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够朗诵初中语文课文的软件
掌阅,下载pdf插件,然后导入课本内容。
2. 哪里有人教版初中语文的课文朗诵啊,没搜到合适的,帮帮忙呀。
流沙河的《理想》
光未然的《黄河颂》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高尔基的《海燕》
这些用来朗诵都还可以
3. 初中语文,怎么划分句子特别是古诗的朗诵节奏
古诗一般都是有节奏的,朗诵的节奏也和诗的节奏相符合,另外还和诗体现的感情相关,如轻快的,愉悦的,悲伤的,苍凉的,雄壮的等等,感情色彩不同,朗诵节奏也会不同。诗的节奏主要是由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造成的。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体整齐的字数;二是大体整齐的句式;三是朗诵或歌唱时。停顿的次数也是大体整齐的。或者说是有一定规律的。
我国古代诗歌可分为齐言诗、杂言诗两类,应当说其形式都是大致整齐的。但又略有不同。
先来看齐言诗。例如在四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两顿,二二句式: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而在七言诗中,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曹丕《燕歌行》)
以上是自先秦至汉魏六朝古诗节奏句式的一般特点。南朝齐梁之后,随着汉字四声的发现,诗人注意到平上去入按照一定的规律交错互用,会产生一种特别悦耳的音调效果,于是反复试验,结果就形成了字数、句式、音韵等皆有严格要求的近体诗——格律诗。常见的格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等。这里的关键是平仄。所谓平仄,是古人对汉字四声的归纳,与现代汉语的四声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即阴平、阳平),仄声是上、去、入三声的总称,其中上声相当于三声,去声相当于四声,而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转入到其他各声调中去了。赵元任在《国音新诗韵》中曾对这五音的标准读法作了说明,指出这五声若交错相间地排在一起,可造成高低起伏而有一定节奏感的效果。
五言或七言格律诗的句式与古体诗节奏句式基本相同,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但为保持意义单位的完整,句式不一定这样细分,而可以采取比较粗略的方式,即五言为二三句式,七言为四三或二五句式,如: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
格律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是要求词语平仄交错,以造成音调抑扬顿挫之美。所以,格律诗的节奏不仅来自顿数的安排,更来自平仄的交替互用。简言之,平仄格式是格律诗的要素。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基本句型:
第一句型: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型:仄仄平平仄。
第三句型: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型: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不过是五言律诗的扩展,它也有四种基本句型:
第一句型: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三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
诗人创作五言或七言格律诗,就是以上句型的交替互用。这种平仄交替互用的基本原则是:在本句中交错,在对句中对立。例如陆游《书愤》的三、四句:
楼船在雪瓜洲渡,
平平/仄仄/平平/仄
铁马秋风大散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是五律或七律,还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用对仗,押韵也有诸多限制。
4.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朗读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涉及阅读能力,也涉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朗读时能充分感受到文本的形象美和意境美,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自己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一、朗读教学中首先应重视选文课本要选择文质兼美的短文作为学生朗读的内容,也就是说选文标准应该“取法乎上”,这里说的“上”就是“上乘之作”,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而且,要兼顾各种文体,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为口语交际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要选择既有健康的内容又能表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优秀作品作为初中生的朗读内容。二、保证朗读时间,明确朗读任务古人为学,一开始就是读和背,把一些“死”的语言材料装在大脑里,读得多了,背得熟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头脑中那些“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产生了豁然贯通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多读多背是在浪费时间,正好相反,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方式。每天保证至少20分钟的早读,能得到不小的收获。在课堂上,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要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晚读课,虽然似乎占用了练习的时间,但是会达到很好的效果。除了课内朗读,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多背,抓紧点滴的时间积累语言,积淀底蕴。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阶段性很强,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朗读教学应注重整体性,所以教师首先应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明确初中的朗读训练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然后再紧扣每册教材的内容确定每个学期的朗读目标。每学期一开始,教师就应对本册的熟读、背诵任务作具体交代,让学生明确全册书中哪些篇目应全文背朗,哪些篇目应熟读、精读,还有哪些篇目中的精彩语段须熟读成朗。这样,学生对全学期的朗读任务了然于胸,早有心理准备,平时也可合理安排一些时间预先熟悉内容,以便到时能从容应对。三、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主导。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应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避免单一的说教,努力做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以朗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朗读。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文章中能适合学生自己朗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老师决不要担心学生学不会而以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去替代。朗读之声不绝于耳,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四、老师应加强范读,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出色的朗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重视教师的范读,就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朗读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朗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才能给学生一个高格调的艺术氛围,才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力。教师的范读就像是一把钥匙,范读得好,文义、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以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体现出来,引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梁实秋先生介绍过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老师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丝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教者一丝不苟地吟咏一番,学习者于抑扬顿挫之中已把意义领悟了一半了,足以见出教师范读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朗读,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变“要我朗读”为“我要朗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朗读作品本身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风格的多姿多彩,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吟朗品味之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惊叹折服,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体会到语文学习原来是如此的奇妙。激发、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背景音乐和不断流动的图片,进行配乐朗读,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与鼓舞,兴趣会顿时高涨起来,进而也会跟随着音乐仿生朗读起来。再如老师也可以以独特的朗读方式与洪亮的声音、充沛的感情,激发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热情。总之,朗读教学与现代中学语文教育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教学,以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5. 人教版语文书上有什么课文适合中学生朗诵
《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都适合配乐朗读。
6. 第一天开始新的初中学习生涯就被选为语文课代表。明天要带领朗诵课文。我和同学都不认识,怎么办
先在家把课文读熟,最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到班后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告诉同学们你是新担任的语文课代表,老师让你带领他们读课文,之后用你的出色朗读带动他们,他们会很服气地跟着读。
7. 人教版语文书上有什么适合女初中生朗诵的
朱自清的匆匆
8. 初中语文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少年中国说,是否印的是干将妇硎有作其芒。为什么我在所有朗诵的视频,包括央
的确是妇这个字,应该是他们发音不太清楚,字幕打错了……
9.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朗诵
http://..com/question/488221798597538092.html?istorch=1&torchtoken=fb93ZmIlS+ihLsCSsu9pXAlseoICi4+YGZBBwEDzWgX9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