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本人急需小學3年級語文第14課東方之珠內容
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那裡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 浪平沙細、陽光和版煦的淺水灣,是旅權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節假日,人們結伴來到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舒服極了。 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那裡的海洋劇場,經常聚集著許多觀賞海豚、海獅精彩表演的遊客。在碧波盪漾的人工湖上,幾只海豚和海獅正在表演節目。它們有的頂球,有的鑽圈,有的舉重,有的嬉水跳躍,遊客不時被逗得開懷大笑。 銅鑼灣是全港三大鬧市之一。摩天大樓鱗次櫛比,商店裡的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港灣里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參考資料:三年級語文書
B. 東方中學語文課課練基礎模塊下冊參考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5646.html
希望能幫助你。
如果版本不同,請自行搜索(回搜索練習冊答)
C. 三年級語文上冊仿照課文《東方之珠》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
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大家有的在吃小吃,有的在買衣服,有的在挑傢具。各種各樣的都有,熱鬧非凡。
D. 高中語文必修5,把《東方風來滿眼春》這篇課文總結為100字的消息。 速度。
《東方風來滿眼春》一文真實記錄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視察時所做的重要談話,通訊被排上了1992年3月26日出版的《深圳特區報》一版頭條位置,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第二天《羊城晚報》也幾乎全文刊發了這篇通訊,再過幾天,《文匯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等越來越多的報紙都轉發了這篇通訊。新華社在3月30日全文播發了這篇文章。而不僅是國內的傳媒,國外的各大通訊社和大報也幾乎都全部播發或刊登了這篇通訊。
(4)東方語文課擴展閱讀:
精彩內容
當談到辦經濟特區的問題時,小平同志說,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
從深圳的情況看,公有制是主體,外商投資只佔1/4,就是外資部分,我們還可以從稅收、勞務等方面得到益處嘛!多搞點「三資」企業,不要怕。只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裡。
有的人認為,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三資」企業多了,就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就是發展了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
車子行至火車站前,鄧林指著火車站大樓那蒼勁有力的「深圳」兩個大字對小平同志說:「您看,這是您的題字,人們都說寫得好。」
E.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小學語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為教師教學,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運用
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能更好地展開教學,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1.信息技術的使用,大大優化了課堂教學
1.1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課堂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恐龍》一課,如果在導入課文時,播放一段恐龍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向我們展現了恐龍家族的生活情景,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這段視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美的語文課。書中有許多寫景的文章,如《廬山的雲霧》、《拉薩的天空》、《西湖》等展現自然的美文。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如果單憑講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無法領會到「美」之所在。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因此,我們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廬山千變萬化的雲霧;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美麗的西湖,再加上優美的樂曲,聲情並茂的講解,將觀察、閱讀、思維、審美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還受到了美的熏陶。 1.3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語文教材中涉及內容比較多,知識也比較廣泛,可以說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課文中的許多人物故事、科學知識、自然現象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運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信息技術能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背景資料,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社會情景中,幫助學生較為深入而准確地理解閱讀對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利用信息技術的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課文中出現的「伸著大鼻子的貨輪」、「斜拉橋」、「葛洲壩水力發電站」、「攔河大壩」這些事物都是學生從沒見過的,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閱讀。為了使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些事物的特點、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在課堂上,給他們呈現出一幅幅圖片以及它們的特點、用途,這樣學生先前遇到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了,閱讀起來也比較順利,而且在閱讀的同時,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學完課文以後,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看了一段課文視頻,在視頻中,配合著音樂,將王二小壯烈犧牲的一幕、敵人的兇殘都刻畫得生動形象,人物的特點也躍然於學生的眼前,每個學生都靜靜地看著,臉上露出心痛、憤怒的表情。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加入了信息技術的運用,不但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2.信息技術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2.1 為學生自主預習課文提供幫助。語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和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學好語文,必須做好預習作業。例如,在學《「東方之珠」》一課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查閱相關「東方之珠」的資料,有個客觀的印象,為深刻理解課文作鋪墊。經過學生的查閱資料,學生會了解到「東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後從網路上可以瀏覽香港的各種資料。這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習人物故事,歷史故事時,經常鼓勵學生上網查找資料,這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2 對突破重難點起到關鍵作用。重難點是一節課的主體部分,抓住教材重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學生無法通過文字來理解,此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突破。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展示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場景,又能設置一些教學懸念,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如《太空梭》一文,對太空梭的外形特點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
方方的機尾。有的學生想像不出,這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出示一架「太空梭」,讓學生觀察其外形,便一目瞭然。還有讓學生理解太空梭的「飛得快」這個特點時,我們可以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看「從帕米爾高原到東海之濱」的距離,再比較「普通飛機要飛行4個多小時,而太空梭只要7分鍾」來說明太空梭速度快。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3.信息技術的運用,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苦於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隨著信息技術廣泛運用於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方式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學生之所以會「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主要是因為缺乏寫作興趣,缺少寫作素材。現在,有信息技術的視頻、圖片輔助,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如《為動物設計名片》,以烏龜為例,首先出示烏龜的圖片,引導學生們觀察烏龜的外形特點,並相機板書,再指導學生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接下來播放一段「烏龜的生活習性」方面的錄像,讓學生對烏龜有總體印象,然後指導學生根據錄像組織語言,說一說對烏龜的了解。有了這樣一段生動形象的錄像,學生寫起烏龜來也得心應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又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自主、文教學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能夠精心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媒體,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更精彩。
F. 東方之冠——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閱讀答案 語文課時特訓
是第三單元單元自測吧 13.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建築結構 交通組織 景觀設計 14.列數字 後面自己版寫下作用 15.均表示全都 寫出了權中國館交通方便 亦表示也 說明景觀設計個結構建築一樣表現了中國文化 16 邏輯順序 歷史、位置 規模外觀 結構設計 使文章條理清晰
G. 怎樣把小學語文課件(word文檔)上傳到東方教育培訓網!
1.如果是發貼的話,直接粘貼交,再輸入驗證碼就可提交了。
2.如果按上傳資源,則要先注冊。
H. 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東方文學的試題及答案
245.
論×地的民間小調
246.
論×地的勞動歌
247.
論×地的婦女苦歌
248.
論×地的諷刺歌謠
249.
論×地的情歌
250.
論×地的儀式歌
251.
論×地的兒歌、童謠
252.
論×地的政治諺語
253.
論×地的勞動諺語
254.
論×地的諺語的藝術特點
255.
論×地民間長詩的藝術特色
256.
xx
族遠古神話與民族精神
257.
xx
族神話的超人形象體系
258.
xx
族民間情歌與民族審美意識
259.
xx
族民間傳說的傳奇性
260.
xx
族遠古風習歌的文學價值和科學價值
261.
xx
族機智人物故事的智人形象
262.
xx
族動物故事的哲理性
263.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中學語文教學
五、
語文教育教學方向
1.
論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與運用
2.
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師素養與課程改革關系的辯證思考
3.
淺談目標教學在小學(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4.
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
5.
中學語文美育的途徑與方法淺探
6.
論語文教師個人魅力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7.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詞彙的積累
8.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關系淺析
9.
語文課堂語言藝術初探
10.
語文課堂調控藝術初探
11.
論語文學習環境的營造
12.
學校文化資源與語文教育
——以
xx
學校為例
13.
論語文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4.
語文誦讀教學的藝術
15.
論語文自主學習
16.
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策略
17.
對語文教育中倡導「人文精神」的思考
18.
中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初探
19.
傳統文化與語文教育
20.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21.
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育中的語感培養
22.
欠發達地區小學(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以
XX
地區為例
23.
試論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
XX
地區為例
24.
淺談小學語文錯別字教學——以
XX
地區為例
25.
淺析初中(小學)生作文「假話現象」
26.
論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以
XX
地區為例
27.
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技巧——以
XXX
為例
28.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記敘文教學的思考
29.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的思考
30.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課後練習的思考
31.
中學(小學)語文教學板書設計淺談
32.
中學(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途徑探析
33.
淺議中學(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統一
34.
略論中學(小學)的課外學習指導
35.
多樣文化與語文教育的關系
36.
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心理分析
37.
中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接受心理分析
38.
論古文課教學的趣味性
39.
中學生作文心理特點分析
40.
試論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想像力問題
41.
試論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觀察力問題
42.
語文讀文教學的板書設計藝術初探
43.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拼音教學(漢字教學)、(詞彙教學)問題——以
xx
學校為例
44.
試論初中語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或者詞彙教學、語法教學、修辭教學)
問題(
提示:
提示:中學語文教學存在重文學輕語言傾向,語言分析往往孤立進行,如
何綜合內容及篇章進行語言分析,分析要領及原則是什麼?試以具體的課文分析為例,
展開具體論述。就某一個方面探討即可)
45.
談語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46.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47.
審美感情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48.
美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49.
當前中學課程改革的幾個問題
50.
傳統語文教育與現代語文教育的矛盾
51.
傳統語文教育與現代語文教育的整合
52.
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改革——以
xx
地區為例
53.
農村教育之現狀及對策——以
xx
學校為例
54.
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關系之研究
55.
語文教育如何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56.
試談中學教材中的長句教學
57.
中學生作文中復句作用情況的調查
58.
語法知識在作文批改中的運用(體會)
六、語言文字方向
1.
淺談漢字與古代農耕文化
2.
漢字字形與詞義的辨析淺探
3.
淺探象形字分析與小學(中學)語文教學
4.
中學語文中的漢字教學
5.
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思考——以
XX
地區為例
6.
隱喻在初中詞彙教學中的作用
7.
淺論現代漢語「准語言」及其社會意義
8.
古典文獻簡體轉繁體的注意事項
9.
語文教材、教參文言文注釋評析(商榷)
10.
試論「使動」與「意動」的區別
11.
現代漢語方言詞與普通話關系淺談
12.
試論上古漢語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13.
從《說文》「酉」部字看中國古代的酒文化
14.
從《說文》「女」部字看中國古代婦女的地位
15.
試論「因聲求義」的訓詁方法
16.
「以形索義」之訓詁方法淺談
17.
現代漢語諧音詞與漢文化關系淺談
18.
網路諧音詞研究——以
XX
(詞類,如稱謂詞、名詞等)為例
19.
淺談現代漢語中忌諱語詞
20.
現代漢語詞語的變化與社會生活關系簡析
21.
XX
地區方言詞彙與普通話地主要差異——以
XX
詞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為例
22.
現代漢語外來詞規范化問題淺談
23.
「同義詞」與「同源詞」淺談
24.
論語法知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25.
當代廣告語語言藝術簡析
26.
試論地名的文化內涵——以
xx
地區為例
27.
試論成語的構成
28.
試論成語的意義
29.
試論成語的文化特徵
30.
試論慣用語的構成
31.
試論慣用語的意義
32.
試論慣用語的文化特徵
33.
試論歇後語的幽默性及其成因
34.
試論歇後語的地方性特徵(以本地歇後語為例)
35.
試論積極諺語的功能
36.
「
把
」
字句的篇章功能
37.
「
被
」
字句的篇章功能
38.
雙賓句的篇章功能
39.
存現句的篇章功能
40.
連動句的篇章功能
41.
兼語句的篇章功能
42.
試論比喻的文化性
43.
文學作品
xx
的語言藝術(例如:文學作品《日出》的語言藝術)
44.
xx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妝品命名研究)
45.
xx
牌號命名研究(例如:店鋪命名研究)
46.
手機簡訊語言研究
47.
流行段子語言研究
48.
xx
地方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
提示
:主要從語音的聲、韻、調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話與普
通話的差異並提出辯正方音的有效方法)
49.
校園新詞語言及文化分析
50.
房地產廣告語的語言學分析
51.
化妝品廣告語的語言學分析
52.
QQ
名的語言學分析
53.
當代大學生的名字調查
54.
網路流行稱謂語
「
親們
」
(
「
娃
」
)分析
55.
對新出現的後綴的研究(如
「
門
」
「族」)分析
七
、文學理論方向
1.
藝術典型與時代精神關系淺析——以
XX
作品為例
2.
淺談藝術欣賞中的共鳴問題
3.
司空圖審美觀初探
4.
中國
XX
導演的創作評析
5.
外國
XX
導演的創作評析
6.
「意境美」與電影的畫面構成——以
XX
電影為例
7.
淺談金庸武俠小說的敘述技巧及其魅力
8.
當代流行歌曲的文學特質淺析
9.
論美育與中學語文教育——以
XX
地區為例
10.
面向生活——當前文藝創作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1.
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價值取向淺析
12.
淺論文學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13.
當代中國新詩衰落原因探析
14.
論王國維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15.
淺談文學經典在中國當下的處境
16.
後現代語境下的解構與狂歡——周星馳無厘頭電影戲劇性闡釋
17.
論八零後文學創作的意義——以
XX
作家為例
18.
試論當代小說創作的地方特色及其文化價值——以
XX
作家為例
八、影視文學方向
1
.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研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2
.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研究:如老舍作品
3
.當下某題材(或某一題材劇)電視劇研究(如:都市情感劇《蝸居》、《我的青春我做
主》等)
4
.對某部電視劇(文化方面、人物形象、敘事話語等)研究
(
如:《蝸居》中海藻人物形象
分析
)
5
.王海鴒電視劇作研究(代表作《新結婚時代》)
6
.清宮歷史題材劇研究(如:穿越劇研究)
7
.中國當下情景喜劇研究(如:《武林外傳》)
8
.從《長征》(《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等)看我國革命歷史體裁電視劇的創作走
向
9
.以某部知名電視劇為例,論韓國
(
或日本
)
電視劇的民族特色
10
.以某部知名電視劇為例,論美國電視劇的開放性敘事策略
11
.以某部知名動漫作品為例,分析中國當代動漫作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2
.消費主義文化語境下的「紅色經典」改編熱
13
.成龍的功夫喜劇電影新論
14
.論當前電視劇創作的平民敘事
15
.影響研究:中國三十年代電影與好萊塢電影
16
.從文學到電影:張愛玲電影編劇研究
17
.《霸王別姬》視聽語言分析
18
.馮小剛賀歲片的商業化策略探析
19
.簡論葛優的表演風格
20
.影視劇作人物塑造研究
21
.李少紅影視作品的「唯美」色彩
22
.以《魔戒》系列(或者《哈利波特》系列)為例,論述魔幻電影的類型片特徵
23
.宮崎駿動畫研究
24
.當代好萊塢電影剪輯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
25
.美國電影體現的美國精神
26
.瓊瑤電視劇研究
27
.當下台灣娛樂節目研究
I. 語文活力課堂的活力來自哪裡——《「東方之珠」》教學反思
最近,我參加了丹陽市「活力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上了三年級《「東方之珠」》,引發了我從「活力課堂」的視角,對我參加整個賽課活動的課前、課中、課後的反思。下面結合這節課,談談對「語文活力課堂的活力來自哪裡」的思考。 一、活力來自教師的教材處理。 二、活力來自學生的課堂對話。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時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語文課堂的活力應該來自學生的對話,在對話中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東方之珠」》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對話。比如,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圍繞「精彩」,抓住「它們有的頂球,有的鑽圈,有的舉重,有的嬉水跳躍,遊客不時被逗得開懷大笑」進行了有效的對話,在教師「你是怎樣看出海獅、海豚表演的精彩的呢」這一問題的導引下,學生能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因為它們會的項目多,所以精彩;因為它們的表演精彩,所以遊客才會開懷大笑;它們像足球運動員熟練地頂球,像體操運動員優美地鑽圈,像舉重運動員奮力地舉重,像田徑運動員跳高跳遠,它們的表演自然就就精彩了。特別是第三角度的理解,是學生與生活的結合,是課堂生成的精彩。 三、活力來自課堂的語文味。 《「東方之珠」》教學中,我牢牢抓住了詞語、句子、段落,將理解、感悟、朗讀、寫話融為一體,努力上出語文味,上出語文的活力。 詞語教學的語文味。在理解第四自然段的「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三個成語時。我壓根兒就沒讓學生去解釋,而是藉助了課件出示的圖片,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特別是「鱗次櫛比」一詞,學生看了香港的高樓聳立的圖片,在驚訝之餘,說出了一座座摩天大廈在比賽似的,在比哪個高大,哪個壯實,哪個漂亮呢。你看,這不就理解了詞語了嗎,多有情趣呀。 句子教學的語文味。在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句子「每逢節假日,人們結伴來到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舒服極了」時,沒有停留在說出句子意思上,而是採用「我漫步在 , ,真是舒服極了;沐浴著 , ,真是舒服極了;傾聽著 , ,真是舒服極了」這樣的填空訓練形式,引發學生想像說話,比如學生說道:「我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腳下軟綿綿的,腳底癢嘻嘻的,真實舒服極了。」這種「舒服」成了學生的體驗,朗讀起來自然就有了感情。這樣的句子教學多有生活味,多有語文味。 段落教學的語文味。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學中,在理解、體會意思的基礎上,認識了「圍繞中心句抓點描寫」的寫法後,重在進行仿寫訓練。「閱讀教學要把『寫』擠進去。」我很贊成中央教科所張天若先生的這個觀點。寫,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讓學生完成課後習題的要求,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課堂中啟發學生抓丹陽市民廣場、街道、商店這幾個點說話,再各寫一句,課後作業寫成一段話。最大的困惑是,可能學生小,寫的句子不夠形象優美。
J. 要三年級語文第一課《我們的學校》原文
《我們的學校》原文內容如下: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大山的懷抱,一半版在雲里,一半在霧里。從校門口權鋪出的石板路,彎彎曲曲,伸到山腳平地。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濃密的竹林里,白牆紅瓦,映照著東方的晨曦。門前,翠竹掩蔽;屋後,歡跳著山溪……
山溪里,飄著歌聲。
竹林間,盪著笑語。
當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像喜鵲似的飛進了教室。一雙雙眼睛在探求,一對對耳朵在諦聽。頓時,琅琅書聲從窗口飛入雲際,和山雀對話,和竹林絮語……
我們是山裡的孩子。山裡的孩子,成長在學校里。
一陣春風吹進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壯葉密;春筍破土,拔地而起。林間閃閃的紅領巾,像飛動的旗!
山間的新筍,天天向上。
山裡的孩子,茁壯成長。
(10)東方語文課擴展閱讀
《我們的學校》,作者李先秋,自幼擅長寫作,高中時期作文一直被學校語文作文課教學範本,高中自辦校報,堅持每周出版一期,從不間斷,成為學校文學愛好者課外喜愛讀物之一。
《我們的學校》選錄在西師版三年級上冊第1課作為課文,選作教材時稍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