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中《黃鶴樓》全詩是什麼啊
黃鶴樓前的白鶴
《黃鶴樓》 作者: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❷ 黃鶴樓語文賞析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版此,遂以名樓。」事權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九柱①、東陽八詠②,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鄂州城西南角,有一座樓叫黃鶴樓。《圖經》上說:「費禕升仙後,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里休息,於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 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志》上。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雲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沒有必要去瀨鄉的老子祠,去東陽的八詠樓,這里就可以觀賞景色、會集神仙啊!)
❸ 語文七律唐詩賞析
黃鶴樓 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①。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②。 崔顥頭像[1]晴川歷歷③漢陽樹, 芳草萋萋④鸚鵡洲⑤。 日暮鄉⑦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⑧。 編輯本段注釋字詞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1985年重建,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禕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雲去。 2.昔人:過去,從前的人 。 (昔 假借為「昨。」從前;過去) 3反:通返,返回。 4.悠悠:久遠的意思。 5歷歷:清楚可數。 6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 7.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逐漸被水沖沒。 8鄉:故鄉。 9.愁:鄉愁。 編輯本段譯文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 白日下漢江(平原)之碧樹清晰可數,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我發愁。 編輯本段分聯詳析首聯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復品味的名句。 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雲」變幻難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麼「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濃濃的鄉愁。 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寫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極富人情味:艷陽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佇立在眼前。和煦的陽光灑滿江面,溫暖著親人。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 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然而天下遊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濛,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准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代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下這樣的結論絕不是哪一個人,更不是我硬要往開封人臉上貼金。《唐詩三百首》是後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可見對此詩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有人說此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為也決非全部子虛烏有,李白寫的有關黃鶴樓的詩,我手頭就有兩首:一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另一首為《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雖都與黃鶴樓有關,然皆另有所託,並非完全寫景。同時他的《鸚鵡洲》前四句「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鳳凰台》詩亦如此,都有明顯仿崔詩格調的痕跡。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兩句非李白之言,承認崔詩絕好,對於李白來說還是可以認定的。《滄浪詩話》(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雖然有爭議,如胡應麟稱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確是代表大家意見的中肯之語。這樣一來,崔顥的《黃鶴樓》名氣就更大了。 以豐富的想像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這首詩前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字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己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別調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里,崔顥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後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後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麼,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後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由於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後來李白登樓時,也詩興大發,當他在樓中發現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後人乃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志其事。重檐復道,成為燕遊之所。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❹ 四年級上冊語文五六單元測試作文一實小同安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只恐這脆弱的黃鶴樓,載不動,新愁舊怨。我走下了樓,晚秋風吹來,落葉紛紛落下,有一片落在我的腳下,我用腳踏踏實實的一踩,它陷了進去。這時,我有了點笑容:也許,被我踩進土裡去後,它能做出落葉應有的貢獻——重回大自然,去滋養新葉。這樣想後,我笑了笑,裹緊了衣服,走出了黃鶴樓。
夜裡,我夢見了黃鶴樓四周都裝上了鈴鐺,風兒一來,這位老人也不寂寞了,你聽,「叮當,叮當……」古老的黃鶴樓,在這聲音里,慢慢綻開了笑容。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寒冷的晚秋風一吹,我的身子,顫動了一下,回到眼前,還是這座無語的樓,還是在這個地方,還是在這月港。這樓的檐角,沒有鈴鐺,只有那沉沉的磚片,只有那朱紅色的一片。黃鶴樓,像一個死人,默默無語,向著黃昏。
站在樓上,我彷彿,彷彿可以看到,一艘帆船,上面頂著月亮和星星,雖然張了帆,但是,它,為什麼還遲遲不肯飄搖出海,去尋找舊日的夢?為什麼它上面的月兒,只是個月牙?難道是預示著「好夢難圓」?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走過了擁擠的馬路,走進了冷冷清清的街道,我一邊走一邊想:「為什麼這么靜?難道,難道他們在思索著什麼?」帶著一顆疑惑的心,走進了黃鶴樓。
登上了黃鶴樓,放眼望去,海上飄盪的是一陣陣的笑聲,和那高談闊論,「海上雄談風滿座」。勤勞而又智慧的人們,在海上,談著昨天,說著今天,交流著生意經,傳播著各國見聞,笑聲中透出了對未來的憧憬。海上起霧了,一切,都迷茫了,如煙如夢,只有那船兒,還在輕輕的吻著波浪,「縹緲仙人吹玉笛」,霧里?雲里?還是夢里?玉笛聲聲,還在輕輕的回盪,回盪著,殊不知,波浪早把船兒,輕輕的送到了不知名的地方,月港,遠了,遠了,只剩下那瞬間的光芒,消失在月港的遠方,消失。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我們乘著電梯來到樓頂,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下游的長江二橋,再看對面龜山上的電視塔在山頂高高聳立。站在樓上往前看,遠處的長江和漢江交匯處,只見青青的漢江流入渾黃的長江中,現出半清半濁的奇觀。長江大橋的橋面上行駛的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輪船緩緩駛過,不時傳來「嗚嗚的」汽笛聲,船尾激起了潔白的浪花。江水無聲無息地向遠方流去。
看到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暑假裡我和媽媽去黃鶴樓玩。黃鶴樓位於武漢蛇山上,是湖北省著名景點之一。
我們下車後,登上了一個很長的樓梯後,就看見黃鶴樓的頂了,一個牌坊出現在面前,上面寫著「三楚一樓」。繼續往前走,只見兩只青銅黃鶴站在蛇纏龜的背上,抬頭向上看,三個金色的大字「黃鶴樓」的牌匾,掛在黃鶴樓樓頂的檐下。門前也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繁體的「氣吞雲夢」四字。我迫不及待地沖進去,書上說黃鶴樓有五層,每層高十米,樓高五十米,我抬頭看了看,確實非常高。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字是劉海粟大師90高齡所書,蒼勁雄渾而不失雋秀,透出豪爽之氣,溢出由衷之情。
步入一樓大廳,立刻被那濃郁熱烈的氣氛深深吸引。高懸的六方巨型宮燈,透出溫馨的橙黃色光暈那清幽婉轉的笛聲緩緩縈繞……
二樓大廳氣氛淡雅,如果說在一樓如飲醇酒,在這里則似捧一杯清茶。卷卷書法繪畫,筆調清新,寓意深刻,顯示著古文化的巨大魅力。
最愛那幅《霜晨月》,在薄霧冥冥的早晨,地上鋪著淡淡秋霜,輕紗般的流雲間竟還掛著一彎清朗的明月,這是怎樣一個動人的意境啊!那月中住著嫦娥,還有可愛的小白兔和那棵幽香襲人的桂花樹……每一幅作品都為黃鶴樓增添了一份藝術感染力。淡淡的燈光,淡淡的墨香,
給人以怎樣深深的陶醉呀!
我迫不及待地「欲窮千里目」,顧不得三四兩層,直奔頂樓而去。哦,眼前,不就是盼望已久登高遠眺的那一幕景緻嗎?不就是想像過許多次的雲霧迷離、水天一色的絕美畫卷嗎?滾滾長江,波光粼粼,一個聲音自耳邊響起,那是誰在吟誦「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我此時心境全無李白當年那番悵然愁情。看長江大橋的雄姿,看龜山電視塔的倩影,看悠悠江水、點點帆影,看川流不息的車輛,沸騰奔走的人流,怎不叫人激動?怎不叫人心醉?哦,如果讓這位絕代「詩仙」站在今日之黃鶴樓上,望著眼前這生機勃勃的萬千氣象,他又會怎樣激情四溢,發出由衷贊美的感嘆呢?凝神通思,我已深深融入這巨幅畫卷之中。
多麼巍峨的一座樓!加之周圍小亭迴廊,綠樹芳草,整個群體錯落跌宕而又渾然一體,顯得無比雄渾而飄逸。
這僅僅是一座樓嗎?那每根紅柱,每角飛檐,每塊石磚,分明在說:「不!那深印在人們心中的,分明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瑰寶!」
多少人憑欄四顧,懷古感今,發出聲聲贊嘆;多少人舉目遠眺,心馳神往,激起陣陣豪情。這只黃鶴,其實從來沒有飛走過,一直在人們心中,化作一種永恆的追索與憧憬,對綿亘的歷史,對美好的未來……
❺ 語文古詩文《黃鶴樓》知識點該如何復習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專空悠悠。
晴川歷屬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注釋】
1)選自《全唐詩》卷一三〇。崔顥(704-754),汴州(現在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的黃鵠磯上。
2)昔人:指傳說中騎鶴的仙人。
3)悠悠:飄盪的樣子。
4)晴川歷歷漢陽樹:晴天從黃鶴樓遙望對岸,漢陽的樹木看的清清楚楚。川:平原。歷歷:分明的樣子。漢陽,地名,現在湖北武漢的漢陽區,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5)芳草萋萋鸚鵡洲:鸚鵡洲上,草長得極茂盛。鸚鵡洲,長江中的小洲,在黃鶴樓東北。
6)鄉關:故鄉。 更多知識點也可關注下北京新東方的初中語文課程~
❻ 初一語文《黃鶴樓》 中描寫景色的句子
全文如下: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專。
晴川歷歷漢陽樹屬,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本詩中描寫景色的句子是: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領起下文作用的一個詞語:日暮
❼ 初一語文黃鶴樓的原文
州城西南抄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襲「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龍總縱,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希望對你有幫助^_^
❽ 初一語文《黃鶴樓》 中描寫景色的句子
全文如下: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回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答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本詩中描寫景色的句子是: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領起下文作用的一個詞語:日暮
❾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一單元作文是寫什麼
游黃鶴樓300字
只恐這脆弱的黃鶴樓,載不動,新愁舊怨。我走下了樓,晚秋風吹來,落葉紛紛落下,有一片落在我的腳下,我用腳踏踏實實的一踩,它陷了進去。這時,我有了點
笑容:也許,被我踩進土裡去後,它能做出落葉應有的貢獻——重回大自然,去滋養新葉。這樣想後,我笑了笑,裹緊了衣服,走出了黃鶴樓。
夜裡,我夢見了黃鶴樓四周都裝上了鈴鐺,風兒一來,這位老人也不寂寞了,你聽,「叮當,叮當……」古老的黃鶴樓,在這聲音里,慢慢綻開了笑容。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寒冷的晚秋風一吹,我的身子,顫動了一下,回到眼前,還是這座無語的樓,還是在這個地方,還是在這月港。這樓的檐角,沒有鈴鐺,只有那沉沉的磚片,只有那朱紅色的一片。黃鶴樓,像一個死人,默默無語,向著黃昏。
站在樓上,我彷彿,彷彿可以看到,一艘帆船,上面頂著月亮和星星,雖然張了帆,但是,它,為什麼還遲遲不肯飄搖出海,去尋找舊日的夢?為什麼它上面的月兒,只是個月牙?難道是預示著「好夢難圓」?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走過了擁擠的馬路,走進了冷冷清清的街道,我一邊走一邊想:「為什麼這么靜?難道,難道他們在思索著什麼?」帶著一顆疑惑的心,走進了黃鶴樓。
登上了黃鶴樓,放眼望去,海上飄盪的是一陣陣的笑聲,和那高談闊論,「海上雄談風滿座」。勤勞而又智慧的人們,在海上,談著昨天,說著今天,交流著生意
經,傳播著各國見聞,笑聲中透出了對未來的憧憬。海上起霧了,一切,都迷茫了,如煙如夢,只有那船兒,還在輕輕的吻著波浪,「縹緲仙人吹玉笛」,霧里?雲
里?還是夢里?玉笛聲聲,還在輕輕的回盪,回盪著,殊不知,波浪早把船兒,輕輕的送到了不知名的地方,月港,遠了,遠了,只剩下那瞬間的光芒,消失在月港
的遠方,消失。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我們乘著電梯來到樓頂,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下游的長江二橋,再看對面龜山上的電視塔在山頂高高聳立。站在樓上往前看,遠處的長江和漢江交匯處,只見青青的
漢江流入渾黃的長江中,現出半清半濁的奇觀。長江大橋的橋面上行駛的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輪船緩緩駛過,不時傳來「嗚嗚的」汽笛聲,船尾激起
了潔白的浪花。江水無聲無息地向遠方流去。
看到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游黃鶴樓300字
暑假裡我和媽媽去黃鶴樓玩。黃鶴樓位於武漢蛇山上,是湖北省著名景點之一。
我們下車後,登上了一個很長的樓梯後,就看見黃鶴樓的頂了,一個牌坊出現在面前,上面寫著「三楚一樓」。繼續往前走,只見兩只青銅黃鶴站在蛇纏龜的背上,
抬頭向上看,三個金色的大字「黃鶴樓」的牌匾,掛在黃鶴樓樓頂的檐下。門前也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繁體的「氣吞雲夢」四字。我迫不及待地沖進去,書上說黃
鶴樓有五層,每層高十米,樓高五十米,我抬頭看了看,確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