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讲座说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英语活动带来的乐趣。
内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容习新授单词:sun
3.复习单词:Hello
二.活动准备:
太阳的图片,太阳头饰。
三.活动过程:
1.以“新朋友来做客”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新朋友要来我们做客,我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新朋友新朋友我们大家欢迎你)。
2.“太阳”进入活动室,并向幼儿自我介绍。
3.让幼儿跟“sun”交朋友,跟“sun”打招呼并握手,师注意幼儿“S”的发音。
(!)提问新朋友的名字叫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用Hello跟“sun”问好
4.与幼儿玩“找太阳”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sun”的发音。
㈡ 想要一片人教版初中或高中语文课文的教案,任意一篇就可以(教案是教学设计么)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一、【学习目的】
1.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的主题思想
2.有感情地吟诵词。
3.初步了解词的特点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
1.济南有一位著名的才女,名叫——李清照,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小红 我来给大家总括一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著名女词人(词国女皇)李清照的一段美好的回忆中。
板书课题:《如梦令》 齐读。
如梦令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字数等,也可以是一种曲调。而题目与词牌不同,它是一首词的主题。词牌没有必要与词的内容相符合。词牌相同的词的(格式)、(停顿)、(字数)、(韵脚)相同--每首词都有词牌名,但不一定有题目
俗话说的好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诗词 讲究的就是读,接下来大家就自由朗读,之后我会请同学上来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词人的情感韵味。
【活动二:结合插图,想象词的画面美】
孩子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词的韵律,真了不起!那么这首词说的是什么呢?
我请位同学帮我概述一下,小李,你来试试。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2)讲得不错,大家都懂了吗?真懂了吗?好,老师来考考你们。
3. 兴尽
“兴”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为什么呀?
“兴尽”就是指——兴致满足了。
想想,作者兴致未尽之时,她与朋友们会玩些什么呀?(一个人还是几个人?一个人会玩什么?几个人会玩什么?)
她们或许会一起观赏美丽的荷花,一起进行快乐的划船比赛,一起喝酒作诗……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弄懂了词的意思。但光理解字面的意思还不够,要能够展开想象,读出词中美好画面,那才是不简单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 看看本诗为我们呈现出了那几幅画面 我请同学为我们概述一下
小明 你来说说
(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飞鸥鹭……)
【活动三:寻找词眼,品味词的意蕴美】
恩 你们说的都很好
的确,词人的情感都浓缩在一个“醉”字当中,那么李清照仅仅陶醉在美酒中,陶醉在美景中吗?
那时候的李清照是一位天真活泼而又灵秀聪慧的爽性的少女,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然健康地成长,寄情于山水,托怀于自然
大家都知道这首词写得美,那么这首词又有哪些写作特点呢?
语言简洁朴实,节奏和谐,意境优美,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3. 最后我们来齐读全词
李清照不仅陶醉在美酒中,陶醉在美景中,更是陶醉在少女时期美好的生活中。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词,一起沉醉其中吧!
作业: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幅画面,描述出来。(咋们下节课进行交流,点评。)
㈢ 如何进行高中语文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思考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改变教学中机械、呆板、繁琐的教学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真正成为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寻找久已失去的语文乐趣。
第三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泪珠与珍珠》。
四篇课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有高妙的艺术性,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值得认真诵读和鉴赏。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思,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学生在预习时反映对这些课文毫无感觉,现在的学生对小说和诗歌都很麻木,让他们爱上散文,确是难上加难。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越美的文章越难上。”对于教材提供的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怎么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在这个单元散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
散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创设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
1、“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如《故都的秋》的导入: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开讲:利用课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图片资料(佛像、壁画、曲子词等),告诉学生这只是敦煌文化的沧海一粟,让他们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个现状“中国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从外国博物馆购买胶卷”,在学生感到诧异时提出“谁之过”,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
2、对这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静观”这一环节,让班德瑞的音乐萦绕始终,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氛围,教师深情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在音乐中边听边联想,边读边品味,无需多讲解,学生可以在音乐声中联想、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文字的内涵。
3、用背景情境——展示与文章相关的事件、历史背景、时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如《记念刘和珍君》上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读本中的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和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让学生了解“三一八”惨案,了解刘和珍这个人,对于我们解读《记念刘和珍君》,有很大的帮助。
如《故都的秋》的教学中,介绍郁达夫生平经历,知人论世,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学生感受到郁达夫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对《故都的秋》一文的影响,很容易沉浸到“清、静、悲凉”的气氛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二、品味语言
散文本来就是文学语言的范本,课本所选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古罗马文艺批评家郎吉弩斯说过:“就真正的意义来说,好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由此可见,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艺术美尤显必要。
本单元学习课文语言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诵读、默读、抄写、批注、选词、填词、仿句、改句等。
如《记念刘和珍君》可用改写、比较的方法来揣摩语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为例,可以把这一段的虚词去掉让学生朗读,再读原文,一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虽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内涵相差甚远,从而体会到大师语言的精深之处。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图后,可采用反复品读批注式――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觉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复诵读、体会、勾画、批注,把这些句子、语段标划下来,作评点,写感悟,然后全班交流,以赏析的形式深入课文,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提升性指导。
如《道士塔》,可以设计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单独成诗的句子,例“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一个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等,反复诵读。通过寻找散文中的诗句来体会本文语言诗化的特点。
三、鉴赏情感
人们一贯认为,散文是作者个人的自叙传,也就是说在散文中最能见到作者的本来面目、真实面目。所以鉴赏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来由和线索,发现作者的独特的情怀、抱负和气质。
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深入体会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径。
“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观,漠然置之,怎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唯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从一个旁观的毫不相关的角色引导成与作品之中的人物、内容息息相连的角色,才能深切意会到作品中思想情感。
如《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微笑”“和蔼”的刘和珍是你同学和朋友,她去请愿被杀害,还要受诬蔑,你内心会有怎样感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鲁迅的悲愤之情。
同样是《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在教学最后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请以刘和珍、鲁迅和一个现代人的身份来思考请愿的意义。学生讨论后认为:
刘和珍:“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民族没有自由、独立的情况下,何谈个人的生命价值和自由追求,请愿在当时有积极作用,值得。
鲁迅:请愿对于人类历史的进步来讲是无谓的牺牲,但在当时可以激励民众。
现代人:应当改进运动的方式,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讨论中,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换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鲁迅思想的深刻之处。
如《故都的秋》中设计“如果是让你来写故都的秋,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何不写故都的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写寻常巷陌中随处可见的景物?”体会郁达夫平民意识,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独特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文化品位。
如《道士塔》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两个自读思考、讨论题:
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谁,是王道士,中国官员,还是洋人?如果你是他们,在当时,你会怎么做?
2、如果给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时空拦下车队,敦煌的文物你将让它走向何方?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不难发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复杂性,不难体会浸透在文中的历史意识、文化气息和爱国精神。
如《泪珠与珍珠》教学中可以设计:
1、 这些眼泪分别为什么而流?
2、 结合你的感受和亲身经历,谈谈对书中这些眼泪的看法。
借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交流彼此心声,读懂文中几种泪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怀乡之情和深邃的爱心。
以上是我在这个单元教学中一点粗浅尝试和一些具体的做法。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
㈣ 怎么找到高中语文优质课课件、教案及视频
高中语文优质课课件、教案及视频,你可以直接在网络里边搜索,或者去“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网络文库等都可以啊
㈤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的内容简介
为了复帮助一线语文教师理解和实施高制中语文新课程,深入研讨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研究成果,福建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全省高中语文教师优秀教学设计的征集和评选活动。本书收录了从140篇教学设计中精选出的35篇优秀教学设计。这些优秀教学设计作者大都是高中一线的语文教师。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反思等。这些教学设计对于启发高中语文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本书可供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和教研使用,也可作为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了解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