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公式大全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面积=边长×边长S=a×a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楼数=层数+(1)层数=楼数-(1)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式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我国的记数的习惯是四位分级法: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个级包括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表示多少个“万”。4.大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高级读起,亿级和万级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亿级和万级的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5.大数的写法:先写高级,再写低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6.亿以内数的大小写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7.数的改写。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个级的四个0,写上“万”字。整亿的数,改写时省略万级和个级的8个0,写上“亿”字。8.古代人记数的方法有: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和刻道记数。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0.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11.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算盘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作5,下方的每颗珠子代表1。12.ON/C是开关及清屏键,CE是清除键。13.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14.直线没有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它的长度不可以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它的长度不可以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它不可以延长,它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15.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16.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17.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写是1度,记作1°18.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写,叉开得越大,角越大。19.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20.角的画法:(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上找到所要画的角的度数,并在要画的角的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把刚才那个点和射线的端点连成一条直线。2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它的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贰』 六年级数学
1.学校举办艺术节。四年级40人参加,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比四,五年级总人数少15人,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多少人?
5年级参加:40×2=80人
4,5年级一共:40+80=120人
六年级参加:120-15=105人
综合:40×(1+2)-15=105人
2.李老师买了三幅羽毛球,付了110元,找回5元,每幅羽毛球价钱是多少才?(方程解)
设每副羽毛球x元
3x=110-5
x=35元
3.一种商品现价120元,比原价降低了3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原价:120+30=150元
降低了:30/150×100%=20%
4.以为老红军要把9900元钱资助给一帮贫困儿童,他先拿出540元,资助了3名儿童,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钱可以自主多少名儿童?(比例解)
设剩下的钱可以资助x名儿童
540:3=(9900-540):x
x=52名
5.从学校到家,妹妹不行要16分钟,哥哥骑自行车要5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兄妹二人同时从家和学校相向而行,相遇时,妹妹行了250米,从加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路程相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哥哥和妹妹的速度比为16:5
所以相遇时妹妹行了全程的5/(16+5)=5/21,为250米
所以家到学校路程为:250/(5/21)=1050米
6.服装店采购一批服装,按20%的利润订零售价,每件正好60元,采购时,这种服装进价降低了20%,如果服装店仍按20%的利润订零售价,没见影卖多少元?
原来进价为60/(1+20%)=50元
降价后的进价为50*(1-20%)=40元
每件应卖:40*(1+20%)=48元
7.用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
你有几种拼法(表面积相同的算一种)?
拼成的厂房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呢?
4种拼法
1)1×1×12
2)1×2×6
3)1×3×4
4)2×2×3
表面积最大为:1×4×12+1×1×2=50平方厘米
表面积最小为:2*4*3+2*2*2=32平方厘米
8.除数和被除数的比是1:4,被除数,商与除数的和是16.5,被除数是(12.5 )
商是4,被除数是16.5-4=12.5
9.2006年,我国免除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让近4900万中小学生受益,平均每个学生减负140元,可以估计这一年将减免学杂费总数为(68.6 )亿元。
4900×140=686000万元=68.6亿元
10.将20千克含盐率是98%的蘑菇晾晒后含水率下降到96%现在这些蘑菇重(10 )千克。
20×(1-98%)/(1-96%)=10千克
11.一幅地图,图上5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 )如果两地实际相距126千米,这幅图应画(25.2)厘米
20千米=2000000厘米
所以比例为5:2000000=1:400000
126千米在图上应画126/20 ×4=25.2厘米
12.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主题的体积相同,如果长方体的地面积是圆柱体底面积的五分之二,那么长方体的告示圆柱体高的(5/2)
体积相同,高与底面积成反比
所以长方体的高手是圆柱体的5/2(二分之五)
13.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分三组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人数比是5:4第二组合第三组的人数比是3:2,已知第一组人数比第二组第三组的人数和少15人,问:六年级参加植树活动的共多少人?
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人数比是5:4=15:12
第二组合第三组的人数比是3:2=12:8
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比为15:12:8
六年级参加植树活动的一共有:
15/(12+8-15) *(15+12+8)=105人
1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30天,乙单独做的时间比甲少10天,现在两人合作,但其中乙休息了几天,结果从开工到结束一共用了18天,请问乙休息了几天?
甲每天可以做1/30,
乙每天可以做1/(30-10)=1/20
18天,甲可以完成1/30 *18=3/5
乙完成的为1-3/5=2/5
乙需要做(2/5)/(1/20)=8天
所以乙休息了18-8=10天
15.甲乙两桶油,甲桶装的油比乙桶少120千克,如果从乙桶取出70千克放入甲桶中,则甲桶中油的重量反而比乙桶多八分之一,原来乙有多少千克?
设原来乙有x千克,则原来甲有x-120千克,根据题意:
x-120+70=(x-70)*(1+1/8)
解得:x=230千克
『叁』 小学六年级知识大全数学答案
1、 化难为易,方法渗透。教材中三道例题的呈现过程都有一个小朋友提出问题太难,(例5:太乱了,我都数昏了!例6:算起来真麻烦啊!例7:这个问题好复杂呀!)然后由小精灵或另一个小朋友提示怎样找简单的办法,这就是化难为易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遇到困难再进行提示。例如:教学例5时,可以让学生先动手画一画,当他们发现6个点连成的线段很多,不好数的时候,再引导学生从2个点开始,逐渐增加点数,找规律。2、 方法多样,形式不限。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应给予肯定。比如说例7,我们可以采取课本中列表的方法也可以直接推理,A到会两次,一次与B、C,一次与E、F,所以,A不可能与B、C、E、F同班,那么,A只能与D同班;同样的,B也到会两次,一次与A、C,一次与D、E,所以B不能和A、C、D、E同班,那么,B只能和F同班;这样剩下的C和E就同班了。这个题目还有很多种推理方法,只要他们的方法是正确的采用什么形式都无所谓。3、 面向全体,把握标高。我们在常规课堂上讲这些知识不同与培优,虽说对于一些优生来说,例5就是6个点里选2个点的组合,例6用乘法原理一下就可以做出来了,但我们要注意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学重在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至于说排列组合的方法、加法、乘法原理只让学生感悟就行了,可以不作概括。4、抓住机会,弘扬文化。数学广角中很多内容都是一些经典的数学故事或数学问题。《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去弘扬、去传承。教材95页的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数学问题:“七桥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让知道更多的学生谈谈对它的认识,从而感受前人的睿智,进而激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去研究、去探讨。
『肆』 六年级小朋友不会算大数怎么办
六年级小朋友不会算大数,就教。对待这种特殊情况,要有耐心,必要时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若是正常的话就不用过多担心。
『伍』 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陆』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所有公式
小学数学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Ѕ=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回答者: awmcyun - 初入江湖 二级 4-16 12:50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牢记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正方形的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周长为4*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乘宽,周长为2*(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长乘高,周长为2×临边的和
梯形的面积为(上底+下底)乘高÷2,周长为各边之和
三角形的面积为底乘高除以2,周长为各边之和
圆柱的面积为侧面积加上底面两圆面积之和,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加2πr^2
圆锥的面积为扇形面积加底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母线长除以2,或nπR^2除以360
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比
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倍数与约数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因数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个数一定互质。两个连续奇数一定互质。1和任何数互质。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约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4(或25)的倍数的特征:末2位是4(或25)的倍数。
8(或125)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是8(或125)的倍数。
7(11或1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之差(大-小)是7(11或13)的倍数。
17(或59)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3倍之差(大-小)是17(或59)的倍数。
19(或5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7倍之差(大-小)是19(或53)的倍数。
23(或29)的倍数的特征:末4位与其余各位5倍之差(大-小)是23(或29)的倍数。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较小数,最小公倍数为较大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1,最小公倍数为乘积。
两个数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商互质。
两个数的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数的公约数一定是这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用6去除大于3的质数,结果一定是1或5。
『柒』 世纪百通答案大全数学六年级下册js升级版
第一大题1题188.4244.92282.62题1573题72244题3.145题36第二大题2号3号s侧12.56*5=6.28s底2*2*3.14=12.56s表62.8+12.56=75.36v=sh=2*2*3.14*5=62.8第三大题是大的体积是v=sh=2*2*3.14*5小的体积是v=sh=1*1**3.14=15.7体积是6.28—15.7=47.1大的面积是s侧=4*3.14*5=62.8s底=2*2*3.14=12.56s表=62.8+(12.56*2)=87.92小的面积是s侧=1*3.14*5=31.4s底是1*1*3.14=3.143.14+3.14=6.28一共的面积是87.92+31.4=119.32119.32—6.28=113.4
『捌』 小学六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大全和公式。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例如 3.777 …… 简写作 0.5302302 …… 简写作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玖』 六年级数学大小排列
把下列各数按照逐渐增加的次序排起来:
,-10,-7/2,-1.4,-1,,-1/2,0.25,2,5.2
把下列各数按照逐渐减小的次序排列起来:
,5/3,0.5,0.03,0,-1.1,-7/4,-4.1,-103.54
『拾』 排列大小数学六年级下册
-5分之2=-0.4
-1又4分之1=-1.25
2 、 1.5、 0
-1又4分之3=-1.75
所以
2>1.5>0>-5分之2>-1又4分之1>-1又4分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