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語文單元結構

語文單元結構

發布時間:2020-12-22 02:35:36

⑴ 什麼是語文中的結構

一、文章結構
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部形式的統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結構三個要素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靈魂」,要明確無誤;材料是「血肉」,要豐富,並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結構則是文章的「骨架」,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有四種。
1、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輪讀書》,三個部分分別談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好處,就是採用並列的結構。
2、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系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例如《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採用的就是「總—分—總」的結構:先總說「格物」「致知」就是指現代學術的基礎,即實地的探察,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實驗。然後先儒家對「格物」「致知」意義的曲解和對「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沒;再闡述科學發展為什麼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後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例如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駁了敵論中的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即中國人失掉的是「他信力」,發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駁了敵論;後一部分從正面列舉事實,提出正確的論點,我們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間接地批駁了敵論。
4、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從「不求甚解」一詞的來歷談起,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方法,首先要「好讀書」,二是主張讀書要會意。再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說明,讀書應當重在讀懂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是尋章摘句。最後進一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讀書「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⑵ 語文教科書的基本結構

教材的基本結來構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教材最後還安排了「綜合復習」,為教師准備了9篇復習材料以供期末復習時使用。

⑶ 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寫 的內容結構及其組織方式有哪些

一、正確地把握語文課程標准課程標准對各個知識板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正確的航向。根據課程標准中學年段的目標要求,分析教材,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難點、關鍵)。並抓住文本的重點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的難點,力求為教學找出更簡單有實效的突破口,來解決消除教學中的障礙。二、 深入解讀教材我認為,深入解讀教材須達到五個層次:第一層:關注「教材包含了什麼」,著眼點在教材的表層內容和呈現方式。比如知識點、標題,或者書中設計的圖片,問題與活動等。第二層:主要思考「書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內容的難點何在?所謂的重點內容,從時間跨度上來說,包括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節課以及某部分內容的重點;從內涵上來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內容對順利學習其他部分起基礎性、先導性、決定性作用。第三層:教師要關注「教材內容應該如何組織與整合」,著眼點在教材的組織順序與結構上。首先,教師要關注教學內容組織順序與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符合。其次,關注整合程度,內容的系統性,循序漸進性,不同時間的內容銜接性。第四層:關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什麼要求?教材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什麼要求等問題,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領略教材的弦外之音。第五層:思考「教材蘊含著什麼」 、「折射出哪些數學學科教育理念?」、「滲透了哪些數學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體現?三、創造性使用教材葉聖陶在幾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書本是一種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憑借,卻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憑借。」「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由此看來,創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師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把教材作為訓練語言文字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材料。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作學習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鑽」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師生的精力被耗費在識記、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語」上。正確的教材觀要求師生把教科書當成活材料,而且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時還可以為達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輔助材料。正確認識教材,努力鑽研教材,科學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範例和學生練習的例子,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語文教材的根本目的。

⑷ 語文中的「結構」都有哪些,比如總分總結構

是指文章來的結構?

一、總分式自結構
文章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這種關系,有三種基本形式:
1.先總後分,文章開頭部分總括提出所要敘述事件的整體面貌、基本特徵或中心觀點;以下分別從若千方面列舉事例具體詳細地加以描寫或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論點具體加以闡述。
2.先分後總;
3.先總說,後分說,再總說。

無論使用哪一種形式,都應注意,分總之間必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分述部分要圍繞總述的中心進行,總述部分應是分述的總綱或水到渠成的總結。

二,運用並列式結構
注意點:1.並列的幾個內容各自獨立,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
2.並列的各個部分必須是平行的,要防止各個方面交叉或從屬。小標題式結構也屬於其中的一種,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三,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

四,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⑸ 語文結構形式

一、分析例句,明確用法
這里有一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專如下:
1. 蔚藍色屬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微風中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二、修改病句,強化認識
這里有一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請大家來當「醫生」,給這些句子治治病,以強化已有認識。
1. 由於李紅同學學習勤奮,這次語文測試,她考的特別出色。
2. 田野里,農民伯伯正在緊張得收割麥子。
3. 助人為樂地小華被市少工委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⑹ 語文中結構作用和內容作用有什麼

句子結構上作用的規律總結:

1、開頭:開篇點題、設置懸念、渲染氣氛,引起下文、總領全文,埋下伏筆,為下文做鋪墊。

2、中間:承上啟下、照應開頭、作鋪墊,埋伏筆,對比。

3、結尾:照應標題,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嚴謹完整,照應前文,總結全文。

句子內容上作用的規律總結:

1、開頭:交代環境背景,奠定感情基調。

2、中間: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

3、結尾:畫龍點睛,揭示主題;總結全文,點明中心,深化主題升華主旨;引人深思,給人啟示。出人意料,使情節陡起波瀾,又在情理之中,震撼人心 ;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 戛然而止,意味深長,引人思考回味。



(6)語文單元結構擴展閱讀:

寫作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多為記敘文)。

分類:

1、寫作時限來分從作文的寫作時限來分,作文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限時作文又可以分為課堂作文和考試作文兩類。

2、寫作字數來分從作文的寫作字數來分,作文可以分為限字作文和非限字作文。教育部的新課程標准在學生作文的字數上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文字中寫出非同尋常的好作文,必須要在「想」上下功夫。

3、寫作命題來分從作文的寫作命題來分,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命題作文,一般是指出題者給出一個既定的題目,要求應試者根據這個給定題目進行寫作

參考資料:網路-結構

參考資料:網路-作文

⑺ 語文中結構作用和內容作用分別是什麼

對於這一類問題,是存在模式化的答案的。 大致上從這幾點上去回答:1.豐富文章內容2.論證回作者的觀點答 3.推動情節發展 4.展現人物性格 5.升華文章主題6.吸引讀者興趣 .... 當然,在回答以上答案時,一定要注意聯系文章相關內容,做到理論與內容相結合,如此一來,得分才會高!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⑻ 語文中的「結構」都有哪些

一、總分式結構抄

文章層次之間襲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

這種關系,有三種基本形式:

1、先總後分,文章開頭部分總括提出所要敘述事件的整體面貌、基本特徵或中心觀點;

2、先分後總;

3、先總說,後分說,再總說。

二、運用並列式結構

1.並列的幾個內容各自獨立,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

2.並列的各個部分必須是平行的,要防止各個方面交叉或從屬。

三、對照式結構: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

四、遞進式結構: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8)語文單元結構擴展閱讀:

結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é gòu,由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建築物承重部分的構造;構築;建造等意思。

結構既是一種觀念形態,又是物質的一種運動狀態。結是結合之意義,構是構造之義,合起來理解就是主觀世界與物質世界的結合構造之意思。因而,在意識形態世界和物質世界得到廣泛應用。例如,語言結構,建築結構等。這是人們用來表達世界存在狀態和運動狀態的專業術語。

⑼ 語文結構

修辭結構

閱讀全文

與語文單元結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