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断句题六年级

断句题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1-01-03 19:57:06

Ⅰ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怎么断句

这两篇文言文在教材上都已经经过断句了。古代的原文没有标点符号,全篇文章连成一体,需要用标点符号断句。

Ⅱ 书戴嵩画牛课文停顿划分

北宋·苏轼《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白话释义: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

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2)断句题六年级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 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

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

Ⅲ 六年级人教版 25、26,断句、诠释强调断句,准确一点!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Ⅳ 六年级上25课怎么断句

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伯牙绝弦》的语气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阅读全文

与断句题六年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