咱廣場見。
(10)不知那一夜姑娘們是如何度過的。特別是珍妮,迷過路嗎,吃沒吃罰單,餓不餓,打盹兒了沒有?可以確定的是,太陽升起時,廣場上的中國姑娘是五名,一個也不少。珍妮把鮮紅的中國國旗交到校長手裡。就在校長秘書升旗的瞬間,姑娘們一字排開,請校長為她們在國旗下合影。一,二,校長喊著。等等!珍妮挽起身旁兩位姑娘的手臂。接著,她們每個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現在可以了,校長先生。
(11)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鳴曲,隨風飄盪。
1 第(2)段中「名付其實」一詞有一錯別字是 ,正確的寫法是 。
2 請具體說明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 ②
3 第(7)段的劃線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表達效果是 。
4 珍妮兩次臉紅的原因各不相同,第(5)段中的「珍妮的臉漲得通紅」,原因是 ;第九段中「珍妮紅著臉低下頭」,原因是 。
5 從全文看,對標題「年輕的國旗」理解最貼切的一項是( )
A年輕的姑娘們讓國旗在異國的小鎮上第一次升起。
B年輕姑娘們的行動表明她們就像那面飄揚的國旗。
C國旗在小鎮的清晨升起,為小鎮增添了勃勃生機。
D國旗是祖國的象徵,預示著偉大祖國的勃勃生機。
6 姑娘們為國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點最令你感動?說說它對你的成長有什麼啟示。
(二) 最 後 一 課
老舍
鈴聲,對一個做貫了教員的,有時侯很好聽,有時候很不悅耳,瑞宣向來不討厭鈴聲,因為他只要決定上課,他必定已經把應教的功課或該發還的卷子准備的好好的。他不怕學生質問,所以也不怕鈴聲。今天,他可是怕聽那個管轄著全校的人的行動的鈴聲,像一個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綁赴刑場的號聲或鼓聲似的。他一向鎮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課堂講書的時節,他的手也沒有發顫。現在他的手在袖口裡顫起來。
鈴聲響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腳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曉得往哪裡走呢。憑著幾年的習慣,他的腳把他領到講堂上去。低著頭,他進了課堂。屋裡極靜,他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講台,把顫抖的右手放在講桌上,他慢慢地抬起頭來。學生們坐得很齊,一致地豎直了背,仰著臉,在看他,他們的臉都是白的,沒有任何錶情,像是石頭刻的。一點辣味兒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兩聲。淚開始在他的眼眶裡轉。
他應當安慰他們,但是怎樣安慰呢?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麼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他應當勸告他們忍耐,但是怎麼忍耐呢?他可以教他們忍受亡國的恥辱嗎?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著他的身體,他用極大的力量張開了口。他的聲音,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並沒說出話來。他希望學生們問他點什麼。可是,學生們沒有任何動作,除了有幾個年紀大點的把淚流成很長很亮的道子,沒有人出聲。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
糊里糊塗的,他從嗓子里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
學生們的眼睛開始活動,似乎都希望他說點與國事有關的消息或意見。他也很想說,好像他們或者能夠得到一點點安慰。可是他說不出來。真正的苦痛是說不出來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講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著他。極快的,他走到了屋門:他聽到屋中有人嘆氣。他邁門檻,沒邁利落,幾乎絆了一跤。屋裡開始有人活動,聲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腳的那樣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長吸了一口氣,沒再到休息室去,沒等和別的班的學生會面,他一氣跑回家中,像有個什麼鬼追著似的。
1 韓麥爾先生「最後一課」的課堂氣氛很靜,祁瑞宣老師「最後一課」的課堂氣氛也很靜。兩個國度,不同的時代,為什麼課堂上氣氛如此相似呢?
2 祁瑞宣老師「一向鎮定」,「現在,他的手在袖口裡顫起來」,這種反常的表現說明了什麼?
3 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里「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師「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並沒說出話來」。這兩位老師的表現為何如此相似?
4 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法語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而祁瑞宣老師在最後一課上,只「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說了!』」對於這截然相反的表現,你有什麼感想?
5 請你談一談你對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這句話的理解。
6 捕捉自己親自經歷過的生活中的痛苦或幸福的感受,運用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環境烘托等手法寫一段話,突出「真正的苦痛或幸福是說不出來的」這一中心。
7 哪一個人不愛自己的母親?哪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祖國?古今愛國憂民的傑出詩篇有很多,讀後往往使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打動你呢?哪些詩句最能激發你的愛國熱情呢?請你寫出一兩句來(古今不限)
8 古今歷史上,有許多愛國英雄令我們敬佩,有許多愛國的名言讓我們銘記。請以愛國名人、愛國名言為目標,做一點資料收集。
我所知道的愛國
名 人
其中一位愛國名人的故事梗概
我所知道的愛國
名 言
兩 片 秋 葉
陳薇莉
我悲秋,我亦戀秋。
秋意漸濃,一陣風過,光禿禿的樹幹上顫顫地綴著幾片不肯離去的枯葉,瑟縮地打著旋兒。倏地,一片落葉飄進了我攤開的書頁,顏色黑黃,邊兒早已碎敗,身子蜷曲著,不知被什麼蟲子咬的滿是瘡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擱個秋嗎?
沒當第一片落葉從濃密的綠中飄落下來,沒當涼涼的秋雨無聲地潤濕了我的窗簾,那種夾雜著甜味的秋就襲上來,牽出一線憂思,唇邊也會滑出一聲長長的「唉」,落進心底,化作一縷莫名的悲哀。
有一陣風過,葉兒在書頁上顫顫,想要飛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書中,又覺得攤開的這本詞語太熱,容不得這冰冷的形體,須得另尋一本。
從枕旁的書堆中取得一封未拆開的信,想是同寢室的給帶回來擱在那兒的。一看那剛勁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雙閃亮的眼睛,一股熱熱的生命的力量關不住般地從那裡面溢了出來。於是,我的擱上了秋的心頓然感到一陣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學同學,深深地摯愛著大山——大學畢業時,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職位,依然選擇了大山。
拆開封口,抽出信來,一片紅紅的什麼被帶了出來掉在地上,定睛一看,心裡湧出一股熱。熱,從心窩里往外冒的熱——那是一片火一般紅的楓葉。
我木然地站著,下意識地將兩片秋葉擱在一起,頓時,那片枯葉在紅楓的映照下愈發顯出它的可憎可憐!我迷惘起來,自己先前為何竟會產生了要待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葉兒珍藏起來的雅興!
「你愛這大山的紅楓嗎?」那雙洋溢著熾熱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著我說,「是的,它也墜落在於肅殺的秋風之中,然而,它卻是拼盡了熱,將自己燒得通紅,用自己最後的生命。給寒冷的世界裝點上一片紅於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覺得,心上擱個秋,並不盡是愁,因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還有這燒紅的楓葉嗎?
我於是將那片枯葉彈出窗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
1 本文以兩片秋葉為線索,寫出了「我」感情變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是 。
2 作者筆下的兩片秋葉各具有怎樣的特點?
第一片
第二片
3 作者寫第二片秋葉時,由物及人,向我們展示了贈葉者怎樣的精神世界?
4 請把你對「我於是將那片枯葉彈出窗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這句話的理解寫在下面。
5 作者將兩片秋葉放在一起寫有什麼好處?
文言文閱讀理解與探究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卷,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窗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指出文中流傳至今的一個成語,並解釋它的意思。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 )
②旦辭爺娘去,暮宿黑山頭。(旦: )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戎機: )
④策勛十二卷,賞賜百千強。(強: )
3 翻譯下列句子。
①旦辭爺娘去,暮俗黃河邊。
②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4 本詩是寫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但為什麼對十年的征戰生活寫得比較簡單呢?請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5 木蘭的形象是中國文學史中不朽的巾幗英雄形象。這個形象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哪些優秀品質?
寫作部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作文
生活中,一些細小的東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聲叮嚀,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小數點,一道小程序,一個小錯誤,一處小破綻……忽略是常有的,後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也無大礙,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卻會造成遺憾,形成傷痛,釀成大錯,有些時候,我們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請以「忽略的,有時是最重要的」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參考答案
1.B 2.C 3.C 4.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意思是說連戰的大陸之行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舉措 5.「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這句話的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語言是祖國的象徵和標志,熱愛母語就是熱愛祖國。 6.我們沒有採桑織布,卻能享受到錦衣華服。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和冷漠 7.①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殷(今河南安陽)周朝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陽、西漢定都長安(今西安市),東漢定都洛陽等,②示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等③在數千里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里。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志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里。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里。④示例: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實施水土保持,廣泛植被,防止過度放牧,以減少黃河泥沙的輸入量。節約水資源,給黃河留足生態水。(一)1.付 副(符)
2.⑴渲染國際街坊節的氣氛,突出其意義不同尋常。⑵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引出下文升國旗的故事。3.比喻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日黃昏的短暫
4.因發現廣場上沒有中國國旗而氣憤 因自己沒有國旗而焦急5.B 6.略
(二)1.兩篇文章表達的主題相同,都是寫即將亡國的苦痛。 2.做亡國奴的苦痛使祁瑞宣老師失去了平日里的鎮靜,他痛苦得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了。 3.一樣的亡國之痛,兩位老師的愛國情感是一致的 4.每個人對痛苦的表達方式並不是一樣的。有的人在傷痛中堅強,有的人在苦楚中悲愴。5.「民族的春花」指祖國的語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亡了,祖國的語言之花也將枯萎,我們都將失去祖國的語言 6.略 7.略 8.示例:屈原、文天祥,岳飛,楊靖宇等 。示例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三)1.由悲秋到戀秋 2.顏色黑黃,邊兒早已破敗,身子蜷曲著,不知被什麼蟲子咬得滿是瘡洞。火一般紅,洋溢著熾熱的生命力3.為改變大山的貧窮與落後,頑強拼搏,勇於犧牲,像楓葉那樣奉獻出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心血,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4.我擺脫了內心的愁苦與悲哀,領悟到了只有拼搏和奉獻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5.通過對比,突出了第二片楓葉熾熱的生命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 文言文部分 1.撲朔迷離:原意是指不易分辨是雌是雄,現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分辨清楚。 2.①只②早晨③戰爭,這里指戰場。④有餘 3.①早晨告別父母離家,傍晚時候到達黃河邊宿營②脫下我出征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原來穿的衣裳。 4.因為全詩的重點不在於謳歌木蘭馳騁沙場、克敵制勝的英雄行為,而在於謳歌她英勇獻身,不貪圖榮華富貴、熱愛家鄉的高尚情操,所以對十年軍旅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 5.勤勞、善良、機智、勇敢、淳樸等優秀品質。作文部分 略
⑵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單元測試卷答案
你可以用作業幫,拍照里新出的掃碼在右上角,進入網頁後點下面的「我做完了」即可對答案
⑶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時間:100分鍾 份值:100分)
一、積累與運用(2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2分)
A.收斂(liăn) 倜儻(tì) 倘若(shăng) 冰雹(báo)
B.衣襟(jīn) 腫脹(zhàng) 懶惰(ò) 驪歌(lí)
C.抽屜(tè) 沼澤(zhăo) 迸出(bèng) 木屐(jī)
D.憂郁(yù) 瞬息(shùn) 涉足(shè) 長吟(jīn)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錯別字並改正。(4分)
①這是荒圓,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
②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漲著,聲音是低啞的。( )
③藍色的煙霧像雲似的彌慢在這些黑樹之間( )
④但所得的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燥,養不過夜的。( )
3.根據語境解釋詞語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正派)
B.於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告別的歌)
C.他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譏笑)
D.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共用同一個窗戶)
4.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3分)
(1)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 ( A.嚴格 B.嚴厲 C.嚴肅),後來卻好起來了。
(2)他覺得非常 (A.悲痛 B.哀痛 C.悲哀),因為自己長得那麼醜陋,而且成了全體雞鴨的 (A.嘲笑 B.嘲弄 C.玩弄)對象。
(3)我看看老師, (A.請求 B.徵求 C.求取)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5.下面是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丑小鴨》選自《安徒生童話故事選》。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一個恆久的夢想,又不怕艱難險阻,勇敢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早晚你會成功的。
B.《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本文記敘了方仲永由「神童」變為常人的過程和原因,然後通過議論指出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
C.《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時代的幸福生活的回憶,充滿童真童趣。
D.《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台灣作家林海音寫的,全文集中回憶了爸爸逼我上學和畢業典禮後,我急著回家,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兩件事。
6.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題目:(3分)
顧欣,一個22歲的陽光男孩,充滿了生機與夢想。然而,不幸從天而降,白血病奪走了他的一切,連同生命。在他離開人世前的28小時,他以口述的方式托朋友在網上發表了一紙「絕筆」信——「誰來拯救我的父母」。那是把心揉碎了吐出的文字:「世上不幸的人不止我一個,我想通了生死,所以我不遺憾。只是感恩於父母,心裡反復想,沒有了我,他們該怎麼繼續活下去。」許多讀到信的人落淚了,數百人在網上跟帖留言。其中一位網友這樣寫道:「不能不為之動容,不能不為之流淚。同齡的孩子們,想一想自己吧,想想父母的含辛茹苦,不要再讓他們擔心,不要再讓他們傷心!」
請你也寫一段話跟帖:
7. 請仿照畫線句子的形式,在橫線上寫一句話。(3分)
情誼是詩。「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高適送別董大時真誠的勸慰;
[示例1]
[示例2]
[示例3]
8.仿寫(4分)
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境;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
感謝 ,因為他 。
二、閱讀理解(47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8—12題。(13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節選自《傷仲永》)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古人與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⑨乎? (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註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③[審]詳細。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幾]差不多。⑥[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為眾人 卒:
②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窮僻之域 域:
④終無濟於天下 濟:
10.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②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11.甲文談「成才」,乙文談「做學問」,二者強調的重點各有不同。請根據你的理解,談談具體有什麼不同。(3分)
12.甲乙兩文都具有較強的議論性,試分別概括兩文所論述的主要內容。(4分)
甲文:
乙文:
(二)閱讀下文,完成13—17題。(17分)
家書
胡凱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飄落下來。菊麻雀似的蹦進門,喊道:「哥來信了。」延叔接過信又遞給菊:「快拆開念念。」菊娘一臉驚喜地從灶間跑出,坐到靠牆的矮凳上,認真地仰起頭。菊小心地拆開信,抽出薄薄的一張紙。
「我一切都好,只是錢不夠用。春節咯上擠,不回家過年了。」菊一字一頓地念出,臉上的喜悅一點點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興,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延叔長長地「嗯」了一聲,倒滿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臉色不對勁兒,忙打起圓場:「收到信就好。伢子在大學念書很忙,沒工夫寫許多話。」
菊問:「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當然回。把家裡事告訴哥,讓他安心念書。」
菊趴到桌子上,從書包里翻出兩張草稿紙,紅通通的小手一把撰住筆桿裂開的圓珠筆。延叔嘆了一口氣說:「告訴你哥,信已收到,錢過幾天湊好寄去。叫他放心。」說完回過頭去,「我沒什麼說了。」菊娘心領神會,雙手攏到圍裙下,臉上漾出笑容:
「我說兩句。對哥說家裡的事都好。秋後老母豬生下9隻崽。今年價好,漲到7塊,有賣頭兒。賣豬崽的錢還清了去年的債。
上個月,那隻黑老毋雞被隔壁伢子打斷了腿,我心疼了好幾天,找到村上張獸醫,他說不礙事。現在果真好了,只是有點跛。」
延叔腮幫子一鼓:「說這些幹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當心自己,免得你娘掛念。告訴他家裡人身體都好。」菊娘趕緊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著,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學校吃飽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讓人笑話咱。」菊煩透了:「哥是大學生,這點事都不懂?』』
延叔把酒瀝下,不夠一盅,只好慢慢喝,邊咂嘴邊說:「菊,把你的學習情況給你哥說說。」
菊咬起下唇,寫道:「上次期中考試我第一名,得了一張獎狀和一枝鋼筆。娘還蒸了雞蛋給我吃。那枝筆很漂亮,我捨不得用,收在枕頭底下……大學里也發獎狀嗎?你也要好好學習,爭取得到獎狀,讓全家都高興高興。」
菊寫好抬起頭。延叔收回盯著菊飛快移動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間盛飯。延叔又想起來什麼,叫菊接著寫:
「前兩天,上面分來救災衣服。隊長說你有出息,特地分給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讓你回家過年穿。臘狗說樣式還挺流行,城裡都作興。你不回家我就託人寄去。」
菊娘端出飯,也突然想起什麼,叫菊再加上幾句:「娘初一到後山廟里替你求了簽,簽上說你有小災損,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來:「沒紙寫了。」延叔見寫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張,說:「就不寫了。」菊娘便說:「對。你哥不信這些。再說,寫多了他沒時間看,他的信就那麼短。」
延叔端起飯碗扒拉了幾口,又放下,彷彿心裡有什麼東西哽著。拿起那薄薄的一張紙,延叔瞪著眼前沒了熱氣的幾碟菜,硬邦鄭地甩出一句:「重寫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飯鍋巴的菊 愕然睜大眼睛,隨即就按延叔的話莊重地寫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錢就寄。
13.從經濟狀況來看,你覺得延叔家是一個怎樣的家庭,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4分)
14.菊的哥哥是一個沒有出場的人物,你能依據文本分析他表現出的性格特點嗎?(3分)
15.「延叔端起飯碗扒拉了幾口,又放下,彷彿心裡有什麼東西哽著。」哽在他心裡的是什麼東西?(2分)
16.最初的家書密密麻麻寫了三大張,說了許多事,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樣的情感?最後延叔又讓菊將家書改成短短的六個字,這又是為什麼?試做分析。(4分)
17.你覺得這篇小小說有哪些突出的寫作特點?試從兩個方面結合文本具體談談你的看法。
(4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18—21題。(17分)
余 音
吳韓嫻
歲月悠悠,往事依稀,始終記得故鄉青石戲台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歡離合,只是時光易逝,如水月光下的戲台上只剩下深紅淺綠的綽約人影在輕輕晃動,戲子的容顏也已經殘缺,如絲的唱腔尚在耳畔嗚咽,一切卻已遙遠而凄迷。
記憶中的大戲台還如昨日般清晰。鄉下的戲台是用大石塊砌成的,灰白的色調干凈而古樸。一旁大榕樹的枝椏碰碎了一地的陽光,斑駁的葉影在青石上閃爍著,倒也頗有幾分盎然古意。戲台後面是一座紅牆黃瓦的小廟,終日香煙繚繞,總有很多孩子在嬉鬧,也時常有幾個調皮鬼竄到戲台上過過戲癮。但我是從不上去玩的,總覺得一人多高的戲台是需要仰望的,神秘而奇妙,讓人輕易接近不得。
不過那社戲卻始終是親切的,著實讓人喜歡,唱戲時的熱鬧更是讓我無比神往。每逢農歷大節,悠揚的歌聲在清涼的夜風里斷斷續續地傳來,輕敲著耳骨鑽進心裡,一絲一縷地洇成一片浮動著朦朧月色的迷醉時,就馬上明白了村民請來的戲班已經開始吊嗓子練唱了,而恍惚中戲子們躲在飄飛水袖後面的羞澀笑靨彷彿就在眼前。於是便萬分心急地拉著爺爺去看戲……
終於開唱了,師傅們敲著金鈸,拉著二胡,好聽親切的曲調就飄了出來,飛到各個角落,讓人感到一陣莫名的興奮。薌劇雖然沒有吳儂軟語的越劇來得 ,但是帶著閩南方言特有的 ,活潑但不失 ,平易又不乏 ,向外散發著它古老但不改蓬勃的生命力。只是年紀尚小,聽不全那時而飛快時而凝重的戲詞,就總是一知半解地連蒙帶猜,也分外關注台上戲子的一顰一笑,不必說孩子們最喜歡的滑稽可笑的丑角,即使是面對拖著長腔的老生也捨不得移開眼去。小小年紀竟也會隨著劇情不時喟然長嘆抑或撫掌大笑。
不過黃毛丫頭實在無法免俗,最喜花旦與小生。記憶里的小生是由女子反串。那清麗如水的容顏在峨冠博帶的映襯下,倒也平添幾分英氣。雪白的扇骨一滑,書生的倜儻瀟灑就在風中徐徐綻放。只是小女子些微的靦腆與羞澀依舊會偶然地在那儒雅的微笑里悄悄顯現出來。花旦也是極為標致的女子,掩嘴微笑時會忽然滿臉緋紅,讓雙頰上的胭脂生動起來。清甜的歌聲在那一低頭的溫柔里慢慢盪漾開來,攪動得台下人的心就盪起了一圈圈的漣漪。唱到動情處她眉尖一蹙,長長的水袖一擺,自是有說不出的嫵媚動人。
多年來這一切都讓我一直認為戲台上眉分八彩氣宇軒昂的俊朗與眉似遠山朱唇妙目的俏麗是生活里難以企及的美好,再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擁有那復活瞬間的鮮活和感動。只要插著金步搖的濃麗女子邁著不急不徐的小碎步踏上青石戲台,抿嘴微笑或是皺眉輕嗔,一切就都驟然蘇醒,一點兒也不生澀蒼老,彷彿從來沒有停頓或消失過。
匆匆走過的我們都在只屬於自己的戲里傳承著生命里不論是苦痛還是幸福的全部美好,有無可奈何更有不變永恆,而濃縮了芸芸眾生生命軌跡的民間戲曲,更將憑借著它綿長而堅韌的生命力在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季節里,向所有憧憬美好的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講述一切美麗的故事…… (選自《閩南日報》2006年5月11日 有刪改)
18.結合語境,揣摩語言。
(1)把下面4個詞語分別填入恰當的空缺處。(只填序號)
A、莊重 B、珠圓玉潤 C、 高雅 D、飛揚熱情
薌劇雖然沒有吳儂軟語的越劇來得 ,但是帶著閩南方言特有的 ,活潑但不失 ,平易又不乏 ,向外散發著它古老但不改蓬勃的生命力。
(2)文中還有許多值得品味的句子,請摘抄一處並賞析。
句子:
賞析:
19.結合文章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作者為什麼以「餘音」為題?
20.假如有一天「我」重返故鄉,「我」會以怎樣的心情去面對昔日的大戲台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像,用富有文採的語言為文章續寫一段話。(不少於60字)
21、綜合性學習。
(1)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是文藝舞台上一棵璀璨的明珠。除文中提到的薌劇、越劇外,你還知道哪些地方戲曲,請寫出來。(不少於兩種)
(2)在你看過的戲劇中,你最喜歡哪出戲或哪個人物?為什麼?
三、作文(30分)
22.請以「愛的傳遞」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潔,字跡清楚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1.B 點撥:A項「倘」應讀tăng;C項「屜」應讀tì;D項「吟」應讀yín。
2.①「圓—園」;②「漲—脹」;③「慢—漫」;④「燥—躁」。
點撥:這是一組同音形近字,注音根據形旁推斷字義,結合語境判斷。
3. D 點撥:「同窗」是指同在一個學校學習的人。
4.(1)B (2)CA (3)B
點撥:幾組同義詞,注意辨析異同。
5. D 點撥:文中主要表現「我」對爸爸的崇敬和懷念,「我」從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後自己雖小,但應該承擔起許多原屬於爸爸的責任。
6.示例: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愛我們的父母,善待我們身邊每一個愛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讓人間多一點溫情。
點撥:扣住感恩父母跟貼。
7. 示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王勃送別杜少府時豪邁的宣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蘇軾思念弟弟時無奈的輕嘆。「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是孟浩然離開山村時美好的約定。
點撥:寫出符合題意要求的詩句,在理解的基礎上仿寫句子。
請仿照畫線句子的形式,在橫線上寫一句話。(3分)
8. 略 點撥:內容相承,句式一致即可。
二、(一)9.①終於 ②達到 ③地方(答「疆界」「區域」也算對) ④幫助
點撥:注意一詞多義及古今異義詞。
10.①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們做學問,如果不每天進步就會每天退步點撥:注意關鍵詞語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
11.甲文強調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強調做學問要有研討的朋友,要認真鑽研書中的道理,要出門學習生活(或開闊眼界)
點撥:根據甲乙兩文所強調的重點作答。
12.甲文:論述了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論述了「為學」不進則退的道理。(二) 13.這是一個比較貧苦的家庭。從以下的敘述描寫可以看出:菊寫信是從書包里翻出兩張草稿紙,用的是筆桿裂開的圓珠筆;菊的哥哥要的錢需要湊好才能寄去;去年的債剛剛還清;學校獎給菊那枝筆,她捨不得用;家裡分了救災衣服;信寫了三張就沒有紙了點撥:注意從家庭貧苦方面搜集有效信息。
14.菊的哥哥的來信很短,他只表示自己需要錢,不回家過年,對家裡的事和父母、妹妹的情況一概不問。從中可以看出他親情淡薄,對家人和家庭情況漠不關心。點撥:仔細閱讀選文進行揣摩即可。
15.兒子對家庭的冷漠使他產生無法接受的不快。
點撥:仔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即可。
16.這反映了他們有濃濃的親情,希望菊的哥哥分享他們的快樂,安心讀書。延叔以這種方式對兒子的冷漠態度表示不滿。
點撥:從寫第一封信的內容可以看出濃濃的親情,從重寫的信中看出不滿。
17. (1)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例如,冷漠的簡訊與充滿親情的長信的對比;拆信前的興奮與拆信後的失望的對比。
(2)通過語言、動作、神態表現人物的情感。例如,菊麻雀似的蹦進門,喊道:「哥來信了。」延叔接過信又遞給菊:「快拆開念念」菊娘心領神會,雙手攏到圍裙下,臉上漾出笑容。
(3)通過細節描寫表情達意。例如,「菊小心地拆開信,抽出薄薄的一張紙。」「小心地」說明菊把信看得很重;「薄薄的一張紙」,說明信的內容很少。又如,「紅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筆桿裂開的圓珠筆」「筆桿裂開」說明家庭不富裕,非常節儉。
(4)語言含蓄,耐人尋味。通篇沒有一句話明確表明作者的觀點,但對菊的哥哥的批評態度卻包含在字里行間。開頭和結尾都強調了「薄薄的一張紙」,暗示著菊的哥哥親情淡薄。第二封信改為六個字,更是耐人尋味,延叔的不滿之情蘊含其中。
點撥:從任意兩個方面作出分析均可。
(三)18. (1)依次是:B D A C
(2)示例①:句子:鄉下的戲台是用大石塊砌成的,灰白的色調干凈而古樸。一旁大榕樹的枝枉碰碎了一地的陽光,斑駁的葉影在青石上閃爍著,倒也頗有幾分盎然古意。
賞析:這句話通過對戲台的環境描寫,渲染氣氛,表現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念。
示例②:句子:而濃縮了芸芸眾生生命軌跡的民間戲曲,更將憑借著它綿長而堅韌的生命力在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季節里,向所有憧憬美好的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講述一切美麗的故事……
賞析:語言含蓄,有韻味。它表達了作者對蘿劇的熱愛,希望它能永遠傳承下去。
示例③:句子:雪白的扇骨一滑,書生的倜儻瀟灑就在風中徐徐綻放。只是小女子些微的靦腆與羞澀依舊會偶然地在那儒雅的微笑里悄悄顯現出來。
賞析:通過對人物的動作、神態的細膩描寫,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演員表演藝術的高超,表達對蘿劇藝術的喜愛。
點撥:扣住所選優美語句,從修辭、表達等角度賞析。
19.示例①:能讓我們想起「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形象地寫出薌劇對作者的影響之長久。
示例②:表現作者對蘿劇藝術的無比喜愛,希望蘿劇能永遠傳承下去。
點撥: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理解標題的深層含義。
20.示例:這就是那個曾經喧嘩快樂的青石戲台嗎?這就是那個扎著小辮子愛笑愛鬧的女孩嗎?歲月匆匆,生命因生活中所有瑣碎的無知而改變了面貌,可永恆不變的依然是我對你的感情——青石戲台!
點撥:相像不要脫離實際,要結合選文進行。
21. (1)示例:黃梅戲、豫劇、京劇、潮劇等。
(2)示例①:《竇娥冤》它情節曲折、離奇,如: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和大旱三年。竇娥的冤情最終得以昭雪,符合老百姓的善惡觀念,表達了他們的美好願望。
示例②:竇娥她美麗、善良、孝順、剛強,面對惡勢力,她毫不退縮,不惜以死抗爭,維護自己的清白。
點撥:寫出自己喜歡的地方劇種及人物,寫明喜歡的原因即可。
三、例文 美麗的蘋果
長沙考生
祖母愛吃蘋果,尤其愛吃媽媽削的蘋果。
媽媽削蘋果的姿勢很漂亮。她安詳地拿起水果刀,飛快地在蘋果上轉著,果皮便宛如一隻輕輕點過水面的燕子,時而向下,時而朝上,繞著蘋果自由地飛舞。片刻之後,圓圓的 蘋果便呈現在我們面前,完美得就像一件藝術品。削完後,媽媽總會拿過碟子,將蘋果一片片削好,遞給祖母。那一瞬間,媽媽那寫滿微笑的雙眼那麼美麗。祖母每每遞給我幾塊,而我吃完後總是不懂事地嚷著還要。望著媽媽那似嗔卻笑的樣子,我是樂滋滋的。不過,心裡總想,要是自己能吃上一個完整的蘋果該多好啊!
歲月流逝,祖母年紀漸漸大了,但仍然還和以前一樣地摟著我看媽媽削 蘋果,媽媽依舊用她那靈巧的雙手製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藝術品」。不同的是,我們每個人手裡有她親手削出的大蘋果。品著那甜甜的蘋果,我時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夠這樣為祖母或媽媽削一次蘋果,那該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啊!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幾天。我依然記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子。那天,祖母奇跡般地睜開雙眼,吃力地說著什麼。我急忙把耳朵貼到祖母嘴唇邊,才聽清祖母說的是「蘋……果」。爸爸在上班,媽媽上街了,誰來為祖母削蘋果呢?看來只能自己動手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模仿媽媽的動作操作起來,可那小刀好像特意與我作對似的,我越想削好,刀子越不聽使喚,深一刀淺一刀地,果皮果肉灑落了一地。當我顫抖著將那僅剩下半邊的「醜八怪」遞到祖母眼前時,卻分明讀到她臉上一種幸福的笑容。
如今,祖母的病好了,我們晚飯後吃蘋果的習慣還是沒有改變。不過,水果刀已經掌管在我的手上。每每望著祖母和媽媽那愜意的笑臉,我感覺自己彷彿成了傳遞愛心的「小天使」,快樂著家人,也快樂著自己。
【總評】誰會想到,小作者竟用一隻小小的蘋果架起了三代人之間的情感橋梁。這篇滿載真情的佳作美在兩方面。一是細節美,文章緊扣媽媽削蘋果的動作精雕細琢,「轉」「點」「飛」等詞語,將媽媽對長輩的孝順、對晚輩的關愛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對自己削蘋果的情景則是一抑再抑,先說「不聽使喚」,接著「深一刀,淺一刀」,最後連手都在「顫抖」,描寫真是細致入微啊!二是情感美。如果內容僅僅落在「削」與「吃」上,主題就較為平淡,作者便將這一故事放在奶奶生病、媽媽外出這一特殊時間,於是故事的情感頓時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