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

发布时间:2021-01-03 22:22:54

『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4课课文分段及段意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4课课文是现代作者丁雪飞的《明天,我们毕业》专,分段及段意为:属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老师由衷的赞美,以及我们不会忘记母校和敬爱的老师。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我们即将毕业,怀着美好的理想,向蓝天飞翔。待到我们成为国家栋梁,再回母校与同学们相聚叙旧。

(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扩展阅读:

《明天,我们毕业》通过作者对六年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及老师为了学生成长日夜操劳情景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爱、赞美及深深的眷恋之情。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很特殊。这篇位于第十二册教材的最后一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最后一篇教材。教学时,正值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情感积淀与文本所表达的感情是非常契合的。

六年语文学习结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字词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本的能力;另一个即孩子们共同生活了三年,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在这毕业前夕,有和这篇课文相通的情感基础,但又不完全相同,这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是他们心灵成长的一个驿站。

『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1 书 愤
宋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恨,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 今日歌
文嘉(我国明代画家)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歌,
努力请从今日始。

古诗大意 :一天又一天,时间是这样的少, 今天又没有作为, 这些事什么时候能做好! 人的一生能有几天, 今天没有作为真是值得可惜! 假如说姑且放到明天做,明天又有明天的事做. 和你说起今日诗, 是为了让你从今天开始努力!
3、明日歌
清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落。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
明天又明天,明天何等多!
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
那么势必虚度光阴,一切事情就会错过机会。
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
早晨看河水向东迅速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明天?请您听取我的《明日歌》。
名句: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4、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3)不识(4)愁滋味,爱上层楼(5);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6)。
而今识尽(7)愁滋味,欲说还休(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9)![1]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2]
5、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6、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诗 :登上高高的城楼,引动了万里乡关愁思。望芦苇青青柳依依,仿佛江南水乡景致。 溪上云起夕阳返照楼阁,楼头风狂预示着山雨将至。苍茫暮色中,归鸟飞向荒芜的秦苑遗址。寒蝉在枯黄的树叶间哀鸣,汉宫废墟上秋风低回声嘶。行人啊,休提起,当年咸阳的旧事。古往今来一切过往的历史,都已随着滔滔的渭水消逝。
7.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1]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 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8、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全文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9.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幽静的山刚刚下过雨,天气像晚来的秋天。一缕缕明亮的月光从松树枝叶缝隙过,远方若隐若现清泉击石之声。 竹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喧笑,那是洗衣的女子结伴而归。溪中的莲叶摇曳,是渔船沿水下行。春天的芳菲虽已消散,但秋景亦佳,我自可留连山中。
10、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对⑤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译文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一次,于是列子就向关尹子讨教射箭,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关尹子说:“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不知道就不能算学会了。”(列子)回去后再练习,过了三年,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射中靶心的原因了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你要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违背它。不光是射箭,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11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译文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
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12、自嘲①
鲁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③。
横眉④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⑤。
躲进小楼成一统⑥,管他冬夏与春秋⑦。
13、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向(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向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4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15读陆放翁集
[清]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16、晨起缝破衣
郑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译文:清早就起来缝衣服。主要是感激母亲的恩德,因为母亲七十四岁高龄,眼花手僵,晚上是看不见的,只有大清早就起来缝制,棉花也想多加点,针线也想缝紧点,到最后儿子不穿吧是有违母意,穿吧又满心愧疚。
17、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了,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象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象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18、京师人为严嵩语
诗人:明无名氏 朝代:明
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
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1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20、诉衷情①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② 匹马戍梁州。③
关河梦断何处?④ 尘暗旧貂裘。⑤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⑥ 身老沧洲!⑦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21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2池州翠微亭①
(南宋)岳飞
经年②尘土满征衣③,特特④寻芳⑤上翠微⑥。
好水好山看不足⑦,马蹄催趁月明归。⑧
译文
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23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1.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2.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24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25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1]
杨柳堆烟,[2]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3]
楼高不见章台路。[4]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5]
26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27泊秦淮
杜牧
烟花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8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29虞美人
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30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31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cén)参(shēn)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广阔的大漠上百丈厚的坚冰纵横交错,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1.我们爱你啊,中国 2.郑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7.船长 8.爱之链 9.小草和大树 10.轮椅上的霍金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2.姥姥的剪纸 13.牛郎织女 14.安塞腰鼓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6.草原 17.麋鹿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19.钱学森 20.詹天佑 21.鞋匠的儿子 22.古诗两首 23.学与问 24.大自然的文字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六(上)语文复习资料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课后3题。五个方面: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特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
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
1.cí [ 瓷 ]碗 [ 慈 ]祥 告[ 辞 ] [ 雌 ]雄 [ 祠 ]堂 [ 磁 ]铁
2.当 灿烂的太阳 跳出 东海的碧波 , 帕米尔高原 依然是 群星闪烁 ;
当 北国 还是 银装素裹的世界 , 南疆 早已 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 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 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 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起的 希望之火 。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 的史册, 汗水浇灌 的硕果。松树的 伟岸 、梅花的 高洁 , 博大 的胸怀、 恢弘 的气魄。
3.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 美丽富饶 以及 悠久的历史 、 光辉的成就 ,全诗采用“ 总分总 ”的常规结构,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赞美了祖国 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人杰地灵 。
③按要求写诗句。
描写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描写庐山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描写黄河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 飞 郑成功 林则徐 张自忠 戚继光 霍去病 郑 和 史可法 刘仁轨当代民族英雄:鲁 迅 钱学森 邓稼先 许海峰 邓小平(记住三个即可。)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课后六个词语的意思。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文中的四字词语、生字、多音字
nú yì zhù jūn kānɡ kǎi jī ánɡ hénɡ xínɡ bà dào fēnɡ fān bì kōnɡ [奴役 ][ 驻军 ] [ 慷慨激昂 ] [ 横行霸道 ] [ 风帆蔽空 ]
shòu ròu lí bà lián dāo liàowàng fù yú wán kàng róng qià
[ 瘦肉 ] [ 犁耙 ] [ 镰刀 ] [ 瞭望 ] [ 负隅顽抗 ] [ 融洽 ]
lián 窗 [帘 ] [ 廉 ]洁 [ 莲 ]花 [ 镰 ]刀 [ 怜 ]爱 [ 联 ]欢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载歌载舞(zài√ zǎi)
横行霸道(héng√ hèng) 负隅顽抗(ōu yú√) 犁耙(pá bà√)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慷[ 慨 ]激昂 横行[ 霸 ]道 喜出[ 望 ]外 惊恐万[ 状 ]
负[ 隅 ]顽抗 载歌载[ 舞 ] 街头[ 巷 ]尾 风帆[ 蔽 ]空
晓艳得了一百分,她喜出望外,载歌载舞。
3.用“望”字扩词,并填空(不重复)。
①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 瞭望 )。
②每当你忧愁烦恼的时间,来到大自然,( 仰望 )蓝天白云,俯看花草树木,你就会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③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 眺望 )。
④他( 盼望 )着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亲人们团聚。
4.《郑成功》这篇课文是一篇 历史 故事,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郑成功是 福建 省 南安 县人,文中讲的这件事情发生在 明朝末年 (时间)。
5.“民族英雄郑成功 收复台湾 、 建设台湾 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总结全文 、 深化中心 。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怎么会忘记呢? 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
6.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 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和 操练海军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 发展生产 和 兴办学校 两件事。
7.我们之所以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打退了 荷兰 侵略者,收复 台湾 ,并且加强了汉族与 高山 族的联系。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还有 岳飞 、 文天祥 、 林则徐 。
8.请你写四个表示爱国的成语、一句爱国名言和一句爱国的诗句。
成语: 以身许国、精忠报国、忧国忧民、赤胆忠心
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诗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 ]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 ],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①写出文中“[ ]”里的字的解释。 角落 样子
②看到郑军官兵如何英勇,你还想到哪些成语(写4个)。
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③用“____”划出描写敌人表现的句子。
④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词语,想象一下,当时的敌人还会有哪些表现。试着写几句话。
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心惊胆战哭爹喊娘闻风丧胆魂飞魄散丑态百出
郑成功的军队围住了敌人,荷兰军负隅顽抗。郑军击中敌人的弹药库,敌人闻风丧胆,吓得魂飞魄散。敌人投降了。可是还是有几个漏网之鱼跳水逃走了。
10.《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检测题2。(①到④判断,⑤排序)
①星期五不是食人族。( × )
②鲁滨逊对星期五从一开始就没有戒备之心。(× )
③西班牙人在美洲对那里的人们都很友好。(× )
④鲁滨逊到达荒岛上是在岩洞里度过了他的第一个夜晚。( × )
⑤把鲁滨逊到了荒岛上所做的事情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a、b、c、d、e
a.从船上搬运东西 b.修建新住处 c.种粮食 d.制作陶器 e.遇上星期五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xiāo bānɡ yǒnɡchànɡ wò shǒu yōu lǜ mǎn qiānɡ rè xuè
[ 肖邦 ] [ 咏唱 ] [ 握手 ] [ 忧虑 ] [ 满腔热血 ]
là zhú bā lí kǎ chē shēn yuān
[ 蜡烛 ] [ 巴黎 ] [卡车 ] [ 深渊 ]
xiāo [消 ]除 报[ 销 ] [ 嚣 ]张 云[ 霄] 元[ 宵] [ 潇 ]洒
1.解释词语:悲愤欲绝:绝: 气息中止 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与世长辞:辞: 告别 永远离开人世。
2.肖邦是 波兰 (国家)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等。我还知道中外爱国音乐家有
聂耳、冼星海、莫扎特、贝多芬 (4例)。
3.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 薄薄的 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 捧过 一只 闪闪发光的银杯 , 深情地 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 祖国波兰的泥土 ,它是我们送给你的 特殊礼物 ,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 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 郑重地 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 ,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①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1830年11月的一天、地点 首都华沙城郊 、人物 肖邦、埃斯内尔及同学们 以及所写的事情 送别肖邦 。这件事中又写了 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等三个送别场景。
②老师“赠土”的目的是希望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③“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 离别时悲愤 的心情。
④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关系,填充句子。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 我们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 。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 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
⑤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 握住 ”和神态表情“ 深情 ”,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 老师希望肖邦不要忘记祖国的关切之情 。
⑥想一想,回答问题:
a.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 即使你远在他乡,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 ”的词句。
b.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4.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①认真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
a.从“为了生计”这个词组,你可以想象得到 肖邦在国外的生活非常艰辛 。
b.从“四处奔波”这个词组,你会想到 肖邦为了祖国而忘我地工作着 。
c.肖邦“疲劳”的原因是 他为了祖国,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辛勤创作 。
d.肖邦“忧愤”的是 祖国波兰还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 。
e.“弥留之际”指 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f.“紧握着”和“喃喃地”这两个词同时用来形容弥留之际的人,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作者这样用词的用意是 突出表现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
②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肖邦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
③在写法上,这段文字对全文起的作用是 点明主题 。
5.默写送别诗:①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③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⑤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人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官军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背其中一首: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汀洋》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王朝的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tì lèi wū xiá luò yánɡ jiājì
[ 涕泪 ] [ 巫峡 ] [ 洛阳 ] [ 家祭 ]
jì[ 既 ]然 [ 寂 ]寞 [ 寄 ]托 事[ 迹 ] 救[ 济 ] [ 季 ]节
1.写出古诗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妻子: 夫人和孩子 。 漫卷: 胡乱地卷起 。 青春: 明媚的春天 。
示: 告诉 。 元: 同“原”,本来 。 万事空: 万事万物无牵挂 。
但: 只 。 同: 统一 。 定: 平定 。
无: 不要 。 乃: 你的 。 翁: 父亲 。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唐 代诗人 杜甫 的作品,被前人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 渴望安定生活 的思想。“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全诗体现了一个“ 喜 ”字,从“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示儿》是 宋 朝诗人 陆游 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 看不到全中国的统一 (用自己的话回答)而“ 悲 ”,叮嘱孩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填诗句)。表达了 渴望祖国统一 的感情。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 爱国 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 喜 ”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 悲 ”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4.把下列爱国名句补充完整。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 事事关心 。——顾宪成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5.客有鬻yù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写出古文对应的成语: 自相矛盾
6.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零作成泥碾(zhǎn niǎn)作尘 独怆(chuànɡ chànɡ)然而涕下
年少万兜鍪(mó móu) 板桥郑燮(yán xiè)
直把杭州作汴(bìnɡ biàn)州 巴山夜雨涨(zhǎnɡ zhànɡ)秋池
7.①《秋夕》的作者是( C )
A.杜甫 B.李白 C.杜牧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 C )
A.陆游 B.辛弃疾 C.陈子昂
③《朝天子•咏喇叭》的作者王磐是( C )
A.唐朝人 B.宋朝人 C.明朝人
④“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上一句是:( B )
A.衙斋卧听萧萧竹 B.夜阑卧听风吹雨 C.暖风熏得游人醉
⑤“天下英雄敌手?曹刘。”这句出自( B )
A.卜算子•咏梅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C.十一月十四日风雨大作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斗牛节)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顾全大局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必改 迷途知返
宰相肚里能撑船。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6、最后的姿势
1、《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7、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背诵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
8、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3、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4、文中四字词语的意思。天经地义 荒无人烟 潸然泪下
5、关于爱的名言。
6、多音字;簸 禁 几 尽
7、课文第六和七自然段。
8、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练习2 1、背诵五个选择题和小诗。
《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

『伍』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第24课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预兆 耸立 小熊 炎热
二.读课文,照样子填空.
云 辨别方向
石版灰石 了解地质权变化
花岗石 了解地质变化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画第一句
2.像铁匠的铁砧
告诉人们要下雷雨了
3.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四.仿写句子
我们头上的天空,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五.读一读,写一写.
你看那燕子南飞,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
六.启示.
我们应该主动探索自然,获取大自然的知识.

『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第7单元E部分翻译

今天早晨,我妈妈和我一起去超市。我们坐在公交车尾部。忽然,公交车停了,一些人下了回车。公答交车又开了起来。突然,我看见一个CD随身听在我前面的椅子底下。
我问我前面的男人:“是你的吗?”“不,不是我的,可能是她的。”他指向一个在他旁边的女人。
“是你的吗?”我问在男人旁边的女人。“不,不是我的。”
“是谁的CD随身听?”我问。没人回答。公交车又停了。我走向司机,让他把它带到警察局。

望采纳,谢

『柒』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伴你学答案

楼主,你好!我也复是一制名小学生,我们不能依靠答案,应该自己解题,这样才能获得乐趣,你不自己写,那就永远也不会!我们要有基础的知识,最后毕业考谁也帮不了你!!!!所以,我只能给你数学伴你学66~67页答案。

P.66 一.计算下面各题 七分之十一 二分之一 二.简便计算 14 七分之五 3.解方程。36 2 四.4(吨) 五.81(只) 六.(我一行一行横着说)第一行:2 24 8 第二行:3 54 27 第三行:二分之三 四分之九 八分之二十七

P.67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1 五分之一 一又七分之三 九十四分之又九十五分之九十四 二十四分之四十一 十六分之十一 二.解方程 二十分之一 二十六分之七 八分之七 二分之一 三.李伟156下,李明132下 四.空白部分的面积比是1::15

阅读全文

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