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中华第一龙

六年级语文中华第一龙

发布时间:2021-01-05 14:23:19

㈠ 舟山市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 编 《配套练习》语文六年级下 100-114面答案 有多少告诉我多少 我给他加悬赏!

1.《已亥杂诗》是( 清)朝(龚自珍 )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2.《江畔独步寻花》是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歌咏自然的诗歌,其中 " 黄四娘家花满蹊 ,__千朵万朵压枝低__"两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成都锦江之滨百花争艳的自然景象。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古诗《 绝句 》、《 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上诗名,三个)。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 留连戏蝶时时舞 , 自在娇莺恰恰啼 。
3.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一句句意相反的诗句是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
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和"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送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诗句,王昌龄在送辛渐时也写下"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的诗句。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 送别词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之"的意思是 去,到 。"才使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表达了作者
送别好友鲍浩然时无比伤感惆怅的 的感情。

一、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 ) 小杜:(杜牧)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
二、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鲑鱼)肥。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田 )。
10.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把《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一段写景的话,看谁能生动描写出诗中的情景。

古诗词背诵综合练习(二)
一、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石灰吟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 听说 )
3.九州生气恃风雷。 ( 依靠 )
4.任尔东西南北风。 ( 任凭 )
5.休将白发唱黄鸡。 ( 不要 )
6.人闲桂花落。 ( 安静 )
二、解释古今异义的词语。
1.却看妻子愁何在。古: 妻子和孩儿 ,今: 男子的配偶
2.青春做伴好还乡。古: 春天的景物 ,今: 青年时代

一、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煮大豆是拿来做豆羹,煮豆的水过滤渗漏成为豆汁。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庆的日子里我要放声歌唱尽情喝酒,明媚的春天正好作伴陪我返回故乡。
3.潇潇暮雨子规啼。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 。
4.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流连不舍的蝴蝶在百花丛中时时游戏飞舞,安闲自得的黄莺似为我的来到而传出一串娇啼。
二、照样子,根据词语写句子。
例: 万紫千红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粉身碎骨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春色满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把下面的诗句与作者、题目用线连起来。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石灰吟 》 龚自珍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王观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竹石 》 杜甫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已亥杂诗 》 郑燮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芙蓉楼送辛渐 》 于谦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杜牧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 )
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 × )
3.我国著名作家谢婉莹的笔名"冰心"一名出自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
4.《石灰吟》借石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情操。 (√)

按要求默写:
1.默写两首诗人借咏物来明志的诗。
石灰吟 竹石
明 于谦 清 郑燮
千锤万凿出深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
烈火焚烧若等闲 立根原在破岩中
粉身碎骨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2.默写两首送别诗。
赠汪伦 芙蓉楼送辛渐
唐 李白 唐 王昌龄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寒雨连江夜入吴,
忽闻岸上踏歌声 。 平明送客楚山孤。
桃花潭水深千尺,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古诗词文学常识填空。
1."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 词牌名 ,你知道的词牌名有《 浣溪沙 》、《 水调歌头 》、《 天净沙 》。
2.《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是写景诗,我还知道 《咏柳》 、
《 春晓》 、 《春日》 都是写景诗。
二、根据诗句猜谜语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建筑材料( 石灰 )
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 ( 公鸡 )

曹丕与曹植本是同兄弟,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想到曾经与他争夺过太子地位的曹植,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召曹植进宫,对他说,你不是文思敏捷吗?好吧,你走七步作诗,诗成则罢,诗不成别怪我把你处死。曹植闻此言观此状,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综合复习练习(一)

一、 看拼音写词语,并完成练习。
diān bǒ bǐng zhú yè yóu sān nián wǔ zǎi jǔ shì zhǔ mù
( 颠簸 ) ( 秉烛夜游 ) ( 三年五载 ) ( 举世瞩目 )
cū kuǎng qiú jìng yù bó xiǎo xīn yì yì měi bù shèng shōu
( 粗犷 ) ( 遒劲郁勃 ) ( 小心翼翼 ) ( 美不胜收 )
1.请写出画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遐迩 、 举世闻名
2.请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在新春来临之际,四处万象更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过节的人们喜气洋洋,眼前所见美不胜收!

二、填表
带点的字
音序
部首
除部首外还剩几画
词语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打√)
博采众长
B

10
① 多,广(√ ) ②知道得多 ③用自己的行动换取
高歌曼舞
M
日或又
7或9画
①延长 ②柔美(√)
置之不理
Z

8画
①放,搁,摆(√) ②设立③购买
三、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大雨顷盆(倾) 三年五栽(载) 自身自灭(生 ) 惊滔骇浪(涛 ) 腾云架雾(驾) 吉详如意(祥) 高歌慢舞(曼) 翻天复地(覆) 博彩众长(采) 美不盛收(胜) 前伏后仰(俯) 潇洒青秀(清 )
四、关联词填空。
1.(尽管 )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任其自生自灭,大半( 还是 )会死的。
2.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 不是 )一种实有的动物,( 而是 )一种艺术象征。
3.李兵(不但 )学习成绩优秀,(而且 )是出色的长跑运动员。
4.(虽然 )这些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但是 )他们还是那样的欢乐。
5.(因为 )人民解放军节节前进,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即将到来,(所以 )监狱里的革命前辈们是这样的欢乐。

按要求写句子。
1. 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创立了一种潇洒清秀的书体。(缩句)
王羲之创立书体。
2.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3. 我们去北极探险去,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仿写句子)
我们去南极考察,去海底探险,去驾着飞船探索宇宙的奥秘。
4. 把句子补充完整。
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的
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像 像鹰一样可以在空中翱翔 ,像
虎一样可以威慑四方。 。
5.智慧是玛利亚看到小伙伴触电后临危不惧,用尼龙裙裹住电线的那份从容;
智慧是江雪 看见有人卖变质食品时向工商管理部门举报的那份勇气;
智慧是 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在艰苦的环境和残酷的敌人面前进行新年联欢的那份乐观和诙谐。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琥珀(节选)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mò√ méi)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gān gàn√)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juǎn √ juàn)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 ,孩子□。 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 这是很少见的□。 (我不能把它填入方框里,麻烦帮忙)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古: 遥远的古代 推测: 根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请给文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写上正确的标点。
4.用"--"画出文中写这块琥珀具有科学价值的那一句话。
5.在下列四个答案中选择最正确的一个作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上"√"。
①琥珀里面那两个小东西的样子。 ( )
②从那块琥珀,人们可以作出推测。 ( )
③从那块琥珀,可以推测一万年前世界上早已有蜘蛛和苍蝇了。( )
④琥珀的样子和科学价值。 (√ )
6.人们根据"琥珀是在海滩发现的"推测出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又根据"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推测出
蜘蛛刚好要扑过去吃苍蝇时,一滴松脂滴下来正好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施舍
拉哈布•萨卡尔昂着头,大步地走着。他没带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拉哈布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任何人和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却从不指望得到旁人的任何恩惠,追求一辈子活得有尊严。
拉哈布正走着,一个黄包车夫来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您需要车吗?" 拉哈布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人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只有那些没有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 拉哈布心里想。他用那粗布缝制的甘地服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道:"不,不,我不要。"一面继续走自己的路。黄包车夫拉着车子走在他后面,一面不停地摇铃。突然间,拉哈布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也许拉车是这个穷汉惟一的生存手段 。拉哈布于是问道:"去希布塔拉。你要多少钱?"
"6便士。"黄包车夫的脸上流露出(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
"好吧,你跟我来!" 拉哈布继续步行。
"请上车,先生。"
"跟我走吧!" 拉哈布加快了脚步。
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拉哈布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到了希布塔拉,拉哈布从衣兜里掏出6便士递给黄包车夫,说:"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不坐黄包车。我认为那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他擦了脸上的汗,拉着车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
"可我不是乞丐!"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弯处。拉哈布尴尬地站在路边,仿佛明白了什么。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4.分别写出拉哈布和黄包车夫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1)"好吧,你跟我来!"
啦哈布可能会想:我不坐你的车,但是你跟我到目的地后,我会给你6便士。
(2)"可我不是乞丐!"
黄包车夫可能会想:你应该尊重我,尊重黄包车夫,我们也是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
5.文章结尾处写拉哈布"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人都是有尊严的,但必须以尊重别人为前提,如果伤害了别人,自己的尊严就得不到维护。
综合复习练习(二)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游弋(yì√ gē ) 房椽(yuán chuán√)诙谐(xié√jié) 荟萃(huì√kuì )
树干(gàn√ gān) 淹没 (mò√méi ) 瑰宝(kuī guī√) 粗犷(kuàng guǎng√)
二、填空。
1、"三年五载"的"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戈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Z ),"载"在字典中的解释为:(1)年 ;(2)记在书报上 。"三年五载"的"载"意思是( 年 ),解释为"记在书报上"时可组词( 登载 )。
2、"秉烛夜游"的"秉"意思是( 拿、持 ),"秉烛夜游"的意思是:
拿着蜡烛晚上出去游玩。
三、照样子写成语。
1.望子成龙、生龙活虎 、 龙腾虎跃 、 龙飞凤舞 、 龙争虎斗
2.三年五载、千辛万苦 、 七拼八凑 、 手舞足蹈 、 东张西望
3. 前俯后仰 反败为胜 、 出生入死 、 头重脚轻 、 同甘共苦

一、下列说法正确吗?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养花》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我们还学过他写的《猫》、《爬山虎的脚》等文章。 (× )
2.《生活是多么广阔》这首诗以一组排比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激励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 (√ )
3.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在河南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的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 )
4.王羲之是唐初的书法家,他的字"骨力劲峭,法度严整"。 (× )
5."是什么力量让玛丽亚和江雪如此机智勇敢呢?显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这是一句反问句。 ( ×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我没有功夫去研究和试验。 我没有成为养花专家。(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因为我没有功夫去研究和试验,所以我没有成为养花专家。
2.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用拟人的手法写)
许多老松树流出厚厚的乳汁,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擞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帮忙填入方格)
1.在短文的"□"处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的脑力劳动具体指 写作 ,体力劳动具体指 浇花和搬花 。
3.用"--"在文中画出说明"如此循环"意思的一句话。
4."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这句话的意思是(选择一种正确答案打"√")
(1)我没有腿病,不但便于行,也便于久坐。( )
(2)我有腿病,不便行走,但便于久坐。 ( )
(3)我有腿病,不便行走,也不便久坐。 ( √ )
5."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6.这段话主要写养花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传递快乐的人
日本有个叫清水龟之助的邮差。每天他都一大早就出门,用自行车驮着报刊和邮件穿梭于大街小巷。
邮差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而且收入微薄(bó√ báo),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但清水龟之助一干就是25年,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老邮差。
凡是接受过清水龟之助服务的居民都十分喜欢他,因为他每天都很快乐,居民们从他手中拿到信件和报刊的时候,也得到一份他带来的由衷的快乐。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身成就奖"。以前得到这个奖项的大都是"社会精英",这一年政府却将其颁给了清水龟之助。有人对一个邮差获此大奖感到不解。但是,在得知清水龟之助的事迹后,他们改变了看法。很多人认为:经济界人士给民众带来富裕,清水龟之助则给民众带来了快乐,而快乐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
在一次访谈中,记者问清水龟之助为什么会这样快乐地干一份如此枯(躁 燥√噪)的工作。清水龟之助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随母亲到寺庙去进香,看到老和尚在洗鲜桃,孩子站住了不想走。老和尚便把洗好的桃子递给孩子,但母亲不让孩子伸手,并对老和尚说:"师父还是自己留着吧,这桃子若是给了他,你就少了一个!"老和尚听后便笑了:"我少吃一个桃子,但多了一个人吃桃的快乐。"老和尚把鲜桃塞到孩子的手中,飘然而去。
清水龟之助说,那个孩子就是他自己,从此以后,他就知道快乐是可以互相传递的。他做邮差时,最初很苦恼,但他不想把自己的苦恼传染给别人,因此始终在工作时露出笑验。他看到那么多人在接到信件时露出微笑,那份快乐又传递给了自己,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访谈播出后,那段精彩对话得到的好评如潮。人们后来就把清水龟之助称作"传递快乐的人"。 ∥
1.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并打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
好评如潮:比喻赞扬的评价很多,接连不断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_我少吃一个桃子,但多了一个人吃桃的快乐。"这句话对清水龟之助启发很大,从此,他知道快乐是可以互相传递的。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清水龟之助为什么能获得"终身成就奖"?
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经济界人士给民众带来富裕,清水龟之助则给民众带来了快乐,而快乐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清水龟之助给人们带来了无价之宝--快乐,所以可以获得"终身成就奖"。
5.短文已经用"∥"分成两段,请写出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日本有一个名叫"清水龟之助"的邮差,他很辛苦,但却每天很快乐,他也给所有的人无价之宝--快乐。
6.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第一段已经让我们了解了清水龟之助这个人物,作者所以还要写第二段,因为:____②____(填序号)。
①这次访谈很成功,获得的好评如潮。
②揭示了清水龟之助工作时始终都很快乐的原因。
③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想。
④清水龟之助当邮差的时间很长。
选不选,无所谓
给不给钱,更无所谓
me不是为金钱而活

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口头作文

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画,弄清画面含义,抓住画面的主体。 看图作文中,画面的主体往往是人物。要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面貌,以及他在干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和事件有关的物品。 其次,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使画面“动”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画面上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但没有声音,也不会动。而看图作文,则要求借助于图画提供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把图上的人物写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不仅要有色,而且要有声;不仅要有事物的静态,而且要有事物的动态;不仅要有人物的外貌、神态,而且要有人物的语言行动及人物的思想感情。总之,要把静止的画面“活动化”,要把平面的事物“立体化”。但想象不是盲目的,要有目的,绝不能脱离画面,任意发挥。 最后,要认真安排内容,布局谋篇。 在写作时,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等顺序,做到言之有序;要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既要有连贯的叙述,又要有形象的描写,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完稿后,再对照图反复阅读,认真地加以修改。这样,一篇好的看图作文就产生了。

㈢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后面的综合复习的课后问题的答案。

养花》 这是老舍先生的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 第一题,通过查字典理解字词。 奇花异草 异:奇异,特别。奇花异草,奇异、特别的花草。 大雨倾盆倾: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大雨倾盆,雨像盆里的水倒下来一样,形容雨非常大。 置之不理置:搁,放。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三年五载载:年。三年五载,三年五年。 秉烛夜游秉:拿着,握着。秉烛夜游,晚上举着蜡烛游玩。 第二题,从文中画出能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一个句子。 应画出的句子在第4自然段:“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第三题,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 文章的第3自然段讲养花增长了见识,第4自然段讲养花虽然辛苦但有益身心,第5、6自然段分别叙述养花的快乐与忧伤,最后一段总结了养花的乐趣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2.《生活是多么广阔》 这是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诗。诗中抒发了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一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几个含义深刻的诗句的意思。 这三个句子都是诗的第3节里的,讲的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要在生活中满腔热忱地帮助别人。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要真心待人,真诚待人。 第二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 说。 3.《中华第一龙》 本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赞颂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一题,借助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濮”“犷”“蜥”“椽”“瞩”要查的部首很明显,读音分别是pú、guǎng、xī、chuán、zhǔ。“弋”是独体字,查“弋”部,读音是yì。 第二题,“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哪些特点?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 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第三题,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怎样形成的?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具体讲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学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从龙这一艺术形象,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生可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四题,抄写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再写出几个带“龙”字的词语。 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通过个人思考,再互相交流,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4.《狱中联欢》 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第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 这一题是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狱中联欢的过程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第二题:挑选课文中的一副对联读一读,体会对联的意思。 文中的五副对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字面看,没有一处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含的欢呼革命大好形势、赞颂革命者、抨击反动派的意思。学生要领悟到革命者贴的对联的这一特点,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作适当提示,然后再让学生挑选一副,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意思。 第三题,仔细阅读课文中“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猩猩装作没有听见,溜走了”这一部分,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题实际是上一题的进一步具体化。楼七室的对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横额“乐在其中”,最能体现革命者乐观、诙谐的情趣,意在挑剔的猩猩看了以后,可能已意识到某些不同寻常的意义,但他抓不住把柄,只能无可奈何地溜走。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启发,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可以分角色读读这个部分。 5.《名碑荟萃》 本文以西安碑林收藏的石刻为例,介绍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反映了我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题,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写出课文介绍的几位书法家的名字。 课文依次介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第二题,这几位书法家的书法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画出最能表现每个人书法艺术特点的一两个词语。 课文中介绍王羲之的书体“潇洒清秀”;欧阳询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柳公权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㈣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一共有多少课

自己看吧!!!!!!!!

第一组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

3挑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6北京的春节

7*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鲁滨孙漂流记》

梗概

精彩片段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精彩片段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古诗词背诵

1七步诗

2鸟鸣涧

3芙蓉楼送辛渐

4江畔独步寻花

5石灰吟

6竹石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已亥杂诗

9浣溪沙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综合复习

1养花

2生活是多么广阔

3中华第一龙

4狱中联欢

5名碑荟萃

6琥珀

7智慧之花

8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

9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生字表

㈤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 二单元复习资料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7.*藏戏《藏戏》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强烈表达作者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文章还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主楼。

9.*和田的维吾尔
《和田的维吾尔》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用是突出了维吾尔的豪气与乐观,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文章出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反问。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㈥ 语文作业本六年级下册中华第一龙图腾指什么

中华第一龙中图抄腾指的是中国龙.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
另有书记“颛顼(zhuān xū)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语文中华第一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