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Ⅱ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6、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7、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100%=利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税=利
息×5%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 8、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9、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10、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11、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3、利润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14、分数百分数问题:关键是找标准量,即单位一。若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若单位
一未知,用除法计算。
1)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单位“1”×分率=比较量 比较量÷分率=单位“1” 2)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解题规律:(甲-乙)÷乙 3)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的解题规律:乙×(1±几分之几) 4)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的解题规律:甲÷(1±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圆周率: )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S=л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圆周率: )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S=лr2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h或лdh)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ch+(c÷л÷2)2×2,S=2лrh+лr2×2
S=лdh + л)(2d2 ×2 (3)体积=底面积×高 V=sh(лr2h或者л)(2d2h)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V=sh÷3(лr2h÷3 л)(2d2h÷3)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Ⅲ 六年级下册数学各个单元的重点
一单元,负数,复重点:认制识负数。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二单元,圆柱与圆锥,重点:(1)圆柱体积、表面积的计算,(2)圆锥体积的计算。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单元,比例,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四单元,统计,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
五单元,数学广角,重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六单元整理和复习,重点:(1)数与代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2)几何形体的知识及解决问题。难点:(1)对所学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并寻求灵活的途径。
Ⅳ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
1、那你不应该再复玩电脑了,应该制专注学习。
2、买以些辅助的书,里面有名校出的题那种。(新华书店有得挑) 我买了并建议:
语文-《总复习全书》小学毕业.升学(西安出版社,紫色和白色为底色)
数学-《真题精编》小学毕业总复习(长春出版社,深和浅绿色)
英语-《全真模拟试卷》毕业升学,全国68所名牌小学(长春出版社,蓝色为底)
3、买测试卷,建议《海定考王》。
4、多看课外书,可以增强阅读能力。
5、做阅读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此外,在考试前不要紧张,放轻松。
考试时多检查,不要漏题。
这就行了~~!!
要加油哦~~我也六年级下学期了,
一起努力吧~~~~~~~~~~~~!
记得加分哦~
Ⅳ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下册)
负数:像-1,-2,-3。。。。叫负数,1,2,3。。。。。是正数,也可写成+1,+2,+3。。。。。。0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数轴上,负数在0的左边,正数在0的右边。
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公式:圆柱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三分之一
比例:表示两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1:10000或一万分之一,线段比例尺是一个线段,图上几厘米表示实际多少。
统计没什么,记住三个统计图,折线,扇形,条形的就行了。
数学广角很简单,只用记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