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整体阅读论文

高中语文整体阅读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03 00:44:35

A. 怎样学好语文

学好抄语文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袭要一段时间的积累,给大家一些学好语文的方法吧:
1、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B. 高中语文教学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整体感知,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简单地说,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阅读规律。
本文所指的“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它是“深入局部”的先决条件,是揣摩语言的基础,是进行其它一切学习的前提。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整体感知”存在的误区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整体把握”之后,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通过对文本精巧的处理,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课文主线的把握能力。但对怎样立足教材,进行有效地整体感知,很多老师很迷茫,无从下手,具体表现在:
1、匆忙研读,浅尝辄止
有的教师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才初读一遍课文,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果,学生所说的只是些枝节、琐碎的东西,所提的问题比较肤浅,对主要内容的感知也比较片面。
2、注重内容,忽视形式
很多教师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往往只注重课文内容,而忽视了言语形式。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句、段、篇的结构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来显露的,所以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3、放任自流,缺乏指导
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来整体感知,由于教师缺乏方法的指导,学习的提示,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不得要领。
二、整体感知的要义
1、学生是阅读行为的发出者,是阅读的主体
基于这一认识,整体感知必须以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为前提,教师的作用在于调控目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2、整体感知强调阅读的整体性
这里的“整体”大体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对课文有一个认知的整体;二是指阅读时要着眼于主干,对课文能“观其大略”;三是能够整合课文,把比较多的内容综合起来,对几种事物、几个部分、几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综合关照能力。
3、整体感知不适合所有课文
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视具体情况而定。王荣生先生指出:“整体感知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三、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策略
笔者认为,“整体感知”并不等于学生自己的感知、把握,是需要教师引导的。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环节,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材料内容和形式),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一)、把握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应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初读阶段,必须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语言,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但是,由于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理解是零散的,缺乏条理的,所以,阅读后必须要归纳、整理、概括、提炼,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优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1、抓基本要素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本的主要内容。
2、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武松打虎》
师:课文预习过了吧,谁能根据课题,用一句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了一只老虎。
师:打虎之前,武松在干什么?
生:武松在酒馆里喝了十五碗酒。
师:武松又是怎么打死老虎的?
生: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老虎。
师:用拳头打死的,我们可以用这个词语:赤手空拳。谁能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完整?
这篇课文很长,让学生根据课题,用一句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一篇冗长的文章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成了饮酒、上冈、打虎、下冈几个主要片段,使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4、抓关键词
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关键词不可忽视。课文中的有些关键句往往对课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整体推进。
5、抓人物关系
有些写人的文章,只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天上偷来的火种》是新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取材于希腊神话。课文中出现了“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海格立斯”这几位神的名字,这些名字不仅难读,而且学生也不了解。但是,教学时,如果我们能理清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就掌握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来整体感知并概括交流。(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文中出现了哪几位神?边交流边板书,并追问学生: 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海格立斯?(通过交流或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对人物有个初步了解)(2)课文按偷取火种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四个部分,他们分别可概括哪四个部分?(板书:无火——偷火——受罚——获救)(3)根据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时,通过预习交流,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人物的行为表现已经清楚了,通过这个活动,既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情节,又自然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二)、把握结构思路
1、探寻文本思路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品味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思路常通过线索和脉络来表现,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能组织学生探寻思路,穿成网络,连成提纲,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2、了解结构布局
结构布局是解决文本“言之有序”的问题,在实施整体感知时,也可以抓住文本结构布局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三)、把握情感因素
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时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以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1、奠定情感基调
不同的课文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作为教师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的情感。
2、理清情感层次
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理清情感层次,让学生整体感知情感的变化,有助于学生正确体验、感悟、理解。教学时,唯有理清了这条情感线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晏子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

综上所述,“整体感知”是“深入局部”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们要在“教”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指导他们以正确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整体感知”,然后以感知的收获指导进一步的学习,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效率。

C. 关于语文,物理如何获得高分的问题

不管是面对目前的小升初考试还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现在的作文学习都是令人担忧的。对于北京市即将升初中的小学生来讲,一部分学生要参加择校考试,另一部分学生必须参加升学分班考试。语文测试中考试作文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而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我们的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以下写作文的基本能力呢?
1. 书写工整 ;2.卷面干净,整洁;3.快速审题,快速构思;4.快速行文,40分钟写500字以上作文 。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基本能力,因为它将直接决定学生作文的等级水平,如果学生写的作文不能达到前两项标准,那么文章基本上没有进入一,二类文的可能。为使么强调前两项呢?因为这是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
另外我们对作文网2004年小升初寒假“小才子作文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个共同问题:1.不太喜欢写作文,不相信自己能写好作文;2 . 写作文速度慢,家长普遍反映学生在家写500字作文需要1.5—2小时;3 .卷面写错字,习惯用修正液,修正带涂改;4. 字体不够工整;5.口语表达能力一般,不敢上讲台讲话。
针对于这样的小学毕业生,我们老师与家长首先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家长和老师要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 要进行基本功训练
首先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进行写作目的教育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欣赏学生写的作文,让学生从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快乐体验。 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还有要丰富写作语言。 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 。
训练书写能力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 规范、工整。
我们把这些措施归纳为四项每日必练
每天必练60分钟
a 摘抄佳句名段 200字左右 10 分钟 练字,练速度,积累词汇。
b 朗读名段名篇 1000字左右 5 分钟 培养语感
c 讲故事 600字左右 5分钟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d 课外阅读 12000字左右 40分钟 丰富知识,开阔思路

D. 怎样学好语文,快速提高成绩,高考考到130分以上!

成绩的提高 没有快速的方法 一个假期能提高几十分 谁还上学呀

远大的学习目标 + 良好的学习习惯 + 踏实的学习态度

他人之石 可以攻玉
“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巅峰”——一位清华在校生的报告
下面是其中部分内容 供参考
……
(二)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把成绩再提高一点。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我记得电影《勇闯夺命岛》有这样一句台词:“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我个人觉得,当你还有力气说出“我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尽到力。我觉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大家看看人的潜力有多大。
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学也对这项体育达标深恶痛绝。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体育好是清华的传统,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怎么办?谁来到清华都不想拿不到毕业证吧,我的同学大部分和我一样体育很差。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后,清华的操场上人就多起来了。跑半个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练了一个学期,我瘦了40斤,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以内跑完了。想起我高中向体育老师抱怨:“我已经尽力了,1000米就是不及格。”现在觉得很搞笑。清华的校训中这个“自强不息”我觉得给我的影响非常大。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往往再坚持一下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唤醒自己的潜力。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把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信息都装进去,然而人类思维至今才仅仅开发出百分之七到八。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永远不要说自己己经尽力了。什么叫成功?人们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这就叫成功。

(三)怎么学好高中的课程
接着上一个问题,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努力呢?我在高中听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的报告,也很多次给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样才能把知识学好。
大二我们上一门课叫《模拟电子线路》,特别难。我们的老师——高文焕院士告诉我们一句话:“学习模拟电子线路和学习其它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窍门,八个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我当时非常费解,从小到大老师都说要讲方法,不要死做题,怎么院士这么说呢?之后几件事我明白了这八个大字的含义。
我们班有一个山东的省高考状元,得了713分(750满分),我问他,你到底是怎么学成这么“牛”的。他说:我高中的时候只要市场上能买到的习题集我都做过。
如果大家觉得省状元离我们太远的话,我再举一个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学的例子,看看他是怎样做题的;他的智商不会比在座各位高的,因为他在清华电子系学习非常吃力。他说他高考6个主科的题典他至少做了五遍。
所以我觉得高文焕院士还是对的,题海战术绝对是学好高中课程的好方法。我自己也有体会,比如我高三时英语的短文改错总做不好,于是一个周末,我连续做了50篇改错,之后的英语考试短文改错几乎没有错过。大家可能觉得大学生就很少做题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学的情况,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在清华每年做的题肯定比我高三的时候做得多。
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说,想题海战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时间啊?这就引出我下面的问题。

(四)怎样挤时间
下面,我告诉大家我在清华了解到的一个湖北同学的高中是怎样度过的:他在一个县城的重点高中,他们学校全体学生住校,每年春节时放假三天,其余每个月放假半天。一年一共放假9天。我想我们中学还不敢这么变态,但是那些湖北的学生真的是比我们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基础比我们要好得多,也导致了清华宁可在湖北扩招30人也不在河北扩招一个。回想我的高中,我现在非常后悔,如果当时我像那些南方的同学那么抓紧时间,我高考绝对会拿省状元。同学们,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身上责任很重,如果我们还是把好多时间都用来娱乐和休息,当我们进入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感到那些南方省市来的人对你的巨大压力。
那么我们怎么挤时问呢?
首先,我个人觉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我看到的是大家有说有笑踱着步子慢慢走。大家如果到了清华可以看到,所有的学生骑车都是飞车,走路几乎都是小跑。我们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很快从校门走进教室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多做一道题。时间久了,日积月累,你就会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次,我们的课间十分钟也非常宝贵,这一点我到了高三下学期才意识到,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我们一天可以挤出将近两个小时,可以比别人多做一套题。再有就是我们最好别看电视了。我在高中的时候每天必须看电视,当时主要是因为要面子,看了体育比赛、晚间新闻去和别人侃,看了电视剧去和别人吹。整天装出一副不太用功但成绩不错的样子,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别人说自己聪明。我现在的观点是被人说“他聪明但就是不学习”的人是最蠢的人。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但是如果我们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与自己前途无关的事情上,就是对自己的最大的不负责任。我现在在清华的好多同学都是在高中期间没看过一眼电视——包括春节晚会,有的同学甚至从初中开始都没看过电视。现在在学校,我们每个寝室都有电视。但是我们寝室的电视几乎就没开过。期末考试之后都没人看一场欧洲杯。大家考试后没有休息放松,所有的人都是准备下学期的课程,准备托福、GRE考试,或者是学一些实用的技术。所有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同学们不要把清华的学生想得太牛了,清华学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他学生的智商不会比在座的各位高到哪里去,他们比你们多的东西我觉得只是对待自己未来的态度。清华学生身上有一种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华的自习教室也会人满为患。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Students of Q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清华的学生,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日,没有节假日),就是这种精神铸就了清华的神话,不这样就很难考上清华。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说的很对,但是我们很难让自己坚持下去,最多三分钟热血。之后就不想再努力了,好的,我们下面就讨论怎样让自己的血一直热下去。
……

E.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阅读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读者首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如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
1. 培养认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认读就是阅读是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识文字符号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它是最基本的活动。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的前提。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从提高认读能力入手。
一般来说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字符号的结构。(2)感知、判断的能力。(3)识字的数量。(4)阅读广度。(5)心理因素。以上所举的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中,除字形结构 是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主观因素,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阅读文章,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也叫“统观”,即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统观的几个要点。任何事物都有结构,整体是由各部分有机组成,语言也不例外。我们在阅读分析文章时产生错误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没有整体的感知,没有坚持“统观”。
2. 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因此,要理清结构,就必须理解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是如何思考和观察的,是怎样安排表达顺序的,同时,要适当注意不同文体在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同一种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
把握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能力的重要体现。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凭臆测来断定),停于表面现象。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文章中心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例如,记叙文中,中心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和时间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深入挖掘。而说明文和议论文中有的是通过中心句和中心与语段直接把中心表达出来,有的分散在全文的各个部分之中,需要通过归纳段意加以提炼。还有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意在言外,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道理。同学们把握恶劣这些特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3. 理解语言的结构及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学习语文并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知语言结构和规律,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在各种语言结构中,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句子,他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理解句子主要是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词语的顺序、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气、语调等来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出词所含的意思外,汉语中词序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在表义上都有重要作用。同样的词语,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完全不同的意思。
其次是理解句群。句群是由句子组成的、表达一层完整意思的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也四表达思想观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句群常常是一个修辞方式的运用单位,有时则反映着一个推理过程。对句群的理解,主要是理解句群的中心语义,了解句群中句子的组合方式,认识句群在文中的章法功能。对句群含意(中心语义)的理解,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本环节。
再次是理解文章的段落。段落是文章中最大一级的语言结构,也是文章的直接组成部分,是认识文章结构的基础。对段落的理解,一是了解自然段的段意,二是划分意义段并了解意义段的段意,三是把握文章的结构。这是理解文章的核心部分,套从各段的内容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上去领会。
阅读文章要抓住关键性词语,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意。所谓“关键性词语”,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才能准确地找到。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整体阅读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