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徐州市高中语文调研试题

徐州市高中语文调研试题

发布时间:2021-01-09 17:21:51

❶ 徐州市08_09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答案,

http://www.shijuan.cn/sjxc/linkin.asp?linkid=songjiag
徐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费解 解数 蔓延 顺蔓摸瓜 商贾 余勇可贾

B.钥匙 锁钥 强迫 强人所难 刹住 古刹钟声

C.梦魇 笑靥 市侩 脍炙人口 木讷 方枘圆凿

D.嗔目 缜密 信笺 明修栈道 叱咤 姹紫嫣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这部小说主人公是以他的祖父为原型的,虽然祖父是一个普通士兵,但他那种临危授

命、视死如归的精神使他成为家乡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

B.利用所谓“西藏问题”分裂中国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梦呓,为此导演制造的各种事端不过是杯水车薪式的闹剧。

C.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独特,气势磅礴,让国人骄傲,让世界动容。外电评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卓尔不群,美不胜收。

D.徐祥先前在网上承诺要带九千元去灾区并领养两名孤儿,今年2月份他兑现了承诺,

他这种一言九鼎的行为,令人敬佩。

3.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提炼出李毅中部长提到的控烟措施的四个主要短语。(4分)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昨日表示,暂时不会上调烟草税,并回应了对烟草局控烟不力的指责。对于近期是否会上调烟草税,李毅中予以否认。他解释,和西方国家比,中国的烟草税可能还有些差距,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对于控烟人士认为烟草局未努力控烟,李毅中表示,尽了很大努力,每年卷烟数量在控制,焦油含量也从每支近30毫克降低到12.8毫克,同

时,对禁烟和控烟做了很多宣传,比如烟盒包装都有“吸烟有害健康”标志,公众场所的禁烟、控烟也在扩大范围。但李毅中亦坦言,距离社会和媒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4.某校实施“振兴阅读”行动计划后,发现一些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为此,学校举行了“网上阅读”利与弊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反方,请根据正方辩词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写出你方的辩词。(5分)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上阅读可以让我们在丰富的信息中快速搜索浏览所需

的信息,可以及时下载所需的资料,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

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宋史·列传第七十四》,有删节)

注:①台:御史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 赋:征税

B.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贷:借款

C.遂除户部、参知政事 除:授官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 饬:谨慎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

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

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3分)

(2)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3分)

(3)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1)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6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3)举酒属客, , 。(苏轼《赤壁赋》)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欲治其国者, ;欲齐其家者, 。 (《大学》)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旧 燕

张中行

①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如果只许选一种,以期情能专注,我必选“燕”。

②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这一间前部有门,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③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己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

④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不见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①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

⑤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

⑥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②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

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年年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归。

(选自张中行散文集《旧燕》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描绘了燕子的哪几种生活情形?(5分)

12.第④节作者详细描写了燕巢的形状,试分析其用意。(6分)

14.作者说“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①阿Q伸手去摩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

……”阿Q的答复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②说“和尚动得”,不免有诬蔑之嫌,且不去管它。但这句话实在警辟,它简洁而又活脱脱地勾出了一些人的一种心理和处事原则。本来并不认为“动”得有理,但既然有人先动了,那么我也来动一动,便是理直气壮,至少无可非议的了。“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能化非为是,变无理为有理,既有助鼓起自己“动”的勇气,又可以充当抵御责难的挡箭牌,功能多样,效用明显,所以这一原则便被一些人广为采用。

③但这种处事原则,通常只施之于弱于己者。阿Q只把它应用于小尼姑。当年列强的

“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也只加之于贫弱的中国。此外,有时也用于某些公物或近于无主之物,近六十年前杭州乡下人纷纷去挖雷峰塔的砖,便是一例。

④不幸的是,旧社会的这种分泌物至今仍然顽强地附着在某些人身上。现在,缺少自卫

能力的弱小者已经很少(因为有人民的政权保护着)而公物却日见其多起来,而这公物在一

些人的心目中却又似乎与无主之物难以区别,于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一原则的施用范围,便越来越广泛。看见别人在那里用公款大吃大喝,我至少也得小吃小喝一番。你多占了三间房,我便也来多占三间,如果没有你那么大的能耐,便多占一间也行。既然你开得后门,我有什么开不得?……于是,对于种种不正之风,尽管颇为不满,却又往往不免多少沾点边。然而,虽然沾了点边,却仍然心安理得,因为有“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原则在。

⑤“和尚动得,我动不得?”是一种泯灭良知的麻醉剂,一种自我欺骗的借口,一种向邪恶看齐的哲学。这样一种心理或处事原则,如果在社会上弥漫开来,不但扶正祛邪难以实现,而且会形成一种破坏力量。当年的雷峰塔终于倒掉,西湖至今缺了一景;今天某些厂矿设备遭到哄抢,某些森林被滥砍乱伐,不过是小焉者。其大焉者则是是非观念的淡漠以至混淆,人们的灵魂受到污染和销蚀。

⑥在“和尚”动手的面前,可以有三种态度:出面制止,不许他动,这是革命者和先进分子;他动我不动,不失为洁身自好的正直之士;你动我也动,便属于无赖甚至可恶了。这里没有硝烟炮火,但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场考验。

⑦“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固然要不得,应该受到谴责,但有这种想法的人毕竟不是首恶。我们应该首先斥责、制止、惩处那些先动手并且在那里大动特动的“和尚”。否则,不但有欠公允,而且可能于事无补。

⑧至于有的人,本身就是一位大“和尚”,却也在那大嚷大叫,批什么“和尚动得,我动不得?”,更应该加以揭露,还他一个本相。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句阿Q的“名言”穿针引线,结构全篇,这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幽默感。

B.因为“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处事原则功能多样,效用明显,所以在今天这一原则的施用范围,便越来越广泛。

C.“当年的雷峰塔终于倒掉,西湖至今缺了一景”这一例证意在揭示“和尚动得,我动不

得?”这种处事原则也用于某些公物或近于无主之物。

D.作者将动手的和尚分为“大和尚”和“小和尚”,并尖锐地揭示其恶劣行径,这样的分析不仅精到透辟、淋漓痛快,而且情趣盎然。

16.第④段中画线的语句对论述文章的中心有怎样的作用?(6分)

17.我们应当怎样遏止“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现象?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国之行的泰戈尔和他的忘年交徐志摩

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应邀来到他向往已久的中国,游历讲学。在这个他认为是他

前世生活过的地方,他与他的忘年交徐志摩完成了他们的人生约会。

1861年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裕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十四岁开始写诗,

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集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令人瞩目的。对于当

时年轻的徐志摩来说,大他二十六岁的泰戈尔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与泰戈尔可以说是性灵相通的朋友,这样的一种缘分也许与他们对“爱”的追求的一致和相同的性格分不开。“爱”是徐志摩创作的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这个“爱”是“博爱”,是爱别人、爱生命。

此外,他们的性格与气质也极其相似:他们在二十四岁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相反,却都做着政治家的梦。两个人仿佛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相见恨晚。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志摩得知泰戈尔要来华访问之后,欣喜若狂,热情似火。他一方面频繁地与秦戈尔通

信,商榷来华事宜;一方面在报刊上造势宣传泰戈尔,先后发表了《泰戈尔来华》、《泰山日出》等四篇文章,宣扬他“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纯洁精神”。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欢迎气氛。在写给泰戈尔的信中他还就即将伴随泰戈尔并担任他的翻

译一事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已答应了讲学社在你逗留中国期间充任你的旅伴和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虽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却因有幸获此良机,得以随世上一位伟大无比的人物而难禁内心的欢欣雀跃。”

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他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来到北京。在北京,泰戈尔度过了

他六十三岁的生日,还接受了梁启超的赠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

是中国的别称。这也恰好可以表达泰戈尔热爱中国、希望中印友谊长存的真实感情。4月26日,泰戈尔在京的最后几天,徐志摩陪他游览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刹之一,以满园丁香负有盛名。自清代开始,常有诗人相聚于此举行“丁香大会”。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尔前来观赏丁香花,继续了这个传统的雅事。徐志摩诗兴大发,在树下通宵做诗。

泰戈尔还在上海、北京等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

达了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泰戈尔的演讲内容丰富且诗意纵横,要翻译精确是相当困难

的。然而,对精通英语且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来说,翻译起来游刃有余。他用抑扬顿挫的

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月时间中,他和徐志摩形影不离,常以诗画互赠,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泰戈尔还为徐志摩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意为“月亮宝石”,徐志摩则称泰戈尔为

“老戈爹”。

泰戈尔访华结束后,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

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朋友苏萨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

1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的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纯

洁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徐志摩。

B.泰戈尔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他甚至认为自己前世在中国生活过。三个月的中国之行,更加深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

c.泰戈尔在文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不凡建树,诗歌创作成就更是世界瞩目,这与他从小就热爱诗歌是分不开的。

D.泰戈尔在中国讲学期间,不仅游览了北京名刹法源寺,还在上海等地用英语发表了内

容丰富、诗意盎然的演讲。

16.从文中看,徐志摩和泰戈尔成为忘年交,有哪些原因?(6分)

17.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受到徐志摩的哪些周到照料?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❷ 语文的高考模拟卷和试题调研卷哪个难

试题调研卷吧,不复过也不一定,制因为有的高考模拟卷会出的比较难一些,真正的高考卷不会出的特别难,如果你想要买一套作为考前模拟的话,建议高考模拟卷到所有知识点都复习完了之后买来做做,你现在一学期了,应该复习完了吧?

阅读全文

与徐州市高中语文调研试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