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课文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2祝福 (鲁迅)
3*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李白)
5杜甫诗三首 (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登高 (杜甫)
6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
锦瑟 (李商隐)
马嵬(其二) (李商隐)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9劝学 (《荀子》)
10*过秦论 (贾谊)
11*师说 (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迷 (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曹雪芹)
高老头 (巴尔扎克)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相关知识积累
带*是略读课文
『贰』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二课祝福中对祥林嫂肖像描写的续写。
《祝福》一文中曾四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刻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描写的文字:
祥林嫂初来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通过这几句的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年轻的寡妇,生活虽贫困,但身体健康,手脚壮大,有较强的劳动能力,红润的脸颊显示了她青春的活力。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对比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不难体会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击后极度痛苦的心情。
祥林嫂在捐过门槛后插手祝福却遭拒绝后,对其第三次肖像描写:“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早早地尝尽人世的辛酸,饱受痛苦的折磨,被封建礼教榨干了生命的全部。
临死之前的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个形象鲜明独特,极具个性化,人们的脑海里不由得会浮现出凄苦的乞丐形象,祥林嫂饱经沧桑的心灵在封建礼教的残酷摧残下,早已经不对人世抱有希望,精神极度的麻木,让她连痛苦都感觉不到,如同行尸走肉般苟活在世上,在人们眼中,她仅仅是个“物”的存在而已。
四幅肖像画浓缩地反映了祥林嫂命运变化的几大波折,勾画出她悲苦的人生轨迹,即年轻守寡,外逃帮工,被婆家逼卖;再嫁再寡,丧夫失子,大伯收屋,重到鲁家;捐了门槛,仍被判为罪人;被鲁四赶出,沦为乞丐,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历尽种种悲惨的遭遇后身心麻木,最终被迫绝望而死。作者通过对祥林嫂肖像的刻画生动的体现了祥林嫂性格的发展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从而也是印记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叁』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都是什么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内
咏怀古迹容(其三)
6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加分吗
『肆』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课的祥林嫂最后是怎么死别胡扯
她想赎罪,人们却一味排斥她。最后,她问“我”人有没有灵魂,也许她想去见阴间的儿子。在初夕之夜,在大家都处在祝福中,她终于在绝望中死去。
『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有哪些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目录必修1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6再别康桥徐志摩8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6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86.鸿门宴..司马迁22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278.小狗包弟.巴金32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36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39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111.包身工..夏衍44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52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朗诵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二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达夫3.*囚绿记..陆蠡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氓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王羲之9.赤壁赋..苏轼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演讲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必修3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2.祝福鲁迅3.*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必修4第一单元1.窦娥冤..关汉卿2.雷雨.曹禺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鲁迅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辩论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附录中华文化精神必修5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3.*边城..沈从文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5.滕王阁序王勃6.*逍遥游庄周7.*陈情表李密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朱光潜9.说“木叶”林庚10.*谈中国诗..钱钟书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课《祝福》课后练习一答案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问题:这句话如改成“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放着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原文中把修饰语后置了,证明祥林嫂确实已经以乞讨为生,并且乞讨艰难,乞讨时间很长了。这种后置的写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2、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他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
问题:“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
答: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通过鉴赏他人的痛苦来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
3、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弃……
问题:说“大家咀嚼鉴赏”祥林嫂的悲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
4、“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地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地走开。
(捐了门槛后)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问题:①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祥林嫂两次反应大不相同,为什么?②比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①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②“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两句话的语气很不一样,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柒』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课《祝福》课后练习二答案
1.因为,表面上祥林嫂大年夜就死了,死的不时候。本质上,一妇嫁二夫,内违背了封建礼教。容
2.表现了那些老女人空虚,无聊的心理。
3.那些人都把自己的欣慰高兴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表现了作者对祥林嫂愧疚,和对封建社会的痛恨。
4。因为,祥林嫂嫁了两个丈夫,还死了儿子。她不仅不守“妇道”,还违背了封建礼教。所以应该撞一个死。
5.因为祥林嫂听柳妈的话,去捐了个门槛她本以为已经洗清了自己的罪孽。但是回来后,四婶态度不仅没变,还是不让她碰祭具。于是,身心彻底崩溃。 前者语气委婉,后者语气强烈,反感,苛刻。
6.不能改,因为前者重点在阐明碗是空的,而且是破的,得出结论,他已经是乞丐了。而后者则注重,阐明他是乞丐那些形容词只是在修饰竹篮。
『捌』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必背诗词有哪些
必修3
1.蜀道难
2.登高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3.琵琶行
4.锦瑟(李商隐)
『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课课后习题第四大题答案
电影《祝福》有
『拾』 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课文及书下注释
《蜀道难》
作者:(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全部注释
1.《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
2.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文选》卷四《三都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夸张面大约言之。
5.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6.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7.六龙回日:《初学记》卷一天部三:《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quot;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一说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8.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9.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10.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吃力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兴州长举县:"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11.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12.膺:胸。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鸟生杜宇之魄。"刘渊林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王注:"按子规即杜鹃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至夏尤甚,昼夜不止,鸣必向北,若云'不如归去',声甚哀切"。
14.喧豗:水流轰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转,转动。
15.胡为:为什么。
16.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华阳国志》、《水经注》卷二十、《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均有记载。
17.一夫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18.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19.咨嗟:叹息。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3.兼天涌:波浪滔天。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2明妃:王昭君.名嫱(qiáng)3去:离开.4紫台:紫宫,宫廷.5朔漠:北方的沙漠.6省:曾经7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 潦倒新停浊酒杯。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mǐn)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xǐ)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jiān)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a)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9〕贾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18〕长句:指七言诗。〔19〕歌:作歌。〔20〕凡:总共。〔21〕言:字。〔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33〕捻:揉弦的动作。〔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40〕小弦:指最细的弦。〔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43〕幽咽:遏塞不畅状。〔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⑶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⑷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⑸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能答的就这么多了,并不全,仅供你参考}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