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民出版社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的課文是什麼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作者:陳淼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Ⅱ 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書第一課第二課第三課。
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加上剪刀似的尾巴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微風輕輕地吹拂著。千萬條柔柳展開了鵝黃色的嫩葉,已由這邊的稻田上,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 在微風中;還有幾只橫掠過湖面,綠的芽,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 二三月間,「唧 」的一聲,落在電線上休息,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譜出了一支春天的歌。小燕子從南方趕來,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毛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青的草,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各色鮮艷的花,電線桿之間的幾痕細線。 幾對小燕子飛倦了,多麼像五線譜哇。在藍天的映襯下,在陽光下
Ⅲ 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第二課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
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讀者;接下來分述灕江水是如何地「靜、清、綠」,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險」,使灕江水、桂林山與眾不同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最後整合桂林山水,山與水互相映襯、形成連綿畫卷的美景躍然紙上,引起讀者無回味與遐想。全文層次清晰,語句協調,多用對偶,寫得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桂林山水》是現代作家陳淼於1962年創作的一篇游記散文。此文後被選為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課課文。
(3)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文章寫於1962年5月,節選自散文《灕江春雨》,文題是課本編者所加。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此文即是作者與友人慕名而游之後寫的游記散文。
陳淼(1927—1981年),遼寧大連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華北聯大文藝學院文學系研究生部。歷任全國文協創作員,中央文學研究所教務所秘書,研究員。
中國作協秘書室主任,鞍鋼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鞍山市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遼寧分會專業作家。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說《勞動姻緣》,短篇小說集《煉鋼工人》《紅榜的故事》等。
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課
一個玉米棒子就有一尺長,剝開皮一看,金黃的玉米粒就像一列士兵一樣整齊的排列著,專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命令。屬農民伯伯們手拿鐮刀,喜氣洋洋地收獲著。看著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成果,我平時一點一點的浪費,我十分慚愧,心想: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不能浪費農民伯伯的糧食!那邊,一群少先隊員走了過來,他們每人一個籃子把農民伯伯不小心掉了的果實一個一個的放進籃子。他們低著頭,彎著腰。高高興興的跑來跑去,有時還湊到一塊兒,比一比看誰的籃子里果實多。他們熱愛勞動,我要向他們學習!秋天的田野真熱鬧。我覺得秋天象徵著成熟,象徵著喜悅,象徵著繁榮蒼生。它是一曲唱不盡的豐收歌。我愛秋天!
Ⅳ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的詞語有哪些
四年級下冊第二復課
2
瀾(制波瀾)(微瀾)(推波助瀾)(力挽狂瀾)(萬丈狂瀾)(波瀾壯闊)
瑕(無瑕)(瑕疵)(潔白無瑕)(白璧微瑕)
攀(攀登)(攀樹)(攀爬)(攀岩)(攀折)(攀龍附鳳)
巒(山巒)(峰巒)(重巒疊嶂)(峰巒雄偉)
泰(泰山)(泰斗)(泰然)(國泰民安)(泰然處之)(泰然自若)
駱(駱駝)
駝(駝峰)(駝背)
羅(羅列)(羅盤)(羅致)(張羅)(星羅棋布)
障(屏障)(障礙)(路障)(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兀(突兀)(兀立)(兀自)(危峰兀立)
綿(連綿)(綿延)(絲綿)(綿軟)(連綿起伏)(連綿不絕)
Ⅵ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仿寫第二段
我看見過美麗的迎春花,觀賞過火紅的香山紅葉,卻從沒看見過玫瑰這樣的花。玫瑰真紅啊,紅的好像戰士的鮮血;玫瑰真美啊,美得讓人陶醉;玫瑰真香啊,香的招引來了幾只蜜蜂;我靜靜地看著,看著那仙女般的,嬌嫩的玫瑰,讓正在觀賞的我陶醉在那裡。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人工湖,卻從沒見過黃山這樣的水。黃山的水可真涼啊,涼的撲在臉上,比夏天洗個涼水澡都舒服;黃山的水可真清啊,清的能看見小魚在水裡玩耍、嬉戲;黃山的水可真急啊,急得拍打在岩石上,水花四濺。「嘿!兒子,該上山了!」我這才想起我該上山了。
我見過香氣撲鼻的夜來香,觀賞過婀娜多姿的月季花,但是我更喜歡堅強不屈的梅花,梅花真潔白啊!像冬天裡的雪花;梅花真美麗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鵝;梅花真堅強啊!像個英勇的戰士。梅花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前進。
我見過又大又兇猛的狗,見過又小又可愛、溫順的狗,從來沒見過像我上海那叔叔家的那種又大卻又溫順的狗。它是那麼大,大得讓你不敢過去碰它一下;可它又是那麼溫順,它一看到人就會過去跟他表示親熱,那麼大的狗跑向一個人,誰會認為這是跟他去表示親熱,而不是去咬他呢?可能就算是小偷來家了,它也會跑去跟小偷去蹭蹭身子,蹭蹭腿什麼的;它是那麼聽話,它從不在家裡大小便、讓它回籠就回籠子,讓它坐就坐下,它從不在家裡「汪汪」地叫。因為它知道主人不喜歡聽,晚上主人帶它溜出去的時候才偶爾叫幾聲。性格如此溫順的狗,真是難得一見!
我見識過怪石嶙峋的張家界,瀏覽過風景秀美的桂林山,但卻從來沒有看到過西安這一帶的山。西安的華山真高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直沖雲霄,從山腳往山上看,根本就看不到頭;西安的華山真奇啊,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像一匹奔騰的駿馬,又像一位羞澀的少女,真是奇峰羅列,姿態萬千;西安的華山真陡啊,雖然每一條路的兩旁都修築了鐵鏈和欄桿,但是一個不小心還是有可能會栽倒下去。
我攀登過雄偉壯觀的泰山,游覽過峰巒雄偉的衡山,卻從沒看見過順峰山這樣美麗的山.順峰山真奇啊,山峰一座座拔地而起,像健壯的老人,像龐然大物的大象,形態萬千,變化無常;順峰山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綠玉石,像新生的竹葉,色彩繽紛;順峰山的山真美啊,美的像婀娜多姿的亭亭玉女,山頂上的景物十分秀麗;順峰山的山真險啊,走到了山頂,往下看,好像掉了下來一樣,真險啊! 這樣的山和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藍天白雲,山頂綠樹紅花,河上的小船,才讓你感覺到這風景優美的山和水.
我看見過雄偉壯觀的十七孔橋,觀賞過古老淳樸的通濟橋,卻從沒看見過趙州橋這樣的橋。趙州橋真寬啊!寬得可以讓五六匹馬齊頭並進;趙州橋的壽命真長啊!長得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趙州橋它那古色古韻的風格,只有你去走過才能感覺得到。
我看見過從亂石叢中穿過的泉水,欣賞過從岩石縫間汩汩湧出的山泉,卻從沒見過,奇跡般地出現在四周都是高聳的沙山間的月牙泉。月牙泉真奇啊,它的形狀真的宛如天上的一輪新月;月牙泉真清啊,盡管周圍沙山環繞,卻依然清澈得可以看見泉底的沙石和泉內的小烏龜;月牙泉真綠啊,綠得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月牙泉真神啊,冬暖夏涼,冬天冒著熱氣,夏天涼氣逼人。漫步在月牙泉邊,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我見過富貴吉祥的牡丹花,聞過香氣撲鼻的桂花,卻從來沒仔細觀察過臘梅花。臘梅花的顏色真可愛,黃得就像塗上了一層蠟;臘梅花香味真迷人,勾住人們的腳步,遲遲捨不得離去。臘梅花雖然長得不太大,但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寒冬臘月,惟獨臘梅花在風雪中開放,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冊第2課的多音字近義詞和反義詞
《桂抄林山水》多音字組詞
卷 juàn(畫卷)
juǎn(捲尺)
屏 píng(屏障)
bǐng(屏息)
似 sì(相似)
shì(似的)
《桂林山水》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明麗──明艷、艷麗
羅列──列舉、排列
圍繞──環繞、縈繞
觀賞──欣賞、玩賞
兀立──矗立、直立
擴散──擴大
峰巒──山巒
波瀾──波濤
彷彿──好像
盪漾──飄盪
連綿──連續
雄偉──雄壯
形態──姿態
危峰──險峰
迷濛──迷漫
連綿不斷──連續不斷、接連不斷
波瀾壯闊──波濤洶涌、波浪滔天
形態萬千──形態各異
【反義詞】
前進──後移
擴散──聚集、集中
微波──巨浪
連綿──孤立
迷濛──清楚
無瑕──有斑
雲霧迷濛──雲消霧散
波瀾壯闊──水平如鏡、一潭死水
Ⅷ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二課好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聳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艷:明亮鮮艷。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鍾乳:石灰岩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也叫鍾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鍾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鍾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鍾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Ⅸ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的主要內容
桂林山水寫作特點和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著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 「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贊嘆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後,又具體描寫了灕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贊嘆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灕江,盪舟觀賞這一美景。接著,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並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雲霧迷濛,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後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最後說感想:本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秀麗風光,寫出了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抒發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以及大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