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發布時間:2020-12-20 10:40:24

㈠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最好能夠保證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㈡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一節好課是將簡單發揮到極致的課。一節好課是將教師的個性與自身特點盡情展示的課。 一節好課是平實中閃爍著亮點的課。一節好課是學生經歷了真實的發展變化的課。一節好課是動靜相宜,靜中生慧的課。一節好課將教學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教學目標高度整和的課。
要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使學生健康成長?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我就從五個方面對此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一、面對兒童,我們要深入淺出
盡管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非常深刻和獨特,但時刻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法。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他們向前。好的教學貴在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二、課堂閱讀要放鬆
首先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是上好一堂課基礎和關鍵,只有在正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有好的教學設計,才有好的教學實施。那麼如何正確深入的解讀文本呢?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說過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他說人生是一道風景,我們要慢慢地欣賞,慢慢地品味,讀書更是一道風景,優秀作品值得我們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暫時忘卻教師的身份、教學的任務,以一個普通讀者的放鬆心態來欣賞作品,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這是一種非功利的閱讀,是一種以感性為主的閱讀。這種閱讀是文學作品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最能打動自己是什麼地方,產生第一感覺。一句話,就是我們在閱讀文本時是一種放鬆的心態閱讀。
三、課堂教學要務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它強調教育要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行和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所謂務實,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採用探究、體驗、交流等創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強大學習動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巧妙地融合起來,給學生體驗真情實。
四、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充滿情感的語文課,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那麼,如何使語文課充滿激情呢?
1.要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要入情。
這要求教師要准備一個好的導語,好的導語是一節課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導語就為以後課程的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後的課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講授《長城》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授了有關長城的故事如:定城磚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學生聽完了,開始對學習這篇課文充滿了慾望。這也為上好這節課做好了准備。
2.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學生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通過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們展示課文中的形象,比如說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觀潮》一課時,我通過播放聲音,讓學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這樣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兒童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所以教師在展示課文的意境,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課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種形式。
3.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移情」
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移情」要通過讀來實現,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而「精讀」是必經之途,所謂「精讀」即是讀課文精彩片斷、詞句,讀出其神韻。學生在前階段的細讀中,往往顧及情節的發展變化,顧及不到語言較深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認識課文語言不僅是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託作者的情感、意願,及至整個心靈。因此在精讀時,要引導學生更深地理解語言,從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學生動情之時,隨即導入課文中的傳神之筆。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時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學生、用自己的心喚醒學生的心。
五、課堂中要關愛學生
1、愛的平等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同學身上,特別是公開課,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視了對後進生、調皮鬼、不舉手學生的關心。其實,每個學生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老師的關心和呵護是心靈中寶貴的陽光。不僅如此,後進生、調皮鬼更需要給予他們關愛。當他們被老師關愛後就會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2、愛的巧妙
愛是無聲的語言,尤其是課堂上,我們老師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有著敏銳的感覺力。只要我們在一些細節上給予修飾和強化,我們就能讓這些巧妙的「愛」發揮它們的作用。
總之,我希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每節課都能驗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足跡,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鑽進應試教育里,每一堂課都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㈢ 怎樣才能上好小學語文課

語文教材的主體是課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師難當,語文課難教,這第一難,就在要靠教師鑽研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讀什麼」、「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
具體地說,教師先要作為一般讀者閱讀教材,「鑽進去」「潛心會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樂,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是第一讀.
接下來要從個人閱讀中「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再來閱讀文章,把文本中能夠發展學生語言的訓練點圈畫出來,比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
第三步,我們再回歸到教師的角色,依據課程標准確定本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進一步從我們剛才發現的眾多點中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來一番篩選,明確本課教學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即找准語言訓練的重點.
1、閱讀方法(1讀 讀通句子、讀懂文章,2讀 圈畫問題 3讀 讀出感情等)
2、段意概括、分段(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語言訓練(比較語句,體會運詞的准確等)
4、掌握文章的結構(寫景物的,怎樣寫,寫人物的方法等在學課文的結束時,總結歸納,讓孩子學會方法,為作文鋪墊)

㈣ 新教師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

重復,但要有趣味,小學生重復多幾次就能記住,比大人厲害多了,但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

㈤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也在風起雲涌,作為教師,怎樣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為學生的語文綜合課備好每一節課的內容,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反思的問題,同時也是每一位渴望事業成功的教師夢寐以求的事。筆者結合教學實際經驗,淺淡一下在新形勢下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一、激發興趣,滲透情感
首先,學生課前入情。作為教師,要想讓孩子們對新課的學習有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那麼這就要求教師要准備一個好的導語。好的導語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有了一個好的導語,就為以後課堂的學習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值得一提的是,好的導語不僅要符合課上內容,最重要的是將情蘊含在其中,如果在第一節課的開始就能夠將學生的情感引入其中,那麼學生在今後的課程中就會步步深入。
其次,課上把握興趣,激發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滿堂灌輸,激發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師生互動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善於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環境,「以境動人」同時注意教學內容的內在影響力,做到以景動人、以情感人,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領其情,從而創設課堂互動的合作點。
1、質疑情境: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創設質疑情境,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喚醒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迎接創新的挑戰,教師提出問題,生生互動,共同在問題中思考。
2、表演情境: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時必須面向全體,課堂上做到人人參與,不要只限於優生,在師生互答時,應考慮後進生的感受,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只作為引導,其他權利應該交給學生,大膽的放手,讓他們試著追求。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課時,教師可以准備好狼和小羊的頭飾,然後把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分工協作,走上講台表演,學生們不但增加了積極性,同時也會感到特別有成功感。於是,自然的學生由被動到主動,抓住了狼和小羊的言行,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表演力,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師輕松學生開心。
三、情境教學,激發興趣
情境教學,對於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並且能夠幫助學生要好地理解課文,如果教師能夠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不錯。
四、走下講台,充當學生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就越好。根據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當思考哪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位學生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教師可以走下講台,讓學生充當老師,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鼓勵學生上台,識字,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學生們也會感到有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認識到,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老師。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我們肯研究嘗試,就一定能總結出更多令語文課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讓每一節語文都讓學生在幸福快樂的時光中度過。
感想:語文,顧名思義是語言的藝術,人生何處不需要語言呢?所以,學好語文就要從生活入手。

㈥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優質課

有一句話這樣說到:教者若用心,學者必受益,我認為要講好一節語文課,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備課,講話。
一、備課1.
有的放矢,把准教學目標
只有準確地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師才能在整堂課上才能運籌帷幄,從而形成一種從容的課堂風格,我們在聽名師、大師觀摩課的時候,經常會被他們那種從容的、游刃有餘的教態所深深地吸引,但我們在看到名師頭上耀眼的光環的時候,可能很少會有人想到,在破繭成蝶,蛻變成美麗的蝴蝶之前,他們經歷了多麼痛苦、漫長的一個過程,實際上這種從容的背後一是源於自身一種很深的文化積淀,另一個就是源於自己精心的准備。備課最好的途徑就是認真閱讀我們的教學參考書。許多老師,包括我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會發火,放大嗓門,可是我們想過沒有,這種火源於何處,完全源於自己沒有精心地准備,學生不會,是不是我們問的問題不夠清晰,模稜兩可,學生無從下手;是不是為了及時在下課鈴想起的時候結束內容,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如果是說著說著一看時間就要到了,而我們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所以就只好草草收兵,最終是南轅北轍,收效甚微。2、巧具慧眼,選擇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不完全等同於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巧具慧眼,對語文教材進行二度開發,由於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我們應當選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發現,三年級的學生很容易出現誤讀,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把准方向。3、博採眾長,汲取教學資源
備課是一個非常辛苦而耗時的過程,也是一個擺脫鐐銬跳舞的過程。備課是一個開放的博採眾長的過程,當一個教學內容的目標和重難點被自己科學的確定後,就需要教師博採眾長,廣泛汲取教學資源,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知識和資料,盡可能多地從有經驗的教師那裡獲取教學方法和資源。我們上好一節課需要用到很多資料,要拓展應用知識,要有師生互動的設計,要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與學生一起探索與創新,這些都不可能是一個教師的智慧和學識所能完成的,它需要集體的力量,需要網路和圖書室等。4、善於反思,在修正中前行
俗話說,經驗加反思等於成長,記得弘一法師在佛書《慈悲的力量》中,曾經寫道:愚者在於自身太執著,執著必生煩惱;智者在於善於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覺得我們在上課後也一定要做到:勤於記錄、樂於重溫、敢於自嘲、善於修正,這樣自己的課就會講得越來越精彩。
二、講話竇桂梅老師也說,語文要給給孩子一座田園和一座花園。
一座田園指的就是
學習的底子,田園生產農作物,玉米、水稻,蘿卜、白菜,滿足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要,這就好比字、詞、句、段、篇。但一個人只是吃飽了還不行,還要有精神上的愉悅和美感享受。而花園指的就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一定有精神的「秘密花園」——文學的審美享受洋溢其中。我覺得大師所倡導的詩意和花園,不是說要我們在課堂上說話的時候要字字珠璣,出口成章,這樣的課聽起來勢必會有點酸,有點假,也會拉遠與學生的距離。但是在出公開課和觀摩課的時候,我覺得教師所說得每一句都是要經過仔細斟酌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如同穿鞋子,適合是第一,美麗是第二,我們每個人都要悉心揣摩,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模式,盡快地在教學中登上平台,形成特色。記得有位外國的詩人,曾這樣寫道: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的一株松,就做一叢小樹生長在山谷中,但須是溪邊最好的一叢。在課堂上,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斯霞、於永正、於漪、袁榮這樣的教育名家,但我們應該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把課上好,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願望,但在講究速度和效率的今天,唯獨人的成長必須用文火燉老鴨的功夫,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平和的心態。最後允許我篡改了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以平常心態,努力做更好的老師,便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㈦ 新教師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首先,提高教師個人語文素養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中外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創作知識、文學批評知識等。教師文學素養高,文學知識深厚,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應有的教育。一節上得好的課不是因為處理教學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師的學識、思想、境界決定的。你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決於老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過人的理解能力,沒有博覽群書的「厚積薄發」,是教不出精美絕倫的語文課的。
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博覽群書,涉獵到各個領域,讀文學大家的文學作品,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古代的文學經典,讀教育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實自我、教好語文。其次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即語言應用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語言學的理論、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臨下,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其次,充分備好課是上好語文課的保障。
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充分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猶如枕木之如鐵軌,基石之於高樓,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有一種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體安排,這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保障。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這就要求教師肯花時間去鑽研。
首先教師要備好教材。文本教學,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教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教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尤其是我們務工子弟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而言就不高,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分組、才藝比拼等,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作了好的鋪墊。
再次,靈活駕馭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無論是平時的積累,還是課前的准備,一切都將服務於課堂這一重要的教學活動。首先,找准一堂課的切入點。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要講求藝術,根據不同類型體裁的課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內涵,藝術特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目的要求的基礎上,立足開課的形式新穎,做到在開課的過程中創設激情,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望,啟點給學生思維求異的方法,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或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住學生,緩緩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如我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時,開課時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關昆蟲的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發言積極,為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感悟。課文中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師層次清晰、條理明了的引導下,反復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重點詞語和句子,深入作者情感地變化和語言的音韻變化中,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地內涵,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通過朗讀,學生能體味到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課文描寫的場面、人物語言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在讀中既培養了讀書能力,也為語言表達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㈧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恆的研究課題。身為一名從事小版學語文教育工作已近權20年的教師,筆者一直孜孜不倦地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回望新課改之初,語文教學研究者們紛紛對之前傳統的語文教學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批判。在這股潮流與風氣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育界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各教學流派競相輩出,語文教學界呈現異彩紛呈的景象。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五彩斑斕的教學流派、教學風格面前,一些語文教師開始眼花繚亂,他們來不及分析這些新穎的教學方法是否對自身教學具有適用性,也不去分析他們的本質和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就爭相模仿,只學皮毛而忽略本質,課堂教學刻意追求詩意化、個性化,最終矯枉過正,導致語文課已經不像語文課,反而更像是綉花枕頭,失去了最初的語文味。那麼,什麼樣的小學語文課才算是好的語文課,因為本文研究的主體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所以,對他們而言,好的語文課應該能充分挖掘、訓練和提高他們自我思考、自我表達的能力,使他們切身體會到語文的價值和魅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