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分析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5 02:55:16

语文考试反思1000字

总结反思的作用在于认识到学习中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从而使得学习现状有所改观和提升,而不是一个形式。语文学习其实相对来说是很简单的,下面给你一些思路:

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和积累,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知识差就每天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等等。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高中语文阅读技巧和赏析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从1998年高考开始,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连续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试图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散文阅读题,谈谈此类试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它在高考测试中究竟有哪些具体要求呢?请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阅读有关试题。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A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其他四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既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4题(题略):不仅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鉴赏能力,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仅仅观察这些散文阅读赏析题,就可以发现,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而“鉴赏评价”包括两条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次属于E级。学生明确了以上这些要求,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就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拓展散文阅读,有意识地提高“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例如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话说知音》这篇散文是以作者对知音的独特感悟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谊,但对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琴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伯牙依旧应该演奏出那“震撼人们灵魂的”“美丽动人的乐曲”,并“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说,伯牙高超的演技来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轻易放弃呢?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例如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门》这篇散文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要解答“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就必须通观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相关的信息。文中说“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据此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义,相关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但归纳起来,“开门”的最主要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展”。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的。《长城》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直接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这里变换了视角,是通过人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变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散文阅读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首先要能从原文第一段中找出“乡土情结”的定义:“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炼出海外游子与乡土情结关系的几点交叉:一个是离开故乡的“时间因素”,一个是海外的“空间阻隔”,一个是对故乡思恋感情的“久而弥笃”。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点:“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过,要写出答案中的另外两点,还必须考虑结构、主题等方面的情况。

Ⅲ 语文试卷分析(学生用)500字左右 积极机

在刚刚结束的语文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这个我不能替你写,不知道你究竟错了什么,举上几个小例子就行,50字左右)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积累、阅读和作文的强化。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你就先编着吧)。只怪自己买的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但是,这只是一次考试毕竟不是期末考试,我还是有机会的。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Ⅳ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

你是哪儿的?这是我们这儿的。
语文科高二年级试题抽样分析
2010年11月13日
第四题
(一)典型错例
该题平均得分约16分
13题平均得分7分。(1)采分点为“固”“而”“见”以及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固”大部分同学能译成“本来”,但个别同学译成“固然”。“而”有些同学没译成转折关系或没有翻译。“见”大部分同学未译成“被”。最后一句话大部分同学语意弄反了。得分在2~3分。
(2)采分点为“固”“一”“齐”。“固”大部分同学翻译正确,但有个别同学译成了“才”“所以”,还有一部分同学未把“一”“齐”看成意动词。得分在2.5分。
(3)采分点为“重”“殆”,文从句顺为1分。“重”可译为“慎重”“不轻易”“重视”。但很多学生译为“施重刑”,部分同学把“不轻易”写成“不轻意”。得分在2分。
14题平均得分5分。(1)多数同学能答出“比喻手法”,仅有个别同学能答出“比兴手法”,多数同学分析也比较恰当,能点出“屈原的怨恨深重”。得分在3分。
(2)这个题学生答的和答案有点出入,多数学生的答题模式是先答出画面,再答出手法,然后答诗人的感情,这样的就给了3分,多数得分在2~3分。屈原形象和语言的特点,几乎没有学生提到,所以得满分的很少。
15题得分在4~5分。错在把“衰”写成“哀”,“祚”写成“ ”,“偃”写成“揠”,“而”写成“则”,“举世”写成“世人”,“变”写成“辩”。
(二)应对措施
1、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注意采分点,尽量直译。
2、诗歌鉴赏注意多指导答题方法,答题步骤。
3、默写重在准确、多强调动笔。
第五题
(一)典型错例
16题①博客是……的群人。②博客是……的网络载体。③漏掉“以网络为载体”这一重要信息。
④很多同学没概括博客特点。
17题①友情是大地上流淌的小河,清清的,充满大地的生机。
②友情是大地上发芽的小草,青青的,充满春天的气息。③友情是一盏明灯,它为我们的人生之路照亮,使我们的内心充满光明。
18题②改为“望评析”“望赐教”“望批改”“望略读”“望细读”等。
③改为“偏好”“习惯”“吟诗之雅趣”“情趣”。④改为“望你给斧正”“自己不能订正”等。
(二)错因分析
16题①重要信息概括不全面。原文材料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博客”的定义,二是“博客”的特征。很多同学只概括了“博客”的定义,而没有概括“博客”的特征。
②有的同学没有读懂材料,平时没有接触过博客,所以答题时认为“博客”是一群人或一种工具。
③组织答案时出现病句。
17题,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很多同学只从表面上模仿例句,为打比喻而打比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什么相似点或者对相似点阐述得不明白、不清楚。比如错例①②,这种情况得分很低。仿写句子既要考虑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很多同学仿写的句子在句式方面与例句差别很大,如错例③。
18题②以上各改法与下面表达内容(赐教、评析)重复,或与原意表达相悖,或过分地表达意愿(略读、细读、浏览)。③这几种改法不能较好地表达兴趣、爱好之意,词语感情色彩不太恰当。④“望你给斧正”完全把句意改变,而不是在句意不变地情况下修改字词,“订正”意思不对。
(三)应对措施
16题①掌握概括材料的方法。如:分清层次、抽取关键词。
②加强概括材料题型训练。
③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培养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17题,平时阅读遇到比较复杂的比喻句时,要留心,要品味,注意作者是怎样阐述的。做比喻型仿写题时,不仅要运用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还要动脑思考一下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18题,前提是不改变句子的句意,不能随意更改表述角度。学生平时养成字斟句酌的习惯,注意应用文体常用表达方式、表述词语,品读语意的内在意思,自己写作中就应养成正确、恰当的表达习惯。
第六题
(一)典型错例
现代文平均得分9分左右,其中19题和21题较差。
19题错例:①含义是画家在作画时痛苦的内心世界以及渴望随心所欲作画的强烈欲望。
②沼泽使人陷入的力量或艺术家为挣脱痛苦而爆发出来的力量。
③泥土画得很精细,在黄色沼泽上的景物产生了恍惚的悲壮激情。
21题错例:以沼泽地为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了对老画家精神的崇敬。
(二)错因分析
19题:①学生作答原文意识不强,不能结合文本寻找答案。
②缺乏概括能力与意识,未能根据文本予以信息整合。
20题和21题分别考查的是现代文的表达技巧,其中20题是“人物形象的作用”,21题是“标题的含意与作用”,从答案来看学生对相关技巧的术语缺乏了解,答题时也未从本义与比喻义出发。
22题,①学生答案分点作答意识不强;
②内容要点不够全面,只涉及一个方面。
(三)应对措施
(1)加强现代文技巧的模式训练,让学生明确作答方向;
(2)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原文意识、分点意识和整合意识。
第七题 作文
(一)典型错例
1、审题立意:“机遇可能只敲一次门,而诱惑总按着门铃不放。”感悟:在人的一生中机遇很少,稍纵即逝,诱惑却随时随地追随着你,因此,要想有精彩的人生,就要抓住机遇、抵制住诱惑。另外,就句意而言,更强调诱惑对人的干扰和影响,写抵制诱惑比写抓住机遇更合题。
2、论证:“抓住机遇,抵制诱惑”,看起来好说,实际上想把二者的关系辩证地分析并不容易。容易把二者并列:既要抓住机遇,又要抵制诱惑,才能成功。这样很多同学的作文前半部分写抓住机遇的重要性,后半部分写抵御诱惑的重要性。包含道理:机遇来临时,抵御住诱惑,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能抵御住诱惑,容易抓住机遇,否则即使有机遇也抓不住。
3、事例:单方面论述机遇诱惑的事例很多,但能将二者统一起来的事例偏少。正面事例有:袁隆平、居里夫人、刘翔、钱学森、文天祥等,反面事例有:马加爵、文强等。而有些事例只能证明一方面:比尔•盖茨、刘邦、项羽、唐僧等。至于朱自清、司马迁、屈原、苏试、陶渊明等事例欠妥。
(二)应对措施
1、审题立意再细密一些,分析清楚题目的内含和本质。
2、多阅读、多思考,体悟生活中的道理。
3、多积累材料,只有材料充分,才能细中选优,优中选精,准确论证论点。

Ⅳ 高中语文的试卷分析应该怎么写

语文试卷分抄析通常从考试情袭况分析、教学反思、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写作。
一、考试情况分析
1.
试卷基本特点
2.
试题概况
3.
学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
4.
成绩统计
二、教学反思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
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
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
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少。
4.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
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改进措施
针对上面发现的问题进行改正
试卷分析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个从试卷本身,另外可从学生做题得分情况来看。试卷分析主要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命题范围等方面来说明,让学生对试题有个客观的认识;再者就是从学生整体的得分情况,让考生有个纵向的参考。
编辑于 2020

Ⅵ 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300字 要学生的

期中复语文考试卷子中期分析六年级

如果制你没考好的话 可以这样写
当语文考试时 我十分激动 但语文卷子发下来时 我却十分失落 有些题不应该错 可是我却错了 对这一次的考试我不怎么满意 有一些题因为马虎而错十分的可惜 。这一次使我严重的反思了自己 整体里里外外共扣了五十多分,( )扣的最多 以后我应该好好读书 !!
当你语文考的很好时
这一次语文考试我十分满意 我尽了自己全部的努力去做 最终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 有有一些题错了 我觉得不应该错 所以以后更加复习好好复习 争取考得更好 !错的题也应该好好复习 !以后考试才能更有把握 ( )扣的最多 我应该好好复习一下 这一类的阅读题我也扣的比较多 我也应该复习一下作文 我扣的比较少 但是也应该 好好的整理一下 将错题好好分类就一定能考更更更好的成绩 !!!

Ⅶ 语文试卷分析400字(错题类型,如何解决,今后怎么办)

写作思路:把自己不足的地方或者错的试题详细的描述一下,说明一下答错的原因,比如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因为平时积累较少等等。

正文:

这次月考,我们的语文考试,看试题不少,30道之多。但是,融成几个大知识点,就是《学弈》,《十五夜望月》,《迢迢牵牛星》,《寒食》和《鲁滨逊漂流记》,和两篇阅读短文!好,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考试的题吧!

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几道题型了。

第一种:以下括号内成语使用错误的是:我对此题的分析是:A这个选项,万象更新的意思就是焕然一新,百废俱兴,用在过年之时的祈福十分合适;但B,绕有趣味,便不太合适了,“每道菜吃起来都饶有趣味”,可以变成“津津有味”,会更妥当一些。C和D的成语用的也是十分妥当。

令我感触也很深的是:选出句子默写错误的一项:A:“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的原意是写一秋的棋艺高妙,所以没错;B、“惟弈秋之为听”也是写出了专心致志的样子;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就是写三心二意不专心的样子;而D本篇的正确主旨句就是“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只有这句话才能体现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其次,就是小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道题,鲁滨逊一共有几次航海经历?当我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我本以为他就出海了三次,却将他去非洲经商的那一次给忘掉了,实际上他出了四次海。看来,读得不细致,不够深入是体会不到它的精髓的!

通过错误的题来看,我发现我错误率最高的题型是:阅读理解,古诗赏析。这说明我做事情不够细,不够认真造成的。看来,我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努力、提升了。加油,小姑娘!

Ⅷ 从高考卷分析,高中语文从哪些方面学习

学习语文三“不要”
“不要一头扎在课本内”读报刊、看小说、听诗歌、看话剧、分析范文等,也是在学习语文。当然,课本应当首先学好,因为“课本是经过精选的一课之本”。
“不要一头扎在题海中”怎样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呢?林老师表示,要做精选过的练习题,认真查找丢分点,总结经验,让自己每做一套习题都有新的收获。不要做很多重复又无效的练习,那是无用功。
“不要一头扎在课堂里”不要闭门读书,要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比如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采访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看一些经典话剧可以多了解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参加作文大赛、辩论大赛等能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定计划,破难点
高中的语文学习不但要积累知识、掌握方法,还要训练思维、感悟哲理。林老师说,“高中的语文学习不能抱一切听从老师安排的想法,也不能恨不得上语文课就听笑话,‘高高兴兴听语文’,这样学语文是痴人说梦,实干加巧干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每位高一学生就要定好语文的学习计划。主要有以下内容:
1.高中三年内分阶段阅读9部名著和3部文化经典名著。
2.订阅一些有助于自己语文学习的课外书刊。
3.保存好作业本,三年内形成系统。
4.做好读书笔记,把自己平时看到的佳作精彩段积累下来。
5.永远把《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放在身边,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成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放在书桌里。
另外,同学们要注意以下难点的突破:对现代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不要厌烦,要掌握方法,在每一道习题中总结解题思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上课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外要加强鉴赏能力的培养;议论文的写作,从高一开始就要多看多练,并注意搜集材料,“有的报纸上文摘与议论版面如《广闻博见》《今日时评》等,里头有很多新鲜的素材,大家可以多搜集。”
古人曰“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要学好语文,建构成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
一、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二十多年前,吕淑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多读书。”时至今日,搞学情调查,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二、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望同学们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的楷模。

Ⅸ 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卷面分析怎么写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专道一属些,什么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关注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当年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都喜欢听,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止局限于课文的内容,教师的心态和语言才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利器。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模拟试卷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