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把《杨修之死》列入中学语文课,目的何在叫大家学会闭嘴还是有其他深意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原文: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
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
,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
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
夏侯敦。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
,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
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蔼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蔼寨内军士,各准
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蔼问其故。蔼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
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
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
,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
,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
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
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
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
,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
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
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
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
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
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
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
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
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
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
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
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
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
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
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
关欲退兵。”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蔼,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蔼,下令来
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
,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
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
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
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
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却教庞德断后。操卧于毡车之中,
左右虎贲军护卫而行。忽报斜谷山上两边火起,伏兵赶来。曹兵人人惊恐。正是:
依稀昔日潼关厄,仿佛当年赤壁危。未知曹操性命如何。
注释:
庖(pao)官:厨师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号令:处刑后示众
恃才放旷:仪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讫:完毕
麓:竹器
谮:诬陷,中伤
麾:指挥
绰:抓取
敦:dūn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敦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㈡ 初中语文观沧海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参考资料: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9083_1.html
㈢ 中国历史有哪些姓曹的名人
曹参,字敬伯,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名将大臣。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内平阳侯,曾任容齐国相国九年。曹操 魏武帝(155-220)时年66岁(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字孟德、三国时魏国的真正创业者,一代枭雄,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贤,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
㈣ 初一语文练闯考
一、基础知识
(一)听写兼解词
示例:绝处逢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有了生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为
A、 静谧(mì) 轻盈(yíng) 狩猎(sòu) 喑哑(yīn)
B、 低劣(lüè) 骸骨(hái) 嶙峋(lín) 喧嚣(xiāo)
C、 蹂躏(lìn) 霎时(shà) 月晕(yùn) 炫耀(xuàn)
D、 葱茏(lǒng) 气氛(fēn) 寒颤(chàn) 厄运(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四化建设,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B.这样就达到了避免产生阻力的作用。
C.新年联欢会上,杂技表演是一个比较公认的精彩节目。
D.辽阔的海面上停泊着几十艘满载着货物的巨轮。
二、古诗文积累
7古人善于以海抒怀,在你学过的古诗中,选3首含有“海”字进行默写。要求:必须写出标题、作者和相关诗句。(9分)
示例:
标题:《短歌行》 作者:曹操 相关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标题:《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相关句:_________________
标题:《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相关句:_________________
标题:《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相关句:_________________
8请全诗默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或者《泊秦淮》。(3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划线的词语:
(1) 期日中: (2) 相委而去: (3) 车引之:
(4) 入门不顾: (5) 去后乃至:
10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填空。
__同__
1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二)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2请翻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现代文阅读
(一) 对下面文段划线句子进行批注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道上有个大名鼎鼎、令人闻之生畏的七盘关,此地是自古陕西宁强入川的必经咽喉要道。古诗有云“上有千仞岩,势欲压人顶。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楼空石蹬悬,延缘曲如蚓。自下而上上,仰视难引领。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yuān)进。惟第七盘雄,曲折赴危岭。”纵是未亲临其境者,读之也不难想见它的险势异常!
此诗作者为清嘉庆年间潘时惠,距今已一百八十余年。人间至少过去六七代人,但对大自然来说仅是打了一个呵欠。而今我来这七盘岭上的七盘关,仍是仰头仿佛处处巨石就要下跌,却又欲退不能;而向下一看,只疑身陷枯井之中,欲喊无声。
正如登泰山十八盘,一般游人恐怕绝少细数究竟是十八盘,还是十七盘抑或是十九盘一样。我攀蜀道七盘岭也没有记准到底是不是转了七圈,只知印象最深的是七盘关绝险处立有一石碑,上有“小心移步”四个大字,提醒你千万玩忽不得!一抬头,那颇有几分狰狞的危岩怪厉地对着我,像在惊问:这里是只有飞鸟可渡的狭路,你这不知趣的俗子怎敢斗胆闯此禁地?
我只暗笑,没有作答。
其实还有啥好奇怪的,自古以来,凡由金牛道入蜀者,谁能不从这七盘岭“盘”过?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吹樵的草民也要“盘”。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但历史很多时候也往往呈螺旋形攀登的态势。就眼前的七盘关来说,人们从秦“盘”到汉,从唐宋“盘”到明清,总是在不断地周旋、周旋……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如今火车也“盘”,一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后几节车厢中的旅人探首车窗,看这把巨大的折扇煞是壮观!汽车也要“盘”,从低而高,好像射出一颗颗飞弹,随后又隐而不见,让人惊心动魄!
七盘关最险,七盘关也最忙。它从来没有对准谁发请柬,人们却都来找它;它没有主动麻烦谁,人们来了却又抱怨攀它太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七盘关再高再险,也只是我们必经路上的一个里程标而已。
15“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这句话与上文如何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6“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拟打出一把折扇。”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__________。试具体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7依据本文的思路,在文中划______处补充上与前文意相关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8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这七盘关的感受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的?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语文综合活动:
19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用语。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句话,不同场合体现文明用语,使对方容易接受。(4分)
示例:(医院)医生:“没什么,死不了!”
改写为(医生):“请放心,您的病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好了!”
(1)(商店)售货员:“卖出的商品我没法给你退现金!”
改写为(售货员):
(2)(办公室接听电话)工作人员:“他不在!”
改写为(工作人员):
六、写作:
20阅读下在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淘天罪行逐渐被揭露时,是“王选们”(王选:侵华日军细菌战诉讼案中国原告代表)追求真理的百折不铙让人感动。当“九八”洪水奔流而至时,是抗洪将士的奋不顾身让人感动,当“非典灾难不幸降临时,是白衣天使的无私无畏让人感动……感动是成功时师长的一声提醒,感动是失意是老磉的几句安慰,感动是善待老人、呵护幼小、拯救危难、见义勇为,感动是一个微笑、一句善言、一件寒衣……生活中,我们实在有太多的感动!面对感动,你一定会有深切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选取你感受最深的材料写作,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
㈤ 九年级名著阅读有哪些
《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专格列佛游记》《朝花属夕拾》冒险科幻:《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海底两万里》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
自传体类:《简•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童年》 《汤姆•索亚历险记》 《朝花夕拾》;
古典名著:《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东周列国志》(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现代小说:《城南旧事》 《骆驼祥子》 《巴黎圣母院》 《基督山伯爵》 《茶花女》;
寓言神话:《伊索寓言》 古希腊神话 圣经故事;
其他:科学小说《昆虫记》 名人传记《名人传》 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初一的有:《鲁宾逊漂流记》《昆虫记》《童年》《海底两万里》初二的有:《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