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能告訴我語文課堂隨文識字怎麼講
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方法,低年級:一定要把生字單獨拿出來,利用一節課識字讀詞,從字到詞;中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和方法了,精讀課文的字詞,可以讓孩子自主識字,在課堂上從句到詞再到字;高年級的孩子,能夠自己利用不同的多種途徑認識生字,那麼在課堂上,只要熟讀生字詞,個別糾正讀音就好。
❷ 語文課前演講100字
捷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捷徑》,首先,先請大家聽一個故事。
一次,在著名企業家報告會上,又一位年輕人向做演講企業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問您過去走過什麼彎路沒有?能不能給我們年輕人指示一條成功直線,讓我們少走彎路呢?」
沒想到這位企業家乾脆利落的回答道:「我不承認自己走過什麼彎路,我只知道自己一直走在成功的路上。成功從來就沒有說只要走一條直線就能擁有它,成功就像山頂一樣,哪裡有什麼直路可以走呢?」
每個人都想找一條更省力氣的路到達山頂。所以人們常常追問已經登頂的人,哪一條是直通山頂的捷徑。那些從山頂下來的人卻說:「山上那有什麼捷徑,所有的路都是彎彎曲曲的。先要到達頂峰,還必須要不斷的征服那些根本就看不到的懸崖峭壁。」
成功之路,絕非坦途。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夢想作者飛機達到成功,上帝是公平的,從來就沒有人有這樣的特權。經歷過一些,才能懂得一些。沒有品嘗過失敗的味道,又怎麼能夠告誡自己如何不失敗;沒有體會過等待的苦楚,又怎麼能夠感悟成功的魅力?
如果你心中存在了這樣的捷徑想法,當稍微碰到一點困難,需要堅持一下時,心中就會打起退堂鼓:這不是捷徑,我應該走另一條路。轉來轉去,總在山腰裡打轉。
中國有句古話叫「欲速則不達」。許多像抄近路、走捷徑、快些到達目的地的人卻往往「不達」還是做好思想准備,踏踏實實的走下去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
這個可以不?
❸ 一節有趣的語文課310字
一節有趣的語文課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我們立刻走進教室,端端正正坐在凳子上,版等著老師。這時,我看權見語文老師面帶笑容的向教室走來我想:這節課一定非常有趣,我們就等著看好戲吧。
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師說:「現在請同學們談談我國的傳統節日吧。」老師的話剛說完,同學們就興高采烈的歡呼起來。
「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合家歡聚,聚在一起吃夜飯,俗稱「團年」。當新年來臨時,煙花爆竹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慣,而南方地區有吃年糕的習慣。另外各地還有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戲、賞燈會等習俗。
「叮鈴鈴……」下課了。啊,民族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妙趣橫生。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將來一定要去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
❹ 語文課上,淘氣5分鍾講了850字的故事,海氣3分鍾能講多少字
850/5=170
170*3=510
淘氣3分鍾能講510字
❺ 語文課演講,最好講什麼
應該演講一些朗朗上口的,容易記憶的,還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給你幾篇,是格言新解,將古今讓人印象深刻的格言重新解釋,已另一個角度解釋,能給人深刻印象,而且每篇都不長。 笨鳥後飛 一直笨鳥在遷徙的季節為了搶先到底目的地,就先於同伴起飛了,可是飛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沒有看見同伴跟上來,它迷路了,它扇著翅膀不知道何去何從。 結果這只鳥不得不循著原路返回,在其他鳥都起飛了之後才默默地跟在後面,慢點兒不要緊,至少再也不會迷失方向。 笨鳥先飛,這句古語欺騙了我們上千年。 已經是笨鳥了,卻還要放縱自己的愚蠢,爭做逞能的英雄,結果卻是被同伴譏笑為狗熊。 明知道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卻要去嘗試,無異於以卵擊石。 一個無法正視自己缺點的人,他的生活猶如落花流水。 是笨鳥不要緊,要緊的是明知道自己是笨鳥還偏要和聰明機靈的鳥一爭高下,以顯示自己的不笨。 結果你失敗了,很不光彩的失敗。 你不僅顯示了你的笨,還會被別人譏笑。 笨不會使你失去尊嚴,你笨你就作好充分的准備,安分守己,然後老老實實的跟著大家後面飛,即使你永遠落後,但你永遠不會迷失。 不要以為這是很丟臉的事,你就是你,這就是你的生活,沒有人代替得了你。 扎扎實實的走好你的每一步,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好高騖遠。 如果你是笨鳥,就走一條屬於你自己的笨之路,笨且真實,笨得精彩。 如果你是笨鳥,請你後飛,慢飛,千萬別為了搶先而錯過了屬於你自己的風景。 此地有銀三百兩 一個人在地下埋了三百兩銀子,為防止別人偷竊,就在埋銀子的地方寫了這樣一行字:此地無銀三百兩。 一個路人見了,哈哈大笑,這不是明擺著不打自招嘛!於是動手把銀子挖了出來。 埋銀子的人懊悔不已,吃一塹,長一智,他在同一個地方又埋下了三百兩銀子,還是寫了一行字,不過這次寫的是:此地有銀三百兩。 於是這三百兩銀子再也沒被偷過,幾乎每一個路過的人都這么想,天底下哪有這么傻的人,把自己埋銀子的地方告訴別人!包括曾經挖出三百兩銀子的那個路人。 我為埋銀子的人的變通感到欣慰,我為那些路人的保守感到悲哀。 使得,我們曾經親眼目睹過一件美好的東西,我們曾經親手做過一件正確的事情,於是我們永遠相信那件東西是美好的,那件事情是正確的。這時候,我們就成了井底之蛙,抬頭望,只見巴掌大的一塊天空。 於是我們失去了很多東西,失去了很多隻要我們一開口、一動手就可以得到的東西。 我們只相信經驗,只相信所謂的真理,我們生活在自己為自己編織的樊籠之中,並且自得其樂。 結果,經驗是一個陷阱,真理也蒙蔽了我們的眼睛。 只有實踐才是我們最忠實的夥伴。 這個世界沒有真理,只有實踐才會告訴你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該做。 如果有一天你看見了某個地方有這樣一行字「此地有銀三百兩」,你一定要親自挖一挖,不管下面是不是真的有三百兩銀子。 道不同 可以為謀 我們企圖排斥別人,於是就為我們的排斥找了一個理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僅僅是因為道不同嗎?還是你過於傲慢固執,無法聽取別人對你的意見? 你或許內行,於是對外行人的意見嗤之以鼻。 你或許外行,於是對內行人的行為不屑一顧。 忠言逆耳利於行。 狹隘的心靈是裝不下快樂的源泉的。 我們必須學會接納,接納比我們高的人。 我們必須學會寬容,寬容比我們低的人。 一個人的學識是有限的,多個人的學識是無限的。 同一片天地可以容下不同的山,同一座山可以容下不同的森林,同一片森林可以容下不同的樹木,同一棵大樹可以容下不同的飛鳥。 不要以為與你不是同一條道路上的人所懂得的知識對你沒有用處,往往他們不經意見的只言片語就會撥動你的智慧之弦,而且你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和人交往,你的一生註定不會有幾個朋友。 兩條平行的道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永不相交,但至少在你孤獨的時候可以相互說說話,而且可以相伴到永遠。這樣的兩個人,雖然道不同,但可相為謀。 同一條道路上的人你害怕與之為謀,因為你們之間存在著直接的利益沖突。 不是同一條道路上的人你又認為不值得與之為謀,那麼你的謀友何在? 請看你前後左右的人,他們都值得你與之為謀。 集思廣益,集腋成裘。 好馬要吃回頭草 曾經有這么一個故事。 一群馬流浪到一片肥沃的草地,草地的這頭碧波萬頃,草地的那頭沙海淇淇。馬兒們忘乎所以的吃著鮮嫩的青草,覺得這是上天對他們的恩寵,從這頭吃到那頭,到了那頭,他們發現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沙漠。這時候,幾乎所有的馬都惋惜再也吃不到這樣的好的草了。有的馬繼續前行,但終究沒有走出沙漠;有的馬立在原地,誓死不回頭;有的馬忍不住回頭望瞭望他們吃剩下的青草,但始終沒有往回走,他們都是好馬,好馬不吃回頭草啊!只有一匹馬,它不想為了作好馬而失去生存於是它輕松的往回走,坦然地吃著回頭草,從這頭吃到那頭,再從那頭吃到這頭。結果其他的好馬都死了,只有它活了下來。
❻ 一堂語文課的片段100字
9.15晚自習上語文。開新課《荊軻刺秦王》。
老師延伸到了「專諸刺王回僚、要離刺慶答忌、聶政刺韓傀」,並開始講具體事例,很是生動有趣,感覺是在聽評書,老師正講到關鍵之處「在月夜,慶忌對月飲酒,此時要離出現,用劍刺向慶忌,慶忌發出一聲感嘆······」突一男聲響起「為什麼」。全班鬨笑,老師也強忍笑意,欲往下講,我很緊張,急於想知道慶忌到底說了什麼,卻被一句「為什麼」打破了緊張的氣氛,老師終是沒忍住笑,只好宣布下課,感覺頗有些無奈呀。唉,我是不是應該感謝那個男孩只用一句話,就讓老師准時下了課?或者,我應該埋怨他破壞了氣氛?糾結呀,我決定選擇後者。呵呵,真的是有夠讓人啼笑皆非,有夠無奈呀
❼ 語文課裡面字怎麼理解
字的理解方法:通過這個字的構造偏旁部首,通過字面的意思去解讀,通過文章里的前後文去理解,還有的字可以通過讀音去理解。
比如:確定是肯定的意思,那麼你確定?用升調來讀就不是肯定的意思了
❽ 語文課要講得非常詳細嗎
人們常說:「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首一味雋永的詩,一曲餘音繞梁的歌,一副意境悠遠的畫。」聽一節好的語文課會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是一種美得享受。語文課可以含蓄,也可以張揚,有時如潺潺流水,有時如滾滾江河。那麼如何上好語文課,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如此豐富多彩呢?下面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提高教師個人語文素養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不但要有教學用的語文專業知識,如語言學、文字學、修辭學、文章學等,還要有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教育知識,而且要對其他各門類知識的了解和涉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多學習。讀語文大家的作品,向當代優秀的語文教師學習,多觀摩一些優質課。讀專業書刊,訂閱一些語文專業雜志,了解語文教學的最新動態。讀非專業書刊,尤其讀大量的文學書刊,這是進行教學實踐的需要,可以使教師學識淵博,這樣一旦有教學需要即可信手拈來,讓知識服務於教學。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賴和崇拜,「親其師,信其道」。
其次,充分備好課是上好語文課的保障。
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充分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猶如枕木之如鐵軌,基石之於高樓,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有一種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體安排,這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保障。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這就要求教師肯花時間去鑽研。
首先教師要備好教材。文本教學,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教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教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尤其是我們職業中學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而言就不高,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分組、才藝比拼等,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作了好的鋪墊。
再次,靈活駕馭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我們每一節課面對的是學生,他們是一個個充滿活力的個體,在大力倡導平等、民主、和諧、尊重的師生關系並努力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的今天,教師無法預料到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全部結果,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互動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怎樣的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運用我們的教學機智,冷靜面對,正確引導,巧妙處理各種問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我們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因為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理解,還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點進行多向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的一種發散性。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一旦學生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發現問題並得到肯定時,他們會以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學習中,體會學習中無窮的樂趣。而這也改變了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 、機械訓練的現狀,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前段時間聽於丹教授談教學,其中就說到她教學的一種隨性,帶學生去咖啡館,一邊享受著那裡邊的情調,一邊和學生面對面縱談人生,這不正是將課堂融入了生活,這樣的課堂已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課堂,然而這樣的課堂卻又是我們喜歡的。作為中學的課堂雖然不能如此「高雅」,但我們也可以適當的變通,記得有一次作文課,我讓學生寫美麗的春天,我特意先布置作文相關要求,再專門安排一節戶外活動課,讓學生自己用眼睛去發現,學生們卻一反往常一寫作文說皺眉的現狀,表現得異常活躍,交上來的作文也有了質量的保證。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從學生的願望出發,巧設課堂,為學生創設一個舒展的學習環境,既培養了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意識,也使他們享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最後,重視塑造學生價值觀是上好語文課的內在要求。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在講述「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的《陳情表》這篇表文時,從情與理的角度評價 「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之文,其中的悲若情節確實真情動人,能激起我們的同情,卻不再能激發我們如蘇軾曾經說過:「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的情感共鳴。畢竟時代變遷了,於是我在教學中設問作者李密為何不請人侍奉照顧祖母呢?由此組織學生聯系現實展開討論,我以為覺得,該文的最大現實意義就在此處。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也是當下很多「孝子賢孫」們信奉的人生信條。年邁的老父老母孤獨地住在偌大的屋子裡,兒孫們忙於自己的事業,金錢和各式各樣的東西塞給老人就以為自己是在「盡孝」。物質條件的充裕是可能讓人生活得更加舒適,但這樣就足夠了嗎?年邁的父母更需要的是親情與關懷。 《孝經》「養則致其樂」,恐怕早已經被我們現實的追求沖得盪然無存了!贍養父母不是一頓飯和一張輪椅一個保姆所能代替的吧?在物質條件相對充裕的今天,缺衣少食的日子漸漸會離我們遠去。但我們卻似乎並沒有覺得我們比昨天的艱苦日子過得更加幸福,為什麼呢?請給別人多一點人文關懷,多一點心靈的關注,從善待我們身邊的親人開始吧!在討論與交流中,讓學生懂得什麼是人生?人究竟為什麼而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適當講述一些歷史人物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的正確人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能夠張揚個性、交流情感,充滿智慧與靈性、充滿活力與藝術的場所,它是一個動態的、雙方的、發展的過程。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養中學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既是發展人的個性的需要,又是語文教學自身的需要。
正如特級教師王菘舟曾說過: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種境界;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種境界;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種境界,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無課,也就是感覺不到自己在上課,在工作。在課堂中,師生已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也許在上課,也許當時的課堂就是真實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時空,忘了身份,課即是人,是現實……
看來上好一堂語文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不懈的摸索,不斷的總結,不斷地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奮斗。這樣「詩」才能更雋永,「歌」才能更悠揚,「畫」才能更悠遠。
❾ 說說我們的語文課50字以內作文
我的快樂我獨自踏在林間的悠悠小道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著擁有生命的快樂,於是,我開始思索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正視人生的堅定的成熟,是從容踏過坎坷後的微笑,是絞盡腦汁做出一道奧數題後的舒暢,也是一種踏雪而歌的氣質.快樂是無處不在的.和好朋友在一個和風日麗的日子裡去郊外踏青,我快樂;與對手因為一道題而在唇槍舌戰,我快樂;在一個朦朧薄霧的早晨披著晨曦漫步於校園,我快樂;約上一個好朋友在書的海洋里遨遊,我快樂;當月光透過玻璃帶來柔和的光圈,星星眨巴著眼睛聽我訴說心事時,我快樂……快樂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詮釋.在學者眼中,學問就是快樂;在科學家眼中,科研成果就是快樂;在作家眼中,寫出受歡迎的作品就是快樂;在貪官眼中,金錢就是快樂;在學生眼中,考出高分就是快樂……快樂是雨中頑童的一路歡笑,是少女窗前丁冬的鈴聲,是母親節一束淡黃素雅的康乃馨,是朋友捎來的幾句祝福……快樂是人生的真諦,沒有人是為苦惱而生存的.因為單純而快樂,因為天真而快樂,因為美麗而快樂,甚至因為無知而快樂.生命之花是絢麗的,就讓它自由地綻放吧.現在,年輕的心還沒有飄過太多的陰雲,有的只是白雲朵朵,彩虹條條.總有一天,我也會變老,時間掩蓋了我的熱情,吞噬了我的純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的快樂,我的願望是:「現在當個快樂的女孩,中年時當個快樂的阿姨,老年時當個快樂的老太婆——總之,擁有快樂的一生.」我快樂--我擁有一顆年輕的心;我快樂--我曾給別人送去過溫暖……
❿ 作文一次難忘的語文課 內容是:(學生和老師互,換由學生講了一節語文課)字數300字左右,謝謝~~
前一段時間,我們的程老師在語文課上給我們看了一些圖片,看了之後讓我特別難忘。
老師打開大屏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群農村的孩子。他們睡在「床」上,所謂的床,也不過是幾張破桌子拼在一起而成的。但他們手裡還拿著書,在認真的學習。夜已深了,可他們並沒有睡覺,看得是那麼專注。看到這里,我的眼眶都濕潤了。再看看周圍的同學,就連平時喜歡在小動作、說話的同學也認真地聽起來了。
一個11歲的小女孩為了上學,竟然去磚廠打工,每次背80斤的磚走140米。我被這副圖震住了:一個那麼瘦弱的小女孩,每次背我三分之二的重量走竟然堅持下來了。要是我,我絕對受不了。是什麼支撐著她這樣做下去呢?是對知識的強烈的渴望。她那憂傷的眼神,彷彿在說:「我要掙錢,掙了錢我就可以上學,讀書。」想不到,一個11歲的小女孩竟有如此大的毅力!想想我們,平時作業多點就不高興;天氣熱點學校沒有及時開空調就在那兒埋怨;爸爸媽媽有一點點沒有滿足我們,我們就在那兒發脾氣,看到這些圖片,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埋怨呢?
「叮鈴鈴」一聲下課了,在以前我們早出去玩了。但是這次誰也沒玩,而是靜靜地看著這些圖片……。
或者是
一堂難忘的語文課
「叮零零……」隨著歡快的上課鈴響起,白老師捧著一大摞書大步流星地走進教室,只見平日春風滿面的白老師,現在怎麼神情這么嚴肅?可不,你看她,臉色鐵青,每一寸肉都綳緊著,同學們見她這副模樣,也不敢開小差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白老師的目光像一把刀子似的在各個同學臉上掃視著,最後落在孫大為身上:「孫大為!你給我上來!」不出我所料,白老師果然先向孫大為「開火」。說起孫大為,那可是全年級聞名的「搗蛋王」,平日里他不僅衣冠不整,還肆意打架,他可是挨批評最多的學生,加上他今天剛和同學打了一架,白老師無疑先批評他。
孫大為好像被嚇蒙了,他一邊慢慢地走上講台,一邊膽怯地問:「白……白老……師……」
白老師不耐煩地把他用力推出門外,門「砰」一聲關了,把他關在了外面。接著,白老師應該來對付我們了,同學們嚇得連大氣也不敢喘一下,教室里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也聽見,我心裡好像有一隻小鹿在跳,心都跳到嗓子眼兒了。白老師威嚴地走上講台,我心想:完了!「暴風雨」即將來臨。
剛剛還神情嚴肅的白老師,臉色突然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變,她清了清嗓子,用溫柔的語氣輕聲問:「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孫大為穿什麼衣服,鞋子嗎?」說完,剛才「坐如鍾」的我們便哈哈大笑了起來,我也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白老師似乎也被逗笑了,眼睛眯了起來。一陣笑聲之後,我們開始莫名其妙,白老師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她要干什麼?……同學們在下面竊竊私語,都不知道白老師葫蘆裡面賣的什麼葯。有幾個大膽的同學舉起手來:「他穿黑衣;他穿藍衣……」白老師道:「那麼請孫大為進來吧!」我聽到這句時,才鬆了一下肩膀,原來白老師是問我們這個問題呀!
白老師開了門,讓孫大為進來,這下孫大為不幹了,他剛剛像作賊似的貼在門上,想進來,現在他又連連退縮,好像怕白老師把他吃了,無奈,白老師只能像老鷹捉小雞似的把他揪進了教室,哦!原來他是藍衣服,黑褲子,同學們看到他,又不禁再一次地鬨堂大笑起來,孫大為可能仍搞不清我們在笑什麼,只能在一旁傻笑。
終於進入正題了,白老師教導我們要處處留心生活中的事物,這樣寫作就有素材了,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你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值得寫下來的東西,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你看,我們與孫大為每天都在一起學習,我們怎麼沒發現他的衣服是什麼顏色呢?總而言之,觀察對於兒童必不可少,我們要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要知道,「生活處處皆學問」呀!
一堂難忘的語文課
記得上一年級時,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難忘的多媒體語文課。
那天,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多媒體教室,迅速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靜靜地等待老師來給我們講課。老師終於夾著課本笑容滿面地走進了教室。「今天,我們來學習《雨點》這一課。」老師打開了幻燈機,一幅美麗的下雨圖畫出現在我們面前。同學們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觀看。活潑歡快的小雨點一個個向下落來,就象天上掉下了一個個可愛的小娃娃。看完幻燈片後,老師讓我們先自己看課文,記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問題來。學完生字詞後,大家開始提問題。「為什麼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為什麼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為什麼雨點落進江河裡,在江河裡奔跑?」「為什麼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老師笑了,和藹地說:「同學們,別著急,問題提得都很好呀,說明同學們開始思考了。我們還是先來看幻燈片吧。」老師不慌不忙地打開了幻燈機。靜靜的池塘,歡快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波濤洶涌的海洋,美麗逼真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我們面前。老師讓我們仔細觀察,並展開想像。終於,我們發現池塘的水看上去是不流動的,靜靜地躺在池塘里,一點波紋都沒有,那感覺就像睡著了一樣。於是我們就理解了「睡覺」的意思。接著,卞老師又提問我們:「小溪、江河、海洋的水都是在流動的,為什麼說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躍呢?」我們便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不知道怎麼回答。老師一邊不斷地放著幻燈片,一邊給我們講解。我們也一個勁地展開想像的翅膀。就這樣,我們明白了:小溪的水是緩緩地流著,小雨點在小溪里慢慢地走著,就像我們吃過飯後在悠閑地散步;江河的水流很急,後浪推前浪,小雨點在江河裡奔騰向前,就像我們在體育課上奔跑;海洋里波濤洶涌,雨點在海洋里一會兒被掀到浪尖,一會兒被拋進浪底,小雨點在海洋里一個勁地翻跟頭,就像小朋友們在跳躍。然後老師又帶著我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那種小雨點「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的畫面不斷地在我們眼前晃動,感覺好極了!我們終於理解了課文的意思。
這堂多媒體語文課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可在我的腦海里卻仍然記憶猶新,美麗可愛的小雨點似乎還在我眼前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