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語文課中運用信息技術

語文課中運用信息技術

發布時間:2021-03-16 06:41:31

A.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小學語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為教師教學,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運用
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能更好地展開教學,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1.信息技術的使用,大大優化了課堂教學
1.1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課堂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恐龍》一課,如果在導入課文時,播放一段恐龍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向我們展現了恐龍家族的生活情景,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這段視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美的語文課。書中有許多寫景的文章,如《廬山的雲霧》、《拉薩的天空》、《西湖》等展現自然的美文。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如果單憑講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無法領會到「美」之所在。

B.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

1 課堂因「你」而精彩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 關鍵詞:多媒體、創設情境、語文教學、語言的魅力、文思泉湧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是追求高效率的優化效果的時代,以現代技術教育為手段的教學給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個新的天地.多媒體具有生動形象、音形兼備等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學習效率倍增,使課堂充滿快樂感.同時,運用多媒體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為語言增添色彩.在作文教學方面,發揮多媒體優勢,可以增強學生的創作能力,使學生文思泉湧. 語文課堂自古以來一直是令人感覺充滿魅力的課堂.語文教師的工作也是高尚偉大的.教師們站在三尺講台上聆聽自己的聲音是一種快樂,沉浸在學生求知的目光中是一種享受,感受到學生與家長由衷的敬意是一種幸福.而教師的工作單調單一,教學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而久之教師會產生倦怠感,學生也會產生「審 2 美疲勞」.作為一位從教五年左右的新教師來說,照道理還應該保持原有的那份激情,但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老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竟然就出現了視覺疲勞的現象.曾有位老教師說過:從教數年後,大部分老師的稜角都被磨得光光的.所以,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習讓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到乏味,喪失信心與熱情.而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總抱怨學生缺乏學習語文興趣、語文學習效率低下,這也一直成為困擾語文教學的難題. 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語文教師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我們勤勉苦幹,嘔心瀝血,為語文教學付出了生活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我們雖然很努力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卻沒有我們預想的那樣發自內心喜歡語文課,反而覺得語文課比其他課更枯燥無味.面對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該怎樣上好我們的語文課呢?怎樣令語文課變得精彩呢?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如今的中國教育,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多媒體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課文的情境,可以拓展課文內容,可以展示事物變化的過程,增大課堂容量, 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感,優化教學環境.多媒體已迅速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作為一種現代常用的教學手段.如果有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它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告別枯燥乏味,令我們的課堂耳目一新,充滿生機,精彩不斷,使我們的學生在企盼和享受中度過一堂堂回味無窮的四十分鍾的美好時光.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令我們的課堂變得精彩呢?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措施. 3 一、應用多媒體教學,看視頻,賞情境,讓我們的課堂其樂融融. 在教學中,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聽說體育課因故不能上,同學們都不高興;如果語文課不能上,則喜形於色.對此我並沒有責怪學生,我深知他們不是不願意學語文,而是語文課沒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而適當的情境必能激起兒童的情趣,讓兒童純真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學得輕松、愉快,讓學生學習語文感到「易」 「趣」「活」,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令學生愛上語文課,對語文課充滿期待.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和緊扣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感情色彩,富有魅力的具體的場景或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開啟思維.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境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思」,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聯想,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我們的課堂快樂無限. 情境教學法,這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多媒體課件涉及動畫、靜畫、聲音和視頻技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能夠提供良好的視覺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經過實踐,多媒體教學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錄象片.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使學生欣賞了海底美麗、神奇的景象,而且讓學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4 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看完了錄像片後,學生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學起來,既輕松又愉快,讓課堂營造著快樂的氛圍. 又如,我在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盡管文中對海底世界的生物作了生動的描繪,但只靠教師的語言進行說教,有的學生還是難以感知的.聽不懂的時候就會感到乏味,失去興趣.倘若我們利用多媒體把五光十色的海水、蠕動的海參、全身皮甲的大龍蝦、形態各異的魚、顏色不一、千奇百怪的貝殼�6�7�6�7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此時學生會感到興奮不已,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獲得美的享受,而且還會讓他們其樂融融,樂此不疲. 二、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為我們的語言增添色彩. 前蘇聯教育家蘇姆霍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上語文課的老師不同於上數學課的老師,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教給學生的一些道理和知識.我們的語言除了要教會學生懂得判斷外,我們的語言還肩負著感染和熏陶學生的責任.因為我們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學生最重要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那麼,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的語言有文學色彩嗎?我們的語言有感染力嗎? 其實,如果巧妙運用上多媒體,我們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充滿引力與誘惑的「吸鐵石」,是永遠令學生期待而又充滿驚喜的.我們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有聲的語言、文字、音樂、圖像有機結合的感性閱讀材料.在這優美和諧的音樂、生動活潑的圖像的映 5 襯下,在此情此景下,我們的語言就會增添色彩.抑揚頓挫講述聲,聲情並茂的朗讀聲,把學生帶入美妙的藝術仙境中.這樣的語文課堂,有誰能抵制誘惑,不深深陶醉呢? 例如,我在教《走進麗江》一課時,大多學生沒有去過雲南旅遊, 要親眼目睹麗江美麗迷人的風姿很難.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描寫麗江的美景,我在課前從網上下載了一部分麗江的圖片,在美的音樂聲中,同學們陶醉於那美麗迷人的麗江美景中,有的竟然達到忘我的境界.結合這些美妙的圖片,在柔和的納西古樂中,然後學生對課文那精美的語言多次品讀,很自然就讀出了麗江之美,讓我們感受到語言的美.這樣不僅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的語言更具感染力.不僅如此,這樣還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樂感、語感和情感的和諧統一. 再如,我在教《周總理,你在哪裡》這首詩時,首先我挖掘詩歌中傾注作者的情感,然後為學生充滿深情地介紹總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崇高品格和光輝一生,使學生增強了對總理偉大人格的了解,同時引發他們的情感,渲染創造出一種庄嚴的氣氛.在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聲中,我不失時機地在屏幕上播放一些總理在電影資料中的感人鏡頭:總理逝世後,靈車經過長安街時,十里長街數萬名群眾的哭泣聲.這一幅幅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畫面,配合學生情真意切的傾情朗讀,將教學氛圍推向了高潮.無須教師多言,學生已牢牢把握住了詩歌的意境,作品中奔涌的情感與師生的情感深深交匯融合,認識與情感達到了高度和諧統一.在這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在這優美的語言,錯落的節奏中,學生聆聽著自己傾情朗讀的聲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語言的美. 6 可見,巧用多媒體教學,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為我們的語言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三、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勢,讓學生創作的源泉噴涌而出. 提起作文,學生常常感到寫作文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而以往的作文教學是教師出一個作文題目或一段材料後學生們便靜坐下來冥思苦想,這樣難以激發靈感,收效不大,也令教師非常頭痛.如果能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運用於作文教學中,就能有效地緩解了這一矛盾.現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於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在練習說話時,教師藉助課件,創設情境,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創造性復述課文,編故事、想像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啟發學生動腦,合理想像,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小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雖然有一定的說寫基礎,但把握不好尺度.通過聲、圖、文並茂的情境引導,激發學生去說,然後再將心裡想的,准備說的寫出來,培養學生寫的能力.讓學生從無話可說變成有話想說,有話可說,使他們文思泉湧. 例如,我在指導四年級下冊第二篇作文「有關環境方面」時,我認為這個主題很寬泛,學生們不知從哪裡下手,於是我將搜集到的關於環境破壞、動植物被人致死致傷、亂扔垃圾和亂貼亂掛等等的讓人痛心的圖片展示給同學們看,大家看了後感觸很深,紛紛舉出自己身邊發現的破壞環境的現象,表示要做個環保小衛士.學生們再也不用愁沒有話可寫,這真的比老師說的天花亂墜都要強. 又如,我在講授三年級上冊《寫一種你喜愛的小動物》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事先收集了很多有關於學生喜歡的小動 7 物的資料,包括圖片和音像.當上課時,一聽說是作文課,學生滿臉的無奈,我微笑著不作聲,打開多媒體.隨著優美的旋律響起,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一隻只可愛的小動物蹦蹦跳跳地出來了�6�7�6�7我似乎從來沒有看見學生上作文課時如此專注過,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悅耳的音樂,誘人的畫面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贊美著:「小猴子多調皮啊,小花貓多可愛啊,小白兔小熊貓�6�7�6�7」學生爭先恐後地講述著自己比較了解的小動物,講述著它們的外表特徵,講述著它們的生活習性,整堂課上學生興趣盎然.當學生動筆寫的時候,個個文思泉湧,如有「神」助. 綜上所述,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意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在現代,我們的語文課堂因為有多媒體的輔助變得非常精彩.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愛上語文課,對語文課戀戀不忘,回味無窮.

C.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

一、明確目的,變輔為寶
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把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服從語文課堂教學,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徵,讓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許多老師並沒有明白到這一點,以為要上好一節課,課件製作越多越好,課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製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還有些教師因為本地教學條件的限制、資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學任務繁重,或沒有足夠的時間或沒有能力自己製作課件,於是就實行「拿來主義」,上網下載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師的資源,導致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在畸形中發展,所謂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現在用機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沒有真正地做到讓信息技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的輔助手段,違背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多媒體教學的任務,一堂課里,課堂幾乎被課件控制了,網路多媒體不斷地演示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呈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模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件的動畫和音響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被冷冰冰的機器隔斷,學生沒有了思維的空間 。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不能一味的讓信息技術主宰我們的課堂。我們要明確資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個性。 我們應該明白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新課程下進行地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是為了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進行課堂教學。一堂課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術和怎樣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取決取我們教師的教學組織的需要,我們應使信息技術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而不是一種教學擺設或者成為一種形而上學的教學形式。 由於各個地方的環境不同,各人的教學方式的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程度等都不盡相同,應要把信息技術正真有效地引入課堂,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變輔為寶。

二、利用興趣,正確引導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樂於接受,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中恰當的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把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和源泉,有了學習興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慾望,有了慾望就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學生認知的興趣對他們學習知識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充分利用這種興趣培養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後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師生互動質量,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愛學、樂學、易學。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相對來說識字教學是比較枯燥單調的,要達到提高識字教學效果的目的,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識字教學更是如此。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就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教學中,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採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慾望。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像,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體會樂趣,從而達到「我要學」、「我愛學」的境界,而教師也教得輕松、自在。
另外,小學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內容又很難感知,我們可以應用現代媒體來縮短學生的認識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小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知識的局限,思維能力還處於起始階段,對一些抽象的東西難以理解,而運用電化教學來播放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來感知,這時可以使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於探索裡面的奧妙。使學生由被動不情願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直觀性、動態性和反饋性的不足。同時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潛在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思維品質。
例如教學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九冊中《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很難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很難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景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創設的情境中。先利用圖片與課件把今昔圓明園進行對比,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難詞之後,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體會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此時,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放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圖片,配上教師極富感染力的解說,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此時此刻的學生已完全置於人間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這時讓學生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觀通過想像具體表達出來,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是怎樣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的?在學生了解了特定的時代背景後,通過放映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突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

三、巧設疑難,自主創新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要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可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布魯諾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只要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電化教學,就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發現答案的積極性,讓學生願意去探究所學知識里的奧妙。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將豐富的影視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將許多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自然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使之課內外知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尤其多媒體的加入,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向學生頭腦中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情思信息、語文信息,形象具體,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並保持廣泛的興奮點,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並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強化性、多渠道的信息顯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在一堂課中收益非淺,久久難忘。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和田的維吾爾》一課的教學時,由於課文條理清楚內容簡單易懂,主要是生動而又形象地從維吾爾人樂觀、豪氣,熱愛土地,愛美愛花,以及維吾爾人能歌善舞等幾方面描繪了和田維吾爾族奇特的民風, 所以本課的學習就需要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不同途徑搜集、整理、篩選各類資料,讓學生視野開闊,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設疑難,以尋求學生的幫助為由,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頭通過圖書、音像、電腦網路或其它途徑查找相關的新疆少數民族資料,資料可以是文章、圖片、照片、手工藝品、服飾、食品、錄象、音樂、樂器、日常用語等。有餘力的小組還可以通過小組間的強強合作,在製作演示文稿的基礎上,再製作有關新疆少數民族風情的課件,並把活動的成果進行全班共享,宣傳我們新疆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生動形象的畫面,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了學生和文章的距離,而且通過展示自己自製和搜集的資料活動的成果,引導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實現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了孩子們對新疆少數民族特有民風民俗的喜愛之情。

D.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教育技術現代化是語文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信息技術走進課堂,為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改進了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還起到了改革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的作用。然而,相對於其它學科而言,語文學科運用信息技術則顯得相對滯後。那麼,是什麼原因制約了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呢?筆者就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及觀摩中的發現談幾點問題和思考。

一、 存在問題
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 近年來,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受到普遍的重視,這無疑是教育的一大進步,教師思想的一大飛躍。但也有一些現象隨之產生應該引起我們的觀註:以錄音代替范讀,以屏顯代替板書,不管材料是否合適,一窩蜂的搞多媒體教學,同行評課、上級視導也常常將有無多媒體應用作為評定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等等,這種為時髦而用多媒體,為用多媒體而教學的現象背後是否正反映了中學語文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理論研究滯後於教學實踐,教學實踐缺乏理論指導。那麼,以計算機為載體的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究竟起什麼作用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呢?
教學方法的滯後 目前,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的使用主要還是由教師操作、演示為主,教師成了操作者,學生成了觀眾,這說明計算機的使用仍然是以單相交流為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尚未形成。同時,教學課件所展示的教學流程過於程式化。對課堂教學中產生的突發問題往往顯得束手無策。而突發問題的產生正說明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它們常常孕育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如果因為學生的思維越出了自己設計的軌道——課件的程序,而把學生活躍的思維強拉至教師的思路上,勢必會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不利於鼓勵學生發現、探究問題。這些盲目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最終將導致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泯滅,和以學生發展為主的現代教學觀相悖。那麼,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基本模式是什麼呢?
軟體的相對滯後 從教學軟體的使用情況來看,教師通過自製、網上下載和其他方式獲取軟體的比例較高,但教師自製軟體固然有針對性強的一面,但由於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掌握的能力、水平、接受的程度等條件的制約,有時又無法保證軟體的質量,多數教師仍需要使用一定數量的可用性較強的現成軟體。而目前,現成軟體的實用性、與教學實踐結合的靈活性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解決軟體問題,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結合的前提條件。

二、 思考探索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學科,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既要使學生具備使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使學生能夠通過揣摩、體會作品的語言,領悟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並通過語文學習逐步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健康向上的品質人格和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因此,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必須保證中學語文教學按照自身學科性質、功能完成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要明確多媒體計算機是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本身。同時,教育者也要有現代化的教學觀,應該明確教師對學生的成長只是起到了一個加速器的作用、引導者的作用,因此對課堂運用信息技術的研究也要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到以學生為中心,在具體應用上要考慮怎樣在學生自主性學習上發揮作用。教學實踐要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創新精神的發展,信息技術可以起到展示或演示「具象」的作用,但不能用計算機代替學生的想像、思索。信息技術的使用要能夠適應並與多種教學形式自然結合,而且,對於改進語文教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有促進作用。筆者曾採用這樣幾種結合形式:具象演示形式 把一些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文字內容轉換成具象的可欣賞的畫面,幫助學生領悟這些文字所塑造的形象、解釋的內涵。如《中國古代建築的格局》(上海S版高級中學二年級第一學期)一文,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我國古代建築,使學生對我國古代建築的形式、特點有一個具體的感性認識,進而對課文中提到的建築所蘊含的社會制度、思想觀念、道德倫理等有一定深度的內容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在講授《雷雨》(上海S版高級中學二年級第二學期)時,播放人藝的話劇版《雷雨》,學生將劇本和話劇相比較,把文字變成了形象,對理解劇本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網路學習形式 在語文教學中,經常要對教學內容作一些補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紹等眾多相關資料,學生研究性課題的開展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上網利用網路資源搜集資料,也可建立信息庫,選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提供給學生。師生互動式 這種模式建立在師生共同操作計算機的基礎上。教師利用主控台和學生交流。通過計算機共享,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選取教師信息庫中的不同內容學習,教師也可利用主控台隨意和某個學生或全體學生進行交流,採用這種形式,就是把師生交流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結合了起來。
同時,還應積極探索優秀教學資源庫的開發利用,條件允許的話,應該密切語文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的協作。
語文學科開發利用信息技術資源還處於一個探索的階段,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希望能創建科學的、有效的多媒體教學理論,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先進理念、教改經驗和實用有效軟體的推廣,使語文課堂在現代科技的氛圍中,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E. 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信息技術有哪些

包括網路、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視頻、文字、圖象、音頻、動畫和多媒體課件等。

-----------------------------------------------------------------------------------------------

一、信息技術是語文教學的工具
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就是語文教學的工具。它是師生有效交流的通道。這種模式可以實現個別輔導式的教學,即能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語文學科,有別於其它學科的地方在於它既有鮮明的獨立性,又具有廣闊的兼容性。學生既要掌握語言文字,又要涉及歷史、哲學、科學及藝術體育等學科知識,同時也牽涉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更要了解古今中外輝煌的人類文化,尤其要了解當今飛速發展的經濟、文化知識和科技動態,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為此,教師要注意把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舉一反三,填充知識,充分利用網路媒體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知識,加大課堂知識的容量。如學習都德的《最後一課》時,讓學生通過網路了解普法戰爭,了解法國人民同仇敵愾地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從而理解文中借最後一堂法文課,所反應出來的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感,感受哈默爾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
二、信息技術生成教學資源
科技的發展,使現代中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他們的學習天地也不僅局限在課堂上。現代信息技術生成了龐大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們在課外利用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等多種媒體,可以隨時隨地有選擇地學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知識,在有效的時間內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教育訓練水平。解決傳統學習中,學生想要廣泛閱讀,多方拓展的難題。把超大容量的、形式多樣的語文資源智能化地整合在一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搜索相關適宜的試題,復習資料,進行知識的鞏固測評,很好的實現因材施教,解決教學中的個別差異,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三、信息技術深化思想教育
加大力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之一,也是新形勢下賦予語文教學的一項重任。新教材在編寫時,把許多思想教育的素材都巧妙地融於課文中,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上課時要藉助網路資源來挖掘出這些課文的德育功能,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如學習中可以把都德的《最後一課》與老舍先生的《第一堂課》做比較,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不同國度淪陷區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於愛國情感的挖掘這一學習目標,學習中學生既讀文,又賞圖,還看電影,甚至聽唱國際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完成學習。因為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氣氛會更寬松和諧,教學過程會更流暢高效,教學效果將更扎實全面。
四、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氛圍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新課是每節課的首要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鍾,但它往往是每節課的首要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鍾,但它往往影響著整節課的教學質量。一個好的開端,猶如磁鐵一般,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來,集中指向教學內容。一個好的開端,有時猶如一首歌曲優美動聽的前奏,敲擊學生求知的心弦,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為一堂課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比如說我在教學七年級教材中的《黃河頌》時,課前先播放黃河大合唱視頻,集圖象,聲音,動畫文字於一體,加大環境氣氛的渲染。視聽結合,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能打破以往陳舊的、刻板的引新模式,給予學生新奇感。結合視頻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又能給學生以疑惑的懸念。新、奇、疑都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喚醒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徑。.
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素質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能成為知識的主人,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路。語文是一門人文科學,它所涉及的范圍很廣。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得經驗和知識。而信息技術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了解大量相關聯的知識,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甚至可以動手把學習內容進行藝術加工。在指導學生創作「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原因」這一小論文時,我班學生就利用網路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他們在網上採集圖片,數據,相關史料,這樣的活動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好處是不可估量的,這一切都有益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有效的直觀的教學手段。它形象生動,具體逼真。通過音樂,視頻,講述一個故事,描繪一方風景,再現一段歷史……讓學生在聲、形中受到感悟、啟迪和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自已製作一些多媒體課件來教學。這樣對優化語文教學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F. 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一、明確目的,變輔為寶
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把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服從語文課堂教學,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徵,讓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許多老師並沒有明白到這一點,以為要上好一節課,課件製作越多越好,課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製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還有些教師因為本地教學條件的限制、資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學任務繁重,或沒有足夠的時間或沒有能力自己製作課件,於是就實行「拿來主義」,上網下載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師的資源,導致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在畸形中發展,所謂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現在用機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沒有真正地做到讓信息技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的輔助手段,違背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多媒體教學的任務,一堂課里,課堂幾乎被課件控制了,網路多媒體不斷地演示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呈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模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件的動畫和音響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被冷冰冰的機器隔斷,學生沒有了思維的空間 。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不能一味的讓信息技術主宰我們的課堂。我們要明確資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個性。 我們應該明白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新課程下進行地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是為了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進行課堂教學。一堂課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術和怎樣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取決取我們教師的教學組織的需要,我們應使信息技術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而不是一種教學擺設或者成為一種形而上學的教學形式。 由於各個地方的環境不同,各人的教學方式的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程度等都不盡相同,應要把信息技術正真有效地引入課堂,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變輔為寶。

二、利用興趣,正確引導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樂於接受,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中恰當的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把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和源泉,有了學習興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慾望,有了慾望就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學生認知的興趣對他們學習知識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充分利用這種興趣培養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後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師生互動質量,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愛學、樂學、易學。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相對來說識字教學是比較枯燥單調的,要達到提高識字教學效果的目的,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識字教學更是如此。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就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教學中,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採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慾望。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像,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體會樂趣,從而達到「我要學」、「我愛學」的境界,而教師也教得輕松、自在。
另外,小學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內容又很難感知,我們可以應用現代媒體來縮短學生的認識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小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知識的局限,思維能力還處於起始階段,對一些抽象的東西難以理解,而運用電化教學來播放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來感知,這時可以使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於探索裡面的奧妙。使學生由被動不情願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直觀性、動態性和反饋性的不足。同時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潛在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思維品質。
例如教學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九冊中《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很難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很難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景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創設的情境中。先利用圖片與課件把今昔圓明園進行對比,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難詞之後,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體會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此時,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放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圖片,配上教師極富感染力的解說,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此時此刻的學生已完全置於人間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這時讓學生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觀通過想像具體表達出來,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是怎樣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的?在學生了解了特定的時代背景後,通過放映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突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

三、巧設疑難,自主創新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要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可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布魯諾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只要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電化教學,就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發現答案的積極性,讓學生願意去探究所學知識里的奧妙。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將豐富的影視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將許多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自然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使之課內外知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尤其多媒體的加入,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向學生頭腦中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情思信息、語文信息,形象具體,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並保持廣泛的興奮點,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並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強化性、多渠道的信息顯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在一堂課中收益非淺,久久難忘。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和田的維吾爾》一課的教學時,由於課文條理清楚內容簡單易懂,主要是生動而又形象地從維吾爾人樂觀、豪氣,熱愛土地,愛美愛花,以及維吾爾人能歌善舞等幾方面描繪了和田維吾爾族奇特的民風, 所以本課的學習就需要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不同途徑搜集、整理、篩選各類資料,讓學生視野開闊,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設疑難,以尋求學生的幫助為由,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頭通過圖書、音像、電腦網路或其它途徑查找相關的新疆少數民族資料,資料可以是文章、圖片、照片、手工藝品、服飾、食品、錄象、音樂、樂器、日常用語等。有餘力的小組還可以通過小組間的強強合作,在製作演示文稿的基礎上,再製作有關新疆少數民族風情的課件,並把活動的成果進行全班共享,宣傳我們新疆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生動形象的畫面,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了學生和文章的距離,而且通過展示自己自製和搜集的資料活動的成果,引導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實現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了孩子們對新疆少數民族特有民風民俗的喜愛之情。
可見,電教媒體本身不僅是外顯的內容,而且其表現手法也豐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現力,既能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又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它可以集聲、形、色、動於一體,不僅可以再現事物的形狀,把靜止的事物動起來,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內部特徵。與此同時,學生的手、腦、眼、耳、口等多種器官可以同時接受刺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
四、利用優勢,提高效率
由於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學生在學習某種知識結構時會出現思維的堵塞,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疑雲繚繞,這時就希望能夠找到合理的引導,以求得茅舍頓開。此時可以運用電教手段設疑引導,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引導學生的思路,就能夠起到架設思維的橋梁作用,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再則,運用多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悲傷的音樂,一邊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生活境況,在富有磁性聲音的引導下,學生的情感得以誘發,學生被帶進了作者筆下的情感世界,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
而且,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的在課堂上講啊、記啊、練啊,這樣學生會感到很乏味,甚至產生厭學的惡劣情緒。我們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將語文認知教學溶於多媒體教學之中,就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及學習狀態,學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這樣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有利於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恰當處理,把握有「度」
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不能改變。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如果能把這些教學資源「合理整合」為學生所用,那麼這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條件下的學習方式。 但實際情況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利用這些學習資源的條件並不能達到,所以對於一些相關的語文課外知識,一般都是由老師來搜集這些資源並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課堂從以學生為中心,變成以「多媒體」為中心,忽視老師主導作用,剝奪學生的個性思維。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因為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自主學習。我們更不能一味依賴機器來操作課堂,把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當作展示自己運用信息技術水平的工具,用機器代替自己必要的組織、啟發和引導,忽視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文本的思考、理解和反饋。甚至師生的交流也依靠機器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依靠信息技術手段來體現。事實上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影響教學效果,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走入「盲區」, 造成學生興趣遷移,分散注意力,甚至會對多媒體產生審美疲勞,產生厭煩,降低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的優點就會變成了缺點。因此,教師在課件的運用上一定要慎重。只有恰當處理好學生、老師、信息技術運用三者關系,把握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實現有效的整合。
六、找准契點,與教同步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要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有效整合為學生搭建起理解、感悟、交流的平台;有效整合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等,就必須找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契合點,使運用信息技術的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始終為語文教學服務,做到現代化教學手段所呈現的文字、圖像、聲音等內容與文本的內容,所表達的思想等同步;與語文教學目的同步;與文本審美價值和審美教育同步,避免使用過多的信息資源,造成「喧賓奪主」, 華而不實,無法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
例如對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荷花》一文的教學,一朵朵未開、待開、盛開的荷花動靜結合的美麗畫面就是信息技術與文本的契合點。我在教學時通過課件描繪出一幅幅高潔美麗的荷花畫面,並配極優美的樂曲的同時又展現重點段的內容,學生看畫面聽音樂大聲朗讀文本,學生入情入境體驗,情緒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聽一位老師教學此文時,她用多媒體呈現的是作者許多資料以及課文荷花的文本內容,造成課件代替內容的現象,學生沒有品讀,就感悟不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只有找准契合點,重建新型教學模式,使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內容更好地展現,教與學兩者才能相得益彰,創造出一流的教學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要明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在教學領域好處頗多,在各科教學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是語文課堂改革的需要,要做到能夠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語文文本特點和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徵,處理好信息技術運用和老師講解的關系,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信息技術的輔助手段這三者的關系,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到學生學習的點點滴滴中,優化教學,才能圓滿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以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有效性。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中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