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

发布时间:2021-01-09 16:42:54

『壹』 高中好学习方法

高一,二学来期,上课认真自听讲。回去复习,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事实)
高三学期,要有自己的思路,学会尽早补差。自己哪门不好的,就重点照顾这门。
语文重点在作文和阅读理解的能力。需要早些培养,其他的东西到高二就会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和套路,老师会教的。
数学要抓住基础,其他的靠你的做题经验和运用能力。
英语。。没有捷径。背吧,做吧,听吧,读吧。最好的方法。。。
物理和数学没两样,基础。建议在高二前做完至少两本辅导书。这样高三会比较轻松。
化学。。不知道,听说靠做。。。
别多想。听老师的没错的,定期去老师那里询问。对你有帮助
最后,就是该认真时认真,该玩时玩,别累着。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难,恐怖。

如果你足够优秀,可以在高一高二时就被录取,这种人属于变态。
学习轻松,。/。。天天想上。把生活的情感方面把握好,多和同学交流。

『贰』 高中生语文学习评价存在问题有哪些

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我们在修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为语文课程内容的基本组织单位,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重新建构了语文课程的内容系统。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不少老师非常关心这样的课程如何评价。这里就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评价问题简要谈谈个人的看法。谈三个方面:第一,评价主体;第二,评价的内容;第三,评价的方式方法。
一、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任务群的评价主体,而学生又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
任务群是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组织单位。15个任务群就是15组学习活动。每个任务群的评价,实际上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作为语文学习活动过程的主体,语文教师和参与学习的每一个学生实际都是学习任务群的评价主体。
说语文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大家没有异议。至于说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很多人只是口头上承认;但在实践中,并没有把学生当成评价主体,即只是把学生看作是被评价的对象,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我个人以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作为学习评价主体的意义及教育价值,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评价中的作用。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评价中的作用,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要说明上述观点,我们需要从理解什么是学习评价开始。学习评价其实就是对学习本身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它不仅包括对学生结果的判断,也包括对学习过程的判断。学习评价不仅要判断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也需要判断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所采用的路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需要根据现有的学习结果和学习经验,调整或改变学习的路径和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如果我们承认对学习评价的这一理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做出判断:谁能更有效地完成学习评价的这些任务。
一般而言,能参与学生学习评价的人有三类。
第一类是外部权威,即考试机构和负责语文测试命题的专家。他们通过编制各种语文测验,借助测量工具来判断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这类评价者外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他们可以用专业的测验工具测量学生的学习结果,但他们通过测验所收集到的信息,也只能反映学生的认知结果,判断学生在相关的知识、技能上的表现,却无法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方面的信息,也无法获知学生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当然,更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具体变化。通俗地说,通过考试测验,可以知道学生哪儿做对了,哪儿做错了,能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或每个学生达到标准要求的程度;但不能解释学生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因此,这类外部评价主要用于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鉴别和选拔学生,一般不适合用于学习任务群的评价。
第二类参与学习评价的人是任课教师。他们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直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并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给学生提供即时的反馈,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他们是学习任务群评价的主体之一。
第三类参与学习评价的人是学生自己。他们才是学习评价的最重要的主体。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动。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理解学习目标,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合适的行动路径以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学生要有效地完成这样的学习,就一定要不断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实现预期结果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能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能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本身就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评价不仅具有诊断和反馈的功能,同时具有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从2001年课程改革开始,语文课程标准一直都强调要改变评价观念,不仅要重视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更要重视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发展的功能;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策略、方法等,也要学习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由于学生自身经验的局限,他们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帮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学生之间也需要分享经验、相互学习。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应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重点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发展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会学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设计评价内容,不同任务群的评价要有所侧重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群是根据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整合学习活动、方式和资源,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设计的,各个任务群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配合、密切相连;设置l5个任务群是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不同发展阶段,必修模块的任务群强调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共同基础,选修模块则关注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拓展和深化空间。为此,在设计任务群的评价内容时,既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又要考虑不同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有所侧重,相互配合,统筹安排。
以任务群1“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为例。其实,这个任务群的名称不仅提示了教学重点,同时也提示了评价的关键,即重点评价语文的积累、梳理和探究的表现及水平。
首先说“积累”。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积累的内容包括两大类:一是语言材料,即我们习惯说的字词句段篇和文学文化常识。二是言语活动的经验,即听说读写的相关策略和方法。这些都是语言运用的重要基础。评价积累,积累量当然是重要指标。积累量越大当然越好。但如何积累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短时扩大积累量,但学生积累的语言材料往往不能有效运用,也不能长期记忆;要保持,就得反复训练。显然,只靠积累量这一指标是不合适的,还需要看学生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能否有效整合,形成有意义的联系。于是,梳理和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评价中要关注的又一组关键指标。即在评价时还要考查学生能否有意识地梳理学过的各类语言材料和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能否主动探究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否利用相关规律去解决自己语言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要看学生是否对学过的文言实词做了分类,是否注意到这些词义的古今异同,并进一步结合所学的语言材料尝试整理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语义引申的线索;能否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具体词语的意思,并注意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运用恰当的词语等。有了这类具体指标,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判断学生言语经验的整合程度。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自觉积累,还能通过梳理和探究主动整合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表现就一定会比较好。因此,就这个学习任务群而言,依据任务学习目标和内容,抓住积累、梳理和探究这几个重点,细致刻画具体的行为表现,制订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表现标准,引导学生理解其关键点,学会自我评价,就能较好地实现语文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
三、学习任务群的评价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关注过程,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我个人以为,学习任务群的评价重在过程,主要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及这些表现所反映出的思维特征、情感态度倾向。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记录、比较、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借助学习表现分析改进学习行为,是学习任务群评价的关键。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说,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习预期结果的描述,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和学生评价学习结果的基本依据。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学习、自觉评价,就必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目标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方法,选择适合的学习过程;还要提示要点,做出示范。要引导学生基于学习过程的相关要求,制订具体的行为表现,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理解要实现学习目标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第三,在一个学习阶段的具体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照制订的学习目标和行为要求,进行反思性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总结学习收获,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是融合在每个任务群学习过程中的,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表现的。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是评价标准,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特征和作业作品即是评价对象,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特征和作业作品的分析和判断即是评价。评价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的加油站,是一种反思性的学习,是学习改进的一环。现在教师们常常使用的“学习评价单”仅是一种具体的手段,作业分析也是评价的一种具体方式。学生自己撰写的学习札记、反思笔记,学生之间围绕学习过程进行的讨论交流和经验分享,也同样可以作为评价方式。无论哪种具体的形式,只要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反思和改进,均可以作为任务群的评价方式。

『叁』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需要注意和关注什么

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改变传统观念。很多教师日常的教学还是拘泥于以文本为纲,以知识为纲,以行为训练为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对知识至上、考试至上的追求,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比较普遍的存在。而学习任务群则要求教师具有融通整合的思想,对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进行重组。不是不要语文单篇文本、知识和训练,而是改变其组织形式,力求把浅表的变成深层的,把零碎的变成结构化的,把冰冷的变成温暖的,把僵硬的变成鲜活的,还一个完整的丰富的语文。从而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和学习兴趣,以达成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第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主体性的唤醒、塑造,是学生精神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本能的东西。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去阅读去感受去分享,没有主动的学习,就没有深度的学习。其实老师们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早以达成共识。但是在当今社会,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目前全世界的教育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网络环境。在信息社会学生不愁找不到知识。如果我们面对这样一代学生,还天天像念经一样,把一些结论硬塞给他们,他们怎么会喜欢语文课呢?所以教师要从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学生从接受者变成参与者,让讲堂真正变成学堂,这才是我们要的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要用丰富的语文材料、教学资源和多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积极的言语活动经验。丰富在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本:小说、散文、时评美文、诗词古文、科技小品、学术专著等等。新课标提供了三种情境阅读:文学性阅读、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它强调学生阅读的情境,而不是简单的文本类型的表述,所以任何优秀的有价值的作品都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他们的阅读面。丰富在于不同阅读载体,可以是书、文集、报刊、杂志、网络等等。阅读方法也可以多样化,泛读、精读、圈点勾画批注、心得体会、交流讨论等等。丰富还在于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形式: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思维导图评比、编写小报、写书评影评、写读书笔记、写寄语、写活动报告,开记者招待会等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真实生活联系紧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任务群的学习。
第四,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在目前我省语文教材还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如何打破原有单元体例,如何取舍,如何重组,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虽然暂时用的还是老教材,但这不能成为止步不前的借口。要以现有教材为依托,但不能做教材的奴隶,要有创造性地有选择性地引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自觉开发新课程,大胆开展专题教学。而且,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可以发挥所长,整合优势,分工协作,团队作战,共享成果。力争设计出的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是高水平高质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肆』 为什么教师不能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

为什么教师不能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
教师是培养学生为任务的
教师并不是什么游戏主角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