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哈姆雷特第1,2,3幕大意(简介)
第一幕:丹麦国王去世,王位由其弟弟继承,并与皇后结婚,王子哈姆雷特沉浸在丧父之痛中,并对叔叔和母亲的婚姻表示极度愤怒与不耻。此时,他被好友告知其父的鬼魂在午夜出现,当晚便去见了鬼魂,其揭露了现任国王杀兄篡位的罪行,哈姆雷特大为震惊,当即表示要为父报仇,并决定装疯。另外,朝中元老波洛涅斯的儿子启程去法国,临行前告诫他的妹妹奥菲利娅不要再与哈姆雷特王子交往下去,因为王子没有真心,只是玩弄她。之后波洛涅斯也命令女儿和哈姆雷特断绝关系,软弱的奥菲利亚决定顺从父亲。
第二幕:哈姆雷特的疯癫行为引起众人关注,国王和王后召见了哈姆雷特昔日的两位同学兼好友,要求他们去陪伴王子,并找出其行为怪异的原因。此时波洛涅斯求见国王和王后,将哈姆雷特写给其女儿的情书给两人看,认为他的发疯是由失恋引起的,国王不太相信,决定用奥菲利亚来试探哈姆雷特。同一时间,哈姆雷特见了两位好友,并敏锐的发觉他们是国王派来监视自己的,连讥带讽得骂了二人。这时来了几个剧团演员,哈姆雷特很高兴,当场让其中一个演员念了几段台词,并让他们排一出戏给众人观看,暗自决定利用这出谋杀戏来试探国王。
第三幕:国王和波洛涅斯决定利用奥菲利亚试探哈姆雷特,并躲在门后偷听,岂料被哈姆雷特发现,得知奥菲利亚骗他,大为震怒,狠狠的骂了她一顿。此后,戏中戏开演,国王看到自己的罪行被搬到舞台上,惶恐不已,匆匆退场,由此哈姆雷特确定国王就是凶手。国王退场后当即决定将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并在无人时向上帝坦露罪行。哈姆雷特受母亲召唤,在去见王后时看到毫无防备的国王,觉得这是个刺杀国王的好时机,但他以为国王在忏悔,此时杀他就会把他送到天堂,因此放弃了这次机会。他走到王后的起居室,而波洛涅斯又躲在室内的帷幕后偷听,被哈姆雷特误以为是国王,一剑刺死。而后哈姆雷特慷慨陈词,揭露国王罪行,痛斥母亲的不忠和乱伦。
第一和第二幕的剧情是我回答了别人的问题,又搬到这儿来的。
B. 高中语文
楼主您好,做为一名高一学生,我很愿意分享我的学习方法。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内基础的字词应当容熟练并且牢固地掌握,这个绝对没的说。在高中,语文基础四道选择题一般是字词、句子排序、病句修改、以及成语的正确运用。句子排序是语感,这个要通过大量阅读文章训练;病句修改是重点更是难点,应当掌握病句的六大基本类型,做到能够正确的判断病句的原因以及病因,再做修改。成语则是需要积累,集腋成裘。但一般成语都考书上的,建议楼主在上课时把每课较生僻的成语释义整理在语文书的第一页,便于复习。
接着就是文言文与诗歌鉴赏。文言文主要就是背,背翻译、背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释义,虚词以“之”“而”“其”居多。诗歌鉴赏主要考炼字。
作文主要靠看,看得多了,就会写了。
C.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四哈姆雷特情节概括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父亲死后回国,见证了叔叔克劳狄斯即位,并与母亲乔特鲁德结婚。这让他充满了疑惑和不满。霍拉旭和勃那多在站岗时见到了老哈姆雷特的鬼魂。
鬼魂说自己是被毒死并要求哈姆莱特为自己报仇。痛苦万分的哈姆莱特开始装疯,并通过一出戏证实了自己叔叔确实杀害了杀父亲。
然而最终哈姆莱特阴差阳错杀死了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本人也在与雷欧提斯的决斗中毒剑身亡。
出自英·威廉·莎士比亚,译者是朱生豪《哈姆雷特》
创作背景: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一生写有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等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