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译文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译文

发布时间:2021-01-06 14:55:20

『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人教版)25课<伯牙绝弦>答案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专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属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贰』 小学6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译文是什么

译文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版子期听了赞权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

初山微画雕《人生难得一知音》
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类似于连绵大雨声音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到底出自哪本书

《伯牙绝弦》既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本昧篇》,又出自周王朝列子的《列子·汤问》。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流传于民间。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绝弦》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知音难觅和知己难求的现象。

伯牙弹琴时钟子期领会到是描绘“巍巍兮志在高山”和“洋洋兮志在流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译文扩展阅读:

伯牙绝弦的故事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附近有人。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了钟子期。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伯牙为子期弹奏了一首曲子。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子期赞叹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伯牙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子期称赞道:“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拜访。 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拉断了琴弦,还把琴摔破了,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了。

『肆』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25课《伯牙绝弦》答案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擅长,长于)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良好)
善:①善良。②良好。③熟悉。④擅长,长于。⑤容易。
2.照样子,写词语。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云雾蒙蒙 霞光灼灼
3.解释带点的字,并写出整句话的意思。
(1)伯牙鼓(弹)琴,志(心里想)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像,好像)泰山!”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想到的),钟子期必(都)得(懂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领悟到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谓(觉得)世再无知音,乃(于是)破琴绝(断)弦,终身不复(再,重新)鼓。
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复弹琴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照样子再写几句。
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1.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2.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善哉,(潇潇)兮若(春雨)!”志在云雾,钟子期曰 :“善哉,(蒙蒙)乎若(云雾)!”
3.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善哉,(袅袅)兮若(炊烟)!”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善哉,(依依)乎若(杨柳)!”
4.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钟子期曰:“ 善哉,(皑皑)兮若(白雪)!”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上述种种场景,这句话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答: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是唯一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是自己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2)通过学习,你对“知音”有了什么认识?
答:“知音”,就是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有共同语言的人。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3)看到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答:“伯牙,你的一举一动都是悲壮的,你的举动,见证了你与子期的深情厚谊。当你摔琴时,你一定在想着子期,想起你们初相逢的时候,想起你们弹琴交谈的时候,也想起了你见子期最后一面时依依惜别的画面。想到这儿,你一定悲痛不已,看着这台古琴,根根琴弦幻出子期的面影,你是多么不舍。“砰”听见琴摔随的声音,那也是你心碎的声音。此时,高山默默,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赋予我灵性,就让我的灵性随逝去的琴声而去吧!”此时,江河无语,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的创作赋予我美感,就让我的美感随你对子期的怀念深埋于地下吧!”看,伯牙,江河,高山都沉默了,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种痛是难以言喻的,没了知音,弹琴还有什么乐趣可求,还怎么能叫艺术。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种友谊的追求,更是对朋友的怀念,是的,这就是知音!

『伍』 六年级上册语文25课【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注译:绝 :断绝善 :擅长,善于。鼓 :弹。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若 :像~~一样。洋洋 :广大。念 :心里所想的。必 :一定,必定。之:他。谓 :认为。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 :就。复:再,又。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朗读停顿:注:\“\/\”为停顿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望采纳,谢谢。。。。

『陆』 人教六年级上《伯牙绝弦》的解释

伯牙绝弦:绝,断绝。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了,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柒』 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这篇课文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7)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译文扩展阅读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出处:《吕氏春秋·本昧篇》——战国·吕不韦

『捌』 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十五课伯牙绝弦生字(最好找照片)必采纳。 快

这篇课文没有生字,你要相信我!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译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