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科學課語文課

科學課語文課

發布時間:2020-12-22 03:35:26

語文課,數學課,體育課,科學課美術課用英語怎麼寫

語文chinese 數學maths 體育pe科學science美術art英語english

Ⅱ 語文課堂上怎樣營造科學文化氛圍

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往簡單里說,也就是教給孩子三件事:練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寫一篇漂亮文章.往復雜處說,一個孩子碰到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是一生的福氣,甚至是幾世修來的福氣.我很認同竇老師的說法,那麼,讓我們也努力成為一個帶給孩子福氣的老師吧.雖然我們不一定都會成為像竇老師一樣的特級教師,至少我們都想成為一個帶給孩子福氣的老師.那我們如何帶給孩子們福氣呢,我想第一要素就是提高自身的素養. 教師的素養,是指教師的素質修養,它一般包括教師的政治、思想、品德、智力、情感、意志、知識、能力、審美以及身心素質等方面的內容.教師的素養既包括教師本身所獨有的內在的特質,同時也包括這些內在特質外化的表現.那麼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呢?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其基本素養從小而化之的層面來看,他不僅應該成為一名教者,更應該成為「一個行者,一個樂者,一個學者,一個智者,一個讀者.」下面我將和大家從語文教師的痴性、詩性、知性、靈性、理性這幾個角度探討語文教師的素養. 一、行者無疆,擁有遠大的職業境界——談語文教師的痴性國家級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王崧舟有一個特別的筆記本,上面摘錄的全是短小精煉、極富人生智慧的故事,這是他從1994年起在病床上開始陸續摘錄的.上面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驢子掉進了一口枯井.驢子的主人想不出好辦法去救它,就決定將枯井和驢子一起埋掉.人們拿起鏟子開始填井,當第一鏟土落到井裡時,驢子明白了主人的意圖,發出悲哀的號叫.但是,第二鏟土下去時,驢子反而安靜下來.人們發現,此後每一鏟土落下時,驢子都在做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腳下,把自己墊得更高一點.人們不斷往井裡鏟土,驢子不斷抖落身上的泥土,使自己不斷往上升.終於,在人們驚奇的目光中,驢子瀟灑地走出了枯井. 王崧舟說,自己很像這頭驢子. 從王崧舟摘抄的這則故事以及他個人的成長經歷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努力成為一名行者,要做一名苦行僧,進而在小學教研領域達到如痴如醉的境界,要達到這一境界,我想應該具備以下兩點:第一,要有鍥而不舍的職業追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職業危機成了迫使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在許多地方,教師除了面對下崗的壓力外,還要面對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存壓力.目前各地方要求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要接受繼續教育,每年要修滿多少學分.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很多教師不得不佔用休息時間參加培訓,這給本來就已經超負荷工作的教師,又加上了一個負擔.對於一些不太發達地區的老師來說還有學歷壓力.為了提高教育水平,國家對教師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學歷能達標,很多老師就得再擠出一些時間和精力來,使廣大教師非常勞累.新課程的實施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每個中小學教師都必須面對的考驗.多充電,才不被學生否定.「教師職業危機」的存在不僅僅是「教師崗位的危機」,還體現在教師的「業務素質」危機上.現在,單靠過去的教學參考書和教學輔導雜志來備課已捉襟見肘,如果不抽出時間多方位提升自己,就很難適應新課改對開展綜合課程教學的要求,很容易被學生否認,被時代淘汰. 第二,要有客觀務實的職業規劃在成名教師當中,有些教師不滿足於在學科教學方面已有的建樹,始終「咬定青山不放鬆」,繼續走教科研之路,並把研究的觸角伸到教書育人的各個方面.在理論上,對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實踐上,在做好「經師」的同時,更注重做好「人師」,形成自成一體的教學流派.同時,在對教育有深厚的積淀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上不斷創新,能高屋建領地審視教育教學問題,最終成為教育「名家」.可以說在三尺講台上「大放異彩」.從那些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中,我們看到他們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適應階段、強化教學基本功階段、形成經驗和技能階段、成長的「徘徊階段」,最後有少數優秀教師 「成名、成家」.盡管我們每個老師並不是都會成長為教學專家,但作為一名教師,專業化發展會讓我們大大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在工作中找到更多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我們的獨特性使我們成為重要的人,我們的獨特性使得我們被社會需要.所以我們不需要光看那麼多成功的書模仿別人,而是應該找出自己的特性,並勇於接受自己的特性(接受自己的性別特徵、外表、性格、氣質以及作為教師所承擔的責任,甚至包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從而有針對性、按步驟地提高自己. 二、樂者無憂,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談語文教師的詩性人生態度就是對待人生的心態和態度,即把人生看作什麼,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人生和價值觀.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價值觀是被我們的人生態度直接影響的,因此我們只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帶來正確、積極的價值觀.《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價值觀的要求是「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體表述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等.從這里可以看出,《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正確、積極、向上、美好的價值取向,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使學生成為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具有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由此看來,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對其終身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要有高尚的品格語文教師由於學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點,使我們在塑造學生完善人格的過程中承擔著更重要的職責.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盡量使自己成為「真的種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幟,誘發、引導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自身人格發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發揮理智的最大潛能」. 第二,要有高雅的品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對美要有獨特的鑒賞力,對情要有獨有的感受力,對事要有獨到的判斷力.在某種程度上說,小學語文教師最好是個詩人.因為語文是一座百花盛開的園地,這里處處有美,萬紫千紅,美不勝收.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高雅的品位,就會以敏銳的審美感知力,在美的花園中領略到美,並帶領學生進入美的聖地,去感知千姿百態的美,使師生都體驗到審美的愉悅.小學語文教材無論是內容和形式都充滿美的因素,薈萃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我們語文教師的審美鑒賞力與語文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關系密切.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和修煉,提高自身審美鑒賞力,只有這樣,才能從語文入手,以豐富的想像力和較強的審美感知力,開掘並引導學生領略課文藝術形式的美或生活內容的美;才能具有豐富的情感,准確的評判力,從而弘揚真善美,針砭假丑惡,將學生帶到無限豐富、絢麗的審美境界之中;才能按美的規律搞好創造性的教學設計,突出教學的高激勵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當然,語文教育雖是言語智慧的教育,也是情感的教育.所以語文教育同樣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技術理性甚囂塵上的今天,更需要疏浚語文情感教育的源流,用真情之水澆灌學生的心田.語文教師既要是理性的智者,也應是性情中人.感動別人,先得感動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和學生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的境界.充分地運用美的因素,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高雅的品味還體現在教師的審美品位上,更應體現於語文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教學程序的設計上.如優秀的詩文往往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遠的意境、精緻優美的語言.前蘇聯文豪高爾基在談到他的創作經歷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都是它給予的.」其實,課堂教學的啟課導入也同樣必須有「未成曲調先有情」的韻致.著名特級教師孫建鋒就是這方面的典範,他在上《做一片美的葉子》時,有個經典的創意: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生:喜歡! 師:那好,現在我想請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畫一片美的葉子!可以上黑板來畫,也可以在下面畫.願意到黑板上來畫的同學請自己上來! (幾個學生興致盎然地上台作畫,其餘學生在座位上畫.)師:(極富詩意地為學生作畫配上獨白)一隻只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自由「舞蹈」,一個個「舞蹈造型」——一片片葉子布滿黑板,這僅僅是一片片葉子在展現?不,這是一扇扇心門在洞開,這是一顆顆心靈在舒展,這是一朵朵心花在怒放!每一片葉子都很美!讓我們「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板書課題「做一片美的葉子」)師:《做一片美的葉子》是篇充滿智慧的散文.讀了以後,它會讓你見以前所未見,聞以前所未聞,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會讓你豁然開朗、怦然心動.它很有營養,絕對勝過「腦白金」!想不想好好讀一讀? 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於完美的.」小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也經歷了許多事,體味了不少情,而這正是語文教學必須加以關注和利用的資源.理想課堂應是師生間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和相互啟發的過程,師生一起進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生:「春天的時候,葉子嫩綠;夏天的時候,葉子肥美;秋葉變黃;冬日飄零——回歸大樹地下的根.」讀了這句話,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也有「四季」:我,就像春天的葉子,嫩嫩的;爸爸就像夏天的葉子,壯壯的;爺爺就像秋天的葉子,黃黃的……(全場掌聲)師:說得真是太好了! 生:由「回歸大樹地下的根」這句話,我想到「落『葉』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樹』」. 師:噢,你為什麼會想到這句話?這是不是哪一句古詩改裝過來的? 生:是的,因為我曾經背誦過「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我覺得,不管是「護花」還是「護樹」,道理都是一樣的! 師:這就叫活學活用!孫老師送給你一片楓葉,這片楓葉是我從北京香山上摘來的!(該生雙手接過葉子,連聲稱謝)生:中國是一棵大樹,把56個民族結為一個整體,每一個民族在中國都有自己的位置.地球也是一棵大樹,把每一個國家結為一個整體,每一個國家在地球上也都有自己的位置. 師:好!你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把書本與現實結合起來了,這叫活讀書!大家掌聲鼓勵! 師:(總結)葉美,因為有樹;樹美,因為有葉.如果每一片葉子都很美,那麼,這棵大樹一定美;如果每一個同學都很美,那麼,這個班級一定美;如果每一個人都很棒,那麼,這個民族一定有希望! 孫老師的課堂教學,其「設計」並不細膩和華麗,但課堂流程卻如此富有詩意!細究之下不難發現,正是由於孫老師精準地掌控了「生成」、「對話」、「情感」等優課「樞紐」,才引領學生一起進入到了曼妙絕倫的境界.這樣的課堂對學生而言,絕不僅僅只是充盈詩意的解讀,更稱得上是飛揚激情的脈動!他說,把課上到孩子們的心裡,在他看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情感撞擊;其二,心靈對話;其三,學會分享. 三、學者無限,擁有宏闊的課程視野——談語文教師的知性課程目標是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完成規定的教育任務和學科內容,使學生達到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是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制定的.新課標中的語文教師不再僅僅是語文學科方面的專家,更是一個具有廣博學識和開闊眼界的學者.《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這就要求我們要從「三個維度」來具體把握語文課程目標,包括總目標與階段目標.同時,也能作為我們認識、理解語文課程目標的分析框架,成為我們理解語文課程目標的憑借.既要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還要關注「過程和方法」,更要「落實知識能力」.「三個維度」的設計強有力地引導語文教師關注「過程和方法」這一維度,尤其體現在閱讀、寫作和綜合性學習等方面. 新課程改變了教科書一統天下的局面,我們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新課程標准特別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強調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關鍵就在於語文教師自身的學養、自身的文化積淀.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掌握這些學科知識,一方面可以作為語文教學有益的補充和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語文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變得豐滿有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師自身全面發展和個性塑造的必要條件. 第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一名教師首先具備的基本功是普通話和三筆字,同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應具有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語文、及時反思、深入教研的專業基本功. 有人說,語文教師既是播音員,也是演員;還有人說,語文教師既是主持人,也是詩人.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語言表達對於一名語文教師是多麼重要.作為一名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我就普通話水平提升的角度來和大家分享普通話學習的體會. 學習普通話首先要熟練掌握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因為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並熟練運用漢語拼音,就會加快學習普通話的速度,提高發音的准確性.其次要准確掌握本地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差別.普通話與地方方言的區別主要表現在語音上.對於不同的地域,這種區別也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對應規律.我們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掌握了這種規律,糾正方言,正確練習,學習普通話就不是很難的事了.像我們湖北省內的大多數地方在語音方面的主要問題是平翹舌不分,邊鼻音不分,前後鼻韻不分,四個音調之分拿捏不準,容易串調、串聲等. 要學好普通話,還要不怕嘲笑,持之以恆.只要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掌握以上這幾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平時多與用普通話交流的人接近和溝通,注意時常糾正和校對錯誤發音,加強與提高聽、讀能力(最好是大聲地朗讀象報刊、雜志等,效果較佳),那麼學起普通話來就會事半功倍的.總之,把學習普通話的方法做個最簡單的小結,就是多聽、多練、多記、多讀. 在這里,附上幾則繞口令,既能針對我們所處的方言區訓練普通話,也算作一個放鬆訓練: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說成是「實事」,也不要把四十說成是「細席」. 2、粉紅牆上畫鳳凰,鳳凰花在粉紅牆.黃鳳凰,紅鳳凰,粉紅鳳凰花鳳凰. 3、八百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邊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 4、 坡上立著一隻鵝, 坡下就是一條河,寬寬的河,肥肥的鵝. 鵝要過河, 河要渡鵝. 不知是鵝過河,還是河渡鵝. 第二,要有完備的知識素養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是每位有志教師的更高追求,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我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1、人文素養人文性是《標准》在語文課性質認識上的一個顯著特點,並作為一條紅線貫串於整個《標准》之中,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對於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只有學習掌握豐富的文學知識,具備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2、教育素養在學習方式上,《課程標准》強調必須「積極倡導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在教學及學習方式上的變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教育素養.我們將在下一個版塊來探討教師的教育素養. 3、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實踐所獲得的掌握和運用科學的能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將不斷融合,與語文學科聯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語文教學內容中來,語文學科的基礎工具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使它的觸角伸到幾乎所有領域.如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本中《趙州橋》、《李時珍》等課涉及科學技術知識,而《海底世界》、《春蠶》等課文又涉及了自然環境知識等等.天真的小學生也許會問語文老師:「天為什麼是藍的」,「血為什麼是紅色的」,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識,不能因為你是一個語文教師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須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科學素養,使小學語文教師對自然科學的某些知識掌握到相當的深度和廣度,才能做到文理滲透、中外滲透、史學滲透. 4、創新素養《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同時《標准》在課程建設上強調大教育觀,即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實現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創新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所有這些都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創新素養.教育要創新,首先要擁有一批具備創新素養的教師,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具有創新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植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意識,鼓勵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激活想像力和創新思維. 5、信息素養《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信息素養,它包括信息意識與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以及信息能力.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路操作技能,學會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軟體,開發和利用網上信息資源為教學服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語文教學內容轉化為信息學習的資源,並提供給小學生,即可以把課程內容編製成電子文稿、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教師把這些信息適時地展現給學生,再加上自己繪聲繪色的描述,就會把學生帶入一個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加深他們對學習的理解. 6、美學素養《課程標准》前言指出:「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在總目標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所有這些敘述,都給我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純語言知識,還應注重學生情感培養,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使之成為「完整」、「豐滿」的人,而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境,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較高的美學素養. 7、實踐素養《課程標准》多次從不同角度指出,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不能代替語文實踐和實踐中的經驗積累.語文教學實踐性的重要體現是加強語文課程內容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與溝通,變讀書、答問的單調形式為課堂上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踐素養主要表現在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討論、游戲、表演、欣賞、評價進入課堂,讓語文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小學語文教師具備了這些實踐素養,就能將學生真正地帶入語文課程領域,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語文、學會語文、會學語文. 第三,要有完善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是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完成規定的教育任務和學科內容,使學生達到的培養目標,在課程標准中屬於主題部分.課程觀的變革必然帶來教學的根本性變革,為此,教學應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語文教學落實新課程觀這一理念,應該積極開發語文課程資源,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生活有多豐富,語文學習資源就有多豐富.第一,應充分發掘我們教師自身的資源.教師自身的課程資源包括兩方面內容,首先是教師的人格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其次是教師的視野和能力影響著學生的視野.這要求教師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第二,充分發掘學生本身的課程資源.學生本身的知識與經驗不僅對他本人的成長起重要作用,對於同伴也是一種資源.通過交流與傾聽,從同伴那裡獲得信息和啟示,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在交互中整合,在交往中探索生命意義、創造人生體驗和生活智慧的生命活動的目的.第三,發掘學生生活世界中的課程資源.學生的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其中反映學生眼中自然世界的自然性資源,也有學生對社會生活認識的社會性資源. 從一開始,於老師挎著盛有水果和蔬菜的籃子走進教室,藉助與班主任的簡單對白,營造了一個既貼近生活又極其真實的准備招待客人的教學情境.小朋友那新鮮、好奇並略帶懷疑的目光,證明了於老師巧妙的導課已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並鎖定了注意力.接著,於老師又從「我買點東西准備中午招待客人」入題,到課中「我該怎樣用這些東西招待客人」,至課尾「就按同學們說的去招待客人」,各環節前後呼應,首尾圓合,不僅學生的口語交際動機與口語交際活動徜徉在環環相扣的口語交際情境之中,而且這步步深入的訓練,也順應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語言發展過程.臨近課終,於老師又藉助班主任的參與,以「借籃」為跳板,出人意料地拋出個「節外生枝」的「分類裝籃」問題——用兩只籃子裝這些東西.浙江省特級教師周一貫將此喻為「神來之筆」,說它既與生活實況相符,又寓分類的邏輯訓練於其中,可謂一石二鳥,為整堂課的結局錦上添花. 四、智者無惑,擁有高超的教育技藝——談語文教師的靈性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既是一個教育者,又是一個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學科類知識可以幫助語文教師展開科學的教學活動和教育研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有「教育學科類」知識.它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具體可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習論、教育管理論等等.比如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來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掌握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規律和特點,並按照這些規律和特點設計語文教學,選擇語文教學方法,有效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掌握了基本的教育學科類知識不僅可以使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避免盲目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科研水平.教學過程是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是師生人際關系融洽的過程,是人文關懷中愛心的交互,更是教師適時適事地調控教學進程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激動靈活,人性化的教學機智.在現代教學條件下,教師教學機智處理得是否得當,不僅成了教學成敗,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更是尊重學生,激發個體積極性,轉變教學因素的重要手段.

Ⅲ 英語,語文課,數學課,英語課,美術課,體育課,科學課的英語單詞

english,
chinese,
maths,
pe,
arts
and
crafts,
science
----------------
誠心為您解答每一個問題!
如您滿意請採納最佳!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問!內
您的好評是我們前進的動容力,相互幫助,一起進步!

Ⅳ 上英語課丶數學課丶語文課丶科學課丶體育課用英文怎麼寫

have English class /math class /Chinese class /science class/P.E.class

Ⅳ 如何做好科學課和語文課的整合

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習也是,教學也如此。就小學科學課教學而言,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它的內容覆蓋天文地理、化學物理、生物等,所以,它並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如果將科學和其他學科融入一起,學科之間相互整合,深入挖掘學科中的內在聯系,對科學教學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科學教學也會變得豐富多彩。它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而讓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在《科學》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幾乎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而做好實驗教學十分重要。教師主要應結合《大綱》要求,把握好同其他各科教學的聯系,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事情。科學課所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不但要求教師要具備敬業的精神、淵博的知識、較強的經驗與方法,還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等。如語文和科學的整合,語文教師要上出其中的科學味兒,得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作支撐;科學老師要上出具有文學韻味的科學課,也得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才行。

小學科學與語文這兩門學科,看起來毫不相關,但我們如果用心比對,會發現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是與科學課內容相近、相聯系的,如果將這些內容進行整合,既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實現兩門課程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避免教學資源的重合使用,讓教師少浪費功夫。我經常和各年級的語文教師進行溝通和探討,從兩門學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出發,尋找語文和科學兩個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科學和語文兩門學科從知識點、教學內容、學生發展等多角度進行優勢互補的途徑和方法,盡最大可能整合課程資源,如果將科學和語文有機整合成功,在兩科教學中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學課上充分利用語文知識

如我在教學四年級的《花、果實和種子》中的「把種子散播到遠處」這一課時,我就充分利用語文課本中的《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來解讀這一問題。首先我採用語文課本中的第一段話來引入主題,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啥辦法?」這一問題的拋出,立刻就引來了孩子們的一番議論,預習過課文後,許多孩子都能說出種子的旅行方式:種子可藉助風力、彈力、水力以及動物來進行傳播。然後我又叫孩子們朗讀這篇文章,當讀到「蒲公英媽媽准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只要微輕輕風一吹,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這里的時候,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出了是藉助了風力;繼續往前讀:「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走到田野、山窪。」這時用心的孩子都能發現這是藉助了動物來傳播種子;後面還有一個小節「豌豆媽媽更有辦法,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了媽媽」這里就是藉助了彈力,當然,再藉助多媒體對後面的知識加以拓展,整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復習,孩子們很快就能掌握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在這里,語文知識對這一課的內容就有了很大的幫助。

二、拓展語文課利用科學實驗教學

在科學書的每一單元前,都配有精美的圖畫,還有短小精緻的介紹,都有科學性。如在教學四年級《我們關心天氣》和《風向和風
如何做好科學課和語文課的整合_文庫下載http://www.wenkuxiazai.com/doc/a7bd788c524de518964b7dd0.html
速》時,讓孩子們加以補充再進行朗讀,無意間發現,孩子們個個都成了小詩人,並且用詞准確、生動,也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運用到詩中,原詩是這樣的:「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樹枝搖晃的時候,風,正從那裡經過;」孩了們補充出來的有:「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彩旗飛舞時候,風,正從那裡經過」;還有:「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小草向我們點頭的時候,風,正從那裡經過」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還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把語文知識融入了生活,發現科學知識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多留心,就會有收獲。

三、科學和語文的資源互相補充

科學課非常注重「觀察與記錄」,觀察是思維的基礎,記錄是思維的再現,觀察和記錄是需要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作為支撐,如果經常將科學和語文有機整合,就能做到科學中有語文,語文中滲透科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科學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親歷「猜測——假設——實驗論證——得出結論並運用」的探究過程,並融合較多的語文元素,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有規范的語言表述思維過程:如實驗的操作方法、實驗記錄單的填寫、實驗原理的解釋、實驗沒取得成功的原因等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往往掌握了科學知識,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我要求學生把「擺的研究」、「空氣占據空間嗎」等各種實驗和語文結合起來,把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語文的表述能力結合起來,由於這些實驗都貼近生活,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可當作寫作的題材。例如我在教學1、能夠對小動物進行細致觀察並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2、能夠圍繞小動物進行一些簡單探究活動。從語文課的角度出發,能概括小動物的特徵,能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保護之情。在准備本活動前,我先讓孩子們飼養了一隻自己最想研究的小動物,然後每天定時寫觀察日記,記錄下小動物的成長過程。當然也有一些孩子的飼養不成功,我就幫他們總結失敗的經驗,再寫成經驗再彼此交流。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之後,使他們進一步掌握了各種動物的特點、生活習性、喚起他們對動物的熱愛。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語文角度出發,本課圍繞:認識動物——喜歡動物——保護動物這樣一條主線,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認知經歷了:了解——理解——喜歡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認識、觀察、思考、創造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愛護動物的思想觀念,同時也為以後的習作收集了素材。很多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實驗後,語文老師再布置作文,經過多次嘗試,我發現學生對科學實驗更有興趣,描述和記錄更具體細致,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更加到位;語文老師也有同感,學生的經歷豐富了,寫作素材也多了,寫出來的作文更加生動,有條理性,語言也更准確了。科學活動要從課堂走向課外,拓寬我們科學的教育途徑,語文是科學之母,數學是科學之父,藝術是科學之魂,體育是科學之根。做到各學科之間融匯貫通、全面發展。我相信通過我們科學教師與語文教師通力合作,取長補短,一定能聽到具有文學韻味的科學課,具有科學趣味的語文課。願孩子們學會細致地觀察,嚴謹的實驗,用生動風趣的語言,輕松自主地探索無限美好的科學大世界,成為文理兼通的人,這樣學生就直觀,輕松的環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識,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Ⅵ 數學課、語文課、英語課、體育課、電腦課、科學課、音樂課、美術課、品德課

數學課mæθs
語文課ˌtʃaɪˈni:z
英語課ˈɪŋglɪʃ
體育課ˈfizikəl ˈkʌltʃə
電腦課kəmˈpju:tə(r)
科學課['saɪəns]
音樂課版['mju:zɪk]
美術課[ɑ權:t]
品德課[ˈmɔ:rəl ˈkæriktə]

Ⅶ 你們星期二早上有什麼課我們有語文數學和科學課的英文

What classes do you have on Tuesday?

你們星期抄二早上有什麼課
We have Chinese, Math, and Science classes?我們有語文數學和科學課

Ⅷ 英語課,語文課,數學課,體育課,美術課,科學課,英語單詞。

English,
Chinese,
maths,
PE,
arts
and
crafts,
science
----------------
誠心為您解答每一個問題!
如您滿意請採納最佳!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問!
您的好評是我們回前進答的動力,相互幫助,一起進步!

Ⅸ 《科學課程標准》的課程目標有哪些特點,我們應該怎麼把握

現代社會要抄求公民具備襲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科學課語文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