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一、合理分组,科学管理
小组的划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划分小组并不是看上去的简单随意,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小组的划分上,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小组之间保持水平相当,这样在举行竞赛一类的活动时你追我赶,使比赛更加激烈,让学生共同进步。同时,保证小组成员的百花齐放,无论是成绩、兴趣还是性格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其次,在小组的管理上,依然放权至学生,由学生选择出具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等职位,保证学生人人都有时可干,并且定期轮换职位,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把握上,教师要注意引导,既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又不能过分干涉,自行把握分寸,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
例如,新学期伊始,我便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并且实行了积分制:课堂上踊跃发言,为所在小组加分;作业完成不认真或不遵守纪律则扣分,以此类推。因为每个人都是所在小组的成员,所以都想为自己所在的集体增光添彩,即使有的时候存在一定的惰性,也不敢懈怠。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都十分努力地为所在集体争光。
二、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跃思维,勇敢表达。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可言,只要学生亮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要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我们中国人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并不多,而课堂莫过于最好的舞台。没有竞争,没有嘲笑,有的只是一些同龄的少男少女,由衷地倾听你的见解与想法。起初,学生可能不太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不妨引导他们从小组内部的发言开始,逐渐训练,然后再到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一来,小组之间齐头并进,缓解了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局限性。
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初中生正处于13岁—16岁的青春期,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活跃,不愿倾听别人的见解。在讲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句哪个更好一些?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理有据,但渐渐地,我发觉有的小组的气氛似乎不太正常,两名同学就这一问题争执得面红耳赤。面对这种情况,我引导他们先安静下来,学会尊重,平心静气地倾听对方的观点和理由,倾听完之后,似乎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借此机会,我对学生进行了情商教育:你认为的是对的,但他的观点也不一定是错误的。你可以不认同他,但你一定要尊重他。这节课后,学生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十分安静,即便是出现错误也等那位同学说完之后再进行纠正。
三、把握合作时间与问题难易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即削弱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契合了这一理念,但是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小组合作的时间。即使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众所周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气氛往往较为热烈,教师把握不好,极易影响课堂秩序。因此,在课堂的开端、中间还是尾声部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因人而异;第二,合作问题难易的把握。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要是那种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才具有研究和探讨的价值。学生们在一起交换意见,集思广益,往往能够收获更多,远比闭门造车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讲授《春》这篇经典课文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带领学生进行逐段赏析,而是以“春花图”为例进行赏析,再引导学生模仿借鉴教师的赏析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自主地进行赏析,再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共享,也避免了教师“一言堂”情况的出现,逐步培养学生的赏析与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靠的是日积月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而是要从真正意义上得到贯彻与落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不再把学习语文当做是一项任务去完成,在在语文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⑵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⑶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步、合理复分组。制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分组要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同组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不相同的学生编一个小组。可以把班内好中差的学生,平均分到各小组中去,做到各组之间能力相当。
第二步,培训学生,教会方法。
培训学生的前提是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要选出小组长、积分记录员、监督控制员、联络汇报员等角色,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培训学生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组内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任务更具体,学习效果也会不同。在我校各班中,小组合作学习成员并无具体分工,效果不明显。因此,必须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要让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是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明白合作的前提是思考,没有独立的思考,合作就失去了价值。
第三步、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要彰显其实效性,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奖评机制,否则无组织无纪律,无分工无管理,就谈不上有效合作。在我校各班中,多数小组合作学习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运用得当,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组兴我荣,组败我衰”的新格局。
⑷ 如何把握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每小组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根据成绩可以分成优良差三类。并按照成绩名次的先后分成1----6学号,1号和2号相对并且坐在小组的中间,3号和4号、5号和6号分别相对,这样方便对子合作和小组合作。并且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二)精编导学案,方便学生合作学习。
平时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抓住语文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契合点,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设计,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第一步:组内合作学习,我让学生按: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读出情感步骤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并提出比赛要求:每个小组随机选派任何一个组员参加全班的朗读比赛。学生就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有序地进行。往往每个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都会不一样,有的小组采取组内分任务,即每人负责文章的一部分,分别带领组内成员学习朗读,有的采取小组长指命某人带领大家学习,也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从而很好实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
第二步,组内合作学习翻译课文并展示。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并商讨最佳展示方式,学生在这个过程里按照老师要求认真理解字词句,合理分派任务,体现出来良好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比如:前文所说的文言文朗读比赛就是很好地例子。通过比赛,学生认真倾听,互指不足,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更扎实了,学生也特感兴趣。还有小组展示后打分评比也极大了促进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建立灵活评价体制,鼓励后进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教学实践里我发现学号靠后的也就是成绩不好的同学往往学习的兴趣不浓,很多时候会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学习是优等生的事,展示是优等生的特权,他们更多时候甘于处于观众的位置。这样下来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上下来,演员也就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从而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为了实现最大面积的合作学习,我采取了按学号给分的方法,即展示同学的学号是多少,那这个小组就可以得多少分,如果多个同学参与展示,那么这些同学的学号总和就是小组得分。而且学号靠后的同学补充别的小组发言的话会加倍得分。这个方法就像一把熊熊大火燃起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小组内他们更关注学号靠后的同学的学习情况,并热情的帮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更有效了。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性学习,采用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要求每位学生先从自己的思考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这样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同时,学生学会合作,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了基础。
⑸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什么意思
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版段,良好的人际权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小组合作走进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这样,课堂效益大大提高,师生双方在课堂上都能体会到一种教学的乐趣与兴奋。
⑹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教育及社会效果怎么写
一个人的成功难免会有失败作为开端,要想成功就必须经过失败的考验才能取得成功!我就是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苦尽甘来后终于得到了成功!
记的在10岁的生日上,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开心是开心但问题是我不会骑.爸爸知道后就教我怎么骑自行车. `
我就把自行车推出去,坐在车上.爸爸在后面抓着车子推着我走.就在我得意洋洋的时候爸爸突然把手放开了.我有点不平衡东倒西歪地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我的膝盖摔伤了,痛的眼泪直流.我轻轻的小心翼翼摸了一下膝盖说:“好痛,我不学了.因为摔倒就很痛.”
我抬头的时候看见一位比我小的小女孩,她跟我一样也在学骑自行车.不过她摔倒了,还
⑺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57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根据本单元内容自编、自演短剧,或编简短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把小组交流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互动时就可以避免盲目从众或无言以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应合理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及时多样地对学生或小组的活动予以认可或奖励。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个人评价与他人、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合理公正的评价是学习互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教师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的规则和操作流程,既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又要各小组展开友好竞争。教师应对小组成员互动过程和结果适当加于评价激励,对基础欠佳者予以激励的积极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互动中都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