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在谈这个学习方法经验的时候,让我不经想起我的高中生活,很充实,虽然我并不是尖子生,虽然我考不上清华北大,但是对于高中文科的学习方法我自己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今天就和大家讲讲。首先我并不清楚现在的文理分科是不是还是和以前一样,语数英和史地政,如果差不多的话那学习方式就差不多。我们知道不管什么类别的课程,考试都只会用到两种方式,一个是考以记忆为主的学习内容,另一个是以考计算公式应用为主的学习内容。所以不同的学科使用的方法不同,比如针对语文、英语、政治、历史我们讲究的是记忆,而数学更多的是去计算,而地理可能既要记忆也要计算。
我们知道语文六本书、历史六本书、政治六本书,对于记忆性的内容,如果我们要全一字不漏的记下来的话,很困难。所以要想学习的好,我靠的是熟能生巧,多看多读多想,有人说晚自习就几个小时的时间,哪里记得完,这个是错误的,晚自习的时间我觉得拿来做数学、地理的练习反而是重要的。背书的话当然是在课后,在路上、在睡前、在厕所不断的通过回忆来巩固学到的内容
而对于联系性的内容,我们要记住的是公式是老师课堂讲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联系巩固,这个我想大部分数学老师都是这么教的,当然作为学生我们要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老师让干嘛我们就干嘛,有聊天玩手机的闲工夫,完全可以拿起以前的试卷多看几遍,再做一次。强化训练,为什么要强化训练呢,因为可能这次你考的好是运气,下次就不一定了,那么怎么强化呢,那就是追求难度,比如数学有时间就去钻研试卷最后一道题,比如地理,有时间就多去看看世界地图,须知一张世界地图上地理会考到的知识点非常的多,比如城市所在的维度经度,比如海峡,比如五大洋,比如洋流,比如气候特点,等等非常的多,都可以在一张地图上衍生出来,只要你想的到。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弥补我们的弱项,比如数学成绩差的,就多做练习,多看做题方法。如果语文写作差的,就得多看看文学相关的文章,引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了高中生活也要劳逸结合,不要累坏了。
Ⅱ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解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第二部分:如何答题。
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二、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三、文言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得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Ⅲ 高考语文…求文言文翻译技巧,套路…好的追分
【网络搜索,仅供参考】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生做文言文时候遇到选择题还能做一些,但是一遇到翻译题就很难把握,那么文言文翻译真得很难吗?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这三个意思分别是:要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章要明白通畅;文采要好。而这些题目对不少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如何科学、高效、到位地翻译文言文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还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
1. 选文标准-----浅易突出,这方面的标准因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
(2).从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句式。
(3)从文章的体裁来看主要是传记颂德类散文。
(4)从文章的涉及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5)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2.今年的格式与往年基本一样。
3.翻译字数还是在40个字左右。
二、剖析文句设定,把握考察重点。
每年高考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句子。
1. 积累性的重要实词和重要虚词为常考内容,也是得分点之一。
2. 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
三、熟悉下面六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例如“:
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江苏卷)
译文:刘宰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到祸患。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
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江西卷)
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如:
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例如
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上海)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如:
郭异之,持以白王。(广东卷)
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如:
盖忠臣执义(全国卷1)
译文:忠臣坚持道义。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湖北卷)
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四、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如果大家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基本上可以把文言文的分数拿全了。
Ⅳ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值的判定及答题套路有哪些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
、(15分)[文言文阅读]
8~12,单选
四、(21分)
13题,文言文翻译,8分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例子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Ⅳ 高中语文如何拿高分学霸亲身分享拿高分套路
我们将语文分为几个小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是文言文鉴赏题
文言文鉴赏题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基础知识必须落实到位,实词能否正确掌握,虚词能否掌握,句式是否掌握;课本内所涉及的文化常识是否清楚;以及,考试老师所讲的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等是否记忆清楚
第二部分是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必背篇目是否熟悉;常考题型以及课内诗歌所涉及的手法,修辞是否掌握(这些课外自己可以做一些总结),尽量能看到就有发散型的思维
第三部分是小题
我当年重点考的是成语以及病句,还有论述文,不知道现在的高考重点有没有改变?不过方法都是差不多的,就是掌握方法,然后多做多练找手感。
第四部分是阅读
其实阅读和诗歌的方法是差不多的,你是一定要感知社会和能够进行情感迁徙的,能理解文章和作者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才能实施老师所说的套路,比如分点作答什么的。
第五部分是作文
作文真的是非常抽象的一个题目,当年高考的时候老师一个劲的跟我们讲套路,背作文,讲格式,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写不出,还是一看到作文就头疼(包括我自己555),作文最重要的方面还是你自己要有所出,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有所感悟。
一部分是审题,审题先要理清对象,大部分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如果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那无所谓,都可以提炼出你的观点。但是如果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还有,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还有些材料是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然后就是卷面了,它好像一直在被强调,的确书面很重要,也很容易拿分,不需要你的字多么好看,只要工整就可以了。
emmmmm。。暂时只想到那么多,反正多看书多理解吧,文言文诗歌主要看课内的(你有心的也可以看看课外的,也是有帮助的),这样的话你一步步落实的话,是会有好成绩的,努力总会有成果的!
Ⅵ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什么意思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所以我们大多的时候不要只去想好事,我们也要往坏处想一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应该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将问题的每一方面思考到了,我们才能可以完美的办成一件事情。
Ⅶ 焦作高三生,语文总是找不到诀窍做对题目,一直读书了,感觉并没有帮助,语文成绩还是很低。
语文想要提高,日积月累和方法都非常重要,我高三那一年语文提高了18分左右,现在手写将经验分享一下(全手打):
字音字形、成语释义全靠积累。准备一个小本子,把所有做过的语文卷子全部拿出来(也可以拿高考真题卷),然后对照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地看,遇到拿捏不准的或者读错的,就把它们誊写在本子上。每做一张新的试卷,就要把错的部分和不知道的地方抄写在小本子上。平时没事干的时候,小本子拿出来读;早读课的时候,小本子拿出来读;坐公交车的时候,小本子拿出来看;考试前的时候,小本子拿出来复习。要相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文背诵除了重复毫无办法。古诗文的学习有两种套路,套路一(我一般用的),全文背诵,平时早读课也是要背着玩的,洗澡的时候也是要背着玩的,考试前需要默写,默写是怎么默写呢,不用全文默写,就一边背,一边将背诵内容中出现的较为复杂的或容易错的拿不准的字写下来(前提是默写全对过几次后),这样便能轻松应对考试了。套路二(因为套路一比较累),因为考试考的基本都是古诗文中的千古名句,所以每次考试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只需要背诵复习考卷中出现过的古文诗句做到滚瓜烂熟即可。
古文要靠语感和经验。我当时对古文是采取的比较取巧的方法,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大量背诵虚词实词,如果没有时间,可以考虑一下多做几套古文阅读,古文阅读中出现的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很有套路的,主要是带入翻译、组词翻译和看位置等方法,课上老师也会讲,这些套路多做几套题之后你就会熟悉起来,至于句子翻译也是比较常规的,每一次重点的翻译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这次不会一定要记下来,并且想想它为什么这么翻译,别的同学是怎么想到的,下一次你在做题的时候也记得要迁徙过来。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并不多,只要多做几套题就能积累下来。另外一个古文翻译和选择中需要的知识点是中文句子的结构,也就是主谓宾定状补,这几个一定要搞清楚,否则做古文会有些吃力。
古诗赏析全套路。古诗赏析的套路和阅读一样多,首先是大背景,从诗人出发看大背景,所以你需要掌握杜甫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等一路诗人的风格和感情,这样才好分析古诗的大背景,结合大背景才能读懂古诗。第二是意象,这个非常重要,例如,出现月亮,很有可能就是什么思乡之情离愁别绪就来了,所以要抓住古诗中出现的意象,由此来分析古诗。第三是答题的套路,也就是方法,这个请翻阅各种古诗赏析的题目,拿出标准答案,你就可以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了,例如问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怎样的情感,你可以说“这首诗是XX在XX情况下作的,通过描写XXXXX,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而这些情感也通常是固定的词语,建议每一种类型积累2-3个备用。
阅读理解全套路。建议网络直接搜索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包括个别字词句的赏析、全文中心的赏析、题目的赏析、景物的作用、人称的作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等等,看了之后练习几套阅读题感受一下。
文字运用题目看功底和发挥。这种语言应用的题目表现在让你写个对联啊,补充一下对话啊等,不要作死,正常发挥,一般没什么问题。唯一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一种新闻归纳题,一般限定字数,要求总结文段内容,这种题目是有方法的,主要就是写清楚重点信息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时间不重要,就可以省略,如果地点不重要,就可以省略,以此类推,这样的答案基本上是不会扣分的。如果平常考试中还出现了任何有困难的题目,应在一段时间内主动练习该类题目并对照答案分析答案进行修订。
作文有套路,千万别作死。审题很重要,在作文中它的重要程度我就不说了,不能更重要!所以我从第二步开始说起,现代高考作文基本上以议论文为主,议论文基本上格式非常固定,开篇排比或名人名句等吸引一下注意力,然后第二段点题出论点,三四五段以递进关系围绕论点进行分述,采用举例子或者整段排比的手法会更容易拿高分,第六段可以进行升华(可要可不要,例如三四五段讲了个人、集体、社会,第六段可以上升到民族和国家乃至世界),第七段结尾,画龙点睛。按照这个套路,正常情况下55分的作文(还是60分来着?有点忘记分值= =)至少是42分,排比用得好的话至少是45,文字精炼一点就上48,论述深刻一点分分钟上50。如果你奔着更高的分数去的,请另辟蹊径(如书信格式、记叙文等)并内含议论或多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同时论点要和别人不一样,论述的例子也要和大家不一样。同样,在作文方面,我强烈建议多积累一点名人名言(不要考场瞎编,高考卷子还是谨慎一点的好),同时要多积累一点举例的素材(例如我以前积累过一个例子,讲一种开在高山上的花,多少多少年的等待,只为了一个季度的开放,这个例子就是坚持不懈的好例子),这些素材要够广,什么坚持、勇敢、独立、节约、环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话题都可以有,一个素菜可以多加变形使用,素材还要尽量和别人不一样以避免写到刻苦学习全班都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老师看腻了,你的分数自然不会高。最后还有标题的问题,题目自然是在扣住主题的情况下越新颖越好,越能抓住人眼球的越好,这样老师还会多看你的作文几眼,但是,如果没办法保证新颖性,请先保证它符合你的文章中心。一般情况下作文是需要构思的,这相当于作文的灵魂,但是考场作文时间有限,所以在扣住中心的情况下,我在下笔前我会将开头部分大致内容写在试题纸空白处,然后将三个分论点写好,分论点的例子写好(就写关键词即可),然后我才会动笔,整篇作文写好后再写题目。
大致就是这几个部分,高考到现在我自己都做了语文老师,帮你到这儿,希望你一切顺利,如果还有任何问题,你可以再问我。要记住的是,每一件事情想做好都是没有捷径的,所有人都吃了很多苦,如果你觉得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语文上,请不要找借口,你可以早起一小时,你可以晚睡一小时,你总有时间和办法去做好你特别想做或者特别重要的事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