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1-01-06 16:25:15

① 几种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启与发中把握学习的重点,达到教学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启发式教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要求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呢?一、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钻研、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想几个问题来提醒学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学,要侧重其特点和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好动、爱争辩的特点,设计一些争论性的问题,在议论中把握文章的要求,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逐渐深入,最终形成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课堂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另外,教师还可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设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说出来或写出来,再与课文相对照,体会文章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生揣摩课文以后,教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二、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如:提问—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班级、年龄,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应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统一。所谓提示性,是教师的提问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点;问题的隐蔽性,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三、开拓思路,辅助多种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设计和提出问题,还应辅之以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阿Q正传》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上《〈呐喊〉自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查阅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让学生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断。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逐渐深入的,有如剥笋般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实现有效自学,尤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自读篇目,这是学生运用启发式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实验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应当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取得实效。

②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个步骤

1.背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翻译,不必字字落实毕竟诗词意境更重要。
3.分析,分析写作手法修辞等,结合作者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大体走向。

③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启与发中把握学习的重点,达到教学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启发式教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要求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呢?

一、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钻研、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想几个问题来提醒学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学,要侧重其特点和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好动、爱争辩的特点,设计一些争论性的问题,在议论中把握文章的要求,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逐渐深入,最终形成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课堂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另外,教师还可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设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说出来或写出来,再与课文相对照,体会文章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生揣摩课文以后,教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二、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如:提问—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班级、年龄,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应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统一。所谓提示性,是教师的提问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点;问题的隐蔽性,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

三、开拓思路,辅助多种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设计和提出问题,还应辅之以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阿Q正传》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上《〈呐喊〉自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查阅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让学生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断。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逐渐深入的,有如剥笋般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实现有效自学,尤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自读篇目,这是学生运用启发式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实验田”。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应当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取得实效。

④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个步骤

以定风波为例
课题:《定风波》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高二

课时: 1

提供者:尹区英

单位: 榆次四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来源于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词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欣赏、评价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探究文中的“词眼”,并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
4.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通过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人生风雨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通过平时上诗歌阅读课时的穿插讲解,学生已经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有了一个总体的系统的把握;
2.根据学生的检测成绩及上课的表现观察得出学生基础较差的事实,适合引导式教学;
3.对于苏轼,学生高一的学习对其生平及风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拟采取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词与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探究。
让学生运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词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理由在于对词这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合作探究法,调动学生思维,学生相互讨论,主动鉴赏诗词,自己处理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探究文中的“词眼”,并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人生风雨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桩.你途中遇雨会怎样?
2.走进《定风波》去感受苏轼是如何面对人生风雨的?

说说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现

结合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知人论世:
1.知人:作者简介:苏轼
(1)基本信息
(2)人生经历:《定题金山画像》
(3)成就风格:①成就 ②风格
2.论世:背景链接:
(1)乌台诗案一贬谪黄山
(2)沙湖道中遇雨

(二)全体感知:
1.小序交代了什么关键信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都在描写雨中的情况吗?
3.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1.| 时间: 3月7日
丨地点:沙湖道中
丨环境:先雨后晴
| 事件:遇雨
丨人物:仆人、同行、余.
丨 情感:狼狈不觉
→作用:说明了写作缘由。

2.→雨中事:踏雨吟啸 → 怡然自乐
→雨后情:蓦然回首 → 云淡风清

3.→一蓑烟雨任平生 / 也无风雨也无晴

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内容,对词的内容有个整体性的把握。

1.从词中我们可以剖析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这首词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成就其艺术高度的?

1.→一个拄拐杖、踩草鞋、顶风冒雨、吟啸徐行、不畏艰难、藐视祸难、镇定从容、旷达洒脱的词人形象。
(1)雨中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2)雨后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

2.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曲笔

一语双关
③ 对比
④ 隐喻寄托(象征).

学生合作探究,点拨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他人他物衬托对比),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学生从中可以分析总结出分析鉴赏诗词的方法技巧以及着手点。整体系统的了解一下诗歌的表现手法,细致入微地掌握这几类表现手法的含义并可以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轻而易举地分析。

作业处理:
写日常小事一桩,来反应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求:以小见大的手法,300字左右)
评价归纳

定 这人:苏轼
风 这景:风雨
波 这情:旷达

课堂练笔/课后练笔

培养学生的及时运用一些高超的技巧来构建文本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学生系统的具体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2. 本课内容有些过多,学习对词的表现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对比及以小见大的手法,对一语双关仍有待拓展。
3. 学生互动积极,真正做到了学生自己“动”起来。

八、板书设计

定 这人:苏轼 一智者//达者
风 这景:风雨 ——自然//人生
波 这情:旷达洒脱

⑤ 新课改后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教课文 明显是局限于某一篇文章,着眼于一篇文章的话,可能忽视教育本身。 教语文版 思维范权畴更大,广度更高。选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优秀的文章,而由点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学引发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思考,进而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处理文章的能如何做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⑥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散文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从抒情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场景渲染,人物形态,心版理活动进行描绘。2、从寓权意的角度,散文除了抒情之外,也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可以围绕文章的历史意义,道德意义,纪念意义,社会意义等来提炼中心思想。3、对散文中的优美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含义,并能熟练运用。4、引导学生写一篇短小精湛的散文。作文可规定类似至少用几个四字成语,或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之类的,这个内容的添加有助于学生提高文笔的优美,声情并茂。希望能够帮到你!

⑦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现在古抄诗词学习,主要问题是古代文学意象,在现代生活中开始边缘化甚至绝迹。这样一来,很难对诗歌的情感产生共鸣,也就缺乏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动力。
二、课本中选的诗,都是亲情思乡、友情送别、闺怨、爱情、咏志、怀古、边塞、田园等。不过能流传的大多数也是这些诗。当代人的生活更加丰富,情感上的诉求自我安全、自我实现、客观真理、真爱、正义等等,是古代诗歌不成探讨的领域,或者有涉及但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古代的远处江湖和当代的自由理想,是有所区别的。
总的来说,就是古代文人诗是古代文人写的,反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现代人获取了他们的财富后,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应该勇敢的超越他们。
乱写两句:频频刷微信,不见她来讯,忽闻通知音,心跳随之定。

⑧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从字面上不难看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首先是自学,即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这里的“自学”也是多样性的,并不是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与教材中,;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也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这个阶段以讨论为主,老师把握课堂的走向和气氛,调节刺激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则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说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及不解之处,在与同学与老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答案。最后是探究学习,即老师在学生此时学习的基础上延伸发散,引导学生把思维扩散开,以便实现更高一点的教学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即有承接关系,又有递进关系。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在学生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在此期间,不仅需要教师的现场调控和指挥,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思考,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发挥不出它的优势。

2 情境教学

高中小说有其独特的体裁特点,即它的篇幅相对较长、人物多而复杂、情节冲突大,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广阔。只有契合小说的体裁特点而来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应用于小说教学中,更能凸显小说独特的情感魅力。情境教学所针对的是现如今比较突出的小说教学现状,如小说教学中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能力的培养;重结构的解读而忽视审美的欣赏;重细节技术的锻炼而忽视整体的感知。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导入和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并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小说的体裁相互结合,具有很高的教学效率。情感是小说情境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里,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里的所表现出的或激烈,或柔和,或婉约,或豪放的感情,在了解品味这些情感的同时,领悟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为人处世。同时,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所创设情境的适度性和延伸性。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维度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另外,体验小说的情感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走出文本,把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⑨ 浅析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

古诗歌鉴赏知识点 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2、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4、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6、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 7、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8、描写(写景)方法—— 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不同感官、比兴。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 怀古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前加“咏”,或后加“怀古”、“咏怀”等。) 2、思想内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 1、抒情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2、写法是白描、衬托。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四)边塞战争诗 1.形式标志:题目有“塞”、“征”、“军”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如《凉州词》、《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表现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感叹光阴易逝;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六)送别诗 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