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怎样分段
可分为4段
一、第复1自然段制: 爱国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二、第2、3两个自然段:社会环境——受命于危难之时;
三、第4、5、6自然段; 修筑经过——建功于创新之中;
四、第7自然段 :提前竣工——有力回击。
B. 六年级上语文,詹天佑这篇课文的问题!谢谢了!
7 詹天佑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后,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清朝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后,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以及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以后国内外的反应)来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起因;接着,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蔑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卓越才能相结合的产物。在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时,着重说明,他的创造性的工作,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二是以詹天佑这个人物或以铁路建设为拓展点,引导学生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是从本组开始的一个新的读写项目。教师在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课文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学习目标
1
C. 最新版核心课堂一通百通语文六年级上人教版,第五课詹天佑。答案。
因为詹天抄佑十分爱国,想为国家争光,不想被外国人嘲笑,从这里能看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D.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说课稿
缅怀一位伟人,传承一种精神
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下面五部分说说我对这课的说课设计。
一、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这是一篇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写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它被编排在十一册第二组第一课,本组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教学。《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爬坡难,很有代表性。但对修筑铁路知之不多的小学生,理解表现詹天佑的突出才能的事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解决这一重点兼难点。本课的又一个难点是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课我用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懂生字词,理清层次,讲读第一第二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三第四段,总结全文学习写法。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方法与教具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我运用了“五步导练法”、“以玩激趣,寓学于乐”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学中有乐,乐中好学)
为了直观形象地展现“人”字线路,我准备的教具除了小黑板、录音机,还准备一列两个火车的玩具火车,用来解决教学难点,加深领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造精神。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这一课的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复习:(导练的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捕捉中心,这是一个整体的展开,第一课时已完成)提问:(1)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他的什么事?(2)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2、 授新课。
导练的第三、第四步是引导学生对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课文第三段详写了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困难最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这一节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可揭示一些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设疑、质疑、品读,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詹天佑在勘测线路中是怎样说的、做的、想的。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节是课文的重点,是詹天佑杰出才干的集中表现,是单元训练重点所在。在教学中我化“讲”为“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边察看地形(也就是看课文中的描述)便绘图设计,绘出开凿两个隧道的简图,介绍两种开凿方法的好处。通过“图—文—图”的思考方式和实际操作,学生会很快就弄懂:从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了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端开凿又形成两个工作面,这样四个工作面就可以同时开工,工期大大缩短了。
讲到“人”字形线路,电脑屏幕上就出现青龙桥附近的陡坡,让“小工程师”在陡坡上架设线路,然后让“小火车司机”用玩具火车在屏幕上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化抽象文字为形象具体的操作,教材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不仅从心底佩服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而且在绘图设计中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测量不准确,两头开凿的隧道就接不起来,工程就会报废,同时也会加深对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于工作人员之口”这段话的理解。
导练的最后一步是回归整体,我的做法乃是放手让学生操作。从词句到段落,从内容到中心,从写法到感受等都要求学生圈圈画画,批批注注,然后互相讨论交流。既达到巩固提高,升华认识的目的,又注意到读写的迁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注意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特长。
3、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网上中文搜索引擎——www..com和www.google.com,使学生学会在网上自主搜索学习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百年铁路的发展状况,感受祖国铁路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窗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4、课堂练习。最后,结合课文的小结,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如,写写《我认识的詹天佑》或续写“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加深对詹天佑的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5、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的直观图像,可以使学生将课文内容与板书紧密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等板书设计的原则,从符合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出发,我对《詹天佑》这一课的板书进行与众不同的设计:
詹天佑
杰出爱国
板书设计:
17、詹天佑
杰出爱国
居
庸
关
主持修筑
帝国主义者
八达岭
阻挠
要挟
潮笑 北京 两端凿进 中部凿井 张家口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提早竣工
这种板书设计究竟有哪些特点及作用呢?第一具有分明的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也可以引导学生循着教师指点的教学思路,学好课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领会课文内容,突出重点。
五、教学效果的预设
“五步导练法”、“以玩激趣,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能使原来觉得乏味枯燥的阅读教学变得乐趣横生。在展开的过程中要注意他的艺术性,因文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竭力优化程序中的每一个要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今天的说课就算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9b07a0100qkuz.html
E.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课后问题的答案
1、瞻天佑是在1905年的时候,在帝国主义者的要挟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在通过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的困难是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詹天佑克服的方法是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3、因为他在修铁路时遇到许多困难,他想进办法去解决。而且在帝国主义阻挠时他毅然接受帝国主义的“任务”。所以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F. 人教版六年级上有詹天佑这一课吗
清政府官员:詹天佑真给我们争气啊! 普通百姓:詹天佑太伟大了! 帝国主义者:可恶,他怎么能修好呢?! 我回答好了,记得给我加分啊!六年级上语文,詹天佑这篇课文的问题!谢谢了!
G.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詹天佑》一课是采用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采用总分总的顺序写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总写,2到6段是分写.
肯定正确,老师讲的!
H. 六年级上册 詹天佑 综合性学习 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
我的家乡——绍兴,她坐落在苏北平原,濒临黄海。我是喝家乡水,吃家乡粮长大的,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印象深刻。随着家乡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的周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记得小的时候,人们都住瓦房,生活条件好的才住得起楼房。平时我对瓦房没啥意见,但是一遇下雨天,就没那么好过了,因地势低洼,雨水直往家里钻,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特别是夏天,让人很难睡个安稳觉。
过去,我们走的大多是泥路,最好也就是砂石路,如果有车子开过,就会扬起满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现在呢,马路全是柏油铺面,汽车、摩托车在街道上快速行驶,多威风啊!旧城改造后,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的楼房,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了。商业步行街灯火辉煌,一派热闹景象。马路上都陆续装上了红绿灯、电子警察,不用交警叔叔指挥,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了。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然而,家乡的人民更加可爱。我的家乡流传着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故事,2004年,国家邮政局在我的家乡还举办了董永和七仙女特殊邮票首发式,盛况空前,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不久,我92岁的老太太因病住进了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尽力抢救和家人的精心照料,老太太终于脱离了危险,当她苏醒过来时,还以为自己住进了宾馆呢!因为医院的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老太太笑着说:“我还希望多活几年,看着我的重孙女健康成长,我的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
家乡变了,变得更美了,家乡是祖国的一小部分,家乡的变化是祖国发展的缩影,我身边的巨大变化反映了祖国正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I. 小学6年级人教版教科书上册第5课詹天佑作者
推荐詹天佑简介 (zhanTianyou1861—1919)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1872年(同治十一年),随中国第一批幼童飘海赴美留学。1878年(光绪四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回国。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80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相继失败,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最大贡献,在于他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
1905年,担任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他处所未有。他亲自勘测,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
京张铁路于1909年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公里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
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全身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的铁路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