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1 00:35:19

❶ 分析以下案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辅导建议。 陈某,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父亲是汽车司机

最主要还是复家长的态度,父亲和制母亲两种截然不同态度,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特殊心理,可能厌家。。。通常父母要和孩子面对面心平气和的聊,或者,创一个号,加孩子的qq或者微信,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慢慢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前提,不要露馅

❷ 小学生早恋事例

转载:案例分析
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这种早恋现象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可能会对异性产生一种爱慕之心,这是很正常的事。
小学五、六年级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爱,所谓的“早恋”,就是他们朦胧的认为这是“爱”的一种表现。严格点,也不能说叫爱,只是“喜欢”。有的学生传纸条还有“××,520(我爱你)”这样的内容,他们的行为只是对异性的一种倾向,一种好奇,一种向往,是完全正常的、健康的。但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并不是不管不问,或是扣上早恋的帽子,都是不对的。教师要加以引导,以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
三、辅导方法
针对这个案例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先是分别找到李丹和小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并不是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开导他们。告诉他们,无论男女,都要有一种责任感。我告诉他们,爱情是美好的,甜蜜的,双方都要对对方负责,对自己负责,但过早地摘青涩的果子,味道不好。人生的路很长,你一生要遇到的人很多,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更适合你的,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不应过早考虑这个问题。尤其是李丹,班长更应该带好头。一个女孩子,怎么能被别人在QQ上称为“老婆”呢?一定要自重!更何况,我们是一个班的,相处五年了,就好象一家人,老师是你们的妈妈,同学就是兄弟姐妹。你们的感情只是同学间的好感,是同学情。听了我的话,李丹和小新都觉得在理。表示以后要保持距离,不让同学说“闲话”。
我又找了小杰,和他说,一个小男生和一个小女生走得近一些了,那本来是很正常很平凡的事情,像是吃饭睡觉,春去秋来一样是很自然的。我们一、二年级还手拉手排队呢!不能因为自己也喜欢李丹也叫人去打小新,觉得可以解气,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对的。小杰也表达了后悔之意,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这时,小新连忙递餐巾纸给他,还说:“小杰,好了,别哭了。”
第二天,他们又在一起玩了。
2、争取家庭积极配合。
我分别和李丹、小新、小杰的家长进行谈话。在谈及他们的一些行为时,避免用“早恋”等名称,他们只是好奇而已,不懂事造成的,启发诱导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能打骂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家长意识到,小学阶段所谓的“早恋”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恋,他们只是在行为上的一种模仿,还是单纯的普通的情感,不过是交往过密罢了,不能过早地给他们的这种关系下定义。同时,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帮助孩子解除青春期的迷惘。我特别对小新和小杰的家长提出要求,因为他们是离异家庭,更要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再三叮嘱小新爸爸,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态度,不能完全把它当大人间的事来处理。别到时候,小孩子没事了,大人却争个不休。家长都表示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与教师配合,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恋”误区。
3、利用班队课和心理导向课进行心理辅导。
利用班队课和心理导向课,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人生的坐标。我在黑板上写了“博爱”两个字,和学生谈爱老师,爱同学,爱祖国,爱大自然……女同学遵守纪律,成绩优秀,大家都喜欢,难道说,这就是爱情吗?哦,那不是爱情。那是同学情。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邢老师,我一直把您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我爱您!难道说,这就是爱情吗?哦,那不是爱情,那是师生情。在生活中,我们爱花草、爱树木、爱小动物、爱蓝天白云,都是我们情感上的一种愉悦的表现。
我还启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认识自己的行为,不能因为好奇而不礼貌地在背后说谁和谁好。教育女生要懂得自尊、自强、自爱、自立,要做淑女;男生要懂得尊重女生,要做绅士。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会被人喜欢,一个人喜欢别人和被喜欢都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要加油,让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让家长、老师、同学越来越喜欢自己。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抓住自己青春期记忆力好,易于接受新事物这一大好时期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大业打好基础。同时,我还教学生如何与异**往,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

❸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六年级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这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第二单元的一堂实验课.本课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后部分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课前我让学生带齐了塑料杯、沙子、豆子、筷子和筛子。另外我还给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白糖、燃烧匙、火柴蜡烛等材料。下面是我和学生一起进入混合沙和豆子探究实验活动的课堂实录。师:同学们,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候把调味品和蔬菜混合,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会发生变化吗?请把各自带来的沙、豆子倒在白纸上,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沙和豆子的特征。生:沙细杂质少、粉末状、颗粒状都有,豆子圆圆的、黄色的表皮光溜溜的。生:每粒沙、每粒豆的形状大小不尽相同。师:请问你们在观察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能介绍一下吗? 生:眼睛看、手去摸。师:猜一猜混合后的沙豆子会是什么样的?(提示:把杯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进行混合、搅拌,然后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检查沙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师:请介绍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和分离沙和豆所看到的不同现象。 生:我们看到沙子粘到豆子上,豆子好象变了一点颜色。生:我们组发现沙、豆子搅拌分离后沙还是原来的沙,但豆子的表皮有褶皱、表皮不光滑了。生:发现搅拌后的豆子表皮破裂了,表皮颜色也变浅了。师: 变化是通过实验后比较出来的,与原来的样本进行对照,可以看出混合后沙、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但他们的特征和性质没有变化,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判断——实验——总结的方法发现沙和豆这两种物质,混合后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师: 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说。生:例如一根铁丝的变化、一张纸的变化、一杯水的变化、一只蜡烛的变化。生: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的字迹。生:路上的积水变成水蒸气、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等师:是的,大家联系了前一堂课的知识说出了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去判断。分析与思考:这节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按照判断——实验——发现——总结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践体念的空间,去进行探究活动 。在实际操作中看到了极个别组的学生在搅拌沙、豆子时动作不到位;有的沙、豆混合太少;有的搅拌的时间也不够。我发现后让学生停下,边听讲解边观察老师的演示搅拌步骤,这样学生不但领会了实验过程,而且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这一堂课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课堂上,老师要心中有人,目中有人,心中想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状态,眼中观察的应该是学生的反映,自己所做的应该是,让学生的眼睛里流露出内心的满足和微笑。这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气氛比较浓厚,达到了引导学生尊重实验现象,养成他们细心观察良好习惯的目的。

❹ 六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课例名称]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12页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景一:

师:同学们,老师昨晚想通知大家今天带计算器,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生1:可以打我们家的电话,或打爸爸、妈妈的手机。

生2:发电子邮件。我的E-mail是……

生3:您只要通知我一个人,然后我去通知5个人,被通知的同学再分别通知5个同学,这样又快又好。

师:我班同学家里有电话的很多,有电脑的也不少。今天,我们来调查一下,我班谁家已安装了电话,谁家购买了电脑。

生1:老师,不用调查了。我这儿有全班同学家的电话。我班100%同学家里有电话。

生2:我们可以调查哪些同学家里有手机或小灵通这些移动电话,这样方便联系。

师:(生1)李××,你真是一个有心人。100%同学家里有电话,可以说成电话的普及率是100%。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要计算和使用“普及率”。这节课,我们就来计算一些普及率。如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电脑普及率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能及时改变原来的教学预设,给了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其意义将是深远的。

情景二:

学生分组统计后汇报统计和计算的百分率结果。

师:我班同学家庭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是96.6%,就是求出已有移动电话的56个家庭数占全班58个家庭数的百分之几。

生2:老师,我觉得应说“大约是96.6%”。

生3:我班同学家庭有电脑的是39户,普及率大约是67.2%。

师:你能根据计算的结果推算出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大约是多少吗?

生1:我认为我们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接近100%,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大概是95%,电脑的普及率低一些,可能有60%。

生2: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不能认为我班同学家庭电话普及率是100%,就认为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接近100%,你要考虑到南通市还有比较贫困的地方。应该说,学田地区的电话普及率接近100%。

生3: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因为我班同学大部分住在学田新村,如果要调查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还应该到其他学校或新村去调查。

师:你想得真周到,你认为应怎样调查呢?

生3:我想在南通市的东西南北中各确定一个学校或新村去调查统计才准确。

师:也就是说,推算和估计普及率要考虑我班同学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南通地区处于什么水平。

[评析]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最为真实的思想,不必考虑教师希望他说什么,而在意“我”自己的观点,是否准确,是否独特,是否有自己的个性。教师的鼓励与反馈“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

情景三:

师: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体会?

生1:我懂得了通过调查统计后,能求出某种东西的普及率。

生2:我知道电脑的普及率比电话的普及率低,我们可以把调查的结果反馈给电脑商,让他们加强宣传的力度,多搞促销活动。

生3:我知道了我们学习的统计和百分数的知识很有用。

生4:我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因为我奶奶说,以前人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样的好日子,现在我们不但有了电灯电话,还有了电脑,有人家还有了私家车呢!

生5:……

师:我们还可以进行哪些有意义的调查活动?

生1:我班同学戴眼镜的很多,可以调查我班的近视率,或全校的近视率,引起大家的重视。

生2:我经常看到有同学在校外的小摊买零食。我想调查一下我班同学每月零花钱的用法,到底有多少钱买学习用品,多少钱买零食。

生3:我想调查有多少人还知道张思德,现在许多同学知道“小燕子”赵薇,不知道英雄张思德了。

生4:我想调查南通市有多少贫困家庭。

生5:……

[评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的,能颔悟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不刻意要求学生与教师思维一致;不刻意要求个别学生给出的答案对全班具有代表性。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发现、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后安排的。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生的思维正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具体形象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对学生来说,如果始终是被动地接受,像成人一样地学习,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索然无味的,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会渐渐地沉睡起来,他们会渐渐地疏远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重复性向创新性过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动有趣的实践感受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探究数学,在探究中体验数学、享受数学。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收获,而不是仅仅重复教师的讲授,面对着具有鲜活生命和灵动个性的学生,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自己思想、表述自己观点、实现自己思维飞跃的舞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欣赏者、支持者和引领者。

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怎样的模式呈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感觉到这是极其新鲜而富有挑战性的。在探索中,我了解到实践活动是“做数学”的具体表现,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启迪是:当你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时,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