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文
我給你找了些練習題~!你看看行不行~!
一、基礎知識(16分)
1. 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 憎惡(wù) 詰問(jié) 差使(chāi) 蹣跚(pán)
B. 孤孀(shuāng) 柵欄(zhà) 舉箸(zhù) 頹唐(tuí)
C. 瑣屑(xiè) 尷尬(gà) 仄歪(zè) 取締(dì)
D. 愧怍(zuò) 焦灼(zhuó) 弔唁(yàn) 跋涉(sè)
2.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阻遏 創疤 鴻蠕 窮愁撩倒 B.煩躁 狼籍 蹣柵 繚繞不絕
C.瑣屑 皇急 殺戮 臭名昭著 D.簌簌 頹唐 案牘 黃發垂髫
3、下列的字或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2分)
A.業已:已經 震悚 :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B.阡陌:田間小路。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C.絲竹:絲線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過。 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同學們以敬佩的眼光傾聽著這位老紅軍作的報告。
B.考試能否取得好成績,取決於平時是否努力。
C、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D、我們要注意改正並找出作文中的錯別字。
5、對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②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③ 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對偶 ②排比 ③ 擬人 B ①排比 ②誇張 ③擬人
C ①排比 ②對偶 ③ 反問 D ①誇張 ②對偶 ③反問
6.下列有關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 杜甫的詩「三吏」「三別」,真實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亂時期,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以及對社會造成的極大破壞,《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長與〈山海經〉》的作者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本文選自小說集《吶喊》。
C《愛蓮說》與《陋室銘》在寫作方法上都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托物言志。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哭!」兩句運用對比手法,形成強烈的反差,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矛盾。
7、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銜接最緊密的一句是( )(2分)
學習知識要一點一滴,善於積累, ;平凡的努力雖不驚人,卻能攀登萬仞高峰。
A、能鋪出千里路的是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B、細小的石子雖不顯眼,卻能鋪出千里路。
C、不顯眼的細小石子,卻能鋪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鋪成,是有了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
8. 下列各句中畫線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主人的設計別具匠心,使這幢樓既富有民族傳統特色,又有現代氣息。
B. 敵人雖然負隅頑抗,最終還是被我軍徹底地消滅了。
C. 雖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兩篇文章的觀點卻迥然不同。
D. 晚會上,他獻上了一曲《燭光里的媽媽》唱得栩栩如生。
二、 積累與運用(10分)
9.默寫,或根據課文填空。(8分)
(1) ,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 。(《長歌行》)
(2)《望岳》表達作者早年的偉大抱負及奮發向上的精神的句子 , 。
(3)杜甫《春望》一詩中寫戰火連天,家書難覓的千古詩句是 , 。
(4) 能體現《陋室銘》一文主旨的句子是 , 。
10.八年級語文上冊課本介紹了三本名著,你最喜歡其中的哪本?為什麼?(2分)
三、閱讀理解:
(一)《背影》節選(10分)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1.聯繫上下文,揣摩下邊句子的含義,選擇正確答案。
①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 (2分)
A.表現父親意志堅強。
B.表現父親體貼、勸慰兒子。
C.表現父親的樂觀精神。
D.暗示已經找到生活出路。
12. 選文著重寫了父親買橘子和下車往回走混入人群的兩處「背影」,對文章這樣寫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確切的一項是:( )(2分)
A.因「我」的觀察角度無法從正面看到父親。
B.因「背影」是父親在特定環境中的特殊形象,父親的老境頹唐,心情憂郁,父愛真摯等,都可通過「背影」真切的表現出來。
C.因「我」與父親告別,感情悲傷,使我只能從「背影」中默默地向父親表達懷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給人的感覺是模糊的,與全文感情基調形成明顯的對照。
13. 文中哪些詞語具體寫出父親「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2分)
14. 選文中先後兩次寫到「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的眼淚又來了」,那麼流淚的原因是什麼?(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15. 對文中「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一句應如何理解?(2分)
(二)愛 蓮 說(10分)
陶淵明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蕃( ) 宜( )
17.與「花之君子者也」中的「之」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何陋之有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漁人甚異之 D、水陸草木之花
18.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9.作者寫蓮花之前,先寫菊花與牡丹,其用意是 (2分)
20.文段通過對三種花的評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和情懷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認識父親(14分)
①我們對父親是那樣的熟悉,又是那樣的陌生,陌生得許多做兒女的全然不理解父親那顆熾熱的心。我常聽人說,父母對兒女們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兒女對父母卻總要打些折扣。我不知這話准確到何種程度,但我卻親眼目睹,多少可憐的父親為兒女吃盡了天下苦,受盡了世界罪,有的為了兒女更好的活著,他們寧願獻出屬於自己僅有的一次生命。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更加崇高和偉大?
②有些兒女有意或無意地將生命交給死神,這卻把父親推進了無邊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頗有影響的鋼琴家,他的妻子早已離去。他和兒子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將一身藝術細胞傳給了兒子,把他拉扯成人,送進了劇院。兒子也挺爭氣,很快適應了緊張的劇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裝台的義務勞動中從頂棚跌下,當場停止了呼吸。劇院院長把兒子的父親接了去,問他有什麼要求,那位幾次從昏迷中醒來的父親把頭搖搖,說想到兒子出事的地點看看。
④那是一個寂靜的冬夜,院長叫人把劇場大門打開,領著他走到台前。父親實在憋不住,一下子撲倒在兒子摔下來的地方,再也無力站起。
⑤整個劇場空空盪盪,無聲無息,一隻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濤,在這苦難的父親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瀾。至今,在那個家中,兒子住過的房間還完整地保留著。每天上班,父親總得在門口輕輕說聲:「兒子,再見!」回來時又說一聲:「爸爸回來了,兒子!」吃飯時,兒子坐過的桌邊依然放著一雙筷子,它無聲地向父親訴說著他在另一個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從離我住處不遠的那條街上走,不為別的,只怕看到一位佇立在街頭的老人。他幾乎每天都在人們下班的時間站在那裡,面對著澎湃的自行車流和人流,眺望著,等待著,尋覓著他那早已離開人間的兒子。
⑦父親是偉大的,是堅強的。嚴酷的現實常常扭曲了父親的情感,沉重的負擔常常壓得父親喘不過氣來,天災人禍,狂風暴雨都被父親征服了。是他用點點血汗,以透支的生命為兒女們開出一條成功之路,也給自己帶來無盡的歡樂。
⑧但也有一些不諳世事的兒女們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讓青春定格在冰涼的小屋裡。對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麼,總是以為以後的路還長,可他們沒想到,這給父親帶來了多麼大的不幸與悲哀。有個中學生囚犯盜竊罪而被捕,他的父親與我是老相識,但礙於面子,一直瞞著我,他想兒子想得幾乎發瘋,實在迫不得已才來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讓他去獄中看看兒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長答應他們父子在二號房會面。
⑩那是一間長方形的小屋,兩頭都有鐵網,即使見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兒興嘆。
(11)兒子見到父親,大聲呼喚,訴說自己的不幸,一聲聲像利刃剜著我的心。但父親卻神色木然,不住地點頭,搖頭。兒子哪裡想到,當父親第一次得知兒子被捕的消息時,彷彿感到有一千面鑼在耳邊轟響,兩只耳朵頓時發麻,接著便什麼也聽不見了——他聾了!
(12)聾子怎麼能聽見兒子的說話聲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復著:「好好的,兒子,你好好的,呵——」
(13)淚水爬滿了他那蒼老的面頰,流進那不停蠕動的嘴唇。
(14)我告訴那少年,你父親聾了,是為了你才聾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隻手死死地抓住鐵絲網,胳膊被劃出了一道血口子,鮮血把袖子染得通紅,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長江邊的一個農場服刑,他的父親每個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兒子。農場離車站還有十里,得走一個多小時。一次回來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風雨,還是因耳聾聽不見汽車的鳴笛,父親被一輛大卡車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個不爭氣的兒子知道不知道。
(16)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們常常讀不懂父親,直到他們真正長大之後,站在理想與現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這部大書的時候,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
(17)歌德說:「能將生命的終點與起點連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說,你那生命的起點是父母親用血肉鑄成的,它不僅屬於你,也屬於你的父母,屬於整個人類。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會連在一起的人才是偉大的人。
21.第①段文中畫線句的含義是:(2分)
答:
22.為什麼說世界上父愛更崇高更偉大?(摘引原文語句回答)(2分)
答:
23.在兒子死後,鋼琴家寄託哀思的方法:(4分)
① ②
③ ④
24.「讀不懂父親」指的是:
「認識父親」指的是: (4分)
2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2分)
答:
四、作文(40分)
請選擇其中一個題作文。
1、 作為中學生,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擁有知識、擁有青春、擁有激情,然而有時我們又會埋怨命運不公,感嘆生活太累。其實,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許多許多值得我們珍惜的……
請以「珍惜所擁有的————」為題,寫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寫作。題目的橫線上可以選填「青春、健康、親情、幸福、榮譽」等詞語。
(2)、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3)、不少於500字。
2、愛是非常珍貴而又常被忽略的東西。你領略過被愛的那份喜悅嗎?你體驗過付出愛的快樂嗎?請你以「愛」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於500字。
祝你學業有成~
② 八年級上冊語文復習提綱
一、詞彙積累
綏靖 陰遏 銳不可當 編算 瘧子 寒噤 仄歪 張皇失措 箱篋 盪然無存 肅穆 荒謬 絮說 辟頭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疏懶 霹靂 孤孀 狼藉 簌簌 慘淡 勾留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情郁於中 瑣屑 交卸 典質 賦閑 頹唐 瑣屑 情郁於中 觸目傷懷 凹凼 尷尬 煩躁 塌敗 滯笨 惶恐 荒僻 取締 骷髏 愧怍 闖碼頭 剋扣 接濟 唏噓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倆 顛沛 弔唁 文縐縐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雞零狗碎 連聲喏喏 勻稱 惟妙惟肖 巧妙絕倫 推崇 駐足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軒榭 嶙峋 丘壑 鏤空 薔薇 重巒疊障 額枋 藻井 殿試 金鑾殿 傖俗 納涼 帷幕 緩沖 萌發 次第 翩然 孕育 銷聲匿跡 衰草連天 風雪載途 周而復始 草長鶯飛 繁衍 胚胎 蟾蜍 脊椎 相安無事 遺骸 褶皺 劫難 緻密 追溯 天衣無縫 失衡 藩籬 監控 歸咎 在劫難逃 五彩斑斕 嘯聚山林 束手無策 物競天擇 無動於衷 幻覺 吟詠 綺麗 殷紅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二、課文理解
21、《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本文是《桃花源詩》前邊的一篇記(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相當於該詩的序。全文以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花源的經過,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花源後再尋找桃花源的情形貫串起來,故事曲折回環。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理想社會,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為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是一篇散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宋代哲學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徵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象徵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品質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表示自己要在污濁的社會里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本文不是一篇借物詠志風世的散文。
24、《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儒家經典之一,由西漢載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禮運是《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文中的「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里。本文描繪一幅「大同」社會的理想藍圖,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個理想社會的神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5、《杜甫詩三首》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有《杜工部集》傳世。
《望岳》是一首古體詩,以「望」入題,贊嘆泰山,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下,抒發了雄心鬥志。
《春望》是一首七律,首聯和頷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頸聯和尾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真摯,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是一首敘事詩,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敘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徵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空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6、《三峽》選自《水經註疏》,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文章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給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7、《短文兩篇》之《答謝中書書》是作者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回信。文章以感慨發端,把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作者正是把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作者被黃州期間。文章僅84字,卻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微妙復雜的心境。
30、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從表面上看,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流露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但是把這首詩和和作者其它的詩結合起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中失去自我。
《使至塞上》王維作於赴邊途中,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的景色。這首詩屬於「邊塞詩」。詩中描寫了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將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他的詩正如蘇軾所言「詩中有畫」。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表現了對故鄉的依依不捨之情。
《登岳陽樓》(其一)作者是宋代的陳與義,這首詩寫得意境宏深,氣象開闊,蒼涼悲壯,抒發了詩人輾轉江湖,顛沛流離之苦、國難家亡以及自己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
三、文言文
1、詞義
落英 才通人 儼然 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便要還家 來此絕境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具言所聞 便扶向路 詣太守 遂迷 欣然規往 尋病終 無問津者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鴻儒 甚蕃 凈植 褻玩焉 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生曾雲 決眥 渾欲不勝簪 暮投 逾牆 一何苦 猶得備晨炊 略無闕處自非亭午夜分 曦月 夏水襄陵 沿泝阻絕 或王命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則素湍 回清 絕巘 飛漱 清榮峻茂 屬引凄異 曉霧將歇 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 沉鱗 未復有 念無與為樂者 相與步於中庭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翻譯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彼此都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跟外面人斷絕了來往。)
(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漁人把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4)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對於菊花的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5)蓮,花之君子也:(蓮,是花中的君子。)
(6)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7)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8)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船都被阻絕了。)
(9)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
(1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峻、草盛,趣味無窮。)
(12)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
(13)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
(1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15)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不再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四、詩文默寫
1、《桃花源記》中描寫草和花的句子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出自《桃花源記》一文,常用來比喻理想中環境優美、生活安樂的世界的成語是(世外桃源)用來比喻沒人過問、受到冷落的成語是(無人問津)。
3、《桃花源記》中,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4、《桃花源記》中,描繪桃源環境自然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桃花源記》中,描繪桃源社會環境寧靜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6、《陋室銘》中寫主人與文人雅士交往的詩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7、《陋室銘》中寫居室外環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8、《陋室銘》中,點明題旨(提挈全篇)的句子是說(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9、《愛蓮說》中,描寫蓮花優秀品格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0、《愛蓮說》中形神兼備地描寫了蓮的形象,其中用蓮的高潔、質朴比喻君子既不與惡習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1、人們常用《愛蓮說》中的有關語句來比喻人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品質,這兩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2、《愛蓮說》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3、《愛蓮說》中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是(香遠益清。)
14、《望岳》中成為千古傳誦的驚人之語的句子是(會當凌絕頂,一覽從山小。)
15、《春望》中反映詩人憂國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詩句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6、杜甫的《望岳》中,表現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7、《石壕吏》中暗示老婦人已被抓走的詩句是(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8、《記承天寺夜遊》中描寫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9、《答謝中書書》中由描寫靜景轉入描寫動景的語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0、《三峽》中描寫水流湍急的語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1、《渡荊門送別》中表現思鄉之情的詩句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22、由范仲淹《漁家傲》中的名句「長煙落日孤城閉」,可以聯想到王維《使至塞上》中同是寫邊塞景象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3、《使至塞上》中,被王國維贊成「千古壯觀」的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附:文體及寫作知識。
1、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新聞的結構有五個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提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時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
2、記敘文根據內容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這類記敘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和外貌,從而看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徵;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這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發展和結果,從而了解事件的意義和影響;以寫景狀物為主的主敘文就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繪,體會作者在景物描繪中表現的思想情感。因此,閱讀記敘文就要注意它的寫法,如人稱、順序、線索以及選材和剪裁有什麼特點,語言有什麼特色。同時我們還要明白,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敘述和描寫,但議論和抒情也經常運用,議論的作用是提示文章內容和點明中心思想。抒情是引起讀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3、說明文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別的標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和內容分有: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說明文按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分有: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別在於: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朴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敘文中的描寫區別:a 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 記敘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只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某鍾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徵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徵更具體,更形象。c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像,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③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所有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第一課《新聞兩則》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學習要點:1)掌握新聞的相關知識;培養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2)把握新聞「用事實說話」的特點,品味本課的語言。 3)探究我軍勝利的原因,感悟正義戰爭的強大力量。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2.《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學習要點:1)掌握消息的結構。 2)把我消息報道的三個特點。 3)增進對新中國創建歷史的了解,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課《蘆花盪》 學習要點:1)了解小說情節,理解小說主旨。 2)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3)學習老英雄的愛國精神,培養自己真摯的愛國情感。本課用時文體一課時(2個小時)第三課《蠟燭》學習要點:1)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徵。 2)把握人物形象,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3)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四課《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學習要點:1)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 2)領悟作者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3)記住祖國的屈辱史,發奮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五課《親愛的爸爸媽媽》學習要點:1)體會重點詞語的含義,整體感知課文。 2)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和平的珍貴,增強維護和平的信心。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六課《綜合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學習要點:1)培養對資料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 2)通過活動開闊文化視野,增長有關戰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 3)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單元 第七課《阿長與<山海經>》學習要點:1)掌握重點字詞和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手法。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探究文章錘煉語言的方式,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魯迅先生對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尊敬、感激、懷念之情。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八課《背影》學習要點:1)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把握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2)採用多角度閱讀等方式進行整體感知,品味朴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語言。3)體味父愛的偉大,對父母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九課《台階》學習要點:1)積累本文重要生字詞;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探究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2)朗讀課文,探究文章的寫法:分析父親的形象特點及意義。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課《老王》學習要點:1)理清思路,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分析人物描寫的作用。2)朗讀課文,感受語言風格;探究文章的寫法。3)理解文章所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之間應該相互關愛的思想。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一課《信客》學習要點:1)識記重點字詞;學習文章典雅而又精闢的語言。2)把握文章脈絡,品味語言特點,理解思想內容。3)樹立誠信為本做人理念。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二課《寫作 口語交際 綜合性學習》學習要點:1)了解認識,關愛普通人,培養善於與人相處,與人共事,與人合作的精神。 2)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3)提高自己搜集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三單元 第十三棵《中國石拱橋》學習要點:1)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文章的結構和說明順序。 2)體味本文准確的語言,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3)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作貢獻。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 第十四課《橋之美》學習要點:1)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通過理解在內容和表達上都具有個性色彩的句子,提高錘煉語言的能力,培養語感。 3)體會作者獨特的審美觀點,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五課《蘇州園林》學習要點:1)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逐步展開說明的方法。 2)學習本文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摹狀貌等說明方法。 3)體會蘇州園林的藝術地位與價值,認識蘇州園林的與眾不同之處,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六課《故宮博物院》學習要點:1)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築的方位,特徵,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築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築群和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 3)認識故宮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寶庫,激發民族自豪感。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七課《說「屏」》學習要點:1)了解文中介紹的有關「屏」的知識,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特徵,感受科學小品文語言的詩意和韻味,增強語感。 3)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獲得審美方面的知識。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八課《綜合性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學習要點:1)培養利用網路等多種工具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比較全面的了解橋的結構,功能,建築材料等,並能用說明性的語言介紹具體的橋。 3)領略我國豐富的橋文化,提高文化素養。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四單元 第十九課《大自然的語言》學習要點:1)學習積累物候學的有關知識;培養和提高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體會文章的准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 3)激發熱愛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十課《奇妙的克隆》學習要點:1)了解克隆的相關知識。 2)了解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4)認識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
④ 初二語文上冊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學期語文
測試卷1
第Ⅰ卷:選擇題(第1—13題,請將答案選項填寫在以下方框內,每小題2分,共26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答案
一、語言知識積累與運用,1—6題(12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寒噤(jìn) 仄歪(zè) 狼藉(jí) 尷尬(gà)
B.愧怍(zuò) 軒榭(gān) 匿名(nì) 溫馨(xīn)
C.淤泥(yù) 地窖(jiào) 幾乎(jī) 兩棲(xī)
D.萌發(mēng) 喪事(sāng) 詰責(jīe ) 瓦礫(lè)
2.下列詞語中無錯別字的一項是( )(2分)
A.物競天擇 五彩斑斕 相安無事 消聲匿跡
B.英勇善戰 風雪載途 因地治宜 重巒疊嶂
C.日薄西山 束手無策 添衣無縫 自出心裁
D.巧妙絕倫 大庭廣眾 盪然無存 無動於衷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吃飯,學習,睡覺。周而復始的校園生活讓人覺得非常單調。
B.由於熬夜上網,睡眠不足,張三幾乎每一節課都奄奄一息。
C.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親的形象,言談舉止,無不惟妙惟肖,令人嘆服。
D.他說話總是直來直去,從不轉彎抹角,不小心就得罪人。
A.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擋,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
B.人短暫的一生與宇宙漫長的年齡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C.他這個人性格樂觀,豁然開朗,笑口常開。
D.他這個人冷酷無情,對親友的病痛常常無動於衷。
4.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在王冠商場,妹妹找不到爸爸媽媽心裡很著急。
B.抗震小英雄的傷情,牽動了醫院里所有值班的醫護人員。
C.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D.考古學家從沉睡兩千六百年的地下挖掘出彌勒佛石像。
5.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依次正確的一項是( )(2分)
1.蘇州園林講究近景遠景的 ① 。
2.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 ② 而不僅是 ③ 。
3.天文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 ④ 到了三百萬年前發光的星體。
A.①層次 ②藝術 ③技術 ④觀測 B.①布局 ②技術 ③藝術 ④觀察
C.①配合 ②藝術 ③技術 ④觀看 D.①映襯 ②藝術 ③技術 ④觀測
6.下列表述,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桃花源記》表達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B.《水經注》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大小小的河流及有關歷史足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目前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C.《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是儒家經典作品之一,「大道」,是「大道理」 的意思,講的是人生的大道理。
D.王羲之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被稱為「書聖」,《喪亂帖》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最燦爛的瑰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二、閱讀理解(Ⅰ)(23分)
(一)閱讀《故宮博物院》選文,完成7—10題(8分)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桿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個圓雕鰲頭,嘴裡都有一個小圓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台兩旁有6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裡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雲火焰。
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8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鍾擊磬,樂聲悠揚。台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里休息。
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雍正後,這里是舉行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7.下面是對選文結構和說明順序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
A.「總—分」結構;邏輯順序。 B.「總—分—總」結構;時間順序。
C.「總—分—總」結構;空間順序。 D.「總—分」結構;空間順序。
8.下面是對說明方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大殿廊下,鳴鍾擊磬,樂聲悠揚。台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摹狀貌)
B.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雲火焰。(舉例子)
C.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
(列數字)
D.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雍正後,這里是舉行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引用)
9.下面是對「太和殿」建築特徵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鳴鍾擊磬,樂聲悠揚,煙霧繚繞,熱鬧非凡。
B.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殿堂,金碧輝煌,雄偉壯麗。
C.太和殿是安放皇帝的雕龍寶座的地方,殿內裝飾以「龍」為主。
D.太和殿處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
10.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太和殿內的裝飾突出「龍」的形象,以表明皇帝是「龍」的化身,權力的象徵,強調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皇權的威嚴。
B.選文用詳細介紹「太和殿」,而對「中和殿」和「保和殿」卻一筆帶過,是因為紫禁城是權力中心,而太和殿是皇帝行使權力的地方,是紫禁城的「心臟」。
C.「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兩句表明,作者是由北向南說明三大殿的。
D.雍正後,保和殿是舉行殿試的地方,皇帝親自主持考試,所謂「狀元」就是從這里考出來的。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題(13分)
(甲)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 。夕日欲頹,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1.下面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曉霧將歇(歇,休息) B.沉鱗競躍(競,爭著;躍,跳躍)
C.念無與為樂者(念,想) D.遂至承天寺(遂,於是;至,到)
12.下面是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描寫了高低、遠近、動靜景物的變化,從視覺、聽覺描繪出景物的立體感。
B.(乙)文簡潔雋永的筆法,寫出積水的清麗透明。
C.(甲)文語句短句為主,工整對仗,富有節奏。
D.(乙)文以長句、散句為主,簡潔樸素,層次分明。
13.下面對選文句子表達方式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敘述)
B.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說明)
C.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寫)
D.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議論)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94分)
14.(1)翻譯下列句子。(2分)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將(甲)文省略的句子補充完整。(2分)
曉霧將歇, 。夕日欲頹, 。
15.(甲)(乙)兩文同是寫景,但包含的感情各不相同,請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甲)文:
(乙)文:
三、詩文默寫與課外積累(7分)
16、在下列橫線上填入相應的詩句。(分空1分,共7分,漏寫、錯寫、多寫、該空不得分)
(1)大漠孤煙直, 。(《使至塞上》)
(2)浮雲遊子意, 。(《送友人》)
(3) 。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
(4)會當凌絕頂, 。(《望岳》)
(5) 。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
(6) ,便引詩情到碧宵。(《秋詞》)
(7)感時花濺淚, 。(《春望》)
四、閱讀理解(Ⅱ)(共23分)
(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7—19題。(7分)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17.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對勞動有怎樣體會和感想?(2分)
18.加點句子表達了作者對勞動懷著怎樣的心情和態度(2分)
19.「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什麼?(3分)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20—25題。(15分)
《寄小讀者——通訊十七》
冰心
小朋友:
健康來復的路上,不幸多歧,這幾十天來懶得很;雨後偶然看見幾朵濃黃的蒲公英,在勻整的草坡上閃爍,不禁又憶起一件事。
一月十九晨,是雪後濃陰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積雪中,看見了七八朵大開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裡,——真不知這平凡的草卉,竟與梅菊一樣的耐寒。我回到樓上,用條黃絲帶將這幾朵綴將起來,編成王冠的形式。人家問我做什麼,我說「我要為我的女王加冕。」說著就隨便的給一個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歡笑聲中,我只無言的卧在床上——我不是為女王加冕,竟是為蒲公英加冕了。蒲公英雖是我最認識的一種草花,但從來是被人輕忽,從來是不上美人頭的。今日因著情不可卻,我竟讓她在美人頭上,照耀了幾點鍾。
蒲公英是黃色,疊瓣的花。很帶著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愛她。我對於花卉是普遍的愛憐,雖有時不免喜歡玫瑰的濃郁和桂花的清遠。而在我憂來無方的時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樣的成糞土。在我心情怡悅的一剎那頃,高貴清華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來占奪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萬面大大小小的鏡子,重量對照,反射又反射;於是世上有了這許多璀璨輝煌,虹影般的光彩。沒有蒲公英,顯不出雛菊,沒有平凡,顯不出超絕。而且不能因為大家都愛雛菊,世上便消滅了蒲公英;不能因為大家都敬禮超人,世上便消滅了庸碌,即使這一切都能因著世人的愛憎而生滅;只恐到了滿山滿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時候,菊花的價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價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悟到萬物相襯托的理,我只願我心如水,處處相平。我願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麗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澀,博愛的極端,翻成淡漠。但這種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愛小朋友,有誰知道?
書到此,高天蕭然,樓上風緊得很,再談了,我的小朋友!
20.選文中作者寫出了蒲公英的哪些特點?(3分)
21.作者用什麼方式給蒲公英以極高的的榮譽和禮贊?(2分)
22.本文贊美蒲公英,寫梅花、菊花、玫瑰、桂花有什麼作用?(3分)
23.本文主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3分)
24.選文有一個句子可以用來比喻「超人也有一無用處的時候」,這句話是:(2分)
25.根據例句「沒有平凡,顯不出超絕」仿寫。(2分)
沒有 ,顯不出
五、綜合性學習(7分)
26.關於「上網」,有利也有弊,根據你的體驗,寫出「上網」的 「利」和「弊」 各一條。(2分)
「上網」的「利」:
「上網」的「弊」:
27.怎樣做才能使「上網」有「利」無「弊」?請說說你你的看法。(2分)
28.兔子汲取了上一次敗的教訓,再一次與烏龜賽跑,這一次它不再驕傲自滿,但結果還是輸了,你認為這次失敗的原因可能是什麼,請你發揮想像力,寫一段30個字的文字。(3分)
六、作文(50分)
魯迅因輕視阿長而遺憾;朱自清因誤解父親而遺憾;楊絳因不能盡心幫助老王而遺憾。「遺憾」是「因未能稱心如願而惋惜」,「由無法控制的或無力補救的情況所引起的後悔」的意思。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事情使你覺得遺憾。
29.以「遺憾」為題目,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⑤ 八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第一單元總結
1、 文學常識――新聞、消息和通訊
(1)新聞
新聞,是指報紙、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經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表於報刊、廣播、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於新聞之列,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的事實。
(2)消息
指報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講述詳細的經過和細節,以簡要的語言文字迅速傳播新近事實的新聞體裁,也是最廣泛、最經常採用的新聞基本體裁。
(3)通訊
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台、通訊社常用的文體。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准確地報道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內容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
(4)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准確性、時效性
2、 以《蘆花盪》為例,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人物描寫①肖像描寫: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形傳神,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②行動描寫: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體現人物性格。
③語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徵,折射出人物所處時代的特點。
④心理描寫: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
(2)環境描寫
①烘托、刻畫人物的精神風貌;
②深刻地表現文章主題。
(3)《蘆花盪》中的環境描寫,烘託了人物故事的傳奇色彩
3、以《蠟燭》一文為例,探究文中母親的心理活動,根據她的舉動(動作描寫)感知、體會她的內心世界
4、以《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為例,體味作者充滿諷刺意味的語言和豐富的思想
5、詞語積累
一、新聞兩則
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阻遏:阻止。
二、蘆花盪
陰森:陰沉可怕
月明風清:月光明亮,清風微動。形容美好的夜晚。
悠閑:閑適自在。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陰慘:陰森凄慘。
颯颯:形容風雨聲。
悶熱:天氣很熱,氣壓低,濕度大,使人感到呼吸不暢快。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三、蠟燭
瓦礫:破碎的磚頭瓦塊。
匍匐:爬行。
僵硬:肢體不能活動。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東西。
肅穆:嚴肅而恭敬。
永垂不朽:永遠流傳不磨滅。
四、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贊譽:稱贊。
典範:可以作為學習、仿效標準的人或事物。
恍若:彷彿。
驚駭:驚慌害怕。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晨曦:早晨的陽光。
瞥見:一眼看見。
盪然無存:空盪盪的什麼東西都不存在了。
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
五、親愛的爸爸媽媽
發泄:(把情緒或情慾)發泄出來。
殺戮:殺害(多指大量的);屠殺。
苦雨:連綿不停地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比喻境遇悲慘凄涼。
蜿蜒: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
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
肅穆:嚴肅而恭敬。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荒謬:極端錯誤,非常不合理。
憧憬:嚮往。
⑥ 誰有最新語文學練優八年級上冊人教版,2017的,就最新的,我的積累本
在網上尋找具體的參考書上的答案是很難的,在網上是問不到答案的哈
還是自己多思考,不會的找同學詢問 大家討論,對自己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